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主題是關於「攸關者」(stakeholders)的,具體而言是「有凝聚力和可持續的世界的攸關者」(Stakeholders for a Cohesive and Sustainable World)。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議題。
那麼,誰是「攸關者」?誰將參加2020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在其官網聲稱,一如過去,參加2020論壇的都是「平起平坐的人物」,或曰「同行」、「同道」(peers)。他們都是世界上各界或者跨界的「領軍人物」,出席達沃斯論壇者有600多位,還有不少人不出席論壇,但會通過視頻等方式發表演講。
不參加或比參加重要達沃斯論壇最重要的一類參加者是各國的政府領導人。進入2020年以來,一些政府已先後宣布了其領導人將參加2020的世界經濟論壇。
2020的第一天,白宮就宣布了美國總統川普將率領他的內閣負責經濟事務的部長參加世界經濟論壇。這有點不同尋常。2019年,川普沒有參加達沃斯論壇,因為當時美國政府關門了(編註:2019年初,因川普政府與民主黨人控制的國會眾議院在修建邊境牆資金上的分歧,導致了美國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聯邦政府停擺事件,持續了35天)。2020年是美國大選年。川普難免要把達沃斯論壇當做競選舞臺。
有趣的是,一些國家領導人因為不參加達沃斯論壇受到的關注比他們參加更多。這方面的代表人物首推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
去年12月17日,剛剛在史上罕見的「聖誕月大選」中獲勝的英國首相詹森宣布,他內閣的所有部長,包括他本人,都不會參加2020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這一宣布語驚四座,旋即受到英國內外的關注。
英國媒體扒出了詹森過往對這個世界經濟論壇的言論。比如,2013年詹森接受《星期日電訊報》採訪時對達沃斯論壇的評價是「一群自我中心的人聚集在一起互相阿諛奉承」。但詹森這次不參加達沃斯論壇,恐怕不是為了避開那個「阿諛奉承」的場合。
詹森這麼做,顯然是希望鞏固他在國內的政治支持。詹森政府聲稱,不參加達沃斯是因他的「人民的政府」時間緊迫。確實,詹森內閣目前忙的焦頭爛額,要在1月31日前完成「脫歐」,而且要與歐盟談判「脫歐」後的一系列英歐協議。1月18日,英國《觀察家報》的頭條新聞是,詹森態度強硬,要求他的內閣成員全身心地制定英國「脫歐」後的政策,不得因為公開活動而分心。他甚至警告閣員,幹不好的話,有可能在即將到來的內閣改組中被撤職。
詹森政府不會在達沃斯論壇上通報「脫歐」情況,但是,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上,「脫歐」後的英國和歐盟的前途將是與會者的焦點話題。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最近指出,英國「脫歐」對歐盟是一個「警醒」,聯合國和歐盟等超國家機構的建立基本上是汲取了二戰和之前幾十年的經驗教訓,而如今這一教訓的重要性正在減弱。歐盟必須變得「有吸引力、創新力、創造力,變成一個適合開展研究和教育的地方」,以此作為對英國「脫歐」的回應。
場內場外,界線模糊世界經濟論壇號稱是公私合作的國際組織(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這樣的國際組織,與我們熟悉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不一樣。不過,即使是主要由各國政府參加的聯合國大會,在過去20多年裡,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非政府組織或者重要的個人參加了。
達沃斯論壇當然不是聯合國大會,不可能也無意取代聯合國大會。與聯合國大會相比,達沃斯論壇,以及世界各地以達沃斯論壇為榜樣的論壇,各有各的重要性。一些參與聯合國大會的明星級非政府人物,也少不了在達沃斯論壇露臉。比如,全球「年輕的氣候活動家」,瑞典「氣候女孩」格蕾塔·通貝裡(Greta Thunberg)將參加2020的達沃斯。她前不久剛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由智利承辦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發言。
過去20多年,在達沃斯,每年還有一批另類的參加者,他們到不了會場,卻在距離會場不遠的地方進行各種「反對全球化」、「反建制」之類的示威。在達沃斯論壇內的發言者,有的也許知道場外的不同聲音,有的也在以某種方式回應場外的聲音。
而身在達沃斯論壇會場內的,也並不都是「全球化」的支持者。著名的「反全球化」者川普今年再次與會達沃斯就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達沃斯論壇的參加者是一個有趣的研究課題。如果能對近30年來達沃斯論壇的參加者做一個大數據分析,我們可能會發現這些參加者正是「全球化」的塑造者,是全球經濟的「攸關者」。
(「龐觀」是中國海洋大學特聘教授龐中英的專欄,從理論到現實,多角度解讀全球事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