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慕路斯殺害了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親弟弟雷穆斯,又弒殺了自己的養父浮士德勒,於大約公元前753年創建了羅馬城,成為羅馬的開國國王。
羅慕路斯在位期間,不斷通過各種方式擴大羅馬的地盤,增加人口。當時,羅馬的疆域內包含拉丁(亦是最早的羅馬人)、薩賓和伊達拉裡亞三個族群。每個族群有一個保民官。保民官全權負責本族的事務,如民政、祭祀和戰爭等。
在統治早期,羅慕路斯實行開明的君主制。他設立了元老院,改革了軍制,並建立了一支屬於國王的衛隊。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羅慕路斯創立了羅馬人民會議制度。他將拉丁、薩賓和伊達拉裡亞三個族群進行細分。每個族群按照血緣關係分為十個胞族,每個胞族又分為十個氏族。也就是說,羅馬人當時被劃分為三十個胞族,三百個氏族。在羅馬人民大會開會探討問題時,如果就某個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每個胞族要先在內部探討,之後,由自己的十個氏族投票。得票最高的意見會作為整個胞族的意見提交給大會探討。
後世的選舉團制度便是在此基礎上演變而來。羅馬人民大會是一種直接民主,它與羅馬元老院的組合,為後世的兩院制(參議院、眾議院)提供了模板,是對民主制度的有益探索和創新。
羅馬之所以能不斷壯大,與其內部的民主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作為屠弟弒父的狠人,羅慕路斯容不得任何人分享自己獨裁的權力。在與薩賓部落合併之後,本來說好是羅馬國王和薩賓國王「雙王共治」。但就在共治的第七個年頭,薩賓國王被神秘的所謂外國使者刺殺身亡了。羅慕路斯成了唯一的王,獨掌大權。怎麼看,怎麼覺得事情蹊蹺。
到了晚年,羅慕路斯更加唯我獨尊,獨斷專行。養老院被他架空,變成了沒有任何實權,只能聽國王發布命令的「橡皮圖章」。這引起了羅馬貴族們的極大不滿。但懾於其淫威,大家也不敢當面提出意見。
公元前717年是羅慕路斯統治羅馬的第三十八個年頭。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一次廣場集會活動中,老國王羅慕路斯突然神秘消失,不知所蹤。自此之後,再也沒有人看見過他。唯一合理的推測是,羅慕路斯被貴族們秘密殺死並滅跡。
羅慕路斯消失之後,羅馬人推舉努馬·龐皮裡烏斯為新的國王。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羅馬雖然是君主制,但君主不是世襲的,而是需要經過公民會議和元老院的推舉和認可。努馬·龐皮裡烏斯便是因為深受人民喜愛而得登大寶。
努馬·龐皮裡烏斯是個善學習、喜歡思考的貴族。他是薩賓國王提圖斯的乘龍快婿,但卻不貪戀權勢,和妻子隱居山野。
羅馬本是羅慕路斯和提圖斯「雙王共治」,提圖斯死後,按照常規,努馬·龐皮裡烏斯是有資格當王的。但他並未提出任何要求。這反而贏得了人們的好感。故而,在羅慕路斯消失後,人們一致要求努馬·龐皮裡烏斯做新的羅馬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