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小孩交朋友,大人搶蛋糕

2021-01-10 李子讀書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蘇格蘭作家約翰·伯恩的創作的一部反戰題材小說,一舉斬獲愛爾蘭圖書獎之年度最佳童書、愛爾蘭圖書獎之年度讀者之選、Bisto年度圖書獎、西班牙Qué Leer年度最佳國際小說獎、柑橘獎讀者俱樂部年度圖書5項大獎。

本書從二戰歷史中擷取一個小片段,然後通過一個小男孩的視角將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複雜展現得淋漓盡致,可謂是同類型題材中的佼佼者。

孩子看世界,善惡分明

「Childhood is measured out by sounds and smells and sights,before the dark hour of reason grows.」(在黑暗的理性萌生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我們的所聽、所聞以及所見。)——約翰·伯恩

一般情況下,我們往往會覺得孩童比較幼稚,沒有成熟的理性。但弔詭的是,孩童往往更容易透過繁複的表象直達事件的真相。

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名八歲的叫布魯諾的小男孩,父親是一名納粹軍官。因為受到國家元首的賞識,所以父親被委以重任。直接的結果就是布魯諾一家要從柏林搬家到父親新的工作地點,布魯諾不得不離開自己心愛的家、爺爺奶奶和三個最好的朋友。

布魯諾對新家「一起出去」(奧斯維辛的音譯)充滿了失望:這裡沒有柏林生活的煙火氣,只有遠處幾個大煙囪汩汩冒黑煙;沒有漂亮的房子和花園,只有一片無限延展的鐵絲網及被其封閉的奇怪營地;這裡沒有鄰居和朋友,只有一幫穿著同樣條紋睡衣的奇怪的人。

機緣巧合下,布魯諾在一次「探險」中發現了一個穿條紋睡衣的小男孩希姆爾,兩人隨後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布魯諾對於眼前的一切,曾經非常不解:同是八歲的小男孩,為什麼自己跟希姆爾要被鐵絲網分開?為什麼那些曾經有正當職業的人都穿上了條紋睡衣轉行幹雜役?為什麼父親要聽令一個粗魯無禮的國家元首的命令?……

布魯諾樸素幼稚的問題直達了問題的核心:誰有權力對人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誰有權力改變別人正常的生活軌跡?又是誰規定了一些穿著制服的人可以對另一些穿著「囚服」的人頤指氣使?

既然沒有令人信服的法理依據,也沒有讓人過得更加幸福,那麼這些行為肯定都是錯誤的,而做這些事情的人肯定都不是好人。

戰爭之下,並無贏家

1942年,納粹德國確定了消滅歐洲猶太人的絕密計劃。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建立和勞動營和滅絕營,素有「死亡工廠」之稱,據統計,大約有110萬在這裡被殺害,其中絕大部分是猶太人。

小說敘述非常克制,沒有正面描寫集中營,而是通過側面一點點吐露生活在集中營裡的人的慘況。

這裡的人被視作低人一等的人、「垃圾」、牲畜或者魔鬼。這裡的人無論男女,都被統一剃成光頭,沒有任何個人特色和權利。他們集體居住在惡劣的環境中,生活在飢餓的邊緣,每個人都瘦骨嶙峋,卻從事各種高強度的體力工作,即使是像希姆爾這種八歲的小男孩也要參加集體勞動。

這裡的人沒有任何尊嚴。以科特勒中尉為代表的納粹官兵可以使用任意侮辱性的詞彙來辱罵,甚至於隨意毆打他們。當帕威爾倒酒灑落到科特勒中尉身上,遭到科特勒的辱罵和毆打。

這裡的人時不時就會「失蹤」。親情、友情都是奢侈品,因為你不知道第二天你是否還能見到家人和朋友。

一方面,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滅絕行為罄竹難書;另一方面,納粹德國自身的人民也深受戰爭之苦。小說是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來表現的,從布魯諾一家的遭遇就可見一斑。

布魯諾和姐姐在父親的安排下,有了一位家教老師。不過,老師講授的都是政治和歷史知識,也就是服務於戰爭宣傳的知識。原來在祖母的影響下,他們一家人都熱衷於表演話劇,可以在藝術海洋中遨遊。現在卻只能學習那些乾巴巴的理論說教和沒有意味的數據信息。戰爭之下的教育被徹底異化為宣傳工具,這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又何談健康成長呢?不過是多了一些戰爭的機器和工具罷了。更不用說,布魯諾最後成為父親堅決執行元首命令的犧牲品。

布魯諾的父親是一名軍人,本打算為國家和民族做貢獻。在納粹思想的洗禮下,布魯諾的父親已經違背了初心,幹起了反人類的行為。這種滅絕人性的行為,何談神聖?何談光榮?布魯諾的祖母很早就看清楚了這一點,她對兒子的晉升冷眼相看、出言譏諷,因此,布魯諾的父親和祖母關係惡化,老死不相往來。同樣的,科特勒中尉的父親是一名大學教授,因反感納粹的做法而移民瑞士。

戰爭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在刺傷敵人的同時,自己也難免深受其害。可以說,戰爭之下,並無贏家。

孩子相交以情,大人相交以利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

如果四海之內皆兄弟,那麼世間就不會有那麼多紛爭戰亂了。小說通過簡潔的筆觸揭示了孩子與大人截然不同的交友之道:孩子相交以情,大人相交以利。

布魯諾在新家最大的收穫就是結識了新朋友希姆爾。兩人隔著鐵絲網盤腿坐在地上,從自說自話到你一言我一語,再到深層次的情感交流,友情基礎日漸厚實。

希姆爾雖然可以從布魯諾這裡得到一些麵包巧克力等食物,但有時候食物掉在路上了,希姆爾也不生氣。有一次,希姆爾奉命去布魯諾家中清理杯子,吃了布魯諾拿給他的食物,結果被科特勒中尉發現。關鍵時刻,布魯諾沒有仗義執言而是說了謊話,從而讓希姆爾挨了一頓暴揍和幾天的禁閉。

即便如此,希姆爾最後還是原諒了布魯諾。布魯諾為了幫助朋友找尋失蹤的父親,也甘願在返回柏林之前勇敢地進入營地「探險」。正是這一次勇敢的「探險」,最終讓布魯諾和希姆爾一起走入了毒氣室,他們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手拉著手兌現了曾經的誓言:你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

相較於孩童,成人世界更加功利、更加現實。納粹德國施行滅絕猶太人的計劃,通過集中營大範圍屠殺。他們與人相處之道完全是基於自身利益考量,通過輿論宣傳猶太人的劣等性,宣揚自身種族的優越性,最終的目的無非是搶佔更多的空間和資源。德意日結盟就是典型的以利相交,利盡則散。

像帕維爾這樣的人,最開始之所以沒有被處死,是因為他們還有利用的價值,即使是大材小用。布魯諾的母親只能偷偷感謝帕維爾幫助布魯諾包紮傷口,表面上則要對其冷若冰霜。大人之間因為文化信仰和種族等問題隔閡很深,很難像孩子一樣無障礙地溝通。

生活在營地裡的猶太人,他們曾經是醫生、教師、工匠等各式各樣的人,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但高高在上的納粹官兵們不屑於知道。既然猶太人最終只有被滅絕的結局,那麼無需對這些人浪費感情。沒有利用價值的關係並不值得維護,這不能不說是成人世界最大的冷酷。

結語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作為一部以兒童視角反映二戰題材的小說,語言簡樸、構思奇特、以小見大,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將本應無憂無慮的童年放在了戰爭的陰霾之下,既讓人感慨童真的難得,也讓人慨嘆戰爭的殘酷。

無論是奧斯維辛集中營,還是南京大屠殺,每當回顧這些反人類的殘酷暴行時,我們總會感到人類脆弱的一面。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希望慘痛的經驗教訓可以讓人永遠避免出現類似的事情。正如本書結尾說的:「當然,所有這些事情都發生在很久以前,這樣的事情也不會再重演。不會在現在的年代重演。」

相關焦點

  • 《穿著條紋睡衣的男孩》,這是一部以小孩子的視角拍攝的電影
    《穿著條紋睡衣的男孩》這是一部以小孩子的視角拍攝的電影,我們可以看見一個德國小孩如何用他現有的知識去理解和定義他所看到的世界。看到集中營他說是農場,看到穿囚服的猶太人他說是穿條紋睡衣的農民,看到猶太小孩身上的號碼他以為是玩遊戲的編號。
  •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部電影看得我心臟為之一震!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改編自兒童小說,原著作者或許已經在童真與殘酷現實中選擇其一,而導演在改編過程中,尤其是影片結尾更遵循殘酷現實的邏輯,不過在我看來,本片仍然是一部優質的大屠殺題材電影。影片中的小男孩布魯諾,詮釋得極具靈氣。
  •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原來那時候孩子的童年都是被大人毀掉的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部壓抑到窒息的電影與這種情況何其相似。1戰火紛飛的年代,鐵絲隔離的世界。在二戰橫跨的年代和國度裡,許多孩子的童年,都被迫充斥著戰爭、殺戮和種族歧視。那標誌性的鐵絲網,隔開的集中營和納粹軍官的家,令人心疼的是,許多平等的生命裡卻從未出現過平等。
  •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以兒童本位的視角來看待的戰爭片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The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也是其中的一部,該片由馬克·赫曼執導,阿沙·巴特菲爾德、維拉·法梅加和魯伯特·弗蘭德等聯袂主演,於2008年11月7日在美國17家影院低調開張,14日正式在全美地區擴大公映,獲2008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觀眾選擇獎以及2009年西班牙戈雅獎最佳歐洲電影等獎項。
  •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戰爭下的純真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根據愛爾蘭新銳作家約翰·伯恩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由馬克·赫曼執導,阿沙·巴特菲爾德、維拉·法梅加和魯伯特·弗蘭德等聯袂主演。影片於2008年11月7日在美國上映。
  • 30萬人點讚的戰爭片,催人淚下:我穿的囚服,你卻以為是條紋睡衣
    什麼人會把囚服看成是藍色條紋的睡衣呢?沒錯,是小孩。只有小孩,才會這樣天真。男孩布魯諾第一次看見一個穿著奇怪的藍色條紋睡衣的老人,是在自己新家的廚房裡。他好奇地問母親:媽媽,他為什麼穿著睡衣工作?那裡的人都穿著和老人一模一樣的藍色條紋睡衣,它們如出一轍的骯髒、破舊又醜陋。《穿著條紋睡衣的男孩》用一個孩子的眼睛,帶領我們回到納粹德國在二戰中最臭名昭著的暴行——種族清洗,在這場浩劫中,有多達600萬猶太人遭遇殘忍屠殺。
  • 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的劇情簡介······   八歲男孩布魯諾(Asa Butterfield 飾)一家隨著納粹軍官父親的一紙調令
  • 以孩子的視角展現戰爭的殘酷——淺評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巨大的鐵絲電網隔開了倆個同齡的孩子,一個衣著整潔,對世界充滿探索欲,而另一個穿著條紋睡衣(囚服)的男孩在陽光下低著頭,像一朵病了的向日葵,他們沒有差別, 他們都純潔,善良,對自己的父親十分仰慕,他們也不應該有差別,可是戰爭卻帶來了差別,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以一個孩子的視角,講述了那場戰爭的悲劇
  • 看過《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受
    這部電影有很多人說了一句經典俗話:穿上條紋睡衣,我們都一樣。影片中的小男孩主人公-布魯諾,我看完電影之後是對這些還沒在地球上生活多久孩子感到惋惜的。他們最後也和大人們被生化武器摧殘了,在那個納粹德國的時候,肯定有很多像這樣的事經常發生。電影在最後一段顯得比較沉重。
  •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部讓人深思的英國影片
    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英國的一部戰爭影片。說是戰爭片,它其實是以戰爭為背景給觀眾演繹了更為深奧的一些東西。我覺得這部影片涉及的範圍非常廣,它既包含了一個美好的童年,又有很多其他元素。而且,這個電影的拍攝,鏡頭的運用以及轉換都十分舒服。在結尾的部分,處理的也很出色。
  •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這就是豆瓣評分高達九分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孩子,用單純的眼眸去打量這個世界,澄澈透明,如玻璃一般。他們是未經打磨的原石,他們原本能經歷大千世界的繁花似錦。成年人犯下的罪孽,為什麼要讓孩子去承擔?他們生在了那個時代,就是他們的悲劇所在。八歲的小男孩布魯諾是德國一名高官的孩子,小圓臉,正太頭,擁有一雙比海還藍的眸子。
  •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有哪些引人思考的情節?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部賺足眼淚的高分作品——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故事很簡單,納粹軍官的兒子布魯諾認識了一名集中營的男孩沙姆爾,倆人隔著鐵絲網建立起了友誼,但也就此改變了布魯諾的命運.....布魯諾不懂為什麼裡面的人都穿條紋睡衣,覺得衣服上的號碼應該是用來玩遊戲,以及為什麼要圍鐵絲網等等。家庭教師告訴他猶太人是德國人的敵人,但與沙姆爾相處得很愉快讓布魯諾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沙姆爾被派到家裡擦酒杯,布魯諾拿東西給他吃結果被發現,面對嚴厲的軍官,布魯諾撒謊說是沙姆爾偷吃。
  • 一部感人肺腑的佳作《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沒看過的千萬別錯過了
    德國兒童視角版的《美麗人生》,又或者說,《美麗人生》裡的男孩都是《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看完心情沉重,似乎只有給影片打上五星推薦給更多人控訴戰爭的罪惡才能稍微緩解我那微不足道的憤怒和痛心……相同的童年,因為家庭環境背景的不同,區分了等級、高低貴賤,有了冷酷的踐踏可是在孩子純真的眼裡,這些都是不存在的,不應該用大人的這些世俗規則約束孩子,歸根到底都是戰爭帶來的惡果,沒有戰爭才會減少傷害!強烈建議和美麗人生、希特勒的男孩搭配觀看。對副官那種長相完全沒有抵抗力!
  • #06 穿上條紋,我們都一樣 《穿條紋衣服的男孩》
    類型: 劇情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08-09-12(英國) / 2008-11-07(美國)片長: 94 分鐘又名: 穿條紋衣服的男孩 / 穿條紋衣的男孩🎬The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
  • 好久不見:還記得《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裡的Bruno嗎,現在長這樣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在2008年上映的《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橘記得自己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還以為講了個童話式的故事,興致勃勃地點開,結果,看完整部電影之後的我↓劇中的Bruno是位德國納粹軍官的兒子,機緣巧合中認識了在集中營裡穿著條紋衣的猶太小男孩
  • 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用孩子視角展現罪惡,不敢看第二遍
    這部電影就是《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部電影是被影迷公認的不願意在看第二次的電影。影片以兩個孩子的視角來描寫集中營的罪惡。布魯諾的父親是德軍司令,專門負責屠殺集中營中的猶太人,年僅八歲的布魯諾並不知道父親的罪惡。布魯諾看到不遠處集中營中焚燒猶太人的煙囪,問媽媽那裡用鐵欄圍起來的是什麼?煙囪裡在什麼?而母親則僅僅欺騙他說是一個普通的農場而已。
  • 豆瓣評分9.0,《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人間是天堂也是地獄
    2008年的時候曾上映過一部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這部電影寓意深刻,成年人的世界與孩子的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看完之後不禁令人潸然淚下。
  • 吳昕瘦了真任性,條紋毛絨外套搭運動褲,睡衣風也能穿出時髦感?
    穿法受身材和氣質的影響很大,身材纖細身材細長,即使身材矮小的女性也能穿得很文雅,還會嘗試不同風格的衣服,演出不同的時尚。以前被稱為「小粗腿」、「機場泥石流」的吳昕,減肥成功後,腰也變細了,小粗腿也沒有了,演出「睡衣風」意外的好打扮感滿載。
  • 最終走進焚屍爐的兩名8歲男孩:看時雖全程沒哭,但心卻沉重異常
    說一下這兩天剛看過的一部影片——《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影片開頭,因為爸爸升官要搬家,一家人沉浸在喬遷之喜中,只有小男孩布魯諾暗自神傷。他不開心,因為不想離開自己的那些好玩伴,孩提時的感情就是如此純粹。布魯諾全家搬到了一個新地方。
  • 睡衣外穿,還得是卷福同款
    電影《費城故事》裡,Cary Grant 穿著挺括的睡衣為醉醺醺的 Jimmy Stewart 開了門,還有 Hugh Hefner 這位最有名的花花公子,在他滿是兔女郎的豪宅裡,這兩個場景的共同之處就在於,他們都穿了 Derek Rose 的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