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加強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引領社會組織正確發展方向,更好地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促進各類社會組織規範健康發展、增強服務功能、有序參與經濟社會建設各項事業,是新時期各級主管部門的重要使命。近年來,江蘇體育組織在促進社會組織數量和質量的雙發展為目標,堅持目標導向,對標城市定位謀劃推進社會組織改革發展,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民生福祉改善、開展慈善公益活動、助力脫貧攻堅、協同社會治理、參與疫情防控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呂翔)伴隨體育行政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體育社會組織的發展維度也將不斷拓寬,將逐漸成為體育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主體和力量。如何帶好這支隊伍、用好這股力量,是江蘇體育部門不斷思考的問題。近年來,江蘇深入推進體育社會組織社會化、實體化、專業化、市場化建設,充分發揮其在服務新時代體育強省建設中的重要作,江蘇體育部門積極探索出的「江蘇經驗」,為深化體育改革、推動現代體育治理體系建設夯實基礎。
創新探索「四+X」改革發展思路
隨著「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社會組織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功能,也將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為引導體育社會組織規範有序發展,幫助其「強筋健骨」、提升承接公共體育服務的能力,江蘇省體育總會自2015年換屆以來,通過協會改革、思路創新、組織建設、賽事活動、項目推廣、社會化推進等方面均取得明顯成效,多項工作在全國領先。
省體育總會積極探索「四+X」的改革發展思路,出臺了《進一步加強體育社會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 《推進省屬體育社團分類改革的實施意見》,推動省屬體育協會先試先行,按照體制脫鉤、管辦分離、實體化、功能優化、綜合體制五種分類改革試點推進和經驗總結。同時,創新協會領導人員選用方式,在2015年體總換屆中,19名大中型企業家擔任體總副主席,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擔任名譽會長,並通過社會公開招聘會長候選人的方式吸納社會各界精英參與協會工作,目前省屬協會中,企業家擔任會長的約佔60%,高校領導擔任會長的佔11%。
建立完善「1+X+Y」組織格局
國辦46號文特別強調了體育組織要向基層延伸。省體總以人民為中心,各級體總為直徑,各類協會為內圈,各類俱樂部為外圈,畫好組織布局的同心圓。為做實做強各級體育總會,指導、鼓勵各級體總獨立、規範體育總會秘書處工作,設立了市、縣(區)體育總會專項發展扶持資金,以獎代補扶持各級體總獨立健康發展。
完善各類體育協會組織架構。在「3+2」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完善「1+X+Y」的組織格局,通過降低門檻、政府服務採購、經費補助、面向重點人群等扶持措施,積極支持、推動各類協會向基層延伸、向末端拓展,促進各類單項協會在市縣,甚至鄉鎮、街道成立協會。目前,目前全省至街道、鄉鎮體總機構達到了95%,全省省級體育協會65家,市級體育協會564家,縣級體育協會2581家,縣級以上體育協會共3210家,縣級以上在民政部門註冊登記的民非組織數量共有2268家。
大力推進俱樂部群建設,指導各級各類協會、社會力量發展俱樂部,開展業餘俱樂部聯賽,通過以賽促建的方式推動俱樂部建設,進一步實施體育舞蹈、啦啦操、保齡球、羽毛球、汽摩、籃球、桌球、健美操等8個項目的業餘運動等級試點工作,激發俱樂部主體活力,推動各項體育工作在基層的開展。
「以評促建」模式推動協會發展
體育項目不同、社會普及程度不同,導致各單項協會的狀態也不盡相同。昔日,全省各單項協會活躍協會、正常協會、「殭屍」協會的比例各佔1/3。如今,已經變成了活躍協會70%、正常協會20%、「殭屍」協會僅佔10%的喜人局面。其中,籃球、廣場健身舞等14家協會被評上最高等級5A級社會組織。省社會體育指導員、門球、龍舟、桌球、農民、氣功、釣魚、信鴿、健身健美等10家協會被評上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
據省體育總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做好以評促建工作,指導鼓勵省屬協會積極參與A級社團評估和專項發展資金申報評選工作,目前,專項發展資金工作順利完成,A級社團今年申報了12家,並於今年7月舉辦了省屬協會秘書長專業培訓班,邀請了國內著名體育協會改革方面的專家授課,獲得良好效果。
除此之外,省體育總會還設立省屬體育協會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支持省屬體育協會開展全民健身和加強自身建設。通過評分細則的制定,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邀請專家評審,評出獲得立項資格的申報單位。通過評審,進一步推動全省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改革發展,不斷提升體育社會組織的公共服務能力,更好地推動體育社會組織服務體系建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