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王秀紅:​酒中有乾坤

2021-03-05 山石榴

把酒說清楚是困難的,把酒搬到紙上更是困難的。搬動酒到紙上就是搬動整個的人類歷史,搬動幾千年的滄桑變遷,幾千年的上下求索,酸甜苦辣,生老病死,無所不包容在酒中。酒中有乾坤。

酒本身不止是糧食釀造的,酒更是汲取了日月之精華,是神靈所賜。幾千年的酒文化註定了酒乃靈異之物,是唯一連接天地,打通人類盲道的可能性。

回望歷史,詩人們有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情,有著「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憂傷,有「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詩情畫意,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感嘆,還有「花間一壺酒,獨酌無鄉親」的孤獨……即使不善飲酒之人從降生的那一刻起就與酒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朗朗讀書聲裡,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將進酒》,蘇軾的《水調歌頭》,陶淵明的《飲酒》,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王維的《渭城曲》,杜牧的《清明》太多太多的詩詞歌賦大都與酒有關。酒貫穿了我們的一生,也貫穿了人類歷史文明的長河。

酒,水的外形,火的內核。酒是靈魂的載體,酒是唇齒間的江山,酒是歲月的沉澱,是一粒糧食的修煉與蛻變。也正是因為太多無法說清楚,酒是詩。朝花夕拾杯中酒,酒不在杯中。酒是飛著的靈魂。

我們往往把無法表述的語言寄托在一杯酒中,也會把我們整個人都裝進一杯酒裡,彼此碰的叮噹作響。我們的出生、婚禮、喬遷、祭奠、節日怎麼能少了酒呢?人們詩意地棲息,酒在靈魂的道場上從未缺失。

詩酒不分,大概既是如此吧。只要端起一杯酒,我們就有了一個真正的容器,承載我們所不能及的一切。憂愁,歡喜,無奈,困惑,統統都可以裝在一杯酒裡,任由酒杯飛!祭壇上的一杯酒,滴滴都有神的眼睛,擎過頭頂的杯酒,有天地和鳴。

小酌微醺,小船在平靜的湖心蕩漾,一朵花的距離足以讓芬芳滿溢整個世界。流水的清澈足以呈現出石頭的紋理和光滑的質地,不急不緩讓落葉看到自身的美麗,讓草兒回歸草兒本身,讓樹回歸到樹,傾聽物語細微的聲音。鳥兒重新從身體裡出發,帶著一個人最愛的顏色,飛翔。微醺,指尖上的火車是一個人的專列。一杯酒是冬天的暖,夏日的涼。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而「驚起一灘鷗鷺」時不正是意外所見的一番景色嗎?微醺是愜意的,酒是致幻劑,而詩意地呈現往往是最為真實的部分。遇見花開,一尾魚在自然中遊動,有好看的漣漪。

酒有度數,飲酒貴在有度,所有的美恰恰是適度。收放自如,張弛有度,時光會意地在時空中打上好看的蝴蝶結。而更多時候,酒推動著我們,那麼有力。

醉,是另一層境界。有人在深夜裡買醉,但沒有人看見一個的深淵,沒有人看見半瓶酒裡的肺腑。有人能看見一個醉酒的人尷尬失態,卻沒有人能看見他借酒讓自己飛出了堅硬的軀殼,自由自在地飛。

捆綁在現實中的他有些累,醉裡,他得到從未有過的釋放,在酒醒之前,他不是他,但肯定離真正的自己更近了些,在沒有回到現實之前,他是詩,離酒最近,離現實很遠。

容他忘記世界,忘記煩憂,像雲彩一樣飄一會吧。等待他的重生。醉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醉的理由,一生為愛而醉,醉一次又有何妨!如果沒有醉,就沒有詩,就沒有夢。如果沒有醉歷史將要重寫,有道是貴妃醉酒百媚生,李白醉酒詩百篇,歷史上有「鴻門宴」有「杯酒釋兵權」還有「醉翁之意不在酒」。酒,被借用了千百回。酒渡人生,渡時光,渡彼岸。

對於市面上的假酒和勾兌酒來說,酒,是良心的釀造。每一款好酒都包含著各自不同的酒文化,不同的人文地理,不同的釀造工藝。有詩云:「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喝酒無疑於酒與喝酒者的一次橫向與縱向的雙重交織與融合。這種交織與融合是微妙的,就像認識一個人,一個城市就等於一個人的模樣。

一杯酒裡的大河,平原,以及風物人情都在酒釀造的過程中得到了彰顯,舌尖上的花園,每一個味蕾都是一座宮殿,花園是一直醒著的,酒中的醇香,溫度,質地,都能感受到。看的最清楚的時候,往往是閉上眼睛,心靈打開的時候。

一杯酒總是飽滿的,滲透著世界也沾染著每個人喝酒時的心情,以及時空中不可避免的味道。就像讀一本書,口味不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體驗都是最獨特的,即使相同的酒每一次品嘗也都是不一樣的。這種千絲萬縷地交織與融合的意義皆是人生。每一次,都是雙向地流動與驅使,每一次都是重生。

想真正地體驗並說清楚酒嗎?這可能是一個企圖吧,所得到的答案可能是有人喝了一輩子酒,也沒有說清楚,但擅飲者有之。歷史上嗜酒如命的劉伶有人稱之為在酒杯上跳舞的神,他不單擅於飲酒,勇於醉酒,還能發酒瘋借一杯酒擺平俗事。而酒大自然傷身,文明飲酒是酒文化的根本。有《觴政》一書說到酒局上的忌諱,而且說到有十二種可共飲之人,七種飲酒場合。

豐富深厚的酒文化是一面鏡子,酒是尤物,是知音,是試金石,酒後吐真言。千帆過後,一杯酒的相約與陪伴,一杯酒的苦辣酸甜,一杯酒的成全與釋懷……

把酒搬到紙上的確是困難的,酒真的是屬於塵世之外的文字。我們飲下一杯酒,借味蕾和心靈感受它,深知杯中有乾坤卻並不真的懂它。有誰能一語道破這其中的秘密呢?「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切都在修行的路上。


近期作品

詩歌 | 王秀紅:聊城明清聖旨博物館見聞

散文 | 王秀紅 :坐擁一束光 ——走進成無己紀念館

散文詩 | 王秀紅:蝶舞(組章)

【陽穀縣「廉橋」文化有獎徵文·散文 】王秀紅:「廉橋」之風採

詩歌 | 微塵含笑:在醫院我小心捕捉火苗(組詩)

隨筆 | 微塵含笑:小句子

【詩歌】微塵含笑:一棵樹(組詩)

【作者簡介】王秀紅,女,1968年2月生人。筆名,微塵含笑。系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聊城市作家協會會員,聊城市詩人協會理事。有部分詩作發表在《山東文學》《詩歌月刊》《星星散文詩》《散文詩》《中國詩歌》《中國詩人》等刊物。

相關焦點

  • 散文|王秀紅:正在消失的詞語
    正在消失的詞語 文/王秀紅 題記:時光匆匆走過,一些詞語開始慢慢變舊,它們幾乎僅僅屬於一個特定的時代。當我們驀然回首時,這些詞語已經落滿塵埃,在人們的記憶中幾近於消失。
  • 「壺裡乾坤大,杯中日月長」。也來說酒事
    文/南風酒的歷史在中國源遠流長。在唐代,不會經營謀生不被人恥笑,如果你不會喝酒反而是很丟人的事。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喜歡喝兩口,唐王李世民就有「歡樂難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雲壘」的詩句。女皇武則天也有「送酒惟須多,流杯不用稀」的豪情;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的字畫不能輕易得到,於是求者便拿狗肉與美酒款待,在鄭板橋的醉意中求字畫者即可如願。鄭板橋也知道求畫者的把戲,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誘惑,只好寫詩自嘲:「看月不妨人去盡,對月只恨酒來遲。笑他縑素求書輩,又要先生爛醉時。」  酒在現實生活中必不可少,「無酒無成席,蘭陵更中意」 就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 酒裡乾坤大 小書學問深——讀《人類與酒的那些事兒》
    乍看書名,感覺它像是一位平素好酒的文學家所寫的一本雜談酒事的散文集。然而打開書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該書「前言」——「酒裡乾坤大」!感覺頓變:氣勢好大,氣場好強!這可不像是一本普通的散文集,它裡面講的恐怕不是那些稀鬆平常的酒事兒,應該是酒世界裡的大事兒,而且聯繫書名中的「人類與酒」,似乎這大事兒還不是什麼酒的大事兒,也不是什麼大的酒事兒,而是人類與酒之間的那些大事兒!
  • 全國首屆「無量杯」詩酒融合文學作品大獎賽入圍作品展:劉卿
    作者簡介:劉卿,男,1963年9月生,灌雲人,高中文化,供職於灌雲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十萬大獎等你拿】全國首屆「無量杯」詩酒融合文學作品大獎賽正在火熱徵稿中……獎項設置 一、徵稿內容: 全國首屆「無量杯」詩酒融合文學作品大獎賽徵稿內容不限,體裁為散文、現代詩、古體詩、散文詩、辭賦;散文、散文詩、辭賦投稿限一篇,字數不超過3000字;現代詩、古體詩投稿不超過十首,總行數不超過100行;
  • 壺中歲月·酒裡乾坤——加拿大首屆「勻酒杯」徵文大賽1月5日盛大啟幕!
    為推廣中國獨有的釀造智慧、工匠精神、白酒文化,並以酒為媒促進中國文化傳播、促進中加文化交流,貴州省釀酒工業協會、貴州勻酒特聯合加拿大華人同鄉會聯合總會、加拿大中國商會團體聯盟、加拿大中國高校校友會聯合會、多倫多中國老酒交流群、發起加拿大首屆「勻酒杯」徵文大賽。
  • ​陳定乾:姜畲白菜|散文苑
    白菜之所以得名為「菘」,乃是因為白菜青白高雅,凌冬不凋,四時常翠,有松柏之節操。立冬以後,姜畲的白菜更好吃些。白菜雖然一年四季都有,但經過霜後的白菜,吃起來才特別鮮美,脆嫩中有綿軟,清爽中有甘甜,是難得的時令佳蔬,故讚譽「秋末晚菘」。冬天正是吃大白菜的最好季節。
  • 《三國演義》中喝得有意思,有氣勢,更有格局的幾次酒
    《三國演義》中的「酒」和《水滸傳》中的「酒」截然不同。《水滸傳》中,一人也好,一群也罷,大部分時候,就是狂飲,濫喝,喝的盡興,喝的痛快,主要在表達「情和義」。而《三國演義》中,關於「酒」的描述雖然不是太多,似乎也沒有《水滸傳》中的「酒」那樣直接,那樣濃烈,卻是場場都有故事,處處都有魅力:透露著豪爽,暗含著神秘,喝酒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大志向,大格局。
  • 看封神:乾坤二字有乾坤,那些以乾坤為名的法寶們
    最近小編突然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了,和《封神演義》中的法寶槓上了,之前咱們說了十大法寶,防禦法寶、攻擊法寶、輔助法寶、寶劍類的法寶,葫蘆類的法寶、基因改造類的法寶等等,今天看封神的時候突然看到了乾坤圈,乾坤袋,於是腦子一抽,研究了一下,突然發現封神中以乾坤為名的法寶還真挺多,咱們一一看來:1、乾坤圈這玩意其實大家都不陌生,熊孩子哪吒的隨身法寶啊,很多朋友童年應該都有拿呼啦圈
  • 【民族作家】張 勁​ ‖ ​邂逅那張麻臉​(散文作品賞析)
    水上鹽路有縴夫們拉出來的累累纖痕,陸上鹽路有背夫們啃出來的累累杵印。鹽路上引進的是鹽巴,輸出的是茅臺酒等土特產。在「引進」與「輸出」之間,鹽與酒在纖痕與杵印上完成了相遇、相知和相伴、相生的聯姻過程;「酒冠黔人國,鹽登赤水河」「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繁榮景象,也是在纖痕與杵印上綻開的經濟文化之花。
  • 字「酉」乾坤之二十九|醡(zhà)
    字「酉」乾坤 zhà 醡 醡,古同「榨」,指酒榨的榨床,用於壓槽取酒。 宋代楊萬裡在《新酒歌》中寫道:「松槽葛囊才上醡,老夫脫帽先嘗新。」
  • 【第一屆「滹沱河杯」 鄉愁散文詩歌大賽—002】| 高桂蓮:難忘磧口情​
    當時,一位顧客悄悄告訴我:紅印印餅裡面包的有油酥面和多種香料,燒制過程中間鼓凸成為空心,掰一半嘎巴脆,咬一口閃一下,所以俗名叫「閃塌嘴餅」,聞著香,吃著更爽,好吃得很。這麼好吃的紅印印餅我什麼時候能吃到呢?什麼時候可以帶一個去複習呢?等啊等,等到那次我生病了回家休養,父親才給我買回一個紅印印餅,病中的我十分高興,因為我知道這樣的餅子平日裡家中誰都吃不上,豈能自個兒獨食!
  • 【散文】王小燕(甘肅禮縣)《人間有味是清歡》
    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在《散文選刊》《新文學》《作家報》等省市級報刊雜誌發表作品40餘萬字。作品多次獲獎,有作品收錄於《新語文》《中國精選散文三百篇》《全國特邀詩文精品大典》等,出版散文集《豆豆花兒開》,現供職於隴南市成縣交通運輸局。
  • 散文 | 豪放不羈摔碗酒
    一個石柱文友客氣地舉起手中的碗,我戰戰兢兢端起碗(只裝了一點點酒),微笑著碰了一下文友的酒碗。文友點點頭,仰起脖子,將碗中的酒一飲而盡,接著用三個指頭拈著酒碗,往身子側邊輕輕一扔,啪,碗落在地上,碎了。不敢摔碗的我忍不住小聲說了一句,哎呀,你,你居然真把碗給摔了。
  • 【天府散文】​●毛琪江(重慶)||伯 母
    村民江和林三叔說,生產隊裡哪家有紅白喜事,她都主動幫忙,髒活累活搶著做。她的樸實善良,在當地頗受人尊敬。有道才有德,有德才有福。老人家處理婆媳關係也是遠近聞名的典範。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兒女被傳為佳話。伯父去世後,她的婆婆媽病重期間,她精心照料,耐心護理。白天下地幹活,晚上熬湯餵藥。洗衣做飯,打掃清潔,經常忙到深夜。臨終之前,她把婆婆媽抱在懷裡,一連幾天,整夜未眠,直到離開人世。
  • 大家|肖復興:散文貴在有鮮活的細節
    肖復興的寫作始自北大荒,也在後來的創作中比較多地關注著北大荒及曾經在那裡生活過的一代人。他的散文樸實無華,文筆細膩,卻總是能帶給讀者深深的感動和共鳴。近些年,肖復興依然堅持寫作,並於去年在華景時代文化傳媒出版了《肖復興散文》一書,筆者以此為契機對其進行了採訪,請他分享了自己的閱讀和創作經驗。年過七旬的肖復興依然思維敏捷,言語中透露著親切熱誠。
  • 李言錄:喜樂舞彩淺山|散文
    有遊人說,遊峪子溝,觀山玩水,放飛心情,爬山攬勝去峪子溝。峪子溝四季風光無限,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秋有紅果,冬有雪松。特別是夏季,山生嵐煙,峽谷凝碧,蒼鷹嘯鳴,瀑布墜落,真乃人間仙境也!但,峪子正在動工,謝絕遊人,無奈,我們只好前往韃子溝。
  • 守歲豈可樽無酒(散文)
    從古至今,酒作為春節宴席上必不可少的角色,在團聚時刻扮演了情感粘合劑的角色,人們開懷暢飲,享受著一年難得的歡聚時光。如晉代《風土記》記載:「除夜祭先竣事,長幼聚飲祝頌而散,謂之分歲」;白居易在《除夜》中寫到:「明朝遙捧酒,先合祝堯君」;宋人陳善也在《杭州志》中記述:「古有守歲之宴,言為達曙飲也,今至夜分而止,故謂之分歲」。由此足見我國過年飲酒習俗源遠流長,那麼古人春節喝什麼酒?怎麼個喝法呢?
  •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 苗連貴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是余光中《尋李白》詩中的幾句。其實,這幾句單獨就可構成一首小詩,它高度精準、凝練地概括了李白及其詩歌內容。酒與月,李白一生須臾不可離。月是詩人多種情思之所寄,酒是助其才思與豪氣、釋其鬱悶之伴侶,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鑄就了李白詩歌的輝煌。「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李白寫月之多舉世無雙。
  • 第二屆「鳳城老窖」全國詩歌、散文大賽徵文啟事
    遼寧省鳳城市位於遼寧東部,長白山餘脈和千山山脈交匯之處,境內有萬裡長城第一山鳳凰山,中國一百座大遺址之一烏骨城坐落在城市東部。鳳城市森林茂密,峰谷幽微,水系充沛,人傑地靈。鳳城老窖酒的釀造歷史可以追溯到清鹹豐六年,已有164年的歷史。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釀造工藝造就了「鳳城老窖」非凡的品質和獨特的韻味。
  • 【散文】板慄飄香​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散文】板慄飄香​ 2020-12-05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