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評紀錄片《中國》:以獨特理解與想像,構築雄渾與變幻

2020-12-22 影視時尚君

紀錄片《中國》自開播以來,口碑收視一路開掛,除了在豆瓣輕鬆拿下8.6分外,還成功登上當周口碑榜TOP5。此外,影片彈幕中更不乏「質感堪比電影級別」「湖南衛視精品保障」等極高讚譽。

不但網友被片中高級質感和唯美構圖所震懾,紛紛加入「安利」隊伍,就連在國際影壇都赫赫有名的張藝謀、陳凱歌兩位導演,也被該《中國》打動和感染,並對其所構築的鏡頭故事,及所呈現的光影畫面給予了高度評價。

陳凱歌盛讚《中國》唯美畫面,以獨特理解與想像,構築雄渾與變幻

繼張藝謀盛讚《中國》後,今日,憑藉《霸王別姬》《風月》《梅蘭芳》等電影作品享譽國內外影壇的陳凱歌導演,也對這部紀錄片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陳凱歌提到,羅攀用光影和畫面,描摹古中國的人文與自然,以獨特的理解與想像,構築起微茫中的雄渾,博大中的變幻,在憂傷和壯麗中引起無限幽思,直通兩、三千年前的天和地。

放眼紀錄片《中國》,在視覺總監、攝影指導羅攀的細心打磨下,《中國》打通了紀錄片與影視劇的視聽語言壁壘,以一種有餘韻、有留白的呈現方式,引導觀眾調動自身感受力。

人們在談論歷史問題時,總會提出關於「真實感」的問題。對於如何解決歷史的「真實性」,羅攀給到了自己的主張——假定性的,舞臺感的歷史場面還原。「以融匯寫實與象徵手法,用一堵高牆象徵一座城池;一座屏風,隱喻著一個盛唐」。不得不說,光影與構圖之美,在這部紀錄片中發揮到極致,每一幀都像一幅精心描繪的圖畫。也印證了製片人李東坤所說,「我們希望,歷史像一幅畫卷那樣,慢慢展開,令人懷想。」

影像語言之所以能與大片看齊,其細節必然歷經層層推敲。文本語言,靜水流深,簡潔乾淨,具有歷史的穿透力和概括力。更難的是將它們合在一起,形成獨到的審美樣式,產生特有的審美價值。這實際上就是一種集成創新,是對中外紀錄片和影視藝術諸要素的集成創新。

打通紀錄片與影視劇的視聽語言壁壘,建立自成一派的美學風格

歷史片因為對歷史的敘述而自有價值,其中,美學構成則為剛需。「紀錄片現在需要一套新的美學支撐,它的美學表達,跟劇情片、電視劇、電影是不一樣的,它理應是一套另外的美學體系。」李東坤早前如此說到。

在講述「陳蔡七日之圍」的情節時,《中國》一改劇情片的拍攝方法,用孔子和弟子被圍困時那種沮喪與焦慮的狀態代替了雙方的衝突、衝撞、爭鬥的場面,這種寫意的手法不僅讓該片更顯靈韻和詩意,也建立起極為鮮明且自成一派的美學風格。

在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趙睿看來:「紀錄片將歷史課本中、史料記載中的文字變成了鏡頭下的豐富色彩,歷史也隨之有了更加立體化的呈現,影片的演繹也不再囿於歷史影像黑白枯燥。」

紀錄片《中國》目前已播出八集,故事軌跡已從百家爭鳴的春秋時期,逐漸步入北魏民族融合階段。不少網友在微博寫下「再一次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身為中國人,就該看看自己的根在哪、民族自信在哪」等觀感。

而這也正如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華立所希冀的那樣,「慢慢地看完《中國》,我相信,你能夠獲得澎湃的驕傲和平靜的自信。」

相關焦點

  • 張藝謀陳凱歌推薦紀錄片《中國》,羅攀的頂級美學與鏡頭語言交匯出...
    紀錄片《中國》自開播以來,口碑收視一路開掛,除了在豆瓣輕鬆拿下8.6分外,還成功登上當周口碑榜TOP5。此外,影片彈幕中更不乏「質感堪比電影級別」「湖南衛視精品保障」等極高讚譽。不但網友被片中高級質感和唯美構圖所震懾,紛紛加入「安利」隊伍,就連在國際影壇都赫赫有名的張藝謀、陳凱歌兩位導演,也被該《中國》打動和感染,並對其所構築的鏡頭故事,及所呈現的光影畫面給予了高度評價。
  • 獲陳凱歌張藝謀兩大導演輪番點讚,紀錄片《中國》到底好在哪裡?
    紀錄片《中國》自開播以來,口碑收視一路開掛,除了在豆瓣輕鬆拿下8.6分外,還成功登上當周口碑榜TOP5。此外,影片彈幕中更不乏「質感堪比電影級別」「湖南衛視精品保障」等極高讚譽。
  • 爭創5A 世界魔鬼城---雄渾、純樸、原始、大氣,無可比擬
    有一處獨特的風蝕地貌,形狀怪異、魔鬼城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區域,「雅丹」是維吾爾語「陡壁的小丘」之意,雅丹地貌以新疆塔裡木盆地羅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區最為典型而得名,是在乾旱、大風環境下形成的一種風蝕地貌類型。
  • 紀錄片《中國》獲張藝謀高度評贊,真實立體呈現國家形象
    紀錄片《中國》上線僅10天,其微博話題#紀錄片中國#閱讀量已超過6.7億,討論23.6萬,數以萬計的網友在彈幕留下了「這畫面質感愛了」「看起來很舒服,色調和文化交融的享受」等評論,成功掀起了新一輪紀錄片熱潮。就連一向苛刻的豆瓣,都給出了8.6的超高開分。
  • 紀錄片《中國》,一部被張藝謀讚不絕口的作品,究竟有何特殊之處
    上一次看到可以讓人備受震撼的歷史紀錄片是2006年的《大國崛起》,一部以獨特的拍攝手法和敘事方式的歷史紀錄片,向觀眾展示了世界歷史中的大國是如何一步步由興盛到崛起再到衰亡的,跟隨著歷史的齒輪,見證了大國的崛起,如今,又一部歷史紀錄片帶著它獨有的氣韻向我們走來,不經意間令觀眾沉浸在故事中無法自拔
  • 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出爐 《城門幾丈高》獲評入圍...
    (劇組供圖)  「重慶造」紀錄片《城門幾丈高》獲評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1月19日,重慶日報記者獲悉,由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光明日報主辦,紀錄中國理事會承辦的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系列推選活動,於1月17日在北京舉行,2019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和十大入圍作品等揭曉。  此項活動已舉辦到第四屆。
  • 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出爐《城門幾丈高》獲評入圍作品
    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出爐《城門幾丈高》獲評入圍作品 2020年01月21日 09:01 重慶日報  閱讀量: (劇組供圖)    本報訊 (記者 匡麗娜 王麗)「重慶造」紀錄片《城門幾丈高》獲評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1月19日,重慶日報記者獲悉,由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光明日報主辦,紀錄中國理事會承辦的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系列推選活動,於1月17日在北京舉行,2019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和十大入圍作品等揭曉。
  • 《城門幾丈高》獲評 「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
    原標題:《城門幾丈高》獲評 「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重慶造」紀錄片再獲殊榮1月17日,在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光明日報文藝部主辦的「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系列推選活動」中,《城門幾丈高》獲評「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據介紹,「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系列推選活動」已連續舉辦了四屆,該推選活動已經形成了一套針對紀錄片的客觀、全面、公正、權威的遴選和評價標準。
  • 紀錄片《中國》第十二集《盛世》即將播出
    12月24日晚19:30,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十二集《盛世》,即將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政策開放 文化璀璨海納百川或許是唐朝特有的氣度,長安城裡的鴻臚寺,是接待前來大唐訪問使者的官方機構。
  • 頂級導演競標奧運會:陳凱歌念詩被弊掉,李安想法虛無縹緲
    陳凱歌的朗誦寄詩於情,抒發自我情懷。當場念詩的陳凱歌也許是想直抒胸臆,但他卻在第一輪就被淘汰了,理由也很簡單,組委會說他們要的是具體的創意方案,而不是一位詩人。李安在參與競選時,跟陳凱歌的霸氣不同,他一直都是很儒雅的,現場李安也是如此,他講話的聲音不高,溫聲細語。
  • 肆意飛揚的大唐盛世翩躚而至,紀錄片《中國》第一季收官
    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十二集《盛世》近日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海納百川或許是唐朝特有的氣度,長安城裡的鴻臚寺,是接待前來大唐訪問使者的官方機構。富庶繁華的大唐令外國使者紛至沓來,瞻仰明媚璀璨的盛唐氣象。
  • 陳凱歌為何再拍不出《霸王別姬》?答案比你想像的簡單
    不過,陳凱歌導演電影的時間要早得多。1984年就拍攝了首部電影《黃土地》。86年拍了《大閱兵》,87年拍了《孩子王》,91年拍了《邊走邊唱》。1993年,陳凱歌交出中國影史永恆神作《霸王別姬》。糾結的第五代導演陳凱歌和第五代大導演為何能封神?它就是在中國「改革開放」過後,當時風起雲湧的中國社會。當時整個社會的文化思潮,其實是「反思文學」和「傷痕文學」的天下。
  • 王朔談中國導演:陳凱歌不爺們,撈錢不願做惡人,傍上好作家走紅
    文丨曹鏡明題丨王朔談中國導演:陳凱歌不爺們,撈錢不願做惡人,傍上好作家走紅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陳凱歌的看法!陳凱歌導演,近段時間憑藉著《寶貝》的爭議熱度,沒少挨批評!的確,王朔的觀點不是真理,不然也就沒有了「探討」的必要,大家乾脆直接照著做,照著理解消化,就可以。僅代表筆者個人,很認可王朔對於陳凱歌的評價,故而才會寫這篇文章。大家如若認可,咱們就是同道中人,如若不認可,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各美其美,方是大美。
  • 首部以「中國」命名的紀錄片,藝考的你還不趕緊看?!
    小眾熱片集散地【2020年末爆款紀錄片】如果說2020年末還能有什麼驚喜的話,這部歷史題材的國產紀錄片稱得上是紀錄片市場最大的黑馬了。12月7日,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中國》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開播,一經播出就收穫了如潮的好評,收視率也一路突飛猛進,可謂口碑收視雙豐收。
  • 當年,洪晃公開嘲諷陳凱歌,為何陳凱歌不敢回嗆?
    眾所周知,《無極》是陳凱歌的軟肋,誰提都不行。當年柳巖只是說了一句「如果票房不好怎麼辦?」,陳凱歌就勃然大怒,嚇得柳巖以為自己在娛樂圈肯定活不下去了。某博主出了一個風靡全網的惡搞視頻《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陳凱歌更是直接把人家給告了。而有一個女人,卻直接嗆聲陳凱歌:「宰相肚裡能撐船,陳凱歌連個饅頭都放不下。」
  • 陳宥維和陳凱歌是什麼關係,為何陳凱歌一直保陳宥維?
    在這個節目單中,陳宥維作為陳凱歌組的一個學員,也是一個新人演員。在節目當中也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無論是演技還是臺詞功底都不是特別好,表現甚至有點差。比如陳宥維和孫千搭檔出演《甄嬛傳》中經典橋段時,孫千飾演孫儷的封后之作「甄嬛」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難免會有不到位的地方。但跟陳宥維飾演的「允禮」相比要好很多,特別是陳宥維飾演中毒樣時那種「葛優躺」的姿勢,直接給人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
  • 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為什麼在娛樂為主的湖南衛視播出?
    作為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該片被列為湖南衛視「2020年重點紀錄片項目」。總導演李東珅曾製作紀錄片《河西走廊》《重生》,聯合總導演周豔曾擔任紀錄片《大國崛起》執行總導演、總撰稿;總撰稿鄧永建曾擔任《河西走廊》《重生》等紀錄片總撰稿。李東珅、周豔、鄧永建還在2018、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系列活動中獲評最具影響力製作人及最具影響力撰稿人,為本片的質量保駕護航。
  • 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解說的「節奏」美
    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例,具體闡釋其解說「節奏」中的韻律之美與迴環之美,為紀錄片解說的有聲語言創作提供理論指引。 關鍵詞:舌尖上的中國;解說;節奏;韻律;迴環 近年來,隨著紀錄片製作水平的提高和創作經驗的積累,紀錄片解說在眾多紀錄片創作元素中開始受到越來越多關注。
  • 打工人陳凱歌,註定一生為電影負重前行
    一頭扎進電影力求創造經典的陳凱歌,這次在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舞臺上,又拍出了一部部高水準的短片。《過關》裡少年少女不計利害放肆青春,《誤殺》裡兩位母親在抵達罪惡之後選擇寬恕,《寶貝兒》裡中年喪兒母親和代孕母親進行了一場悲劇性的「失孤」,一定程度上都喪失了做母親的資格。
  •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歷史連接現實,西域與中原永為一體
    儘管這些年,有關新疆題材的紀錄片不斷湧現,但對於大眾來說,提到新疆,耳熟能詳的紀錄片影像是比較少的。在此情況下,紀錄片《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提供了全面且權威的視角,從自然風貌、人文建築、宗教風俗、文物遺存等方面來展現新疆景觀。不管是伊犁河谷,還是賽木裡湖、格登山,它們不僅是地名,更是新疆地區的象徵符號,在媒介表達中為觀眾營造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