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的鄭州,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打破了傍晚的寧靜。很多在小區樓下玩耍的孩子,見到下雨,捂著頭一窩蜂的往家裡跑去。這場雨來的大又來得突然,讓很多人都有點措手不及,特別是在樓下玩耍的孩子。
剛巧下雨的時候,女兒在樓下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一下雨,我就趕緊往家跑,可還沒跑幾步衣服都被淋溼了!」女兒一進家門就嚷嚷著說剛才淋雨的感受,看來她對這場雨很有意見。
不過看著她那狼狽的樣子,卻有一種幸災樂禍的感覺。心想剛才怎麼喊你回來吃飯,你都不願意。這一下雨,不用喊你比誰回來的都快!看來,下雨比誰的面子都大。
說起下雨,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小插曲。前段時間,剛巧也是一個下雨天,哪天不知怎麼回事,我和女兒就談論起下雨來了。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第一次聽她解釋天為什麼會下雨,她便給了我很大的驚喜。
很清晰地記得,哪天女兒是這麼解釋下雨的。她站在餐桌前的椅子上,一隻手扶著椅子背,一邊說,一邊用另一個手比劃:「天空為什麼下雪?天空為什麼下雨?天空為什麼出太陽?就是它們有熱氣,還有水氣,還有冷氣。天空就是因為有這幾個部分,才會下雨、才會下雪。」
隨後她又解釋道:「下雪的時候,是因為有冷氣;下雨的時候,是因為有水氣;出太陽的時候,是因為有熱氣。所以天空中有了水氣、冷氣和熱氣,才會下雨、下雪和出太陽。」
女兒今年剛滿五歲,之前也沒怎麼天空為什麼會下雨之類的話題。當從她的嘴裡蹦出這樣的答案,著實讓人驚喜!對於天空為什麼下雨,很多大人都解釋不清楚,小小年紀的她都能解釋到這種程度,真是了不起。
看到女兒被雨淋過的樣子,即生氣又好笑!便又跟她討論起了天空為什麼會下雨這個問題。她的解釋大致和之前的一樣,在她的觀念裡,下雨是因為有水氣,下雪是因為有冷氣。
這中解釋也無可厚非,下雨本來就是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受冷液化變成小水珠,然後從天空中落下來的過程。而下雪也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冷空氣的作用下溫度急劇降低,水蒸氣迅速凝華的過程。不論是下雨和下雪,都是水蒸氣和冷空氣相互作用的結果。
出於好奇,當我們探討完天為什麼下雨的時候,就問她:「你是怎麼知道天為什麼下雨的呢?」「爸爸,那是因為你之前給我講過,你忘了嗎?」聽到這句話不由得讓我一愣,於是我不斷地在大腦中搜尋,但始終找不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什麼時候給他講過?
我真的忘記了什麼時候給她講過這個問題,如果真的講過那也是一兩年前的事了。對於為什麼天會下雨,我給她講的肯定不是她說的這個答案。
想到這裡不由得讓我嚇一跳!一兩年前給她講過的東西,她現在還記得,並且自己還對這個問題做了加工,這是什麼樣的操作?
教育學家曾經得出過這樣的一個理論,孩子在三歲之前是輸入階段,不管你給他灌輸什麼,他都全盤接受。三歲以後,由於他見的事情多了,逐漸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理解。
對於天空為什麼會下雨這個問題,之前我肯定給她講過,當時她也記住了這件事情。對於她怎麼在腦海中對這個事情進行了加工,並且有了自己的理解這個恐怕她自己也說不清。
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就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管孩子聽不聽得懂,只要耐心細緻地給他講,說不定他就記住了。如果他在遇到這樣的事情,就會動腦子思考,慢慢地也就有了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所以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如果你不去教他,他永遠也不會成為你期望中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