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工程」深圳持續發力 頂尖專家造福癌症患者

2021-01-1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三名工程」深圳持續發力 頂尖專家造福癌症患者

  ——「消化道MDT討論會肝癌精準診療高峰論壇暨結直腸癌肝轉移MDT討論會」圓滿落幕

  2020年12月19日,由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肝臟腫瘤分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肝癌電子雜誌、深圳市抗癌協會主辦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三名工程」系列學術活動——「消化道MDT討論會肝癌精準診療高峰論壇暨結直腸癌肝轉移MDT討論會」,在深圳召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國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院士致開幕詞,赫捷院士表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蔡建強教授肝膽惡性腫瘤多學科診治專家團隊」落地深圳以來,蔡建強教授及其團隊成員多次來深交流及指導工作,深圳醫院肝膽外科實現了快速發展。赫捷院士對深圳醫院肝膽外科5年的發展寄予了厚望,希望依託三名工程,將深圳醫院肝膽外科打造成為廣東省重點學科,立足深圳,覆蓋華南,成為面向港澳臺,輻射東南亞的肝膽腫瘤醫療中心

  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蔡建強教授表示,作為「三名工程」引進團隊學科帶頭人,將確實履行深圳市「三名工程」賦予的使命。團隊將從肝細胞肝癌、膽道腫瘤及結腸癌肝轉移綜合治療等方向作為今後發合作展的方向,與深圳醫院肝膽外科車旭教授團隊開展醫教研全方位的合作,建立京、深兩地肝膽腫瘤MDT會診無縫連接的綠色通道,助力深圳分院肝膽外科高速發展。

  會議邀請了河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羅素霞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匡銘教授、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院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院長助理、放療科主任金晶教授、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院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黃鏡教授、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院科學院腫瘤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趙宏教授、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院科學院腫瘤醫院放射診斷科主任羅德紅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董光龍教授、天津腫瘤醫院肝膽腫瘤科主任宋天強教授、臺大醫院黃凱文教授等來自北京、廣州、湖南、天津、深圳、臺灣多地腫瘤學界享有盛譽的頂級專家出席,與會專家針對肝癌及結腸癌肝轉移領域前沿研究進行了學術講座及討論。

  會議第二部分由來自河南省腫瘤醫院、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天津腫瘤醫院的多學科協作診療(Multi-Disciplinary Team,簡稱MTD)團隊分別分享了各自醫院的MDT診療經驗,深入探討了MDT診療模式下的肝癌及CRLM的精準診療規範及當前的研究熱點問題。

  本次會議為各地專家們相互交流搭建了非常好的平臺,對推動深圳本地肝膽腫瘤及結腸癌肝轉移的診治發展做出了貢獻,提供了更全面的治療理論及MDT診療經驗。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肝膽外科主任車旭教授作為本次會議的共同執行主席,對大會呈現出的「高層次高水準」進行了總結評價。車旭教授表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肝膽外科依託北京總院蔡建強教授團隊,在患者的診治、疑難特殊病例討論、遠程會診等環節實現「兩院一體、高度同步」。

  在蔡建強副院長的帶領下,接下來將會從醫教研角度全方位推動深圳醫院肝膽惡性腫瘤的規範化精準防診治體系的建立,為進一步提升深圳市及周邊地區肝膽惡性腫瘤整體防治水平奠定堅實基礎。

(文章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全球頂尖乳腺癌會議落戶深圳 美國專家將定期參與視頻會診
    深圳作為全球會後會的其中一站,邀請了深圳醫療衛生"三名工程"團隊成員之一,SABCS聯合主席 Virginia Kaklamani等教授組成的專家團隊,分享最前沿乳腺癌研究成果,深入討論臨床疑難病例和中國醫生最感興趣的話題。高規格乳腺癌國際會議落戶深圳,對我市乳腺癌總體治療規範化並逐步走向國際水準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肝膽外科舉辦「三名工程」系列...
    來自深圳、東莞、惠州等地的數名專家就肝癌和腸癌的手術治療、免疫治療和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最新理念和最新進展等話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大會全程內容精彩紛呈。  首先,本次大會執行主席車旭教授介紹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肝膽外科「三名工程」自啟動儀式後的工作進展和落地成果。
  • 癌症防治公益行動 「希望馬拉松」第三次在深圳開跑
    記者了解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是深圳通過「三名工程」引進的「名院」,而該院也陸續通過「三名工程」引進多個三名團隊,截至目前,該院共引進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赫捷院士胸部腫瘤創新團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王綠化教授腫瘤放射治療團隊等10個「三名工程」團隊,涉及領域含胸外科、放療、麻醉、婦科、病理、檢驗、內鏡、胃腸、頭頸、肝膽腫瘤等。
  •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胸部腫瘤學科發展 逾百名國內外頂尖胸外科專家...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23日訊(記者 劉夢婷 )11月21-22日,2020胸部腫瘤大灣論壇在深圳召開。逾百名國內外頂尖胸外科專家齊聚深圳,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胸部腫瘤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建言獻策。
  • 「義跑」+「義診」 癌症防治公益行動「希望馬拉松」第三次在深圳...
    希望馬拉松三次入深線上+線下繼續為愛奔跑 「希望馬拉松——為癌症患者及癌症防治研究募捐義跑」是國內最具規模的抗癌公益活動,從北京出發。北京「希望馬拉松」已經成功舉辦了22屆。記者了解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是深圳通過「三名工程」引進的「名院」,而該院也陸續通過「三名工程」引進多個三名團隊,截至目前,該院共引進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赫捷院士胸部腫瘤創新團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王綠化教授腫瘤放射治療團隊等10個「三名工程」團隊,涉及領域含胸外科、放療、麻醉、婦科、病理、檢驗、內鏡、胃腸、頭頸、肝膽腫瘤等。
  • 深圳腫瘤專業委員會成立,力爭把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
    據悉,深圳腫瘤高峰論壇會此前已成功舉辦四屆,往年邀請了包括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大學)腫瘤專家在內的國內外腫瘤治療專家。受疫情影響,今年主要以國內專家為主。6日,大會召開了深圳腫瘤高峰論壇、2020ASCO新進展培訓班暨深圳市健康管理協會腫瘤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深圳市醫學會腹部腫瘤MDT年會、深圳市抗癌協會腸癌年會。
  • 「醫療衛生三名工程」:走進羅湖人民醫院泌尿科
    歡迎來到由深圳市衛生健康委、深圳市醫學信息中心和深圳廣電集團財經生活頻道聯合策劃推出的,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六周年系列專題節目——《『三名』一璐探》,我們的主持人張璐將帶領大家實地探訪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引入的「名醫,名院,名診所」,今天要走進的是羅湖人民醫院泌尿科。
  • 中西合璧 深度合作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攜手樹蘭醫療造福中原患者
    )中西醫結合,努力探尋腫瘤綠色康復之路;開展城市癌早診早治項目,積極探索建立癌症防控體系;深度合作,攜手樹蘭醫療造福中原廣大患者……連日來,談起這些「硬核」舉措,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廣大職工無不心潮澎湃、信心滿懷。
  • 北大深圳醫院開設放射治療服務,放療可適用於七成癌症患者
    原標題:北大深圳醫院開設放射治療服務,放療可適用於七成癌症患者深圳商報2020年4月13日訊 北大深圳醫院也擁有國際先進的醫用直線加速器啦,該院正式開設放射治療服務!4月13日,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放射治療科開機及病房啟動儀式在該院外科樓負三層放射治療區及內科樓6B區舉行。
  • 深圳公布最新癌症發病數據,甲狀腺癌首次躍居女性癌症首位
    腫瘤防治「國家隊「送上深度抗癌科普鑑於目前仍處於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癌症中心)的一院兩區「南北呼應」,為全國患者精心準備了一系列「雲上」抗癌共同行動:北京院區舉行百名專家在線義診等活動;4月15日起,深圳院區匯聚16個臨床科室24位專家連續7天癌症防治知識科普,囊括了大部分多發癌症的預防治療。
  • 摒棄「寧可錯殺、不可漏過」 腫瘤治療個體化精準化理念造福患者
    信息 摒棄「寧可錯殺、不可漏過」 腫瘤治療個體化精準化理念造福患者 2016-08-26 19:50: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
  • 造福百姓健康,固生堂入選深圳市民喜愛的中醫館
    傳承中醫國粹,造福百姓健康中醫藥學在我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傳承,但隨著西醫的傳入,中醫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每一家固生堂都開在百姓的身邊,並且會將當地優秀的名老中醫聚集在一起為患者提供專業的中醫問診,並不時舉行「名醫進社區」的公益義診活動,致力於為當地的市民提供高質量的中醫診療服務,此次入選「深圳市民喜愛的中醫院」的深圳固生堂也不例外。
  • 腎內科精準發力 練內功「換擋提速」
    未來,將建成佔地2000平方米的具有規模效應的現代化示範血透中心;病房將擴建至60張病床;繼續引進高層次人才,積極推進腎小球腎小管疾病診治、糖尿病腎臟疾病、高血壓腎損害、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臟病理、血漿治療、臨床轉化研究等多個亞專科建設;與國內頂尖腎臟病理診斷團隊共建「腎臟病理診斷中心」;組建「腎臟病臨床轉化醫學實驗室
  • 2020年華大基因腫瘤醫學成果展示:3款最新腫瘤檢測技術助力癌症防控
    2020年5月29日,在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基因,股票代碼300676.SZ)召開的「全景測序 防癌控癌——2020華大基因腫瘤技術成果研討與發布會」上,華大基因在線發布了三款腫瘤檢測技術:基於甲基化快速靶向測序
  •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患者就診模式 網際網路「三遠」診療造福基層患者
    「三遠工程」項目上海站活動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1月21日電 (記者 陳靜)心房顫動(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這種不規律的跳動會損壞心臟正常的收縮舒張功能,導致心衰等後果,嚴重的還會形成血栓,引發腦卒中。
  • NK細胞免疫療法現狀很樂觀,有望治療更多的癌症患者
    縱觀現代醫學,nk細胞免疫療法現狀很樂觀,被認為是未來治癒癌症的曙光。 隨著科學家跟生物學家研究不斷進展,nk細胞免疫療法現狀是繼手術、化療、放療等傳統療法的第四種幹預療法。患者只需通過注射nk細胞來為自身的免疫大軍增援,從而達到防癌抗癌、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 MD安德森:遠程醫療為癌症患者保駕護航
    四 遠程醫療:為癌症患者保駕護航 美國國家癌症中心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癌症患者死亡人數至少增加3.4萬人。許多基層癌症治療中心年遠程醫療業務量,從原來的平均40次飆升至4000次。 「遠程醫療服務已成為所有癌症患者和家屬的剛需。」美國希望之城醫學中心腫瘤專家Cary Presant說,去年3月,該中心醫護人員全面接受了遠程醫療培訓,並開展遠程門診服務。
  • 慢生活·健康|我市癌症發病率289.40/10萬 關於癌症的三個「三分之...
    通過持續推進腫瘤規範化診療,根據網絡單位隨訪數據,癌症五年生存率52.9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我市積極打造康復平臺,成立患者服務中心,以患者需求為導向,讓患者參與到疾病健康管理中,形成全周期全方位的「兩全」管理服務鏈。並開展康復護理,通過加強專科建設、優化流程、人文關懷等方式深化優質服務內涵。
  • 美國癌症學會建議:癌症患者運動要注意區分三個時期
    癌症患者進行康復運動可緩解臨床不適症狀、增加運動耐量、改善生活質量,以及潛在縮短住院時間和減少肺癌術後併發症,體育鍛鍊可作為胃癌的一種輔助治療方式。因此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如何科學健康的進行康復鍛鍊就尤為重要。
  • 靶向治療下,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之戰
    以胃癌為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胃癌在全部癌症死亡人數中排第三位,發病率排第二位,僅次於肺癌【3】。 大多數胃癌患者在初次確診時已是中晚期,臨床上主要進行姑息性治療,接受單獨化療的中位生存期難以超過一年,五年生存率低於25%。傳統化療藥物的應用已進入瓶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