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為什麼有「第三羅馬」之稱?第二羅馬是誰?淺談基督教世界的...

2021-01-09 騰訊網

基督教是當前信徒最多,分布最廣的世界性宗教,而且對西方文化有著深刻的影響,甚至於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也與它的發展演變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

基督教最初發源於公元一世紀古羅馬帝國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在此後逐漸傳播到地跨亞歐非三洲的整個帝國範圍,並最終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隨著公元五世紀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基督教也分裂為以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正教兩大教派。兩大教派在隨後分別以西歐和東歐作為主要的傳教基地。隨著近代殖民時代的到來,進一步遠播到美洲、大洋洲和亞洲等更廣泛區域,成為世界性的宗教。而在這個歷史進程中,天主教又在16世紀的北歐進一步分化出基督新教這個分支。至此基督教形成了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三派並立的格局。在基督教不斷地演化變遷中,傳播範圍不斷地擴大,由此也就形成了一些新的宗教中心,這其中地位最重要的城市有四個,它們堪稱基督教世界的四大聖城。

三大基督教派在歐洲的分布

1.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聖墓教堂

耶路撒冷這一世界名城位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的猶大山地,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當前依然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同宣城為首都的城市。耶路撒冷通常被稱為「三教聖城」,是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共同的聖地。當前其城區西北部為基督區,東部為穆斯林區,南部為猶太教區。在基督教方面,耶路撒冷可稱為該教的第一聖城,因為這裡是基督教創始人耶穌出生、傳教、受難和復活的地方,基督教正是從這裡開始走向世界。耶路撒冷最重要的基督教建築當屬聖墓教堂,這裡被認為是耶穌的受難和埋葬之地,是全世界基督徒一處十分重要的朝聖目的地。

2.羅馬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基督教從耶路撒冷誕生後,並沒有因為耶穌的受難而銷聲匿跡,反而以燎原之勢逐漸在羅馬帝國範圍內傳播開來。即便是面對帝國軍隊的瘋狂鎮壓,基督教仍然表現出愈加頑強的生命力。在認識到無法徹底消滅基督教的情形下,4世紀的羅馬皇帝籤署了米蘭敕令,從此基督教成為合法宗教並開始受到統治者的大力扶持,並最終成為廣布於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國教。即使因為帝國的分裂基督教本身最終也分化成了東西兩派,但羅馬這座永恆之城依然始終保持著西派天主教權利中心的至高地位。在漫長的中世紀裡,西歐和中歐的封建主和世俗政權都需要仰仗羅馬教皇的支持才得以穩固權力。時至今日,位於羅馬城中的教皇國——梵蒂岡依然是全球基督徒最至高無上的精神聖地。

3.君士坦丁堡

伊斯坦堡聖索菲亞教堂

雖然曾經的君士坦丁堡早已更名成為了伊斯蘭世界的伊斯坦堡,但它在基督徒心目中依然是無比神聖的。在相當長的歷史時間裡,其宗教地位可以說與羅馬並立東西。因為正是將帝國首都遷到這裡的羅馬皇帝首次確立了基督教國教的地位,而且這位君士坦丁大帝希望基督教成為他穩固政權並對外徵戰的精神力量,因此其大力扶持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方主教區,使其地位日益提高,並最終達到能與羅馬教廷分庭抗禮的地步。兩者矛盾的不可調和最終也就決定了東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第一次大分裂。從此,君士坦丁堡成為漫長中世紀裡東正教的絕對中心。直到信奉伊斯蘭的奧斯曼帝國的到來,東正教的宗教中心被迫轉移到了東歐草原上後起的俄羅斯。

4.莫斯科

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

在君士坦丁堡淪陷後,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帝國逐漸崛起,所以位於東歐平原中部交通樞紐的俄國都城莫斯科自然成為了東正教最重要的宗教中心。當然了,俄羅斯人之所以成為東正教的信徒,首先是因為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正教在東歐的大力傳播,再加上東羅馬滅亡後俄國皇帝伊凡四世迎娶了東羅馬皇帝的侄女。所以在俄羅斯人的心目中,一直視莫斯科為「第三羅馬」(第二是君士坦丁堡),也認為本國才是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雖然西方不一定認同這一點,但莫斯科作為如今東正教最重要中心的城市地位是無可置疑的。

四大基督教名城

親愛的讀者朋友,對於上述四大基督教名城你知道多少呢?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莫斯科自稱「第三羅馬」,東正教的中心是如何轉移到俄羅斯的?
    從信徒人數來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據研究估計其信徒約有22億人。但擁有龐大信徒數量的基督教,在發展過程中因信徒對教義的理解認識不同以及其他一些矛盾,先後經歷了兩次分裂。基督教的第一次分裂發生在11世紀,作為羅馬國教的基督教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而導致東西方之間交流變少。
  • 莫斯科為何自稱第三羅馬?東正教中心是如何轉移到俄羅斯的?
    東正教中心作者|羊洋洋責編|Thomas從信徒人數來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據研究估計其信徒約有22億人。1053年,君士坦丁堡主教質問羅馬主教為什麼篡改聖經。羅馬主教也不甘示弱,最終雙方以相互開除對方教籍結束了這次爭論。基督教自此分成了以羅馬教皇為首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的正教,因為君士坦丁堡教會在東方,稱之為「東正教」。正教的主教稱為「牧首」,因君士坦丁堡教區是東正教的中心,所以君士坦丁堡主教獲得了普世牧首的稱號。
  • 第一羅馬、第二羅馬、第三羅馬,分別是哪三個國家的別稱?
    羅馬帝國在世界歷史上可謂赫赫有名,它是世界歷史最接近統一歐洲的國家,也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其極盛時期的疆域覆蓋整個環地中海,國力非常富強。實際上,羅馬帝國的真正國號就是羅馬,而首都也是今天義大利首都羅馬,稱呼帝國是因為有強大的國力、遼闊的領土。
  • 「第三羅馬」-俄羅斯國家的東正教化之路
    奧莉加在基輔羅斯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她是俄羅斯第一位女聖徒、女大公,被稱為俄羅斯大地的庇護者和俄羅斯民族的精神之母。《古史紀年》中將奧莉加稱為"日出前的霞光、黎明前的熹微、像明月照亮黑夜、如同珍珠出淤泥而不染」。公元 955 年奧莉加出行希臘,在察裡格勒會見了當時的皇帝君斯坦丁·巴格良諾羅德內伊(按照拜佔庭皇帝體系表,應為君士坦丁七世,是利奧六世和佐伊皇后之子,912 年至 959 年在位)。
  • Почему 為什麼莫斯科被稱為「第三羅馬」?
    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我們必須弄清楚第一羅馬和第二羅馬分別是哪兩個城市。「第一羅馬」毫無疑問,即義大利首都羅馬,「第二羅馬」——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1453年,被羅斯視為世界東正教中心的拜佔庭為土耳其所滅。到哪裡去尋找新的精神支柱呢?修士菲洛費伊在致大公瓦西裡三世的信中作了如此回答:「您可知道,虔誠上帝的沙皇,兩個羅馬先後衰落了,第三羅馬(莫斯科)正屹立著,第四個羅馬不會有了。」「莫斯科——第三羅馬」的思想深深地銘刻在羅斯統治者的頭腦中。
  • 羅馬正統在東方:沙皇俄國為什麼自認為是「第三羅馬」?
    沙皇俄國長年自稱「第三羅馬」,「沙皇」一詞就來源於羅馬帝國的「凱撒」。那麼沙皇俄國為什麼自認為是「第三羅馬」呢? 1469年(成化五年),羅馬教皇為了控制東正教,讓索菲婭·帕列奧羅格下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 誰真正繼承了羅馬?
    本期導讀 西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宣布退位,表示帝國從此不再有皇帝,那麼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陷,才可以算作羅馬的終結。本期我們將討論一下誰是羅馬真正的繼承者。
  • 羅馬天主教如何離棄了使徒的基督教?
    西方的羅馬天主教在羅馬主教們的領導下,歷經數世紀的傳播,稱得上是遍及天下。隨著相當長時間的逼迫與仇恨的結束,以及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教會曾有一段時間享受平靜,享有特權與威望。雖然教會迅速走向世俗化,但從君士坦丁信主到宗教改革的這段時間裡,教會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成就。
  • 從野獸的信仰到羅馬國教:基督教的逆襲靠的是什麼?
    公元30年上帝之子耶穌死亡,作為上帝之子,回歸到了上帝的懷抱。基督教的象徵物是十字架,我們知道那代表著耶穌基督的死,耶穌是在十字架上被釘死的,耶穌為人類贖罪的故事由此而生。今天,重明鳥給大家分享的就是關於基督教的故事。
  • 羅馬不再是羅馬,羅馬不再有信仰——重新思考羅馬帝國的滅亡之說
    羅馬的衰亡是腐敗還是腐化?分析兩者之間的同與異羅馬作為當今西方世界引以為傲的輝煌歷史,甚至將其作為自己的法治源頭。羅馬也確實給人類文明帶來很多的借鑑和思考。其中對於羅馬帝國如何衰落的問題,一直是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很多人在政治、經濟、法律、社會以及外族入侵,政府的貪汙腐敗等各個方面論述了羅馬衰落並滅亡的原因。
  •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衝突:羅馬教皇為什麼要發動十字軍東徵?
    ,500年後伊斯蘭教從阿拉伯半島走向世界。 ▲1096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徵圖,地圖中褐色的是穆斯林分布區(Islam),其他部分(綠色和粉色)是基督教分布區 基督教徒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發動如此大規模的聖戰呢
  • 為什麼羅馬皇帝比中國皇帝悲催一萬倍?
    同為皇帝,羅馬皇帝與中國皇帝根本不是一個物種,可以說在所有方面都沒有可比性。只有拋棄掉對中國皇帝的固有認識,才能理解羅馬皇帝如何統治帝國。羅馬皇帝有三項主要責任,第一保障帝國邊境安全、第二保障帝國糧食安全、第三保障帝國基礎設施安全,三項中有一項做不到,就有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八十四:羅馬天主教國際文化鬥爭3
    基督教之八十四:羅馬天主教國際文化鬥爭3 (3)法國與羅馬天主教的政教之爭 第三共和國與羅馬天主教的鬥爭 法國第三共和國誕生於1870年的普法戰爭。
  • 羅馬史詩三部曲
    劍橋大學古典學教授克里斯多福·凱利稱讚他「輕鬆駕馭眾多細節的能力」和「迷人的比較眼光」,《盧比孔河》的作者湯姆·霍蘭稱彼得·希瑟有皮朗式的宏大眼界,也有持續吸引讀者注意力的能力,研究奧託帝國的學者蘿拉·旺格林則讚嘆,希瑟能用如此親切而清晰的文風,來傳達這麼精細複雜論述。
  • 基督教羅馬字詩歌的起源
    閩南倫敦會基督教史 1934年出版 原文(閩南倫敦會基督教史 1934年出版 惠安周之德編輯 惠安賀仲禹校正):神詩羅馬字之起源詠詩者、歌頌上帝之聲、有所感而發於言也。初英長老會牧師寶為霖、著神詩合選、依律體詩而作、婦孺苦於文字艱深、誦其音不能通其義、有失頌讚之至誠、養君因創作白話詩歌、以祛其弊、即養心神詩十三首也。
  • 俄羅斯歷史第一位大帝,花了40年滅掉蒙古汗國,自封「第三羅馬」
    俄羅斯在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稱號,叫「第三羅馬」,意思大概是第三個羅馬帝國,或者羅馬帝國的第三個繼承人。
  • 贈書 | 狹隘:基督教及羅馬的衰落
    從一開始,日耳曼人就時常遭受羅馬人的騷擾和羞辱。羅馬人常常把日耳曼人的兒子作為人質以確保他們的忠誠,而日耳曼人的妻子和女兒常常被作為奴隸使用。同時,對於常常遭受飢餓之苦的日耳曼人來說,雖然羅馬人給了他們土地,但是他們根本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經常搶劫或攻擊更加富裕的鄰居。當日耳曼人尋求更大的自治權時,出現了暴亂。雙方的不信任和敵視氣氛愈發強烈。最後,著名的羅馬寬容傳統終於走到了盡頭。
  • 昨日的榮耀 羅馬 · 筆記
    19世紀德國法學家耶林曾經說過,羅馬人曾三次徵服世界,第一次用刀箭棍棒令世人屈服,建立了一個宏大的羅馬帝國;第二次是基督教的傳播使羅馬聲名大噪,令世人稱奇;第三次用法律規範世人的舉止,舉世皆聞羅馬法。因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市區的中心遺留和保持著大面積歷史遺蹟和待發掘區的首都之城。它也成為後人了解羅馬文化的藝術寶庫。
  • 梵蒂岡為什麼能夠保留在義大利羅馬城內?
    目前世界上天主教徒約有將近12億,教皇甚至可以通過向世界各地的教會分支管理者下達指令的方式,從而影響這些教徒的行為,從中可見教皇確實有著不小的影響力。究竟是什麼力量使得梵蒂岡在資源嚴重匱乏的情況下,能夠屹立在羅馬城內呢?▲梵蒂岡俯視圖一、教皇國的成立基督教自公元後創建以來,就一直在歐洲廣泛傳播。
  • 盤點漢朝與同時期的羅馬,誰更強大?
    在小編看來漢朝戰勝的希望遠大於羅馬帝國戰勝漢朝的大,這是為什麼呢?當然是有原因的,下面小編就來說說原因。我國領土面積大,人口也多,所生產的武器,食物,還有礦產資源,遠大於羅馬。可見在哪這時代那個國家的糧食,武器,還有資源誰多就誰佔了上風。所以憑藉這一點中國漢朝遠勝羅馬。第二點:漢朝打敗匈奴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漢武帝時期,漢朝可以說達到了鼎盛時期,侵犯的匈奴全被趕出了中國,讓匈奴不敢侵害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