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苗連貴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月亮是出鏡率最高的意象之一。
中華民族是個特別喜愛月亮的民族。入夜,我們仰首望月,想見月宮裡的嫦娥、吳剛、桂樹、玉兔、蟾蜍,想起有關月亮的詩句,悠然神往。
有人說,如果這算是一種民族心理的話,那麼,最善於表達這種心理的詩人當數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是余光中《尋李白》詩中的幾句。其實,這幾句單獨就可構成一首小詩,它高度精準、凝練地概括了李白及其詩歌內容。
酒與月,李白一生須臾不可離。月是詩人多種情思之所寄,酒是助其才思與豪氣、釋其鬱悶之伴侶,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鑄就了李白詩歌的輝煌。「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李白寫月之多舉世無雙。在他微醺豪飲運筆揮灑之下,明月綽約動人,江月、海月、山月、湖月、溪月、孤月、春月、秋月、朗月、殘月……千姿百態,風情萬種。
李白愛明月,正是愛月之高遠空靈,愛月之晶瑩朗徹,愛月之冰清玉潔,而這些正與詩人的品格相一致。李白不苟合流俗,追求美好,一輪明月宛如詩人內在追求的外化。偶有所思,就聯想到明月,隨機生發,呼之即出,所以李白的「明月詩」特別多。
李白詩中的明月,不僅是天穹一物,而且是人間一友。他可以對之舉杯相邀,可以攜手共舞,可以託付友情,可以共敘愁心,在諸多的寄託中,借明月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和內心的憤懣,是李白「明月詩」中最有思想深度的華章。
李白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時期,目睹了唐帝國的繁榮、危機和戰亂,他由高歌「濟蒼生」,轉而憤嘆壯志難酬。黑暗的現實使他感到窒息和孤獨,酌飲舉杯,仰望星空,明月正好是他遣懷的對象。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寫道:「萬裡浮雲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滄浪河漢清,北鬥錯落長庚明。」這幾句看似寫景,接著,「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詩作賦北窗裡,萬言不直一杯水。」一下就把內容升華了。詩人抨擊幸臣權貴學鬥雞而獲寵,憑殺戮而邀功,稱讚王十二的操守,借寫王十二表明自己與其大致相同的性格和遭遇。這樣,前面關於寫月的描述就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了,詩人以寒冷、孤悽的「孤月」自況,正是詩人自身的境遇和遭際。
同樣,《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作者餞別友人,舉酒高吟,詩歌表達了對高潔理想境界的嚮往和追求,抒發了年華虛度、報國無門的痛苦,盛讚建安風骨及謝朓詩歌的豪情怡興。
借明月表達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而產生的苦悶,這在《月下獨酌》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邀月以共舞,詩人所以這樣,說明知音甚少,感到孤獨和寂寞。「暫伴月將影」,一個「暫」字,表明這是百無聊賴中,姑且與自己的影子跳舞吧!詩人的這種情懷,正是封建社會有志難伸的知識分子的內心寫照。「行樂須及春」中的「行樂」,是憤激的另一種表達形式。封建社會的士子,往往以消極的手段表示對現實的不滿,而並非所謂作者「及時行樂」的消極人生觀的表現。
理想和現實的矛盾,豐富了李白「明月詩」的內容。李白詩歌曲折地反映了唐代社會的矛盾,「明月」的折光透視出唐帝國的黑暗面。李白是時代的產兒,他的理想,他的苦悶,他的酒後豪氣,他的內心憂傷,無不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從這個意義上說,李白的「明月詩」是時代的一面鏡子。
「明月詩」,正如他的山水詩、飲酒詩、求仙詩、隱逸詩一樣,大都包含了現實的社會內容,大多是政治抒情詩。
月與酒是李白生命中永恆的主題。乃至民間還流傳著李白酒醉後「入水捉月」的傳說。他見江心一月皎潔可愛,情不自禁下水撈之,結果身沉江底。他其實是永遠隨明月去了。天才詩人李白自身即是唐代詩歌天空的一輪明月。「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他與天上的明月交相輝映,臨照人間大地。
(刊於上觀新聞朝花時文欄目)
點擊下面連結,可讀部分「朝花時文」近期熱讀文章:
花園飯店,年過而立 | 沈軼倫
消失在國權路上的這家飯店,曾有這些常客:如周谷城周予同趙景深謝希德…| 讀史老張
毛尖談《三十而已》:所謂「乘風破浪的姐姐」,不過是又一出民間版的宮廷劇
讀書當有光芒 | 劉誠龍
《湖心亭看雪》與張岱「點不清」的人數 | 詹丹
我所能做的,只是誠實地寫出我的感覺 | 陳鵬舉
蘆葦啊,蘆葦 | 高明昌
八月醉黃桃 | 鄭憲
鮮豔的謙卑 | 程果兒
憶一代大家陳佩秋 | 祝君波
譚盾:寫《慈悲頌》前,星雲大師對我說了一句話
孔祥東:塘沽路上的鋼琴 | 沈軼倫
故鄉沒有面目全非,卻已物是人非 | 龔金平
上課三記 | 肖復興
電視劇「她時代」,不看豪宅不看愛馬仕,要看把她們「打回現實」 | 曾於裡
問 | 湘君
這是「朝花時文」第2433期。請直接點右下角「寫評論」發表對這篇文章的高見。投稿郵箱hw038@jfdaily.com。投稿類型:散文隨筆,尤喜有思想有觀點有乾貨不無病呻吟;當下熱點文化現象、熱門影視劇評論、熱門舞臺演出評論、熱門長篇小說評論,尤喜針對熱點、切中時弊、抓住創作傾向趨勢者;請特別注意:不接受詩歌投稿。也許你可以在這裡見到有你自己出現的一期,特優者也有可能被選入全新上線的上海觀察「朝花時文」欄目或解放日報「朝花」版。來稿請務必註明地址郵編身份證號。
「朝花時文」上可查詢曾為解放日報「朝花」寫作的從80歲到八零後的200多位作家、評論家、藝術家和媒體名作者的力作,猜猜他們是誰,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復在首頁對話框,如果我們已建這位作者目錄,你就可靜待發送過來該作者為本副刊或微信撰寫的文章。
蘋果用戶請長按識別二維碼,鼓勵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