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州今朝換新顏
——永順以脫貧攻堅推進全面小康的生動實踐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莫成 通訊員 孟春絨
永順縣古稱溪州,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東北部,相傳是土家族發源地之一。全縣54萬人中,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7671戶144487人,有貧困村190個,其中深度貧困村57個,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湖南省深度貧困縣。
永順縣狠抓產業扶貧、基層社會治理和美麗鄉村建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加快推進全面小康建設,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
截至2019年底,永順縣19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36378戶141415人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1.52%降至0.66%,全面小康總體實現程度達到88.5%。
發展產業,夯實小康基礎
樹上瓜果飄香,梯田稻浪翻滾。9月27日上午,永順縣松柏鎮花橋村,數千名群眾以傳統土家習俗「曬龍谷」慶祝豐收。放眼望去,水若青羅帶、山如碧玉簪,阡陌縱橫、房舍儼然,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漫步花橋村,處處是產業基地,處處是忙碌的身影。正值收穫時節,貧困村民楊秀武忙著採收獼猴桃和烤菸,還把嶽父母也叫來幫忙。「今年毛收入接近40萬元呢。」楊秀武笑得很爽朗。
近年來,永順縣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發展脫貧當家產業,做好做活興產業、置家業、增就業「三業」文章,帶動全縣90%以上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目前,永順縣已建成油茶、獼猴桃、茶葉、烤菸等9大特色產業120萬畝,產業建設覆蓋所有貧困村、貧困戶,年產值達29.5億元,初步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的產業扶貧發展格局,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越走越寬廣。
互助共進,激發內生動力
9月底,永順縣芙蓉鎮科皮村的愛心公益超市前,人來人往。「做好人好事、參與公益事業,都可以獲得積分。」村民彭南福一個月積了200多分,一口氣兌換了10多種生活用品,一家人滿載而歸。
開辦「愛心公益超市」,是永順縣加強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舉措之一。近年來,該縣全面推行「黨建引領、互助五興(學習互助興思想、生產互助興產業等)」農村基層治理模式,充分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發展產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截至目前,永順縣共組建互助小組6113個,創辦鄉村夜校、創業協會、道德評議會等互助組織1491個,湧現出在病床上開網店的土家姑娘向笑梅、身殘志堅發展特色產業的農民網紅張遠龍、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殘疾夫妻向承友和王競春等一批脫貧典型。
去年,科皮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縣形成了組織引領、黨員帶動、幹群參與、互助共進的基層治理生動局面,廣大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脫貧」。
留住鄉愁,建設美麗家園
9月28日,永順縣靈溪鎮洞坎村,遊客們三五成群,響起一片歡聲笑語。四周山巒起伏,山上南竹青翠欲滴。清澈的小溪從村中蜿蜒流過,溪畔一棟棟吊腳樓古樸寧靜。
天亮不久,村民們自發行動起來,打掃衛生、搬運貨物,為歡度即將到來的國慶節中秋節作準備。
永順縣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全域旅遊開發的核心工程、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和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來抓,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形成了乾淨整潔、溫馨和美的鄉村新貌。
同時,永順縣深入實施點上創美、線上繪美、面上鋪美「三美工程」,評選「最美農家」,建設「最美生態公路」,打造出司城村等一大批網紅村莊。環境變美了,來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村民收入也水漲船高。
永順縣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該縣高坪鄉場坪村、靈溪鎮司城村被評為第二屆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