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華為
離9月15日斷供大限不到一個禮拜,華為發布鴻蒙系統2.0,亮出了「殺手鐧」。
鴻蒙系統2.0全面提升了分布式能力,為開發者提供完整的分布式設備與應用開發生態。全新發布的EMUI 11搭載了HarmonyOS核心的分布式技術,系統升級不再只局限於手機之間的交互,還能實現與運行HarmonyOS的IoT設備的交互。
此外,華為還正式發布了HMS core 5.0,開放雲服務能力,以及軟體、硬體以及晶片積攢的能力。圖形、人工智慧、媒體、安全、系統、硬體設備等領域的應用也在進一步開放。
HMS core 5.0是數千名華為工程師集結松山湖,經過三百多天的「松湖會戰」後取得的成果。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總裁張平安在接受時代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沒有人確定能打贏這場戰,很多公司想建立生態都鎩羽而歸,華為生態能不能搞起來,首先我們心裡是打鼓的。」
禁令大限當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的發言也頗顯「愚公移山」的悲壯。「沒有誰能夠熄滅滿天星光,每一位開發者,都是華為要匯聚的星星之火。」
在備受矚目的開發者大會上,對於目前鴻蒙的應用進展,被稱為「星星之火」的數位開發者對時代財經表示了認可。但在鴻蒙系統不斷進化的同時,擺在它面前的仍有幾座難以逾越的大山。
要做根,但不是孤根
2019年8月9日,同在東莞松山湖,華為發布了鴻蒙1.0系統,搭載鴻蒙的第一款設備是榮耀智慧屏。此後,在華為手機系統EMUI 10更新過程中,PC及智慧屏逐步實現了基於分布式技術的跨屏協同。
此次發布的鴻蒙2.0版本全面提升了分布式軟總線、分布式數據管理和分布式安全三大核心能力,同時發布了自適應的UX框架,讓開發者能夠更快速地觸達設備和用戶。除去分布式技術,另外兩個提升關鍵在於豐富的設備種類和第三方生態的賦能。
「相對於1.0的分布式技術,鴻蒙2.0的分布式技術有了質的提升和變化。」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稱。
據其介紹,分布式升級使得搭載鴻蒙2.0版本的終端可以進一步拓寬應用場景,例如通過智慧屏和平板協同,VIPKid可以把學生的平板操作投屏到屏幕的一部分,而另外一部分可以用智慧屏的攝像頭捕捉,做到多屏互動。
要搭建生態系統,技術之外還需要開發工具。對此,華為宣布了方舟編譯器升級至2.0,升級後版本支持多語言多設備編譯,便於開發者接入鴻蒙,共同構建系統軟體和生態圈。「我們非常希望中國的所有夥伴們,一起共同來構建咱們基礎軟體的根。」王成錄表示。
每一位開發者都被華為視為鴻蒙系統的星星之火。事實上,自去年1.0版本發布以來,不少開發者就已經密切關注鴻蒙系統,並進行了相關應用嘗試。
一名遊戲應用開發者接受採訪時表示,過去一年其開發的應用在AppGallery上的收入有很大的提升,估測增長量約有130%左右。
兒童教育軟體「布布識字」的開發者張吳俊也向時代財經透露,在8月份上線華為智慧屏產品後,其App下載量迅速增長,目前在華為全生態平臺總用戶下載量超過1300萬。
「鴻蒙1.0作為一個雛形,首先落地應用在其智慧屏上。現在它發布2.0系統,我們也期待它能成為作業系統的第三極。美國相關禁令政策影響下,對於開發者來說其實也沒別的選擇。」張吳俊表示。
圖片來源:華為
華為方面介紹,自2020年1月至8月,HMS全球註冊開發者從91萬增長至180萬,增長98%;集成HMS core應用從4.3萬增長至9.6萬,增長123%;海外精品應用從0.6萬增長至7.3萬,增長10倍。
仍有大山難以逾越
鴻蒙2.0劍指萬物互聯的全場景智慧生態,但在晶片斷供危機下,「1+8+n」戰略似乎將失去大半江山。
「禁令持續影響下,終端硬體產品出貨受阻,作為底層軟體生態的鴻蒙便失去落地應用端。鴻蒙系統是否能成功,不能僅僅依靠華為手機,更需要突破安卓陣營。」一位匿名業內觀察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
根據Statcounter的最新數據,2019年8月份至今年8月份,安卓系統仍佔有全球手機作業系統市場份額的74.25%,蘋果的iOS則佔有25.15%,三星佔有0.23%。華為作業系統及應用生態作為「第三極」崛起,仍然只是個傳說。
就在華為召開開發者大會的前一天,谷歌也有了新動作,於9月9日凌晨公布了Android 11的穩定版,除了自家的手機Pixel率先搭載,隨後OnePlus、小米、OPPO、realme等國產手也快速響應,陸續升級到基於Android11定製的系統。
類似的例子發生在晶片廠商身上。智能機第一梯隊晶片廠商紫光展銳已有6款智能晶片平臺與谷歌Android 11同步完成升級,同時還為終端設備廠商提供預先測試、預先認證且完全兼容的Android 11一站式解決方案。
華為在萬物互聯時代的野心,谷歌也已先行一步。早在2016年,谷歌就在開源社區開始Fuchsia OS的跨平臺作業系統項目,與鴻蒙OS定位相似,計劃在未來取代Android和Chrome OS。
事實上,華為面臨斷供為其他手機廠商提供了瓜分市場份額的機會。
集邦諮詢分析認為,第三季各品牌陸續發布下半年旗艦新機,中國市場競爭加劇,加之美國擴大制裁使華為海外銷售銳減,未來零部件取得的難度恐大幅增加。對於銷售市場單一的華為而言,預計將由小米、OPPO、vivo等其他中國品牌爭奪市場佔有率。
「我從供應鏈了解到,華為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乃至手機,這三大主力產品的備貨是相當充足的,保守估計備貨周期會長達18個月甚至更久。」第一手機研究院院長孫燕飈向時代財經表示,「但無論多充足的備貨,華為都不可能像去年那樣打下市場了。未來中國的市場份額會萎縮,從現在的50%,到明年可能會快速減到30%甚至25%。」
一名市場研究機構CEO對時代財經表示,華為做鴻蒙更多在於自救。「進入9月份,能很明顯看到華為手機的下行趨勢。」據其透露,渠道已經感受到了風向,認為華為手機未來可能會是稀缺資源,開始捂盤。
從泛終端破局
手機廠商不買單,泛終端廠商就變得愈加重要。
華為自身loT生態產品在經銷渠道的銷售佔比明顯增長。華為湖南區主要經銷渠道商負責人對時代財經表示,基於HiLink技術和鴻蒙升級,其所在銷售團隊正在積極擴大loT生態產品市場。「今年4月至今,華為終端產品的門店總體銷量佔華為產品零售量的40%左右,以前手機佔比能達到百分之八、九十。」
此外,華為正在逐步擴大鴻蒙系統的終端合作。一名做渠道分銷的前華為員工告訴時代財經,其負責對接的第三方廠商合作意願很強,包括科大訊飛、網易有道等終端設備終端產品。「在國內,loT終端市場小米做得比較早,然而其生態比較封閉,採取的方式更多的是投資入股,是為小米品牌服務。華為鴻蒙系統開源後,開發性和包容性會更有利於生態搭建。」
在9月11日下午的松湖對話中,華為稱,已與美的達成合作,美的鴻蒙產品近期就會上市。美團也表示,有了鴻蒙以後,騎手導航將會更便利,但雙方之間卻沒有透露具體的合作細節。
作為開發者的張吳俊認為,鴻蒙系統若能實現生態產品方面的打通,開發者可以更好地開發國內相關終端產品的應用市場。其表示,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並不局限於華為終端,國內做內存晶片的產業鏈也相繼受到影響,友商可能無法使用安卓,國內研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底層作業系統很有必要。」
參與開發者大會的華為高層也表現出一致的自信和樂觀。
在9月10日的媒體群訪上,對於過去一年「松湖會戰」遇到的困難,HMS Core平臺部部長望嶽表示,「我覺得所有的困難我們都克服了,最大的困難是決策,現在做了(決策)就沒困難了。」
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部總裁張平安則表示,對於研發人員來說根本沒有什麼難題。「這就像爬山,剛開始山有點高,爬完了就覺得山矮了。」
應用市場業務部部長吳昊提到,華為更理解智能終端,以及擁有更強大的本土市場,這是相比之下,做HMS生態的優勢和差異化所在。
被「逼上梁山」的華為,既面臨外部環境的步步緊逼,又要面對牌桌下各方的洶湧暗戰。等待華為的,既是一架命懸一線的獨木橋,也是一次絕地反擊的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