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交通先行。交通便利、來往密切的區域往往能夠在經濟發展方面搶佔先機。2020年,為加速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西安市從治理擁堵、打通斷頭路等實際工作出發,推動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市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其中作為城市「北大門」和行政中心所在地的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更是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著力改善道路交通出行環境,為全力迎接十四運、加快建成國際化大都市提供堅實的保障。
為打通區內「堵點」,經開區相關部門多次在上下班高峰期間開展現場調研,經認真研究、細緻篩選,共分解出包括熙地港門前非機動車道改造、鳳景小學隔離帶改造、張家堡盤島車輛擁堵改造共5處擁堵問題,最終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道路施工改造、增設交通設施、完善標誌標線、加強交通秩序整治等措施,疏解道路擁堵問題。經與過往數據對比,交通擁堵指數明顯下降,交通優化提升幅度達20%以上。
在緩解學生接送時段的擁堵方面,西安經開區從2019年開始通過建設「地下接送系統」來解決問題。目前,經開二校已建成由地下車庫、接駁大廳、校園通道三部分組成的「地下接送系統」,讓大家看到了城市交通優化的全新嘗試。
據了解,該「地下接送系統」的地下車庫分為兩層,共1352個停車位,設置充電樁停車位200餘個,方便新能源車輛。在車庫內設置有學生接駁大廳,分為面積2520平方米的中學接駁大廳和面積2268平方米的小學接駁大廳,對學生進行分流,方便中小學家長有序接送。同時接駁大廳設有通往校園的人行通道,保障接送的學生直接從地下接駁大廳,通過人行通道直接到達校園內教學樓通道。
「感覺現在橫穿馬路現象基本沒有,小學門口接送孩子也不再排長隊了,既安全又省時,解決了我們家長的一塊『心病』!」市民秦女士說。
伴隨城市經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停車難便成為城市治理的一大問題。據統計,西安市目前機動車總保有量為380萬輛,居全國第7位,激增的機動車保有量讓不少市民發出「買車容易停車難」的感慨。
城市規劃專家指出,若想有效的解決城市「毛細血管」道路擁堵的問題,除了加快打通斷頭路、加快修建快速幹道,加快豐富路網外,停車位的有效擴充也是關鍵一環。經開區按照《西安市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要求,全面摸排轄區停車資源,提出以共享停車、優惠停車、海綿停車位為核心的綜合方案,減緩區域內的停車壓力。
家住熙地港附近小區的劉先生表示:「我住在老小區,停車位十分有限,以前只能把車停附近馬路邊,我也知道是違停,但是實在是找不到停車位。現在通過區內的優惠停車辦法,熙地港每天晚上10點到早7點,收費13元就能停車,又方便又划算。再也不用擔心被交警貼條了。」
2020年,不少市民在經開區發現了一個「新朋友」,在這裡既能掃碼取用雨衣、充電線等用具,還能購買便民水、飲品、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子屏還能查詢經開政務、閱讀報刊,實在是很智能很方便。
這個「新朋友」就是經開區基於「智慧城市」和「服務民眾」理念,將智能設備與多種便民設施(共享單車亭、飲水設備、分類垃圾桶等)相結合的智慧雲亭。
作為一種精細化的便民服務設施,經開區的智慧雲亭被細分為綜合雲亭和普通雲亭。在空間較大的區域設置的綜合雲亭可提供掃碼取、購買、查詢等五大類十五項服務,在較小空間位置設置的普通智慧雲亭,融合設置定位地圖導視服務,設置分類環保垃圾箱,還可以為公共自行車遮陽避雨。
除了智慧雲亭的投放使用外,經開區還通過在非機動車停車位上設置一定數量的「藍牙道釘」的方式,高精度地識別共享單車是否被準確停放在車位上,解決共享單車亂停放和佔道問題。目前在市政府南門東側及政務大廳門口共設置2處「藍牙道釘」試點,整體數據反饋效果不錯,接下來將逐漸完善相關技術,並逐步推廣至全區使用。
經開區智慧雲亭、藍牙道釘的應用,是經開區運用數字時代、智能時代的工具為市民群眾提供更立體的便民服務、打造智慧城市的有益嘗試,未來,這裡將運用各類「智慧工具」打造一張智慧城市的「新名片」。
除了疏通堵點、提倡共享停車、設置各類智慧智能機器外,經開區還依託公園綠地、水系等地規劃新建綠道,串聯起主要旅遊景點、居住區與辦公區,形成全長8.14公裡的城市綠道,為區域市民開啟慢行生活模式夯實了綠色基礎。
交通出行是重大民生工程,事關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據統計,在2020年內,經開區通過治理交通擁堵點、打開封閉大院、解決22件交通民生實事、打造完整街道示範街區以及開展「藍牙道釘」試點、「智慧雲亭」試點、學校地下車庫接送系統試點等西安市首創型亮點工作,加快推動區域交通高質量發展。
在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即將舉辦之際,經開區將搶抓承辦十四運重大機遇,加快推動區域交通高質量發展,立足實際、統籌規劃、綜合治理,持續對道路交通進行優化提升,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升市民滿足感與幸福感。
(中國日報陝西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來源:中國日報網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