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陳凱歌張藝謀兩大導演輪番點讚,紀錄片《中國》到底好在哪裡?

2020-12-22 騰訊網

紀錄片《中國》自開播以來,口碑收視一路開掛,除了在豆瓣輕鬆拿下8.6分外,還成功登上當周口碑榜TOP5。此外,影片彈幕中更不乏「質感堪比電影級別」「湖南衛視精品保障」等極高讚譽。

不但網友被片中高級質感和唯美構圖所震懾,紛紛加入「安利」隊伍,就連在國際影壇都赫赫有名的張藝謀、陳凱歌兩位導演,也被該《中國》打動和感染,並對其所構築的鏡頭故事,及所呈現的光影畫面給予了高度評價。

陳凱歌盛讚《中國》唯美畫面,以獨特理解與想像,構築雄渾與變幻

繼張藝謀盛讚《中國》後,今日,憑藉《霸王別姬》《風月》《梅蘭芳》等電影作品享譽國內外影壇的陳凱歌導演,也對這部紀錄片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陳凱歌提到,羅攀用光影和畫面,描摹古中國的人文與自然,以獨特的理解與想像,構築起微茫中的雄渾,博大中的變幻,在憂傷和壯麗中引起無限幽思,直通兩、三千年前的天和地。

放眼紀錄片《中國》,在視覺總監、攝影指導羅攀的細心打磨下,《中國》打通了紀錄片與影視劇的視聽語言壁壘,以一種有餘韻、有留白的呈現方式,引導觀眾調動自身感受力。

人們在談論歷史問題時,總會提出關於「真實感」的問題。對於如何解決歷史的「真實性」,羅攀給到了自己的主張——假定性的,舞臺感的歷史場面還原。「以融匯寫實與象徵手法,用一堵高牆象徵一座城池;一座屏風,隱喻著一個盛唐」。令觀眾隨手截圖,都是一幅幅唯美到極致的畫卷:

孔子與老子的會面:

不得不說,光影與構圖之美,在這部紀錄片中發揮到極致,每一幀都像一幅精心描繪的圖畫。也印證了製片人李東坤所說,「我們希望,歷史像一幅畫卷那樣,慢慢展開,令人懷想。」

影像語言之所以能與大片看齊,其細節必然歷經層層推敲。文本語言,靜水流深,簡潔乾淨,具有歷史的穿透力和概括力。更難的是將它們合在一起,形成獨到的審美樣式,產生特有的審美價值。這實際上就是一種集成創新,是對中外紀錄片和影視藝術諸要素的集成創新。

打通紀錄片與影視劇的視聽語言壁壘,建立自成一派的美學風格

歷史片因為對歷史的敘述而自有價值,其中,美學構成則為剛需。「紀錄片現在需要一套新的美學支撐,它的美學表達,跟劇情片、電視劇、電影是不一樣的,它理應是一套另外的美學體系。」李東坤早前如此說到。

在講述「陳蔡七日之圍」的情節時,《中國》一改劇情片的拍攝方法,用孔子和弟子被圍困時那種沮喪與焦慮的狀態代替了雙方的衝突、衝撞、爭鬥的場面,這種寫意的手法不僅讓該片更顯靈韻和詩意,也建立起極為鮮明且自成一派的美學風格。

在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趙睿看來:「紀錄片將歷史課本中、史料記載中的文字變成了鏡頭下的豐富色彩,歷史也隨之有了更加立體化的呈現,影片的演繹也不再囿於歷史影像黑白枯燥。」

紀錄片《中國》目前已播出八集,故事軌跡已從百家爭鳴的春秋時期,逐漸步入北魏民族融合階段。不少網友在微博寫下「再一次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身為中國人,就該看看自己的根在哪、民族自信在哪」等觀感。

而這也正如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華立所希冀的那樣,「慢慢地看完《中國》,我相信,你能夠獲得澎湃的驕傲和平靜的自信。」

相關焦點

  • 張藝謀陳凱歌推薦紀錄片《中國》,羅攀的頂級美學與鏡頭語言交匯出...
    紀錄片《中國》自開播以來,口碑收視一路開掛,除了在豆瓣輕鬆拿下8.6分外,還成功登上當周口碑榜TOP5。此外,影片彈幕中更不乏「質感堪比電影級別」「湖南衛視精品保障」等極高讚譽。不但網友被片中高級質感和唯美構圖所震懾,紛紛加入「安利」隊伍,就連在國際影壇都赫赫有名的張藝謀、陳凱歌兩位導演,也被該《中國》打動和感染,並對其所構築的鏡頭故事,及所呈現的光影畫面給予了高度評價。
  • 張藝謀、陳凱歌「背叛」大哥的日子
    中國電影有兩座高峰,《霸王別姬》和《活著》。這兩部電影的導演分別是陳凱歌和張藝謀,編劇是同一個人——蘆葦。將他們集結起來的,是三人共同的大哥:吳天明。陳凱歌文筆極佳,寫作文一絕,他想當然報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坐進考場,看到考題,陳凱歌滿眼發懵,才知道寫作文和考北大不是一回事。多年以後,陳凱歌忘了這個教訓,覺得寫好作文就能寫出好劇本。考北大失利,陳凱歌報考了北電導演系——因為不考數理化,且年齡限制高(26歲)。
  • 同樣為第五代導演,馮小剛和陳凱歌的作品為何不如張藝謀?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01陳凱歌:從仙氣到地氣的轉變 02馮小剛:導演變影帝,徹徹底底的自由派 03張藝謀:堅持藝術,堅持熱愛
  • 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如何排名?陳凱歌能算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嗎?
    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同樣是中國第五代電影導演的領軍人物,張藝謀是國師,陳凱歌和馮小剛只能稱之為大導演。 張藝謀的經典作品很多,《紅高粱》、《歸來》、《山楂樹之戀》、《大紅燈籠高高掛》、《金陵十三釵》......
  • 張藝謀、陳凱歌、姜文、田壯壯尷演大比拼?這劇導演得多強大
    張藝謀演太監,您老也有今日 張藝謀說是中國最著名導演也不為過!明星能在其電影裡演個配角,都能提升咖味。 出場不到一分鐘的陳凱歌 國內能與張藝謀導演相提並論的,大概也就只有陳凱歌導演了。
  • 頂級導演競標奧運會:陳凱歌念詩被弊掉,李安想法虛無縹緲
    目前國內的頂級導演,能站在第一梯隊的當然要有張藝謀、陳凱歌、李安三位國際大導了,他們每人都有知名代表作,也都曾蜚聲國際,跟世界頂級演員、團隊有過合作。但誰能想到,這些知名導演也曾站在過被挑選的位置上。李安的方案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這得到了最高分,但最終也沒能入選,理由是他的方案太過虛無縹緲無法被切實地執行,所以只能放棄。看來,最終獲勝的張藝謀導演並非只是因為濃鬱的國風和虛幻的情懷,還是因為切實可行的執行方案,才獲得了組委會的贊同。
  • 紀錄片《中國》獲張藝謀高度評贊,真實立體呈現國家形象
    紀錄片《中國》上線僅10天,其微博話題#紀錄片中國#閱讀量已超過6.7億,討論23.6萬,數以萬計的網友在彈幕留下了「這畫面質感愛了」「看起來很舒服,色調和文化交融的享受」等評論,成功掀起了新一輪紀錄片熱潮。就連一向苛刻的豆瓣,都給出了8.6的超高開分。
  • 陳凱歌評紀錄片《中國》:以獨特理解與想像,構築雄渾與變幻
    紀錄片《中國》自開播以來,口碑收視一路開掛,除了在豆瓣輕鬆拿下8.6分外,還成功登上當周口碑榜TOP5。此外,影片彈幕中更不乏「質感堪比電影級別」「湖南衛視精品保障」等極高讚譽。不但網友被片中高級質感和唯美構圖所震懾,紛紛加入「安利」隊伍,就連在國際影壇都赫赫有名的張藝謀、陳凱歌兩位導演,也被該《中國》打動和感染,並對其所構築的鏡頭故事,及所呈現的光影畫面給予了高度評價。
  • 張藝謀將拍電視劇,馮小剛正拍網劇:第五代電影導演,到底怎麼了
    張藝謀今年70歲了。 可他依舊活躍在熒幕中,除了正在上映的《一秒鐘》,張導還有兩部電影即將上映。 但如今都開始拍電視劇了,他們到底怎麼了?
  • 《霸王別姬》導演是陳凱歌父親?網友質疑的到底是什麼?
    《霸王別姬》的誕生過程這部電影確實不是陳凱歌父親拍的,但是陳父確實幫了大忙。這個涉及《霸王別姬》這部電影誕生的過程。張藝謀,陳凱歌那一代。他們初出茅廬是在85年左右。張藝謀首當導演是1988年的《紅高粱》了。但陳凱歌因為家庭關係等原因。1984年,陳凱歌導演了首部電影《黃土地》。
  • 張藝謀與陳凱歌:多少事,晚來急
    電影外的張藝謀,年近古稀才終於能拍自己想拍的電影。也難怪,世人看慣了奼紫嫣紅萬人擊缶的國師,卻不知人家背地裡一直是「不忘初心」的好同志。《一秒鐘》的紀錄片,副標題是「關於熱愛,不是一秒鐘,而是一輩子。」
  • 張藝謀、陳凱歌名氣很大,為何電影票房不行?第五代導演問題凸顯
    春節假期,響應國家的號召,姜爾君宅在家裡的這段時間,重溫了許多國產經典電影,最近一個疑惑一直在腦殼裡轉悠: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成名已久的導演為何在中國電影票房高速增長、單片票房紀錄屢創新高的大環境下,屢屢缺位?
  • 著名導演「陳凱歌」造就中國電影巔峰,第五代導演的成名之路!
    陳凱歌是中國第五代導演中的代表人物,拍攝過數不清的電影大作,稱得上是中國電影最佳導演之一。陳凱歌,中國內地著名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12月,當選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2017年2月,參與錄製《熟悉的味道》 第二季。2018年1月,憑藉《妖貓傳》獲第12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提名。2月27日,第九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7年度初評入圍名單揭曉,陳凱歌憑藉《妖貓傳》入圍年度導演。3月,參加綜藝節目《聲臨其境》。
  • 張藝謀向西陳凱歌往東 老同學攜新作電影狹路相逢
    昨天下午,陳凱歌和張藝謀帶著各自的電影新作《道士下山》和《長城》前後腳亮相京城。雖然《道士下山》今日即將上映,《長城》才剛剛殺青,但這兩位在中國電影界鼎鼎大名的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同日亮相、狹路相逢,本身相當耐人尋味。
  • 王朔談中國導演:陳凱歌不爺們,撈錢不願做惡人,傍上好作家走紅
    文丨曹鏡明題丨王朔談中國導演:陳凱歌不爺們,撈錢不願做惡人,傍上好作家走紅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陳凱歌的看法!陳凱歌導演,近段時間憑藉著《寶貝》的爭議熱度,沒少挨批評!在另一篇文章《大片不是好電影》中,也有提到過對於陳凱歌導演的評價,準確的是說,陳凱歌導演是如何成名的:那時作家比導演紅,一個年輕導演傍上一個好作家,拿著劇本一拍就紅了,作品也不寒磣啊,現在說的好作品,都是那個時候作家作品改的,陳凱歌、張藝謀的都是好作家改的。
  • 吳天明:蘆葦、張藝謀和陳凱歌的共同大哥,時光匆匆再難找回當初
    我們知《霸王別姬》、《活著》,卻鮮少知二者在電影界的地位;我們知張藝謀、陳凱歌,卻不曉兩人同窗的風雨歲月。這兩部電影作品的編劇都是蘆葦,他與張藝謀、陳凱歌三人有一個共同的大哥——吳天明。中國有句古話叫"道不同則不相為謀",一如幾人當初的匆匆散場,同道殊途。
  • 36年前陳凱歌、張藝謀一部《黃土地》,開啟了國產電影的黃金時代
    說到電影導演陳凱歌的代表作品,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霸王別姬》,這部由張國榮主演,以中國傳統戲劇為題材的影片給中國影迷留下了太過深刻的印象。《霸王別姬》就像是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這是一部只有華人才能夠完全領會其中內涵的電影佳作。而陳凱歌之所以能夠將《霸王別姬》執導的如此經典,源自於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
  • 陳凱歌需要一個好的編劇,一個好的製片人,一個好的選角導演
    首先,感覺陳凱歌確實是大材,特別是其他幾位導演一對比,真的是有深度。作品都是爭議性比較強的,可能這種導演有了一點成就就不太喜歡去迎合觀眾了,更多的是順從自己的內心,當然了人家有那個實力,假如張藝謀非要拍一個《小學生行為規範守則》電影版估計也會能拍成。很多導演一生能有一部封神之作已經很好了。
  • 《無極》太爛,《霸王別姬》真是陳凱歌導演的嗎?
    的確,《霸王別姬》是陳凱歌所有作品的分水嶺。其實在之前他是有好幾部作品口碑不錯的如《黃土地》、《邊走邊唱》、《孩子王》、《荊軻刺秦王》,導演水平已經受到業內肯定。所以籌拍《霸王別姬》時製片人徐楓才會死磨硬泡,指名要陳凱歌接手。
  • 2020年的華語電影,張藝謀等「第五代導演」有望集體回歸!
    中國的電影圈之所以有「第五代導演」的說法,主要還是因為那個特定的年代,而在1978年入學,1982年陸續畢業的這一代導演群體所創作的電影作品,大多都帶有那個年代所特有的印記,且主題鮮明,寓意性強烈,透著深沉的人文關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