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羅馬」-俄羅斯國家的東正教化之路

2020-12-14 撈徐筆記

留裡克王朝是由瓦良格人(即諾曼人)留裡克三兄弟創立的統治東斯拉夫人的古羅斯國家的第一個王朝。其疆域大致相當於今日俄羅斯東歐部分地區、烏克蘭、白俄羅斯部分地區。其首領名為留裡克,故稱為留裡克王朝,公元882年開始定都於基輔,故又稱基輔羅斯。這個被羅馬人識做與日耳曼人、凱爾特人同等的所謂「蠻族」是如何和為何要走向東正教化之路呢?今天撈徐帶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這段塵封的歷史

故事要從基輔羅斯的第一位女大公奧莉加(?-公元 969 年)說起,她是基輔羅斯時期伊戈爾大公的妻子,斯維亞託斯拉夫大公母親,從 945年至約 962 年當政。奧莉加在基輔羅斯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她是俄羅斯第一位女聖徒、女大公,被稱為俄羅斯大地的庇護者和俄羅斯民族的精神之母。《古史紀年》中將奧莉加稱為"日出前的霞光、黎明前的熹微、像明月照亮黑夜、如同珍珠出淤泥而不染」。公元 955 年奧莉加出行希臘,在察裡格勒會見了當時的皇帝君斯坦丁·巴格良諾羅德內伊(按照拜佔庭皇帝體系表,應為君士坦丁七世,是利奧六世和佐伊皇后之子,912 年至 959 年在位)。

奧莉加像

並被皇帝與主教施洗,賜教名伊蓮娜。此舉為後來的弗拉基米爾大公帶領全民受洗,確立基督教為國教奠定了基礎。那麼奧莉加又是為何要與拜佔庭帝國合作呢,弗拉基米爾大公為何要強迫基輔羅斯人接受基督洗禮呢?其實,這與早期基輔羅斯國家紛繁複雜的民族關係和大公權力的弱小不無關係。這一點從公元 944 年伊戈爾出徵希臘的軍隊組成即可以看出一二。出徵希臘的軍隊中包含有瓦蘭人、羅斯人、波利安人、斯拉夫人、克裡維奇人和特維爾人、佩切涅格人。紛繁的部落族群使得瓦良格人的統治力較弱,沒有一個共同的文化體系,部落族群對統一基輔羅斯國家的認同感不強,國家管理就變得十分艱難。加上其實行的索貢制,每年冬天到來年四月,大公們就在各部落直接巡行索貢(其實就是掠奪),並沒有建立一個成熟的稅收體系。而東正教的引入不僅強化了基輔羅斯的國家認同,而且利用拜佔庭的神權君主體系鼓吹大公的權力擴大,教區和教堂的建設也為大公們提供了滾滾而來的稅金。

東正教習俗就在這個落後的國家生根發芽,各地教堂的祈禱鐘聲向人們宣告基輔羅斯是受上帝眷顧的國度。到公元十二世紀蒙古人入侵建立金帳汗國的統治時,俄羅斯人也是靠著東正教團結在一起並最終推翻金帳汗國的統治。1453年,拜佔庭帝國滅亡。莫斯科千方百計同拜佔庭皇室攀關係,一心想做帝國的繼承人。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拜佔庭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同時,把曾是羅馬軍團的標記,後來是拜佔庭皇室徽記的雙頭鷹拿來,刻在國璽上。

進而又把雙頭鷹作為俄國的國徽,以表示自己同拜佔庭帝國一脈相承。到16世紀初,莫斯科公國進一步打出「第三羅馬」的旗號。宣稱人類的歷史就是體現基督教思想的三個國家的歷史。前兩個基督教國家——羅馬帝國和拜佔庭帝國都已崩潰,俄羅斯目前雖然弱小,但它是當然的繼承者。莫斯科是繼羅馬、君士坦丁堡之後的「第三羅馬」,是新的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它將永遠屹立於世界,不會有第四個羅馬出現。在「第三羅馬」思想的鼓舞下,莫斯科公國想盡一切辦法來提升自己的地位。1547年1月,莫斯科克裡姆林宮的烏斯賓大教堂舉行隆重儀式,為伊凡四世加冕。祈禱儀式過後,大主教馬卡裡把鑲滿珠寶的莫諾馬赫皇冠戴到伊凡四世的頭上。自此以後,昔日的莫斯科大公便成了俄國的第一個沙皇。

綜上所述,俄羅斯國家憑藉著東正教文化的滲透和傳播逐步統一人民思想,增強俄國人的國家和民族意識,將宗教化為強化君權的工具,「第三羅馬」打出的文化牌正是俄羅斯國家崛起的重要原因。

相關焦點

  • 莫斯科自稱「第三羅馬」,東正教的中心是如何轉移到俄羅斯的?
    莫斯科教會趁機脫離君士坦丁堡教會的控制成為了獨立的教會,莫斯科公國這個時候通過吞併其他羅斯公國,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俄羅斯。在俄羅斯的支持下,衰落的君士坦丁堡牧首被迫承認俄羅斯教區的獨立。1547年,伊凡四世繼位後,莫斯科大主教借上帝之名,正式奉伊凡四世為政教合一的沙皇。自此,沙皇成為了莫斯科公國和俄羅斯帝國君主的尊稱。
  • 莫斯科為何自稱第三羅馬?東正教中心是如何轉移到俄羅斯的?
    莫斯科教會趁機脫離君士坦丁堡教會的控制成為了獨立的教會,莫斯科公國這個時候通過吞併其他羅斯公國,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俄羅斯。在俄羅斯的支持下,衰落的君士坦丁堡牧首被迫承認俄羅斯教區的獨立。1547年,伊凡四世繼位後,莫斯科大主教借上帝之名,正式奉伊凡四世為政教合一的沙皇。自此,沙皇成為了莫斯科公國和俄羅斯帝國君主的尊稱。
  • 第一羅馬、第二羅馬、第三羅馬,分別是哪三個國家的別稱?
    正因為羅馬帝國在歐洲歷史上有著不可動搖的文明地位,所以後續的歐洲國家都想把自己跟羅馬帝國掛鈎,這是自己繼承羅馬帝國的標誌,所以有「第一羅馬」、「第二羅馬」、「第三羅馬」的別稱。其實很多人都對羅馬帝國有個誤解,其實羅馬帝國是一個國家,不是一個朝代,這個國家在其歷史上經歷了很多很多個朝代,就像我們中國,在其歷史上經歷了很多很多個朝代,這是國家的朝代的區別。
  • 歐陸風雲4官方情報 5/13 |俄羅斯第三羅馬
    沙皇降臨,您是否能帶領第三羅馬走向輝煌? 斯德哥爾摩,2017年5月12日。STOCKHOLM - May 12, 2017 - 500年來,俄羅斯的大公們一直堅守著信仰。儘管歷經內戰的蹂躪和蒙古的侵略,但上帝的話語仍留存至今,而且還將我們的子民聯合起來。堅持信仰的大公必將獲得榮耀,而背叛者必將化為塵土。
  • 第三羅馬是否有可能出現?
    西羅馬帝國的法統最終由神聖羅馬帝國所繼承,因此神聖羅馬帝國也被稱為第二羅馬。而東羅馬帝國的法統,則在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後,通過聯姻被俄羅斯帝國所繼承。然而俄羅斯帝國自彼得大帝西化以來,用了幾個世紀的時間,夢想能夠奪取君士坦丁堡,建立第三羅馬。而現實是殘酷的,俄羅斯帝國最終沒能建立第三羅馬。至於俄羅斯為何沒能建立第三羅馬,其原因本文會加以分析。
  • 歐洲國家中世紀,為何把「鷹」都標畫在國旗上?知道原因你會笑的
    歐洲國家中世紀,為何把「鷹」都標畫在國旗上?知道原因你會笑的最主要原因是這是羅馬軍團和羅馬帝國標誌,鷹(海雕)不僅是義大利和希臘地區經常出現的猛禽,而且在古希臘和羅馬神話裡面,主神宙斯經常化身巨鷹來到人間(主要是泡妹子)。
  • 俄羅斯自認「第三羅馬」,為何其君主只用羅馬「副皇」的尊號?
    俄羅斯王室在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曾經迎娶了東羅馬餘脈的公主,因此俄羅斯在後來曾自認「第三羅馬」,不久之後它君主的頭銜也改成了來自古羅馬的頭銜「凱撒」(
  • 古羅馬,東、西羅馬,神聖羅馬,第三羅馬,新羅馬,都是咋回事?
    在世界歷史上,羅馬國祚綿延很長,也出現古羅馬,東、西羅馬,神聖羅馬,第三羅馬,新羅馬等名詞。那麼,這些名詞都是咋回事? 此後,羅馬確立了議會制,進入了羅馬共和國時代。在羅馬共和國時代,出現了凱撒,能徵善戰的人物。不過,那個時候還相對民主,通過議會來決定國家大事。 但是,在公元前27年,屋大維巧妙運用政治手腕, 成為首席元老、最高執政官、終身執政官、終身保民官、大祭司長等,自稱最高統帥,進入了獨裁時代,標誌著羅馬進入了羅馬帝國時代。
  • 俄羅斯歷史第一位大帝,花了40年滅掉蒙古汗國,自封「第三羅馬」
    俄羅斯在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稱號,叫「第三羅馬」,意思大概是第三個羅馬帝國,或者羅馬帝國的第三個繼承人。
  • 兩個以羅馬自居的國家爆發了戰爭,沒想到卻影響到遙遠的東方!
    百年之前兩個以羅馬自居的國家在克裡米亞島爆發了一場領土和勢力範圍的爭奪戰。其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滅亡東羅馬帝國後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軍事制度和一些性質制度並以東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因其信仰伊斯蘭教故被戲稱綠羅馬。
  • 俄羅斯究竟是西方國家還是東方國家
    然而俄羅斯卻是一個典型的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國家,所以俄羅斯在種族和文化上與西歐國家是截然不同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樣的觀念不僅存在於我們東方民族的思維意識中,也同樣存在於西方人的腦海之中。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波蘭等國也是斯拉夫人國家,不過波蘭等國同俄羅斯比起來在地理上距離西歐更近,也皈依了西歐各國普遍信奉的羅馬天主教派。
  • 羅馬帝國眼中的蠻族俄羅斯如何開始文明化?俄羅斯民族與國家起源
    另外一派認為是羅斯人推選出三兄弟——老大留裡克,老二西涅烏斯,老三特魯渥帶領弟兄分別前往諾夫哥羅德,白湖和伊茲博爾斯克建立國家,成為王公。然而西涅烏斯和特魯渥不久之後相繼去世,於是留裡克大權獨攬,開始了留裡克王朝對俄羅斯長達七百年的統治,俄羅斯國家就此誕生。
  • 羅馬正統在東方:沙皇俄國為什麼自認為是「第三羅馬」?
    很多朋友可能發現,現在俄羅斯國徽的「雙頭鷹」圖案與羅馬帝國的標誌有些相似。沙皇俄國長年自稱「第三羅馬」,「沙皇」一詞就來源於羅馬帝國的「凱撒」。那麼沙皇俄國為什麼自認為是「第三羅馬」呢?
  • 莫斯科為什麼有「第三羅馬」之稱?第二羅馬是誰?淺談基督教世界的...
    2.羅馬 在認識到無法徹底消滅基督教的情形下,4世紀的羅馬皇帝籤署了米蘭敕令,從此基督教成為合法宗教並開始受到統治者的大力扶持,並最終成為廣布於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國教。即使因為帝國的分裂基督教本身最終也分化成了東西兩派,但羅馬這座永恆之城依然始終保持著西派天主教權利中心的至高地位。在漫長的中世紀裡,西歐和中歐的封建主和世俗政權都需要仰仗羅馬教皇的支持才得以穩固權力。
  • 從烏克蘭教會獨立看俄羅斯東正教會宗教危機
    2018年10月11日,君士坦丁東正教會從故紙堆中翻出了一份1689年的命令,宣布將其取消。將三百多年來一直歸屬於俄羅斯正教會的烏克蘭教會獨立,成為一個「自主教會」(Автокефалия)。 這一命令意味著莫斯科牧首不再具有管轄烏克蘭的權力。烏克蘭教會的基輔都主教將被提升為基輔牧首,和莫斯科牧首平起平坐。
  • 折戟君士坦丁堡,俄羅斯帝國的黑海宿命
    在「第三羅馬」口號的指引下,控制黑海出海口和君士坦丁堡儼然成為了俄羅斯民族的昭昭天命。可事與願違,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自1453年起始終牢牢控制著這座被俄國人稱為「沙皇格勒」(Царьград)的城市。事實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俄國人屢次站在君士坦丁堡的大門前,可卻無一例外敗興而歸。
  • 俄羅斯人眼裡的羅馬崛起
    羅馬的權力制衡體系如此之複雜,以至於法學家們至今仍在不吝筆墨地闡述,但仍有很多疑問尚未釐清。 幾個標榜自己歷史悠久、血統純正的家族長期把持羅馬政權。但隨著國家發展,其他社會階層出身的人也開始覬覦權力。 為了打破貴族們對此的壟斷,平民們一次次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威脅要遷離羅馬,在鄰近地區另尋佳地自建國家。
  • Почему 為什麼莫斯科被稱為「第三羅馬」?
    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我們必須弄清楚第一羅馬和第二羅馬分別是哪兩個城市。「第一羅馬」毫無疑問,即義大利首都羅馬,「第二羅馬」——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修士菲洛費伊在致大公瓦西裡三世的信中作了如此回答:「您可知道,虔誠上帝的沙皇,兩個羅馬先後衰落了,第三羅馬(莫斯科)正屹立著,第四個羅馬不會有了。」「莫斯科——第三羅馬」的思想深深地銘刻在羅斯統治者的頭腦中。
  • 荀子的教化「招數」有哪些
    由此荀子得出結論,「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 李承貴分析,荀子這段論述分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指人的情感、意志、認知,也即精神世界,是需要禮義來規範的,需要教化的,否則就可能散亂。第二個層次是指人的衣食、居住、動靜,即日常生活,需要教化,否則就會觸犯禁忌而產生毛病。
  • 末代公主復仇記——讓俄羅斯和土耳其火拼幾百年的女人
    羅馬教皇同意了,但提出一個條件,拜佔庭為正統的東正教要合併到西方的天主教。為了救國,皇帝咬咬牙:同意!但佔庭帝國的東正教子民卻堅決不同意,在他們看來這分明就是恥辱,另一種形式的亡國。救兵的事就這樣黃了。其實在攻城前,奧斯曼帝國也提出過繳槍不殺的條件,你們拜佔庭可以作為我附屬國的形式保留下來,但東正教要改信仰於穆斯林……又來了,煩不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