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咖
Karma對於我們中國的小夥伴來說,或許還很陌生,它在美國卻小有名氣。
2014年,萬向收購Fisker汽車,並將其更名為Karma汽車。2016年,改頭換面的Karma推出了Karma Revero,開始於北美銷售。
儘管,在今年1月份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展上,Fisker旗下全新純電動SUV車型亮相,但我們的故事依舊從2014年之後的Karma說起。
Karma對於我們中國的小夥伴來說,或許還很陌生,它在美國卻小有名氣。它是美國加州唯一一家集設計、工程、製造和營銷於一體的新型豪華電動汽車公司,研發、製造、銷售的Revero車型是世界上最優雅的四門豪華轎跑之一。
故事始於2014年。
那一年,中國最大的一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年銷售額約為235億美元的萬向集團,收購了Fisker汽車公司的資產,並以1.5億美元收購了Fisker Karma這款車型所有權。新成立的公司於2015年更名為「Karma」,躋身新時代。
在此期間,Karma汽車公司也重新命名了那款車,稱之為Revero。這個名字飽含了品牌寄予的厚望。拉丁元素「re」,表示不斷的努力和持續的改進;而「vero」則表示實踐真理和堅定誠實。
同時,Karma的設計師還為Revero創造了精緻的徽章,一枚眼睛的標識。官方為這枚車標的注釋是:受日食的啟發,展現出太陽的永恆光芒,象徵著無盡的可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新能源車型是當下全球生態環境中呼聲最高的話題之一,也是中國汽車市場上,近兩年來發展最為迅猛的一股勢力。但,儘管Revero面世於2016年,儘管它目已經成為好萊塢、邁阿密、亞特蘭大和紐約高端名流聚集地的常客,於中國的消費者而言,2019年才是它進入中國市場的元年。
PART 01
中國之旅第一步
2019年4月,Karma攜2020 Revero GT亮相上海車展。這是Karma汽車踏出中國之旅的第一步,同時也是在致敬大膽且獨一無二的第一代Revero。
在Revero生產伊始,Karma汽車就建立了先進的噴漆工作室和汽車組裝系統,以支持頂級的創新定製中心,及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擴張中的經銷商網絡。之後,karma聘請了一些在汽車行業中具有創造力和視野的人才,利用他們的經驗和技能讓Karma汽車成為真正別具一格的汽車製造商。
所以就2020 Karma Revero GT這款車型而言,在原來Revero的基礎上,於設計、工藝、性能、內外部配置及定製化功能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升。
動力方面,它採用了寶馬公司提供的直列3缸TwinPower Turbo渦輪增壓發動機,為車載發電機提供動力,從而提高了整車性能。而由 Karma 工程師創造的世界級電力驅動系統,加上一系列其他的技術進步,使得這款車擁有令人驚豔的速度。
去年上海車展上,與2020 Karma Revero GT同臺的還有Karma GT Designed by Pinifarina和Karma SC1 Vision Concept兩款車。
前者是Karma與全球知名義大利設計工程公司 Pininfarina 合作的首個成果。Pininiarina在開始打造GT時,去除了Revero的原型,運用全鋁車架,以匹配全新的兩門車身。這款車保持了Revero的可辨識比例,但與Revero的外觀卻截然不同,儼然是一個純粹的「汽車藝術品」。
後者則是一款純電動概念車,採用了未來前沿技術的精華,以及 Karma 獨特的整合方式。
它的整套技術核心在於全新的信息娛樂架構,5G 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通信系統等,融合了觸摸、語音、視覺和圖形智能界面,實現了駕駛者、智能系統與跑車本身的無縫互動。
這三款車形成的三劍客算得上為Karma汽車的中國之旅打了頭陣。同時,它們也分別代表了Karma品牌今天的發展、明天的期待以及未來的方向。
PART 02
「男神」楊坤的選擇
從去年4月借上海車展與中國消費者正式照面,到去年9月,短短5個月不到的時間,Karma便虜獲了「不老男神」楊坤的鐘愛。楊坤定製了一輛Karma Revero Aliso限量版,這款車全球僅生產了15輛,全部擁有單獨的編號。
這款車的設計從加州綿延1000英裡的海岸線和山脈中尋找靈感,外部油漆採用了來自Laguna海灘珍珠的顏色,玻璃薄片體現陽光在海面上的餘暉。
內飾採用陶瓷色調的皮革,營造海岸與沙灘的融合。Aliso限量版還配備黑色的碳化車輪和金屬橙色的布倫博卡鉗,與特殊版的logo巧妙呼應。
這樣個性化、激發靈感的定製車,是Karma在加州莫雷諾谷設立的Karma創新定製中心打造而成。它與楊坤的個性也很是相稱。「生命誓不罷休,因為路在前方,就算遍體鱗傷又怎樣。」楊坤在《生命像塊石頭》唱道,他的人生也和歌詞一樣,透露著一股不服輸、不隨波逐流的韌勁。
對於在時代中自己的位置,楊坤亦有自己堅定的想法:
「時代已經不是我們的時代了,我們早晚也會被這個時代淘汰。所以,為什麼去迎合時代呢,要迎合,你就什麼都不是,也走不到他們心裡,同時又放棄了做了這麼多年的自己,到最後年輕人不接受你,老人也鄙視你,還不如就唱點自己的感受,有就有,沒有就沒有。」
處在一個流量至上的時代,放棄迎合潮流,選擇遵從自我是楊坤詰問內心得來的答案。他在接受採訪時還表示,在美國遇見Karma純屬偶然。
這或許就是緣分。他身上帶著的進取、探索的特質,與Karma開拓創新的加州精神不謀而合,也許這正是兩種相同精神互相吸引的必然結果。
因為Karma也在這個世俗的時代,不斷探索自己的價值。它在業界首次採用太陽能面板為汽車高壓電池充電,與黑莓合作將QNX技術應用於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及數位化儀錶板。
它從未止步於豪華新能源電動車公司的定位,它依託加州的科技資源,不斷地探索汽車產業與科技結合的可能,突破對汽車的傳統定義。
寫在最後:
一則摘要
今天,我把這個新品牌帶到你們面前,是想告訴你們,江河湖泊都需要新鮮的水源。如果在如今繁雜紛呈的汽車世界裡,我們選擇焦慮,那就再等一等。一定要選那個不讓你焦慮的。
我整理了去年一年Karma汽車的新聞稿,有一段話打動了我,我摘錄了下來,同你們分享:
「
Karma汽車認可可持續性理念,這就是製造帶有增程器的電動汽車,以及在不久的將來投入製造純電動汽車的原因。Karma創造充滿象徵性的標誌時,想像著從月球回望地球,看著陽光從地球後方閃耀而出。
從月球回望,我們可以更好地體會地球的高雅和脆弱。它多麼的美麗,也是我們的家園。這也正是我們想要保護的地方。相信應該把所受的恩惠傳遞給未來!這就是人們所稱的「因果緣分」,Karma的中文直譯。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