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欠下石柱兩個春天。
這個春天,
我用四天時間把春天還給了石柱。
在石柱四天,
我親近了一場一街一寨一堡一樹一河一人。
一場,重慶最美森林千野草場。
一街,萬裡長江第一街西沱雲梯街。
一堡,重慶最美森林大風堡。
一寨,土家第一寨萬壽古寨。
一樹,黃水公園的鎮園之寶中國一號水杉母樹。
一河,黃水公園的天然畫廊油草河。
一人,中國唯一列入正史的巾幗英雄秦良玉。
在石柱四天,我發現,作為三峽庫區唯一的土家族自治縣,土家族是一個古老純樸的山地民族,也是一個沿江而居的江河民族。土家人對大自然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
在石柱四天,給我印象最深的,當數萬壽古寨的摔碗酒。
萬壽古寨傲立於萬壽山之頂,是明代著名女將軍秦良玉築寨禦敵的主戰場。萬壽山山頂面積2000餘平方米,主峰海拔近1500米,突兀森鬱,四周絕壁,山頂平展。寨頂的清泉,清幽清冽,四季不涸。萬壽古寨有兩大奇觀,一大奇觀,寨內秦良玉旗下的白杆兵禦敵遺址。二大奇觀,寨外高聳入雲的男女石柱。面北的為男石柱,朝南的為女石柱。身高100餘米的男石柱俊朗挺拔,身高70餘米的女石柱端莊秀逸。據說,男女石柱的形成與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有關,石柱縣的得名也來源於男女石柱。
到萬壽古寨時,穿寶藍土家衣裙的土家妹子,嫋嫋婷婷地立在寨門口,熟練地用溫開水為我們衝米米茶。進了寨門,經一塊刻有金銀壽字的大青石,過一排整齊的青石磨青石缸,穿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吊腳樓。放眼氣勢磅礴的白杆兵營、點將臺、旗臺、宮廳、練兵場、殺人壩等白杆兵禦敵遺址,想像獵獵雄風的古戰場,我的思緒一下回到明末清初。端坐點將臺,紅美成了紫良玉,我成了海良玉。兩個拿手機、穿高跟、披長發、著復古長裙的女將軍,怎麼看都像是在演戲,當然,這是一種臨時的創新戲。
鋪著鵝卵石的寬敞院壩裡,擺滿了矮矮的木方桌和矮矮的竹靠椅。來過石柱的文友提醒我們,晚餐要喝摔碗酒。摔碗酒?摔碗酒就是土家砸酒嗎?我好奇地問。不是,摔碗酒就是喝完酒把碗摔掉。文友笑著解釋。喝完酒摔掉碗?碗是人們日常必需的飲食器皿,不管是飯碗、菜碗、湯碗、茶碗、酒碗、都是花錢買來的。吃菜就吃菜,喝酒就喝酒,好端端的,為什麼要摔掉碗呢?雖然覺得摔碗酒有些匪夷所思,但我沒有把話說出來。
月亮升起來,燈火亮起來,院子正前方的擺手堂上,身著民族服裝的土家阿哥阿妹唱著囉兒調跳起擺手舞。臘豬蹄、臘排骨、蓴菜魚翅盅、黃連老鴨湯、口水雞、土司綠豆面、斑鳩葉豆腐、拔絲蕨粑、鍋巴洋芋、都巴塊、涼拌黃連花、涼拌刺老苞……木方桌上擺滿了香噴噴的土家特色菜。一筐一筐的土陶碗像整裝待發的士兵,鎮定自若地守候在竹靠椅旁邊。
聽著悅耳的六口茶,剛吃了一根土司面,鄰桌就響起了摔碗聲。一個石柱文友客氣地舉起手中的碗,我戰戰兢兢端起碗(只裝了一點點酒),微笑著碰了一下文友的酒碗。文友點點頭,仰起脖子,將碗中的酒一飲而盡,接著用三個指頭拈著酒碗,往身子側邊輕輕一扔,啪,碗落在地上,碎了。不敢摔碗的我忍不住小聲說了一句,哎呀,你,你居然真把碗給摔了。
俗話說,百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親,喝完酒不摔碗,是一種不禮貌。坐在左邊的文友小聲說。
謝謝,我摔。抿了一口碗中的酒,我苦著臉學文友的樣子將手中的碗往身子側邊輕輕一扔,落在地上的碗,沒有響聲,完好無損。碗沒有摔破,按當地的規矩要罰三碗酒。因為我是第一次到石柱,因為我是第一次喝摔碗酒,所以從寬處理,只罰了一碗酒。還好我偷偷把酒換成了飲料,如果是酒,不管是白酒、啤酒,還是甜酒,一碗下肚(就算是半碗的半碗),我也會醉得分不清南北東西。
喝了被罰的飲料,我鼓起勇氣站起來,雙手舉碗,往腳下重重一摔。啪,響聲清脆又猛烈。碗當然摔破了,而且摔得四分五裂。看著地上的碎碗片,我心裡湧起微微的疼痛。好好的一個碗,僅僅裝了一次飲料,就讓我給摔碎了,這完全就是一種浪費。記得小時候,村裡有個小夥伴摔破了家裡一個碗,被大人追著田坎打,打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
見我悵悵地盯著碎碗,另一個石柱文友喝了一碗酒,摔碎一個碗,一口氣道出了摔碗酒的三個傳說。
第一個傳說,摔碗酒與土家族先人巴蔓子有關。巴蔓子是東周末期的一位巴國將軍,以讓三座城池之諾,求得楚國援兵平定內亂。楚國解救巴國後,楚使前來索要三座城池。「許諾,乃大丈夫之言。然,巴國疆土不可分,人臣豈能私下割城,吾寧可一死,以謝食言之罪。」巴蔓子說完,連續喝下九大碗酒,並將九個大酒碗一一重重摔碎,然後拔劍割下自己的頭顱。巴蔓子將軍喝酒摔碗、以頭留城,摔出的是豪氣沖天的千古忠信。
第二個傳說,摔碗酒與一對土家兄弟有關。相傳,土家族的兩個兄弟或是族長之間有個人恩怨,為了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他們決定盡釋前嫌。在一個舍巴日,他們共飲一碗酒,為表示今後的團結互助,飲完酒之後,他們將碗摔碎,以泯恩仇。
第三個傳說,摔碗酒與戰爭有關。摔碗酒在古代是土家兒女上戰場前的一種壯行酒。
三個傳說,我更願意相信第一個。不僅因為巴蔓子將軍是巴民族之魂,還因為土家族延續了巴人的那種率性豪爽、熱情大方、能歌善舞、勤勞善良。
既然摔碗酒是對巴將軍的紀念和尊重,既然摔碗酒是土家人款待親朋的一種習俗,既然摔碗酒和擺手舞一樣是土家的風情特色。那,我索性也入一回鄉隨一回俗。口服心也服地舉起碗中的飲料,一股種從未有過的豪氣油然而生。一連喝了四碗(小半碗)飲料,一連摔了四個碗。四,是代表在石柱四天時間,還是代表石柱四季不同的風韻,我不得而知。
喝飽了摔足了,懶懶地蜷在竹靠椅上,一邊聽太陽出來喜洋洋,一邊靜靜地看著文友們喝酒摔碗。丁丁當當,噼噼啪啪的摔碗聲在院壩裡此起彼伏。默默注視一地碎碗片,我不得不感嘆,土家人摔的不是碗,土家人摔的是友情,土家人摔的是自由,土家人摔的是平安,土家人摔的是祝福。
想起剛才擔心摔碗是一種浪費,不禁暗暗抱怨起自己的小氣來。花開是一種美,花謝何嘗又不是一種美。端起酒碗是一種豪氣,摔碎酒碗又何嘗不是一種豪氣。酒盡碗碎的一瞬間,就是一朵碗花從綻放到凋謝的全部過程。這樣的過程不也是一種美嗎,一種民族的美,一種壯烈的美。
花開一季,碗摔一次。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敬畏與恐懼,活著與死去,其實都是一場過眼雲煙。一切,一切終將消失,只有,只有記憶永存。
悠悠歲月,滾滾長江,巴人後裔,白虎血脈,形成了石柱土家族不可複製的風土風情。篝火在熊熊燃燒,春天綠在繼續濃,囉兒調在繼續唱,擺手舞在繼續跳,苞谷酒在繼續喝,土陶碗在繼續摔。
摔碗酒,豪放不羈。摔碗酒,土家獨有。
作者簡介
劉莉: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重慶作家協會會員、重慶文學院第四屆創作員、魯院第三屆西南班學員。出版散文集《種下一生痴情》、詩集《把心鎖住》、長詩單行本《茶竹傾塵》、長篇小說《羅泉井》。
石柱旅遊信息
微博:@石柱旅遊
旅遊諮詢電話:023-85000088
地址: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萬安街道城南路1號
主辦方: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旅遊局
承辦方:重慶進行時傳媒
主編:坤哥 | 副主編:Aurora
執行主編:晏勁松 | 責編:lavender
註:本文由《重慶石柱旅遊》微信整理改編,
圖片歸原攝影家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編輯部電話:023-6712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