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南北朝(二)劉宋王朝傳承八世六帝被弒,走不出的殺戮怪圈?

2020-12-26 騰訊網

南北朝之亂,不僅在於王朝更替的速度很快,而且幾乎每個王朝從建立之日起,就會陷入不同程度的內亂。劉宋王朝也是如此。

劉裕塑像

劉裕立國,表面上看是晉恭帝禪位,而實際的做法仍是篡位,走的畢竟不是正道。他這樣費盡心思地做了皇帝,但是在帝位的時間卻只有三年,好歹也算是過了一把皇帝癮吧。

其實不管怎麼說,劉裕也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不過他壽命有些短,他若能再多活十年,我想劉宋的歷史或許不會像現在這個樣子。但是本文的重點並不在於議論南北朝諸位帝王的功過,想說的只是一個"亂"字。

劉裕崛起於草莽之中,是一個標準的草根皇帝,他比桓玄要強得多。桓玄篡位過於倉促,而劉裕則是步步為營。桓玄雖然也是篡位稱帝建國,但他並沒有殺害晉安帝,他似乎對做皇帝沒有太足的底氣,所以在做法上有點模仿曹操。劉裕則不同,他篡晉不久就就把晉恭帝殺了,他不會給晉朝留下一點復燃的餘地。

所以他選擇了殺戮。他肯定不會想到,在他死後,他所建立的劉宋王朝不久也陷入了同室操戈的殺戮之中。

永初是劉裕在位時的年號,這個年號可能有著一種非常的寓意,他是希望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王朝政權一往如初嗎?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是一身的瘦骨。

永初三年,即公元422年,雄心勃勃的劉裕計劃出徵北魏,但不久開始患病,病情時好時歹。兩個月之後,劉裕病情加重,自知時日不多,乃召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四位大臣一同接受託孤遺命。

劉裕死的時候六十歲,時年十七歲的太子劉義符繼位。他的原配夫人沒有兒子,劉裕四十多歲時,他的第二位夫人張氏生下劉義符。

劉義符正值青春年少,在為劉裕服喪期間就不守禮節,登基後整日與宮人遊戲無度,沉溺於聲色犬馬,不理國政,加上年來又與北魏開戰,外患當頭,群臣諫言他也一概不聽。徐羨之、傅亮、謝晦三人對他很是失望,深恐有負先帝劉裕託付之恩,便與南兗州刺史檀道濟、江州刺史王弘一起商議,決計將劉義符廢掉,另立新君。

劉義符

這時劉義符的異母弟廬陵王劉義真與謝靈運、顏延之等圖謀篡位,徐羨之等人非常忌恨,於是奏請蕭太后廢黜廬陵王劉義真為庶人。然後,四位顧命大臣又將僅做了一年多皇帝的少帝劉義符廢掉,改封為滎陽王。劉義符遷居到吳地時,即被徐羨之等派邢安泰殺死,又在新安殺掉廬陵王。

這才一年多一點,就殺了兩個,其實這才是剛剛開始。

徐羨之他們迎劉裕第三個兒子宜都王劉義隆,立為皇帝,即是宋文帝。

劉義隆到建康時,徐羨之率百官到新亭迎接。在這個過程中,徐羨之和傅亮曾經有這樣一段對話:

徐羨之問傅亮:"你看宜都王可以與誰人相比?"

傅亮回答說:"應該是晉文帝(司馬昭)、晉景帝那種人吧。"

徐羨之就說:"那麼他必定能夠明白我們的赤誠之心了。"

然而傅亮卻說:"我看未必。"

應該說傅亮的眼光還是挺獨到的。劉義隆即位後,改年號為元嘉,立自己的兒子劉邵為太子。不久即加封傅亮為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更封始興郡公,而傅亮卻辭讓不受封爵。

事情果然如傅亮所料,元嘉三年,即公元426年,宋文帝劉義隆開始翻舊帳了。他下詔書追論徐羨之、傅亮、謝晦殺害滎陽、廬陵二王的罪行,鑑於檀道濟起初並未參與謀害君王的陰謀,只是脅從犯罪,加以撫慰並仍舊起用。

文帝令劉彥之、檀道濟收捕徐羨之等人,徐羨之、傅亮被處斬,謝晦舉兵反叛,文帝親自領兵討伐並殺死謝晦。

宋文帝

傅亮是劉裕的重臣,又受顧命輔佐少帝劉義符,至迎立劉義隆,可謂三朝老臣,結果卻死得不明不白,確實有點冤。而接下來的殺戮,又該輪到檀道濟了。

其實,宋文帝在位初期,仁慈寬厚,恭謹節儉,勤勉於政事。官吏任職時間長,百姓安居樂業。因此宋文帝深懷恢復黃河以南地區的志向,派遣右將軍劉彥之從淮河進入泗水,溯流西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認為河南四鎮兵力少,命令魏軍收兵向北渡過黃河,士兵們均棄地北撤,於是司州、兗州得以平定。

檀道濟等率兵行進到濟上,前後與北魏軍隊交戰三十多次,都取得了勝利。宋軍又到達歷城,北魏將領孫建等率輕騎兵前後攔擊宋軍,並焚燒其糧草。檀道濟等人彈盡糧絕,從歷城退守到濟上。士兵中有投降魏軍的,將宋軍實情告知。魏軍乘勢追擊,宋軍驚慌,即將潰散。檀道濟乘著夜間高喊著堆積沙土,將剩下的少量的米蓋在沙土上面。到了早晨,魏軍的探子看見糧堆,認為宋軍糧草富富有餘,便以降兵所報不實而將其斬首。於是檀道濟等得以保全軍隊回國。

檀道濟因在前劉裕一朝立功,威信名望特別高,左右及心腹,都身經百戰,幾個兒子有才氣,因而遭到朝廷的懷疑和忌憚。彭城王劉義康是宋文帝的異母弟,他曾提醒宋文帝:如果宋文帝駕崩,檀道濟將不可控制,就像謝晦一樣。宋文帝因此下詔書逮捕了檀道濟和他的幾個兒子。

檀道濟被關押後,非常憤怒,目光如火炬燃燒,他脫下頭巾擲在地上說:"你們這是在毀壞宋國的萬裡長城!"北魏人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高興,說道:"檀道濟一死,江東人就不足為慮了。"

檀道濟死後,宋文帝又調動軍隊大肆進攻北魏,派王玄謨圍攻滑臺。北魏太武帝親自率兵救援,兵眾號稱百萬。王玄謨畏懼逃走,魏軍乘勝追擊,大敗王玄謨。

北魏太武帝領兵南侵,所到之處全部殘殺滅絕,郡縣官吏都望風而逃。魏軍進軍到瓜步城,聲稱要渡過長江。建康城中十分驚恐,城中百姓都扛著扁擔站立著準備出城。宋文帝登上石頭城,面露憂色。感嘆道;"倘若檀道濟還活著,豈能讓胡族兵馬兵臨城下?"

魏軍一舉攻破南、兗、徐、豫、青、冀六州,燒殺搶掠不可勝數。遇見成年男子即加砍殺,將嬰兒橫穿在長矛上,揮舞著戲耍,姦淫掠奪婦女,所過各郡縣,血染大地無淨土,春燕找不到房屋傍依做巢,只能棲息在樹上。

宋文帝命令將領出徵在外,經常授予他們既定的律條和指揮方案,即使是在交戰中也要等待朝廷的詔令,因而招致慘敗。到了文帝後期,郡縣一片蕭條,元嘉之政衰敗了。

辛棄疾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句,說的就是宋文帝後期倉促伐魏無功而敗的事情。

太子劉劭與他的異母弟劉睿和女巫嚴道育勾結,用巫蠱之術詛咒宋文帝,後來事情敗露,所以宋文帝想要廢掉他的太子之位,但一直下不了決心。

大概出於想找一個人商量一下的目的,文帝將他廢太子的打算告訴了潘淑妃,潘妃又將此事告訴她的兒子劉睿。劉睿得到消息後飛馬報知劉劭。走投無路的劉劭於是圖謀反叛,率領張超之等人闖入雲龍門,拔出佩刀闖進金殿,文帝舉起案幾抵抗,五個指頭都被砍掉,劉劭最後殺掉了文帝,並殺死潘淑妃。

文帝死時年僅四十七歲,他的第三個兒子武陵王劉駿,當時任江州刺史,得知劉劭叛亂,在沈慶之的輔佐下起兵討伐劉劭,殺死劉劭及劉睿。於是劉駿即帝位,這便是宋世祖孝武帝。

宋孝武帝不守閨門禮節,不論是遠近親疏,還是尊卑貴賤,沒有他不到的地方。他還戲弄群臣,奢侈貪婪毫無節制。又貪杯好利,大興土木。侍中袁覬,極力稱頌宋高祖劉裕勤儉樸素的美德,以此諷諭孝武帝。

劉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竟然瞧不起沒文化的祖父劉裕,稱他為"莊稼佬",並說:"莊稼佬有這些美德,已經是很過分的了!"《南史·卷二·宋本紀中第二》中的原文是:"田舍公得此,以為過矣!"

但宋孝武帝為人機智果敢,學問淵博,文章華麗,才思敏捷,又擅長騎射。當他酣飲昏睡的時候,如有人在宮外奏事,便即刻變得態度恭謹,儀表整齊,不再有一點兒醉態,因此朝廷內外人人都敬畏他。

宋孝武帝做皇帝十一年,在三十五歲時死去,皇太子劉子業繼位,史稱前廢帝。宋孝武帝在位期間政局還算平穩,雖然是病死,也應該是善終了。

劉子業年幼即性情殘暴,等到即皇位後,更加淫虐兇殘,無所不用其極。他在位一年,做的那些事情簡直是畜牲不如。

《宋書》和《資治通鑑》中都有關於他和姑姑新蔡公主劉英媚、姐姐山陰公主劉楚玉亂倫,以及他在後宮中逼迫各位王妃、公主、貴族夫人淫亂的事情。

劉子業又害怕他的幾位叔叔謀反,把他們都拘禁在宮殿內拳打腳踢,百般凌辱,不講一點兒人性。他又稱湘東王劉彧為豬王,建安王劉休仁為殺王,山陽王劉休祐為賊王,東海王劉偉為驢王。在木槽裡盛上飯食,扒光劉彧的衣服,按在泥水中,讓他像豬一樣在木槽中吃飯。

劉子業的荒淫殘暴之事實在太多,這裡就不再逐一敘述。

江夏王劉義恭是劉子業的叔祖,因見劉子業荒淫無道,暗中和尚書令柳元景等人商量想廢除劉子業另立新帝,被人告發。景和元年(465年)八月,劉子業率領羽林軍到劉義恭府第將其殺害,並將劉義恭肢解,剖開腸胃,挖出眼珠,以蜜浸泡用來做"鬼目粽"。

劉子業日益兇殘暴虐,不斷殺人,朝廷內外百官,王室貴族性命朝不保夕。就這樣一"人渣"皇帝,當然引起了眾人的憤恨。

劉子業殘忍殺害了江夏王劉義恭三個月之後,湘東王劉彧與親信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兒,暗地與劉子業的親信壽寂之、姜產之等十一人聯絡謀劃共同廢掉劉子業。

劉子業經常遊幸華林園、竹林堂,劉彧他們收買了一名巫師,誘騙劉子業說華林園竹林堂有鬼。所以劉子業親自到華林園竹林堂射鬼。當他從華林園出來走到竹林堂,果然看見有人揮舞紅袖向他招手,前廢帝與眾位宮女、巫士一同在竹林堂射鬼。劉彧的心腹壽寂之等人抽出刀劍徑直闖入,前廢帝驚慌之中向他射箭,沒有射中,在驚懼中逃走的時候被阮佃夫追上殺死,時年十七歲,在位僅一年。

前廢帝劉子業他死後,眾人迎立湘東王劉彧即皇位,這就是宋明帝。明帝沒有子嗣,曾將宮妃陳氏賜給寵臣李道兒,等到陳氏懷孕以後,又迎回報宮中,生下一子叫劉昱。又暗中察訪懷孕的諸位王妃,將他們納入宮中。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就殺死他們的生母,而讓明帝的寵姬做他們的母親。

宋明帝劉彧是宋文帝劉義隆的第十一子,他比劉子業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常常舉行盛大宴會,讓宮妃等裸身站在面前,他與王皇后一同觀看取樂。皇后用扇子遮住面部,不忍觀看,明帝非常不滿。

和劉子業一樣,明帝害怕眾位親王謀求帝位,便殺死十五六位親王,寒門武將蕭道成反倒因此而崛起。

宋明帝劉彧三十四歲因病死去,在位共七年。年僅十歲的皇太子劉昱即位,史稱後廢帝。任命蕭道成為中領軍,入朝執掌朝政。

後廢帝

不久,建平王劉景素在京口起兵,蕭道成派軍隊迎擊並殺掉劉景素。後廢帝劉昱自從平定了京口叛亂後,更加驕橫傲慢。大肆殺戮大臣,得殘忍地分割其屍體.以此取樂。

有一次劉昱闖入領軍府,蕭道成正裸露著上身睡午覺。劉昱命令蕭道成起身站立,在他肚子上畫一個標的,拉滿弓就要射,蕭道成板起面孔說:"老臣沒有任何罪過。"於是劉昱換上用獸骨做的箭頭,射中蕭道成的肚臍,而後丟下弓箭大笑不已。蕭道成十分憂慮恐懼,便暗中與宰相袁粲、褚淵謀劃廢掉劉昱另立新主。

袁粲對蕭道成另立新帝的主意不太贊同,他說;"當今皇上年幼無知,有小過錯也容易改正。伊尹、霍光代主行政的事不宜做。"褚淵則選擇了沉默。

蕭道成沒有改變主意,他命令直閣將軍王敬則暗中勾結後廢帝身邊的楊玉夫等人,讓他們尋時機便中舉事。正巧,後廢帝乘坐敞蓋的車輿,晚間到新安寺偷了一條狗,就著狗肉飲酒,大醉回宮。蕭道成便命楊玉夫乘機殺死後廢帝劉昱。

劉昱在位五年,被追諡為蒼梧王。

蕭道成受皇太后的指令,迎文明帝第三個兒子安成王劉準即位,這就是宋順帝。

《資治通鑑》記載,宋順帝在位三年,齊王蕭道成要求宋順帝劉準禪位,並且派部將王敬則率軍進宮,於是就有了一段頗具諷刺意味的對話:

劉準對王敬則說:"準備殺死我嗎?"

王敬則說:"只是讓您到另外的宮殿中居住罷了。你們劉宋先祖取代司馬氏一家(指劉裕代晉建宋事)也是這樣做的。"

劉準明白已無存活的可能,便流淚說:"願後身世世勿復生於天王家!"

這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承擔了他這個年齡不應該承擔的悲哀。

蕭道成篡宋稱帝,國號齊,史稱南齊,就此,南朝第二個王朝政權也在篡位中誕生。

蕭道成封劉準為汝陰王,後又將他殺害,死時只有十三歲。

宋國總共經過八個皇帝,享國六十年。其實,蕭道成的篡位套路與劉裕如出一轍,這應該叫天道輪迴還是應該說天理報應?

清初小說家丁耀亢在他的《天史》一書中感慨道:"劉裕以好殺開國,子孫相承八世而六主被弒,貽厥孫謀,寧無報乎!"

這也算是對劉宋王朝最恰當的總結吧。

相關焦點

  • 理不清楚南北朝?這有個規律:北魏與劉宋,帝王更迭幾乎神同步
    傳統概念上的南北朝,起點是公元420年劉裕滅東晉、建立劉宋,終止於公元589隋朝滅掉南陳; 不過,這實際上是南朝的起止時間,北朝略有區別:它開始於公元386年鮮卑人拓跋珪自稱魏王,結束於公元581年楊堅篡奪北周、建立隋朝。
  • 宋文帝劉義隆的元嘉北伐為何會葬送劉宋王朝多年的發展成果?
    不放心的宋武帝這次的故事需要從公元422年宋武帝劉裕駕崩說起,這位曾經獨自追砍上千人的華夏第一高手終歸難逃天命,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在晉末亂世中,劉裕是相當兇殘的人物,弄死幾個皇帝跟玩兒一樣,兩次北伐平燕滅秦,打得北方群雄駭然失色。
  • 劉宋是劉裕創立的亂世王朝 60年國祚 8個皇帝有5個皇帝橫死
    南朝劉宋王朝是劉裕取代東晉建立的新的王朝,因為要區別於後世的趙氏皇族的北宋和南宋,因此後世稱之為劉宋。 劉宋王朝簡述 劉宋王朝初期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的全盛時期,疆域和國力都遠比北朝要強大。 劉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劉裕是一個能力很強的皇帝,不僅政治經濟方面都革新除弊,而且控制土地兼併,緩和國內矛盾,而且還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在北伐戰爭中取得非常耀眼的戰果,史稱,氣吞萬裡如虎。
  • 劉宋北魏為何爭鬥數十年?南北朝為何始終不能一統?權臣才是主角
    南北朝時期,劉宋和北魏是死對頭。劉宋是東晉權臣劉裕在南方建立的王朝,而北魏是拓跋珪在北方建立的王朝。這倆國家沒事兒就死磕,誰都不讓著誰。恰好建立的時間也只間隔了二十來年,所以彼此都猶如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勢均力敵且互不相讓。
  • 宋明帝劉彧:從美少年到敲響劉宋王朝喪鐘的豬王皇帝的荒誕人生
    說起歷史上皇帝的「吃貨」,沒有哪個皇帝比得上南北朝時劉宋王朝的宋明帝劉彧的。
  • 搞不懂南北朝歷史的人,快來看看,漫畫南北朝的那段歷史,讓你一次就記住啦!
    亂世之所以被稱為歷史書殺手,就是因為一個「亂」字,而在盛唐建立之前,存在了一個名為「南北朝」的亂世,讓無數文科生摸不著頭腦。
  • 劉宋開國風雲起,四世內鬥十帝亡
    他因此得以不斷被提拔重用,也為東晉王朝的穩固與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元413年,劉裕統兵滅西蜀,收復西部的四川盆地,後又北上擊潰盤踞山東半島的南燕,再向西北方向挺進,依次打敗後秦、北魏,收復洛陽、長安,中原大部分地區被他佔領。劉裕的軍隊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先後斬殺了四國皇帝,其功績無與倫比,因而他在朝中的地位也日漸攀升,逐步總攬了東晉的軍政大權。
  • 《亂世三部曲》:任何磨難都不會虛廢
    閱讀斷代史,歷史的橫截面給予後人的精神滋養主要來自兩方面:王朝的興衰起伏從宏觀方面照亮國家和社會走過的路,個體的抉擇與命運在微觀方面告訴後人,我們的思想觀念和民族心理是如何塑造的。斷代史中,後人又尤其鍾愛亂世,仿佛亂世中蘊藏著某種神秘的魅力。
  • 淺談魏晉南北朝歷史
    第二階段:西晉西晉(266年 —316年 ),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統一王朝,首都洛陽。從晉武帝建國開始,傳四帝,國祚51年,與後來的東晉合稱晉朝。 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三國末期,司馬懿與司馬師、司馬昭二子都是曹魏權臣。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於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權,改國號為晉, 定都洛陽。
  • 誰可當得起南北朝時期「第一帝」?
    南北朝是處於西晉與隋朝之間的歷史階段,在此期間,中華處於分裂割據混亂幾百年,華夏史稱之最亂最黑暗的時期。北方地區長期為胡族政權佔據,南遷漢人建立政權與其南北分治,故稱為「南北朝」。南北朝時期出過很多有作為的君主,如武悼大帝冉閔,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前秦符堅。
  • 「國富兵強,戰無不克」,亂世南北朝為何被稱為百年黑暗中的曙光
    隋朝所平定的亂世被稱為南北朝,這是一段特殊時期。西晉滅亡、中原大亂,南北形成長期對峙的局面。南有四朝,北有五朝,群雄爭霸的局面,與三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南北朝雖為歷史上一段至暗時期,卻透露出中華精神。下文就將從肥水之戰、南北對立、北周獲勝多個方面來分析,亂世南北朝為何被稱為百年黑暗中的曙光。
  • 【漲知識】魏晉南北朝歷史簡述
    在從魏至隋的三百六十餘年間,以及在三十餘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過程中,上述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響,交相滲透的結果,使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及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於複雜化。魏晉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統一,而餘下朝代替換很快並有多國並存的時代。
  • 南北朝時期的猛將,武藝不遜關羽,勇猛勝過張飛,人品卻像呂布
    在我國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群雄割據的混戰時期,當時全國各地也是軍閥並起,軍閥之間的戰鬥也是連年不斷,而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南北朝這樣的戰亂時期也湧現了很多驍勇善戰的武將,他們都憑藉著自己高超的武藝和過人的膽識,在沙場上馳騁颯爽,也創造了許多的不敗傳奇。
  • 「王謝袁蕭」「七宗五姓」,細數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的那些門閥貴族
    不過,隨著南北朝時期的王朝頻繁更迭,陳郡謝氏自南梁以後便開始衰弱,雖然到南陳時仍有子弟出任高官,但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到隋朝統一天下之後,陳郡謝氏便徹底走向了沒落。 蘭陵蕭氏出自東海郡蘭陵縣,相較於前面三家,蘭陵蕭氏起家較晚,直到南朝劉宋時期蕭道成才以軍功起家,後創建了南朝齊、南朝梁兩朝,從而使得蘭陵蕭氏得以迅速崛起,先後走出了二十一位皇帝,三十多位宰相,以及大量文臣武將、文人雅客。蘭陵蕭氏雖然起家較晚,但傳承時間卻一點也不斷,即使到唐朝時期,仍然出了十位宰相,一直到五代十國時期才與天下世家一起走向衰落。
  • 戰亂300年的南北朝,為什麼前秦和劉宋軍力強盛,卻無法統一
    經過西晉幾位君主的胡作非為,使得中原大地混亂不堪,人們流離失所,而當時已經內附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也趁機起兵作亂,使得中國北方陷入混亂不堪的動蕩時期,一直延續了300年。而這時候南方雖然相對安靜,不過也少不了內鬥,雖然在漫長的日子裡,曾經在南北朝都出現過很多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但都仍然不能完成統一,這究竟是為何?
  • 南北朝最被忽視的皇帝,文治武功比肩宋武帝,多活十年能收復中原
    宋武帝劉裕和周武帝宇文邕兩位有為之君,算得上是南北朝時期文治武功最顯赫的兩位,前者平定了南朝所有叛亂勢力,令劉宋王朝歸於一統,並且親自帶兵討伐北朝
  • 蕭齊代劉宋,轉眼又被滅!宋順帝哭說:願後生世世勿生帝王家 |兩晉南北朝史話連載17
    他的家族在魏晉時並非名族,因其父蕭承之是劉宋皇朝的外戚,蕭道成得以在明帝時任為南兗州刺史,防禦北魏。01、蕭齊代劉宋宋後廢帝劉昱是一個昏庸的統治者。他常常便服出行,穿街過巷,有時宿在客店,有時白天睡在道旁。人家問他姓名,他或稱「劉統」,或稱「李將軍」。對國家大事一點不顧,對裁衣制帽卻很感興趣,一學就會,過目不忘。
  • 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和北朝,哪個是正統
    南北朝是承上啟下的朝代,它上承兩晉,下啟隋唐。 南朝是指建都建康的劉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北朝是指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 劉宋政權,除了開國皇帝劉裕,暴君一個接著一個
    而劉宋,卻處在中國歷史最為混亂的南北朝時期,也稱南朝宋,存續59年,因其政權殘暴而載史冊。這裡就說這個劉宋。劉宋政權,經歷十帝,但令人悲憤的是,在所有皇帝當中,除了開國皇帝劉裕,其餘幾乎個個都是暴君。因其殘暴前僕後繼,劉宋政權歷四世便走向滅亡。(武帝劉裕)開國皇帝劉裕。劉裕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應該算得上是一位比較開明的君主。「生子當如劉寄奴」。
  • 紛亂的南北朝時代,女子17歲不嫁,國家就做紅娘強制牽紅線
    比如漢代青年十五歲就要去當兵去了,比如漢朝樂府詩裡面有《十五從軍徵》的說法,而在南北朝時期,女子如果十五歲不嫁人,就會連累全家去坐牢,如果到十七歲還不嫁人,那麼,朝廷就會給分配丈夫。荒謬的背後透露著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