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1日,震耳欲聾的爆破聲中,奧本山宮體育館轟然倒塌。這是一場持續了三年的道別,自2017年NBA底特律活塞隊從此地正式搬遷至地處中心城區的新主場小凱撒體育館起,這座距底特律市中心近80公裡的偏僻場館就已進入生命周期的倒計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依靠著零星商演勉強維持生存。從結果來看,是去年底特律當地一家合資企業的土地收購計劃,宣告了奧本山宮體育館真正意義上的「死亡」,但它的消亡其實自其選址那一刻起就已註定。
關於底特律,汽車製造業是無法迴避的話題。這座城市的興起源自19世紀末的鍍金時代,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底特律成為五大湖地區的航運樞紐,而其後的輝煌則盡可追溯到第一臺「福特」汽車的下線。對於許多底特律工人而言,這是「美國夢」的起點。只是這些美好的歲月,奧本山宮體育館從未經歷。套用美國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它並非含著金湯匙「出生」——場館竣工時所處的是美國經濟蕭條的上世紀80年代,再往前推10年,則是石油危機衝擊汽車製造業的特殊時期。這兩個十年,底特律的經濟經歷了大幅衰退。用如今的眼光來看,時任活塞隊老闆比爾·戴維森敢在1985年拍板決定,於偏遠城郊的奧本山腳下出資修建球館,幾乎是不可想像的。要知道,NBA各隊使用過的球館難以計數,但時至如今,由球隊老闆出資建設的仍是個位數。
戴維森的孤注一擲換回了夢幻般的回報。奧本山宮體育館啟用後的頭兩個賽季,在已故傳奇教練查克·戴利與球隊領袖「微笑刺客」託馬斯的帶領之下,活塞隊連續問鼎總冠軍。那支被稱作「壞孩子軍團」的王朝球隊,是聯盟歷史上的絕對異類,他們作風鐵血、球風骯髒,創造了籃球史上臭名昭著的「喬丹法則」,一直扮演著極端反派的角色,但血液中那種極端務實而又鋼鐵的精神,卻與這座城市的性格相得益彰。這種仿佛天作之合般的契合感讓底特律人著迷,對於這座在過去30餘年中始終看不見未來的城市,活塞隊的輝煌是為數不多的亮色,也因此成為城市精神的象徵,讓人們甘願忍受著擁堵,驅車近兩小時前往奧本山宮體育館。
「壞孩子」們淡出聯盟後的90年代,優雅、溫順又天賦秉異的「喬丹接班人」格蘭特·希爾改變了這支球隊的藍領氣質,卻始終無法觸及總決賽的舞臺。直至2004年,熟悉的一切又回來了。那時,頑固、暴躁的名帥拉裡·布朗帶領著比盧普斯、漢密爾頓等曾飽受質疑的「藍領球員」,在全世界的看衰之下,逆襲擁有科比、奧尼爾、馬龍、佩頓等四位名人堂成員的湖人,擊碎紫金王朝四連冠的美夢。而那座總冠軍獎盃,也成了奧本山宮體育館最後的輝煌。略顯遺憾的是,人們在那一年更多記住的是發生在奧本山宮體育館的另一件大事——步行者隊球員與當地球迷在此上演的全武行。外界以「奧本山宮」為這場震驚世界的鬥毆事件命名,甚至將這座球館無辜地與這一併不光彩的事件劃上等號,讓鬥毆成為人們提起奧本山宮體育館時的第一印象。
直至2007-08賽季,活塞隊仍是連續六年挺進東部決賽的豪強。然而,就像在「汽車城」的鼎盛時期,工人們根本想不到日後會有怎樣的遭遇,誰又能料到,曾經的豪強會該賽季後迅速滑落,奧本山宮體育館的看臺也因此落得空空蕩蕩。除活塞外,這座球館曾經的使用者要麼是冰球、足球等項目的次級聯盟球隊,要麼就是影響力甚微的WNBA俱樂部。在冰冷的現實面前,奧本山宮體育館往昔的繁榮是那般脆弱。這裡不是紐約或洛杉磯,即便在活塞隊鼎盛時期,場邊也難見為曝光度而來的社會名流。失去了爭冠的競爭力,活塞隊也就失去了多數的關注。世上從無長盛不衰的球隊,奧本山宮的沒落也終究會在某一天到來。
某種程度而言,底特律的球市就像是整座城市經濟狀態的縮影。其實,2013年宣布破產後,「汽車城」的經濟也曾幾度呈現回暖之勢,2019年的失業率更是降低至8%,但過於單一的產業結構讓這座城市幾乎經不起任何意外的打擊。在密西根大學研究團隊於今年2月發布的論文中提到,底特律的經濟有望在五年內顯著提升,但該結論有一項重要前提:無任何意外事件的影響。「從汽車製造業流水線自動化改革,到歐亞汽車製造業的崛起,每當環境產生變化,都會引發底特律工業的強烈震蕩。更何況,汽車工業的繁榮與世界經濟緊緊捆綁。」該團隊負責人埃爾利希表示。這番話多少有些一語成讖的意味,就在論文發布後不久,新冠疫情在全美暴發,底特律的製造業一度停滯,就連年內最重要的汽車展會也被迫取消,經濟形勢明顯下行,地方政府不得不撥專款用以救濟當地企業。
如果說底特律的職業體育與其經濟發展有何不同之處,或許就在於流向。當充斥著毒品、槍枝交易的中心城區將越來越多底特律當地的精英人士趕向郊外甚至其他城市,這座城市所有的頂級職業聯盟球隊卻均將主場設在了市中心區域。放眼全美,再無類似的例子。職業體育與城市精神的相互成就,締造了屬於奧本山宮體育館的榮光與奇蹟,但奇蹟之所以被稱作奇蹟,就在於這一切都不可複製。
作者:謝笑添
編輯:穀苗
責任編輯:沈雷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源:攝影/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