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張罰單嚴懲支付機構「踩線」 新浪支付收千萬元級罰單

2020-12-11 財經網

(原標題:32張罰單嚴懲支付機構「踩線」 相關負責人被問責)

上半年收尾之時,新浪支付收到了央行千萬元級罰單。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下稱:央行營管部)公示了兩則行政處罰信息:北京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因為9項違法行為被罰沒合計約1884.33萬元。同時,時任北京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邊江被給予警告,並處罰款3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已有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收到了高額罰單。據《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支付搜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30日,央行對支付機構共開出32張罰單,罰單金額超2.5億元。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自2018年以來支付機構加快了合規步伐,行業洗牌程度加劇,存量機構的合規意識在重罰之下有較高提升。」

新浪支付收千萬元級罰單

相關負責人被問責

根據央行營管部的公示信息顯示,新浪支付違法行為類型主要包括9項違法行為:未落實特約商戶管理責任;支付交易信息未落實真實、完整、可追溯要求;為不符合規定的商戶開通代收業務;未按規定與外包服務機構開展業務合作;違規開立與使用支付帳戶;未按規定管理客戶備付金;未按規定公開披露有關事項;未按規定辦理相關變更事項;未按規定建立相關制度辦法。

因此,央行營業管理部給予新浪支付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65.89萬元,並處罰款1718.44萬元,罰沒合計1884.33萬元。

根據披露,作為時任總經理的邊江對新浪支付未落實特約商戶管理責任和違規開立與使用支付帳戶兩項違法違規行為負有責任,被給予警告,並處罰款35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新浪支付是新浪互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董事長和法人代表為劉運利。公司成立於2011年9月5日,註冊資本1億元,於2013年獲得央行支付牌照。央行官網顯示,新浪支付《支付業務許可證》最近一次換證日期為2018年11月12日,有效期至2023年7月5日。

新浪支付收到的千萬元級別罰單,從支付機構角度來說已算「重量級」罰單,但從2020年上半年整體來看,千萬元級別罰單已不再是「稀缺」個例。

據《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支付搜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30日,央行對支付機構共開出5張千萬元級別及以上級別的罰單,同時,其相關負責人均被問責。

具體來看,1月份,央行營業管理部披露多則行政處罰信息,開聯通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聯通」)、銀盈通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盈通」)2家支付機構遭罰。處罰信息顯示,開聯通存在多項違規行為,共被罰沒約2324萬元;銀盈通因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義務等原因,共被罰沒約1790萬元;4月份,瑞銀信因存在未按規定建立有關制度辦法或風險管理措施;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等違法違規行為,被央行深圳支中心罰款6124萬元;4月份,商銀信支付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因涉挪用備付金、為非法集資平臺直接提供支付結算服務等16項違規行為,被合計罰沒1.16億元。

其中,開聯通、銀盈通各有2名相關負責人被問責處罰,開聯通相關負責人合計被罰48.4萬元,銀盈通相關負責人合計被罰65萬元;時任瑞銀信副總經理徐慧等三人因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負有責任,被罰款5萬元至17.75萬元不等;時任商銀信支付董事長林耀、風險管理部總監、高級風控經理張月,因對公司未及時發現處置特約商戶轉接支付接口的情況、為非法集資平臺直接提供支付結算服務等違規行為負有責任,分別處罰款45萬元、20萬元。

支付產業網創始人劉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相關負責人被處罰均因反洗錢不力等原因造成。隨著行政處罰公示力度加大,被處罰的責任人員均被公之於眾,也會對其以後的從業就業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未來跨境支付及反洗錢

仍是監管重點

從行業角度來看,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監管確實越來越嚴厲。

根據央行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支付機構存量從271家縮減到237家,已有34家支付機構牌照被註銷。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第三方支付行業的野蠻生長期已經結束,監管機構對這一行業正在採取高壓整頓,合規化、嚴監管是必然趨勢。

蘇筱芮認為,今年上半年第三方支付機構罰單正呈現幾個特點。第一是罰單金額大,商銀信支付收到的金額過億元罰單,已是目前支付史上最大罰單;二是針對相關負責人的處罰力度開始加大,並開始部分披露細節,傳遞出央行整頓支付市場亂象的決心和手段,大額罰單、相關責任人追責將成為未來短中期的一個監管趨勢。她同時強調,「詳細的處罰原因能夠使得違規機構有針對性地進行整改,更方便其他機構學習參照和引以為戒。」

劉剛認為:「反洗錢仍然是央行處罰的重中之重。反洗錢關係著交易的合規合法性,支付機構如在反洗錢上缺乏力度,或者明知故犯,將會給黃賭騙等灰色交易留下了較大空間,從而也間接地成為黃賭騙平臺的幫兇。除此之外,未來跨境支付領域也會是監管重點。」

蘇筱芮表示,未來央行將繼續在反洗錢、備付金管理、商戶實名制、收單管理等領域加強監管力度。

(編輯:文靜)

相關焦點

  • 杉德支付再收百萬級罰單,母公司遭5家機構「拋棄」
    杉德支付再收百萬級罰單。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近日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顯示,杉德支付網絡服務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杉德支付」)山西分公司因五項違規被罰226.5萬元。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以來,杉德支付已被處罰9次,有三次罰沒金額超過百萬。
  • 杉德支付多項違規被罰227萬元 此前收巨額罰單曾刷新記錄
    中國網財經10月9日訊 (記者 常實 楊暢)近日,杉德支付網絡服務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杉德支付」)山西分公司收226.5萬元罰單。公開資料顯示,杉德支付此前曾收千萬罰單,刷新央行上海分行對支付機構處罰金額的最高紀錄。該公司在投訴網站上涉訴總量超1400條。屢遭重罰、投訴量高企的杉德支付2021年將面臨牌照續展。
  • 傳化支付、便利通等支付機構吃罰單 有公司違規變更信息未獲批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作者: 張莫 又一批第三方支付機構被罰。日前,央行杭州中心支行發布的罰單顯示,傳化支付有限公司(下稱「傳化支付」)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被央行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23.2萬元,處罰款70萬元。
  • 中小支付機構:2020太難了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末(以罰單生成日期為準),第三方支付機構至少已收到100張罰單,罰金總額接近3.03億元,高於去年全年的1.66億元,創下歷年之最。尤其在下半年疫情防控常態化、經濟步入復甦階段後,監管部門開罰單的頻次有所增加,第三季度支付機構收到罰單數量約佔前11個月的一半。
  • 中小支付機構:2020太難了
    年內罰金倍增今年以來,支付行業監管高壓態勢不減,處罰力度更呈現加碼趨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末(以罰單生成日期為準),第三方支付機構至少已收到100張罰單,罰金總額接近3.03億元,高於去年全年的1.66億元,創下歷年之最。
  • 罰單裡的中國銀行業:兩家銀行被罰過億,10家銀行收千萬罰單
    統計的受罰對象包括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類金融機構(村鎮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以及政策性銀行和外資行,不包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企業財務公司、信託等其他非銀行機構。 統計結果顯示,今年截至9月末,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對各級商業銀行開出罰單1559張,處罰金額共計9.59億元。
  • 領千萬級罰單,深陷「池子」風波後 中信銀行再因多項違規收央行...
    不僅因洩漏個人信息深陷輿論風波,還因各類違規問題頻收監管罰單。7月13日,央行寧波市中心支行出具的行政處罰公示表顯示,中信銀行寧波分行因七項違法行為,遭人行寧波中心支行警告,並處罰款129萬元。3位相關負責人合計被罰款7萬元。
  • 央行開1.16億天價罰單,備付金、反洗錢仍是第三方支付違規多發地帶
    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開年至今,除了商銀信支付外,已有十幾家支付機構因各種違法行為收到不同金額的罰單,嚴監管力度不減。商銀信支付的十六宗罪此次,商銀信支付被罰金額刷新了央行對支付機構罰金的歷史新高。
  • ...局開出15張銀行業罰單:青島農商行被開3張罰單 中國民生銀行...
    「併購貸款」,區別於普通貸款,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項目貸款,即商業銀行向併購方企業或併購方控股子公司發放的,用於支付併購股權對價款項的本外幣貸款。據統計,4月1日至5月20日,50天時間各地銀保監局開出的223張罰單中,涉及違規「輸血」房地產的罰單就有32張,罰沒金額合計1068.8萬元。主要違法違規事實包括某些銀行向資本金不足的房地產項目發放貸款,違規發放貸款被用作拍地保證金和土地出讓金,違反規定發放個人住房貸款,違規發放「假按揭」貸款等。可見監管當局對房地產市場融資亂象加強整治,對違規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的監管再次升級。
  • 上半年監管對商業銀行開524張罰單 中信銀行2020萬罰單居首
    來源:資本邦原標題:上半年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開罰單達524張,中信銀行2020萬元罰單居首!7月13日,資本邦獲悉,2020年上半年,監管對銀行業的處罰力度有所緩和,但金融嚴監管的態勢依然持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30日(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日期為準),包括銀保監會、銀保監局、銀保監分局在內的監管系統統計,對商業銀行(不含個人)開出的罰單數量達524張,金額累計約2.87億元人民幣,千萬元以上的罰單僅中信銀行。
  • 新國都旗下嘉聯支付山東違法遭罰 8月份收941萬元罰單
    原標題:新國都旗下嘉聯支付山東違法遭罰 8月份收941萬元罰單   中國人民銀行
  • 7天9家支付機構被罰近9000萬,反洗錢違規成「重災區」
    支付機構嚴監管呈常態化,巨額罰單不時出現。近日,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央行各分支機構公示信息統計,2020年12月25日至12月31日,即2020年最後一周,就至少有9家支付機構收到央行罰單,合計罰沒金額達8728萬元。其中,最高一筆罰單為6971萬元。記者發現,除了罰沒金額巨大,上述機構罰單所涉名目繁多,有的多達十餘條。
  • 「嚴監管」仍是銀行業關鍵詞全年13張千萬級罰單涉及這些違規高發區
    「千萬」級罰單共13張從銀保監局、各地銀保監局開出的「千萬」級罰單來看,共12家銀行被罰,另外,銀保監會溫州監管分局也在2020年開出1張「千萬」級罰單。13張罰款金額上千萬的罰單涉及銀行包括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廣發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襄陽分行、中信銀行、上海銀行、興業銀行、上海浦發銀行、北京銀行以及交通銀行溫州分行,合計被罰約6.07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13張罰單中,2張罰單金額上億。
  • 千萬罰單VS洗牌精變
    銠財梳理發現,中信銀行連續三年收到千萬元級別罰單。短短四年內因各類違規被罰1.2億元。僅從2012年11月至今的一年半內,已收3張2000萬級的大罰單,金額總計超6500萬元。2018年12月,因理財資金違規繳納土地款等6項違規行為,中信銀行被銀保監會罰款2280萬元。
  • 池子事件背後的中信銀行:連續收千萬罰單,分行違規查詢信息被罰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中信銀行的分支機構及一級分行曾因未經同意查詢個人或者企業的信貸信息、違規查詢個人信用報告等問題受到處罰。7日下午,南都記者從上海銀保監局獲悉,該局已正式介入對中信銀行人員洩露池子銀行流水事件的調查。目前,中信銀行是否會面臨處罰仍不可知,但近年來,中信銀行頻收罰單。據南都記者梳理,中信銀行已連續三年收到千萬元級別的高額罰單。
  • 11家支付機構被罰6700萬 半數疑成高利貸、賭博「幫兇」被訴數千次
    今年來,支付領域延續了前兩年的高壓態勢,罰單不斷。金融觀察團不完全統計發現,截至3月12日,已經有11家支付公司合計被罰超6700萬元。除騰訊旗下財付通外,其餘被罰機構均為中小型支付公司,開聯通以2372萬罰單居首。
  • 人民銀行營管部開出高額罰單!
    第三方支付機構再收高額罰單。4月30日,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公布了一則行政處罰信息,商銀信支付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商銀信支付」)因涉十六項違規,被合計罰款1.16億元。這一罰款金額再次刷新了央行對支付機構罰金的新高。
  • 罰單 | 中信銀行因收單、備付金、代付等10項違規收央行罰單
    從這裡看清監管動向《銀行科技研究社》訊: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2020年6月19日發布新罰單,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因
  • 因為支付方式存在問題,新浪被有關管理部門罰款1884.331888萬元
    隨著社會的發展,線上支付這種方式開始出現並且開始受到人們的熱捧,線上支付相對於線下支付來說,方便度簡直提升了無數個臺階,不用找零、不用攜帶現金、攜帶方便。其實中國現在已經是電商最為打發的國家,但是在支付方面,卻不是最先使用行動支付的。
  • 中信銀行連續三年罰單金額達兩千萬級 支持實體經濟不力教訓慘重
    這其中,中信銀行(601998,股吧)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不但相關涉事領導孫德順違反黨紀法律被嚴肅處理,而且最近三年都收到了來自監管部門的超兩千萬元級別罰單。由此可見,中信銀行的風控問題,不但當事人要警鐘長鳴,痛改前非,同行也必須受其警醒,不可蹈其覆轍。令人遺憾的是,針對上述問題,發現網致函中信銀行要求解釋,但截止發稿,中信銀行方面並未能給予回復,記者只能就公開資料進行客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