人販子又出「新招式」,父母帶娃遇見這3種人,快走開,別停留!

2020-12-22 舒樹看世界

科技的發展電子產品的普及,讓我們對很多事物的了解,騙局的防範有了一定的知識。雖然說現在寶爸寶媽們的防範「人販子」意識越來越強烈了,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總有一些喪心病狂的「人販子」為了獲取不正當的利益,他們竟然不斷推出一些「新招式」來哄騙孩子,進行拐賣達到自己的目的。

前幾天在新聞上就爆出,一個超市發生的一起「新招式」拐賣兒童案件。

人販子又出「新招式」,寶媽都認不出自己孩子

某地一位年輕的寶媽帶著4歲的兒子在超市買東西,挑選水果的功夫娃就不見了,幸虧當時的保安封鎖了整個商場又及時的報警,當時找到了一個穿衣打扮比較奇怪的男子,帶著孩子表情也十分緊張。

警察把孩子帶到寶媽面前,讓她和孩子相認時,寶媽堅定地說這不是自己的孩子。

警察帶孩子到了衛生間洗了洗臉再帶到寶媽面前時,寶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本扎著馬尾的小姑娘,一瞬間竟然變成了一個「光頭小子」衣服穿著都變了,不仔細看根本認不出來。

雖然事情的最後孩子的媽媽成功找回了自己的孩子,但是我相信這件事將會給這個寶媽留下一生的陰影。

這就是人販子的「新招式」!

因為家長發現孩子不見了肯定會第一時間向警方描述孩子的穿著,為了不讓剛到手的孩子被人發現,人販子通常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對孩子進行「喬裝打扮」,讓孩子和原來完全不一樣,躲開別人的注意力,再把孩子進行轉移。

帶娃外出時,以下這幾類人一定要及時避開:

第一類:團夥「人販子」

現在有很多團體「人販子」,他們往往是團夥作案好幾個人一起「拐賣走」一個孩子

更有很多團夥「人販子」會在上演好戲,明目張胆光明正大地將孩子帶走。

因此當孩子的媽媽獨自帶著孩子外出的時候,一定避免不要去過於偏僻的地方

人販子們在下手的時候往往會挑選一些弱勢的家長進行下手。

其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家長應該避免獨自帶著寶寶外出。

第二類:主動和寶媽搭話、問路、請求帶路的人

現在很多人販子都會演戲,裝作你的愛人,裝作孩子的家人,假裝你們發生了家庭糾紛後光明正大地將孩子帶走。

這些人販子並不是沒辦法防備的,他們往往最開始會和你聊家常「騙取」家長的個人信息。

比如孩子多大了,孩子叫什麼……還有一些人會說你家的孩子太可愛了招人稀罕,我也想抱抱。

當你將懷中的寶寶給他們的時候他們順勢就會抱走孩子,裝作孩子的家人搶走孩子。

有些人販子可能會裝成「弱勢群體」,說自己是外地人,錢包被搶了等等,不知道到哪裡的路線,希望家長幫忙帶個路。

但實際上他們非常清楚去的地方是一個偏僻沒有監控的小路如果家長這時候「熱心腸」小心孩子被搶走

第三類:跟蹤自己的人

有些人販子會採用「蹲點」的方式進行跟蹤寶媽,他們往往會長期的跟蹤一個女性,待他們「了解透」這個家庭的信息後,便會演戲。

裝作自己也是這個小區的住戶,主動和孩子的媽媽攀談假裝相互交流育兒經驗等等。

幾番熟絡後還有些人會約著一起逛街,最後再趁著寶媽不經意間將孩子搶走。當寶媽發現的時候才發現為時已晚孩子早已不見了……

如果經常看到有人跟著你和孩子,寶媽一定要換個路線走,或者及時跟家裡聯繫,必要時家人的陪伴也是很重要的。

雖然現在人販子的花招越來越多了,但是只要家長們擦亮雙眼不接受陌生人主動的「示好」在外不隨便和陌生人攀談,無論再著急也不能讓我們的孩子離開我們的視線一秒鐘。

家長帶孩子出門除了要警惕這些人販子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多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可以選擇給孩子多看一些安全教育類的繪本,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使其順利成長。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看一些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安全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伊伊小時候就看了不少的繪本,其中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2-8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2-8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人販子「新招式」層出不窮,寶媽帶娃若是遇到這3種人,要警惕
    由趙薇、黃渤、佟大為聯合主演的電影《親愛的》,一上映就引來了巨大的關注度,電影大致講述了一個小孩被人販子拐走,親人們多年曆經坎坷,一直在努力尋找的故事。這麼多年以來,人販子一直都是很張狂,他們無視法律,做一些無法無天、有悖人類道德的事情,給眾多家庭帶去痛苦,家長最痛恨這類人。近些年,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販子的「新招式」也層出不窮。
  • 人販子又出「新招式」,家長帶孩子碰上這3種人,趕緊帶娃避開
    尤其是現在的人販子,對孩子和家庭的傷害是巨大的,這也是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人呼籲人販子一旦被抓住就要判死刑的原因,因為他們真的太可惡了。李女士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那天她帶著三歲的女兒在商場裡閒逛,突然看到了一件自己心儀的大衣,於是忍不住地多看了兩眼,猶豫著是否應該買下。
  • 人販子又出「新套路」,家長帶孩子碰上這3種人,趕緊帶娃避開
    那天,她帶著孩子去商場逛街,路過一家服裝店的時候,被店裡剛上新的衣服給吸引住了,就進去挑選了幾件試穿。但由於當天在做活動的人比較多,等到她試第二件的時候,卻突然發現女兒不見了。情景之下她趕緊脫了衣服到處尋找孩子,可樓上樓下哪裡都找不到。
  • 人販子又出「新花招」!若碰上這3種人,家長帶孩子離得越遠越好
    人販子又出「新花招」!若碰上這3種人,家長帶孩子離得越遠越好雖說現如今治安已經比往常要來得好了,但是仍舊會有人販子鋌而走險,為了暴利而在犯罪路途上一去不復返。最近,又有人販子出了新花招,而遇到這件事的李女士心有餘悸,慶幸人販子並沒有得手,否則自己就要失去心愛的女兒了。這件事發生在李女士節假日的時候,因為承諾要帶孩子出去玩,李女士就挑了附近的商場帶孩子去逛,沒想到的是,帶著孩子逛一半的時候,因為手機上的客戶來電話,所以她只能暫且移走目光和客戶溝通。
  • 宅家帶娃:疫情當前,做智慧型父母,用這五種方式,給娃高效陪伴
    心理學專家表示:「面對疫情,父母首先要做好個人防護,並指導和幫助孩子做好防護,然後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家庭環境、難得充裕的共同時間裡利用危機事件對孩子做好啟發、引導和教育。」那麼,面對疫情,作為作為「宅家帶娃」的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做智慧型父母,怎樣面對自己和孩子心理上出現的問題?
  • 人販子當街「搶娃」跑,還反誣寶媽不檢點,媽媽一個舉動成功救娃
    上周末陳女士單獨帶著孩子外出購物,突然衝出來一個大漢一巴掌將她打到在地,順勢抱起孩子,並且破口大罵:"你這個不檢點的女人,還有臉出來,離婚了孩子一定要給我帶。"陳女士一下就被打蒙了,看著大漢不斷罵自己既困惑又不解,但當她看到孩子被搶走的時候,才明白這是人販子。陳女士大喊著:"這是我的孩子!你在說什麼?我不認識你!"
  • 人販子「選娃」有套路,這3類孩子在選擇範圍,父母要提防
    人販子"選娃"有套路,這3類孩子在選擇範圍1、只有老人單獨照看的孩子人販子的拐賣目標經常是那種老人單獨照看的孩子,因為老年人帶著孩子,行動緩慢,可能沒有辦法與人販子抵抗。但是,有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在帶孩子,這無疑在某種程度上給了人販子的犯罪時機。
  • 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別再說都一樣了,這幾種情況差別很明顯
    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有什麼差別?也許你會說,一個是孩子爸爸的母親,另一個是孩子媽媽的母親,能有什麼區別,不都是自己的親人帶。確實,如果孩子的父母心中,姥姥和奶奶都是孩子的親人,沒有誰親誰疏的概念,那自然差別也就不明顯了。可現實問題是,一般的家庭裡,因種種原因,孩子的奶奶和姥姥他們的地位原本就是不平等的。
  • 「人販子」搶娃就跑,機制寶媽「臨危不亂」,其作法值得家長學習
    但也不乏有一些人,總是做著一些我們接受不了的事情,那就是"拐賣兒童"。大家都知道一個孩子從寶媽懷胎十月到出生,對於父母而言那就是所有的寄託,他是父母的希望,也是一個家庭所有的精神寄託。可現在的人販子就是越來膽子越大,有的竟然光天化日之下胡來。
  • 新型啃老遇見對手,70後父母達成共識:不帶娃不出錢也不用你養老
    不過,久而久之,這也滋生了一些子女「理所應當」的心理,於是依靠父母帶娃的「新型啃老」蔚然成風。新型啃老遇見對手,70後父母達成共識:不帶娃不出錢也不用你養老糰子前段時間給寶寶斷奶了,想著寶寶沒有以前那麼黏著自己,糰子便有了想要外出上班的想法。
  • 孩子被拐走一小時後父母差點不認識,多虧了鞋:警惕人販子新招數
    從懷孕就開始擔心他在肚子裡發育得好不好,出生後的吃喝拉撒,上學後輔導作業的相愛相殺,還要警惕周遭給他帶來的傷害,尤其是人販子,那簡直是所有家庭的噩夢。人販子的手段很多,家長雖有警惕,但仍然防不勝防,他們總是會出其不意地找到新方法,讓家長膽戰心驚。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家長應該高興
    這段時間一直有一個話題很火,「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父母都想知道這是不是真的,畢竟自家寶寶是真的難帶,屬於那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類型,今天婷婷就帶各位父母一起看看,是不是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說明你家娃很聰明,家長應該高興1、喜歡拆東西、亂扔東西人人家裡都有一個淘氣的娃,但喜歡拆東西、亂扔東西的娃卻在少數,這類娃只要是自己用手碰到的東西,趁家長不注意就會拆散架(拆不開就往地上摔),家裡有這樣一個
  • 奶奶「假帶娃」風氣興起,3種性格缺陷,讓孩子形成不良習慣
    孩子作為父母的心肝寶貝,從他們生下來後就給出了更多的關懷,希望孩子的童年更快樂,去往更好的學校學習。只是,對年輕人來說,30歲正是事業的上升期,很難有太多精力去照顧孩子。為了能有更多精力投身事業,很多年輕人則是叫來自己的父母,想著「隔代親」,奶奶在孩子的照顧上應該會很上心。卻不知,如今「假帶娃」風氣興起,很多老人並沒有真的用心帶娃,反而因3種性格缺陷,讓孩子形成不良習慣。
  • 愛在朋友圈「曬娃」注意了,別發這3種照片,並做好3點更安全
    自從有了孩子後,很多人都愛在朋友圈裡發布一些孩子的照片,分享自己的那份喜悅,不管孩子被拍時是什麼狀態,在父母眼裡都是最可愛的,看了又看,再發到朋友圈,贏得點讚評論,父母會更加激動。原來當媽都這樣,實在讓人無語,不過當我知道網上發孩子照片有風險後,我就管住了自己發朋友圈的行為,同時也反省了一下,太頻繁發孩子照片確實不太好,不僅影響別人,還會帶來不安全因素。為什麼發孩子照片到朋友圈,會帶來不安全因素呢?因為照片中會透露出孩子的信息,一些壞人會利用照片,偽裝成好人,很容易將孩子帶走。
  • 人販子「梅姨」,這一次你逃不掉了!
    另一邊,因「梅姨」而被迫分離的父母,依然在苦苦尋找散在人海中的骨肉。昨天,終於傳來了好消息:被「梅姨」拐賣的孩子申聰,已經成功被找到!而申聰也強烈要求跟隨生父回歸到原生家庭。近期,申軍良將和兒子見面!這一刻,申軍良已經等了整整15年。「你快點回來,孩子被人搶走了!」
  • 寶寶3個月想要在發育方面快人一步,父母做好這幾方面,娃更聰慧
    三個月已經過半,寶寶還沒有要翻身的意思,但是同月份的小區裡面的另一個娃卻輕鬆的可以在車裡翻來翻去了,樂樂羨慕不已。去社區諮詢之後才了解到,有的寶寶發的早一點,有的會晚一點,不用太著急,後來寶寶終於在將近4個月的時候,學會了翻身,這讓樂樂一家人開心不已。
  • 網友爆笑演繹,曾經的娃當了媽,和之前父母的帶娃方式有什麼區別
    但是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小時候那批「自由不羈」的孩子,成了父母以後,依舊再育兒路上「放飛自我」。媽媽:「起來吧閨女,一會兒上學遲到了,媽把飯都給你做好了,快起來吧。」孩子:「我馬上起。」之後睡眼朦朧的起床。孩子被爸爸媽媽寵愛著長大,再加上時代的變化,這類孩子成為了有自己獨立思想的年輕人。
  • 「易怒」父母養出的孩子,多半逃不開2種結局,讓人心疼不已
    01"易怒"父母養出的孩子,讓人心疼不已包女士這個人脾氣不太好,遇到事情的時候非常容易著急上火早在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包女士就因為帶娃的煩惱整天抱怨,情緒一上來還會隨意摔家裡的東西,丈夫沒辦法,只好默默收拾殘局。後來孩子慢慢長大上了幼兒園,包女士不再摔東西,而是將脾氣發在孩子的身上。有一次孩子起床有點晚,為了能夠趕上幼兒園的車,吃早餐時過於著急,一不小心就將一碗粥打翻在了地上。
  • 朋友圈曬娃險遭勒索170萬:孩子這4種照片別再亂發了
    可與此同時,還有這樣一群人,偷偷地躲在你的朋友圈背後,用令人發冷的眼神緊緊地盯著你!在去年3月,上海審理了一起170萬元的敲詐勒索案件,而背後的原因只是因為朋友圈的一個日常操作。「壞人」順水推舟地告訴女兒,要帶她去找媽媽,女兒欣然答應,起身就讓「壞人」抱走;此刻在後臺監控裡看到這一幕的媽媽,急得哭了出來。測試過後節目組說,「壞人」是通過微信搜索附近的人,通過這位媽媽最近的10條朋友圈得到了女兒的相關信息,由此拐賣才得以順利進行。
  • 有這3種特徵的老人,帶出的娃不僅頭腦聰明情商也高,你家是嗎?
    現在多數家庭是由老人幫忙帶孩子,他們有豐富的經驗能更好的照顧娃,而且還能減輕年輕人的生活壓力。雖然老人帶娃子女更輕鬆,但凡事有利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