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眼裡的羅馬崛起

2021-01-19 騰訊網

公元前8世紀中葉(或早些或晚些,傳統上認為羅馬建城日為公元前753 年4月21日),義大利中部的數個部落選中一片河流道路的交匯之地定居了下來。這片土地易守難攻:一側是山丘,另一側是臺伯河。此外,還可以向途經此地去往海路的商賈收取過路費。

|從臺伯河眺望梵蒂岡城的景色,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在建城之初的幾個世紀裡,羅馬慢慢由部落聯盟演變為真正的城市,築起了城牆、駐紮了軍隊、建起了廟宇、擁有了自己的神話傳說。據傳說,最最古老的羅馬王國由國王統治。現在我們已經無從分辨王政時期的傳說有多少是臆想,又有多少是事實了。

公元前510年,性醜聞葬送了這個王國,至少羅馬人自己是這麼講的。

貴族們不滿於王子的猥褻行徑,將國王和王室成員逐出了城外。羅馬共和國得以創立,每年選舉執政官掌管最高執政權。羅馬的權力制衡體系如此之複雜,以至於法學家們至今仍在不吝筆墨地闡述,但仍有很多疑問尚未釐清。

幾個標榜自己歷史悠久、血統純正的家族長期把持羅馬政權。但隨著國家發展,其他社會階層出身的人也開始覬覦權力。

為了打破貴族們對此的壟斷,平民們一次次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威脅要遷離羅馬,在鄰近地區另尋佳地自建國家。隨著危機消弭,貴族與平民的關係也不再那麼水火不容。

臺伯河谷很快就容納不下這個年輕的國家,周邊部落陸續加盟羅馬政權,隨後義大利半島的剩下部分也被併入進來。半島上最後被羅馬徵服的是南部的希臘城市,也就是所謂的「大希臘」。

|羅馬競技場,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公元前3世紀中葉,羅馬為登上地中海大舞臺做好了準備。但它的競爭對手迦太基也出現了,這是一個由近東的腓尼基人在非洲北海岸(現今突尼西亞)建立的王國。

兩強的首次碰撞以劃分各自勢力範圍收場,而此時的羅馬人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艦隊。

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羅馬的歷史險些被終結:要是在坎尼戰役慘敗後,羅馬人未能積蓄起力量並擊潰來勢洶洶的敵人,歐洲文明史恐怕就要被徹底改寫了。

與迦太基的第三次布匿戰爭幾乎演變成一次掃蕩:羅馬人徹底擊潰了苟延殘喘的對手,控制了迦太基此前的勢力範圍—西西里、西班牙和北非一部分。

儘管戰事勝利了,羅馬的經濟發展卻不太順利,廉價的奴隸勞動力自新領地湧入導致義大利本土出現了就業和支付危機。

貴族出身的格拉古兄弟試圖推行土地改革和其他一系列新政,卻遭到富有貴族的抵制。格拉古兄弟的改革方案最終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實現,但兄弟二人都喪命於暴徒之手。

|格拉古兄弟為羅馬著名政治家,曾先後推行土地改革而遭到殺害,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羅馬共和時期的最後百年充斥著恐怖和血腥。在國家不斷擴張的邊界上,戰爭從未停息。羅馬內部的政治力量失去平衡,寡頭與平民勢力兇狠對抗,國家凋敝,人民期盼鐵腕人物的出現。

他們的等待並不漫長。羅馬的新一代政治家意識到,在這個搖搖欲墜的國家中,無論是喧鬧嘈雜的公民大會,還是巧言善辯的元老院都左右不了政治,只有軍人的長劍才管用。獨裁官你方唱罷我登場,連帶清洗前任的追隨者,外加沒收財產。

當前途無量的統帥朱利烏斯 · 愷撒與另兩名角逐最高權力的對手結為三巨頭同盟,並遠赴高盧(現今法國)徵服蠻族時,反反覆覆的血腥內戰似乎即將終結。

但九年後,愷撒率領在高盧戰爭中得到淬鍊的精兵,調轉槍頭,進軍羅馬。紛爭再起,愷撒最終擊敗其他競爭對手,卻未能享受到勝利的果實。

他缺少治理國家的明確規劃,而對手們認為他是在覬覦王位。羅馬人對國王的袍服有著強烈的過敏症,公元前44年3月15日,共和制度的維護者策動陰謀,暗殺了愷撒。

|位於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的愷撒半身雕像,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共和國並未因此得到挽救:共和派與愷撒的追隨者打起了又一場內戰,共和派隨後敗北。十年後,愷撒派內部再起硝煙:老將安東尼與愷撒的甥孫兼養子—年輕的屋大維一決雌雄。埃及豔后克利奧帕特拉與希臘東部地區的支持最終未能挽救安東尼,屋大維取勝,成為唯一的、無可爭議的主事者。

當共和制向帝制過渡之時,羅馬的領土擴張首次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礙:羅馬人在近東的安息帝國遭遇慘敗,另一場潰敗則發生在日耳曼。這兩場大敗終止了羅馬邊界向東南和北方擴張的步伐。

屋大維(公元前27年獲得「 奧古斯都」之稱號)是一位圓滑且富有遠見的政治家。他不試圖取消共和體制和官職,從不自稱皇帝或獨裁官,似乎是憑藉道德威望在統治國家。但當年事已高的屋大維熱切地著手物色繼承人時,大家才明白過來,重返舊時的共和自由體制已是無望了。

奧古斯都確立的體制使得國家命運密切仰賴於最高統治者的個人品質。

「昏君」治下諸事不順:尼祿燒毀了羅馬城並肆意處決忤逆之人,卡利古拉將馬牽入元老院並導演了小丑般的遠徵;「 賢君」治下則福利增長,稅收順暢,行省繁榮。

公元 2 世紀初,圖拉真時期的羅馬疆界擴張到極致,達到了羅馬人所知世界的幾乎所有角落:從荷蘭到埃及,從葡萄牙到亞美尼亞。

公元3世紀,國家遭遇系統性危機。疆界在蠻族進逼下步步後退,商業停滯,出生率下降。傳統的羅馬宗教被包括猶太教及其衍生的基督教在內的東方信仰所擠佔。

「士兵皇帝」(常常是出身外省的平民,被軍隊擁立才登上帝位)如走馬燈般交替,幾乎無人得以善終。最終,戴克里先果斷重組了從稅收到行政區劃等國家制度。戴克里先已經不在意是否保留共和制的門面,也正是他把帝國一分為二,以便更好地進行防禦。

東羅馬帝國(史稱拜佔庭帝國)此後延續了超過一千年。西羅馬帝國則國祚不長。幾乎完全由蠻族僱傭兵組成的軍隊終究不能,或者也不想抵禦邊疆受到的侵襲。

公元476年傳統上被認為是古羅馬歷史終結之年,那一年日耳曼首領奧多亞塞廢黜了西羅馬末代皇帝—一個名為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路斯的小男孩。

本文摘選自《羅馬傳》

相關焦點

  • 「第三羅馬」-俄羅斯國家的東正教化之路
    留裡克王朝是由瓦良格人(即諾曼人)留裡克三兄弟創立的統治東斯拉夫人的古羅斯國家的第一個王朝。其疆域大致相當於今日俄羅斯東歐部分地區、烏克蘭、白俄羅斯部分地區。其首領名為留裡克,故稱為留裡克王朝,公元882年開始定都於基輔,故又稱基輔羅斯。
  • 莫斯科自稱「第三羅馬」,東正教的中心是如何轉移到俄羅斯的?
    隨著基督教徒的增加,特別是一些羅馬貴族的加入,這些人逐漸改變基督教反羅馬的教義。在3世紀末期,羅馬帝國出現統治危機,國內經濟衰落,北方蠻族日耳曼人不斷侵擾邊境。為了維持帝國東部的穩定,君士坦丁皇帝選擇歐亞大陸的交通中心君士坦丁堡(拜佔庭)為帝國的「新都」。他為了加強皇帝的統治並獲得信奉基督教的貴族支持,又專門建立了當時五大主教區之一的君士坦丁堡教區。
  • 莫斯科為何自稱第三羅馬?東正教中心是如何轉移到俄羅斯的?
    隨著基督教徒的增加,特別是一些羅馬貴族的加入,這些人逐漸改變基督教反羅馬的教義。在3世紀末期,羅馬帝國出現統治危機,國內經濟衰落,北方蠻族日耳曼人不斷侵擾邊境。為了維持帝國東部的穩定,君士坦丁皇帝選擇歐亞大陸的交通中心君士坦丁堡(拜佔庭)為帝國的「新都」。
  • 歐洲系列 — 薩珊波斯的崛起與羅馬的分裂
    事實上在歐洲人眼中,安息這個由中亞遊牧民族建立國家,結構過於鬆散,各方面並不上之前與希臘爭鋒的波斯帝國。雖然帕提亞騎兵,倒是讓歐洲人真正領略到了騎射的威力,但安息內部不穩所造成的內耗,使之始終沒有對羅馬構成過真正的威脅。相反在圖拉真之後的1個世紀中,羅馬曾經三次入侵美索不達米亞,兩度攻入帕提亞人在底格裡斯河畔的都城「泰西封」(巴格達東南)。
  • 俄羅斯自認「第三羅馬」,為何其君主只用羅馬「副皇」的尊號?
    俄羅斯王室在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曾經迎娶了東羅馬餘脈的公主,因此俄羅斯在後來曾自認「第三羅馬」,不久之後它君主的頭銜也改成了來自古羅馬的頭銜「凱撒」(
  • 美國已成過去式,普京:兩個大國正強勢崛起,俄羅斯都追不上
    相反,和美國發展態勢截然不同的是,有兩個國家正在快速實現崛起,未來很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新的超級大國,就連俄羅斯都無法追得上。 在之前,美國和俄羅斯共同擔任管理國際事務的角色,但顯然,現在這種形象已經成為了過去式。目前,很多國家正在強勢崛起,這讓美國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極大衝擊,美國也正是看清了這一點,所以近些年才開始頻繁活躍在國際社會上,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的形象有所提升。
  • 沒有烏克蘭的俄羅斯一文不值?失去烏克蘭,俄羅斯再也無法崛起?
    而失去了烏克蘭的俄羅斯似乎顯得獨木難支,面對歐美的打壓和亞洲中印等新興大國的崛起挑戰,曾經的世界霸主也不復往日,布熱津斯基認為,對於俄羅斯來說,失去別的國家帶來的損失都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失去烏克蘭,對俄羅斯來說實在是無法接受。 烏克蘭為何對俄羅斯如此重要?失去了烏克蘭的俄羅斯未來又將如何重現大國崛起的榮光?
  • 在俄羅斯人眼裡,足球最差的不是中國
    當中國球迷很苦,在各個領域喜報頻出的時候,但凡出現一點兒有關國足的消息,都會讓人掃興而歸,這個世界對待中國球迷太殘忍。中文名:納然(蒙古族)年齡:24家鄉:埃利斯塔 雖然這個哥們兒長了一張比很多中國人還中國的臉,但他是純純的俄羅斯人,目前是一個在華留學生組織的會長
  • 歐陸風雲4官方情報 5/13 |俄羅斯第三羅馬
    沙皇降臨,您是否能帶領第三羅馬走向輝煌? 斯德哥爾摩,2017年5月12日。STOCKHOLM - May 12, 2017 - 500年來,俄羅斯的大公們一直堅守著信仰。儘管歷經內戰的蹂躪和蒙古的侵略,但上帝的話語仍留存至今,而且還將我們的子民聯合起來。堅持信仰的大公必將獲得榮耀,而背叛者必將化為塵土。
  • 克裡米亞是俄羅斯再崛起的溫床?
    帝國殞落了二十三年之後,從近期俄羅斯總統普丁派兵進入克裡米亞的雄心和霸氣看來,俄羅斯再崛起的企圖似乎有跡可尋。而普丁出兵克裡米亞究竟所謂何來?確實值得探討。政治戰略目的。俄羅斯總統普丁近期突如其來地派出軍隊進入克裡米亞半島。普丁宣稱這是應烏克蘭近期剛被罷黜的前總統亞努科維奇的請求保護烏克蘭人民的安全,因而俄國派兵進入克島保護人民安全。
  • 莫斯科為什麼有「第三羅馬」之稱?第二羅馬是誰?淺談基督教世界的...
    在認識到無法徹底消滅基督教的情形下,4世紀的羅馬皇帝籤署了米蘭敕令,從此基督教成為合法宗教並開始受到統治者的大力扶持,並最終成為廣布於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國教。即使因為帝國的分裂基督教本身最終也分化成了東西兩派,但羅馬這座永恆之城依然始終保持著西派天主教權利中心的至高地位。在漫長的中世紀裡,西歐和中歐的封建主和世俗政權都需要仰仗羅馬教皇的支持才得以穩固權力。
  • 俄羅斯歷史第一位大帝,花了40年滅掉蒙古汗國,自封「第三羅馬」
    俄羅斯之所以自封第三羅馬,是因為羅馬帝國分裂成西東羅馬帝國,分別屬於第一第二羅馬,而歐洲非常重血統,只有羅馬帝國的君主才可以稱皇帝,俄羅斯君主聲稱自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然就能稱皇帝。自封第三羅馬的那位俄羅斯君主是伊凡三世,他也是俄羅斯歷史第一位被後世尊稱大帝的君主。
  • 羅馬人眼中的三大蠻族,卻是現代文明的基石,至今影響著整個歐洲
    為了將日耳曼人定居的地區也納入羅馬的版圖,羅馬帝國經常對其發起進攻。然而這場版圖之戰卻維持了長達數百年之久,日耳曼人憑藉著自己頑強的意志,最後戰勝了羅馬。進入羅馬城以後,日耳曼人殺死西羅馬皇帝,還摧毀了他們的羅馬城。
  • 羅馬人都懼怕的民族:斯拉夫人,看羅馬人眼中蠻族是如何起源的?
    在羅馬帝國時期羅馬不斷擴張,和日耳曼人、凱特人和斯拉夫人衝突不斷,阻擋了羅馬的擴張,因而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被羅馬人並成為歐洲三大蠻族。對於羅馬人來說非羅馬人既是蠻族,這和中國古代中原地區的人稱其他地區的人是蠻夷之人很像。斯拉夫人久經歷史演變,也成為了歐洲古老的人種群體。
  • 早期基督徒為什麼會成為希臘人和羅馬人眼裡「無神論者」
    有些講述酷刑和殉道傳說的古代故事很容易讓人上當,誤以為正直的基督徒和羅馬當局派出的殺手密探之間一直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這類故事有許多是後君士坦丁時代的產物,加工痕跡明顯,它們出現的時代,曾經的迫害早已成為遙遠(且光輝)的記憶。事實上,基督教似乎從未被羅馬人宣布為非法。
  • 150多年前的德國崛起之路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崛起之殤」
    今天的我們有必要穿越到150多年前,去看看德意志民族在上一輪崛起過程中,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陷入了苦難的悲劇。因為今天的我們也正處在崛起中。這就要說到1871年德國統一時,原來這片土地上只是一大片說德語的人,他們根本沒有祖國,如果說非得有一個祖國,那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用法國人伏爾泰的話說:「他們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那裡連蚊子都有國王。」
  • 俄羅斯民族的10個歷史冷知識:探索俄羅斯崛起的密碼
    俄羅斯民族的10個歷史冷知識,探索俄羅斯崛起的密碼,米君帶大家了解一下。1.俄羅斯只有不到1000年的民族歷史,是年輕的民族俄羅斯實際上是一個很年輕的國家。他們的民族起源叫做東斯拉夫人,是現在的俄羅斯、烏克蘭和白羅斯的祖先。在公元6世紀的時候,東斯拉夫人還處在氏族公社的文明階段,啥是公社?就是原始社會了。這個大家可能不了解,我換個說法比較下。
  • 第一羅馬、第二羅馬、第三羅馬,分別是哪三個國家的別稱?
    羅馬,有兩個含義,一個是今天義大利共和國的首都,另一個是歐洲歷史上的國家羅馬帝國。作為義大利的首都,同時也是義大利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中心,相信很多人都相當熟悉了,現在主要介紹羅馬帝國。其實很多人都對羅馬帝國有個誤解,其實羅馬帝國是一個國家,不是一個朝代,這個國家在其歷史上經歷了很多很多個朝代,就像我們中國,在其歷史上經歷了很多很多個朝代,這是國家的朝代的區別。
  • 羅馬人+達契亞人=羅馬尼亞人
    ,表示地區,羅馬尼亞意為「羅馬的地方」;同樣,羅馬尼亞語也由拉丁語演變而來。其中:羅馬尼亞族接近90%,主要少數民族有匈牙利族、羅姆族(吉普賽人)、日耳曼族、烏克蘭族以及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土耳其、韃靼族等。官方語言為羅馬尼亞語,主要民族語言為匈牙利語。居民主要信奉東正教、羅馬天主教等。
  • 誰真正繼承了羅馬?
    此外,君士坦丁堡的保衛戰中,羅馬皇帝身先士卒,戰死沙場,並沒有禪讓帝位,法理上也無法認可。 俄羅斯 如果拜佔庭帝國算第二羅馬,那麼第三羅馬必須算一個俄羅斯,而且是有血統認證的。 俄羅斯全稱是Russian Fed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