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求救娃者刪視頻被拒 雙方糾紛仍未達成和解

2020-12-14 大洋網

11月14日上午安徽馬鞍山的一家工廠外,一男孩被獨留車內,頭探出車窗,脖子卡在窗玻璃上,情勢危急。工廠的幾名員工發現後,試圖進行安撫和施救。男孩最終在家長的及時到場下獲救。凌先生作為解救者之一,將現場情況拍成短視頻上傳網絡,被男孩母親林女士以侵犯隱私為由要求刪除。事經媒體報導後,引起了網友的激烈爭論,一方認為不能讓好心人寒心,另一方則認為隱私保護不可或缺。目前雙方仍未達成最終和解,記者對雙方當事人進行了獨家採訪。

施救者凌先生:上傳視頻是為儘快聯繫男孩家長,望好事不要再節外生枝

許多網友認為,事件爭執的焦點在於凌先生是否應拍攝視頻並上傳網絡。凌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不需要解釋」,一則自己不會視頻處理技術,二則將車牌和男孩等信息故意拍攝與上傳,是為了藉助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網際網路傳播渠道,通過相互認識的人,在車內手機號碼無效的情況下「及早找到孩子的母親,聯繫她讓她過來」。

「傳播範圍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大」,凌先生說,到下午時,視頻共獲贊一千餘次。凌先生稱,大約上午10點拍攝和上傳完視頻後,自己就重新回到了工作中去。下午三點左右,凌先生打開抖音對表示關切的留言者門進行了簡單的回覆。晚七點時,被救男孩母親徐女士也看到了這則視頻,開始通過私信和電話與凌先生進行溝通。

凌先生稱,徐女士確實在語言上表示了感謝,但接下來通話中她「咋咋呼呼」、「很惡劣的」口氣讓他感到了排斥,一氣之下拉黑了對方。據凌先生講述,晚九點左右,接到徐女士報警的警察對雙方進行了調解,但未能取得進展。警察離開後,凌先生嘗試通過徐女士的朋友進行協商,徐女士拒絕後離開。

「事件有點往網絡暴力的方向發展了,到這種程度,大家都不願看到」,凌先生說,他可以把視頻刪掉,同時認為徐女士「欠我一句道歉」。凌先生希望此事「到此結束,不要因為一些節外生枝的情況讓好事發生了變化。」

被救男孩母親徐女士:視頻已對自己造成傷害,否認對凌先生口氣惡劣

僵持之下,被救男孩的母親徐女士認為凌先生應該「向我道歉」。徐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視頻在網絡上的傳播給自己帶來了傷害:「網友評論讓我很心痛。我哥哥不認我了,我的母親責怪我,我的公公婆婆埋怨我,現在就像那種眾叛親離的感覺。」徐女士認為,一般人都接受不了這樣的對待。

至於危險的釀成,徐女士回憶道,14日上午,自己開車帶著孩子來到工廠找「離家出走26天」的孩子父親,因擔心工地高空墜物而將孩子留在了車內,又因怕孩子意外啟動車輛而拔走了鑰匙。車輛不久後自動鎖門,此時車窗上抬,孩子頭被卡住,險情發生,車輛開始報警。徐女士稱自己聽到報警聲響後立刻趕回車旁,用鑰匙將車窗搖下,解救出小孩。

徐女士自責於自己的過失,認為凌先生若對關鍵隱私信息進行模糊處理,將接受視頻的存在,以讓人們引以為戒。然而徐女士擔心,正在流傳的、未經處理的視頻恐對孩子未來的學校生活造成困擾,「在寶寶的心理留下陰影」,損害幼小的自尊心,因此一直向凌先生尋求進行刪除。對於雙方交涉的過程中,凌先生所稱的「惡劣的口氣」,徐女士回應稱,「我不覺得我哪裡對他不禮貌,不尊重,我一直都特別感激。壓根就沒有強制性的口吻和心態。」

徐女士與凌先生14日晚的私信記錄。徐女士供圖

「現在他(凌先生)已經弄到這一步了,基本上全國都可以看得到了。而且很多網友就像人身攻擊一樣,我接受不了,」徐女士說,「他的行為真的沒有辦法理解,我真的做不到原諒。」截止發稿,凌先生和徐女士雙方仍然未達成和解。

法律界人士:男孩母親若訴拍攝者侵犯隱私恐證據不充分,救助他人與發布視頻都需多一分謹慎

目前被救男孩母親徐女士已有尋求司法解決途徑的打算。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徐女士若起訴凌先生侵犯隱私權,「法律證據是不充分的。」

李斌介紹稱,在界定侵犯隱私權前,需要確定是否存在隱私。事件中車輛乃是在上午停放於公共場所,且男孩頭部懸於車窗之外,情況緊急,凌先生及其工友的施救的行為是一種屬於無因管理的善舉,並不對隱私權的客體,即私人生活安寧構成侵犯。李斌也提醒人們在救助他人時應多一分謹慎,私密信息的披露和救援是兩個不同層面上的法律關係,要守好自己「行為的邊界」。

此外,按照凌先生的陳述,上傳視頻是為警戒與提醒,因此其主觀動機具有合理性,一旦被訴,凌先生可以提出有效抗辯。同時李斌認為,凌先生應將視頻及時刪除,「避免相關糾紛持續激化」,不應僅僅因所謂的對方言語不友好而意氣用事。同時,李斌也認為將此事訴諸法庭「沒有必要」,呼籲雙方「互諒互讓」、「坐下來談」,各自體會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妥善解決問題。

李斌分析,目前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由溝通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的。凌先生的行為在存在合理動機的情況下,不應對此進行諸如「宣揚善舉」、「炒作自己」的其他揣測。最好的情況是雙方的良性推進,即徐女士婉轉地提出要求和建議,凌先生也體諒到一位母親心靈的感受和想法,雙方相互關照,都應避免讓對方產生不愉悅的感覺。

這次事件也從側面反應出,任何內容都有可能藉助移動網際網路獲得巨大的傳播力,李斌建議,在自媒體時代,發布者須對內容的事實基本來源進行審核,不應侵犯他人權利,對相關主體造成負面影響。具體案件的認定會對內容發布者的主觀心態和客觀影響進行考察,由於網際網路傳播速度快的特點,「線上侵權造成的後果比傳統線下侵權更為嚴重,」李斌說,因此承擔的責任會更加嚴重。

心理諮詢師:認定動機方辯人心善惡,拓寬視野以避隨意褒貶

「事情的善惡的核心是動機,」北京心靈時光心理諮詢中心首席心理師穆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道,在心理諮詢上,往往通過反覆「面質」的方法來探求一個人的感受和信念,了解人的動機。穆凱說,如果凌先生的動機是幫助孩子、警戒他人,社會則不應苛求他的善意,過於求全責備;如果凌先生希望藉此製造熱點,吸引關注,那麼「就是一個問題了,徐女士沒有義務用自己的苦難讓你出名。」

「辱罵沒有意義。」對於網絡上支持某一方,而對另一方進行攻擊的網友們,穆凱建議稱,不應用局限的小範圍來看待事件,而應擴大視野,向事件糾紛各方給予更多的善意,嘗試去對他們各自的壓力和痛苦進行共情,以避免一場惡意的爭鬥。穆凱呼籲,無論各方存在怎樣的瑕疵和不妥之處,網友們亦應儘量少用攻擊、指責和貶低來對待他們,「可能這是唯一能對他們起到幫助的做法。」

相關焦點

  • 高效強力執行 力促達成和解
    近日,津南法院執行局通過與雙方當事人積極溝通,成功執結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案情簡介2020年10月10日,申請執行人李某向津南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要求被執行人孫某償還借款8萬餘元。達成和解協議在詢問過程中津南法院執行幹警曉之以理向其釋明拒不履行、拒不報告財產、逃避執行的法律後果,並動之以情進行說服教育,但被執行人始終頑抗不為所動。鑑於此,為彰顯司法權威、維護公平正義,保障當事人勝訴權的順利實現,津南法院決定依法對其採取拘留措施。
  • 「執行和解」是啥?如何約束雙方當事人?這個視頻為你解答
    近日,北京豐臺法院推出微動漫《執行和解如何約束雙方當事人》,該動漫通過一個案件中雙方當事人的一系列事件,以及法官對這些事件的處理、對雙方當事人的解釋,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什麼是「執行和解」以及執行和解是如何約束雙方當事人的。
  • DOTA2:EHOME火鍋維權成功,雙方達成和解
    昨晚EHOME發布微博表示事件已經和解,按照三倍的賠償接受老闆道歉。大家好,我是EHOME領隊,今天和火鍋店老闆又見了一次面,現場也有記者在,達成了和解。在這裡簡單說明下整個事件吧,然後我就該繼續幹我該幹的活了,也不能在這件事上糾結太久。
  • 蚌埠一小學生伸腿絆同學傷到門牙 雙方家長對簿公堂
    近日,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法院調解一起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糾紛案件。原告張某與被告趙某均是蚌埠某學校小學四年級在讀學生。2019年10月,課間休息期間,張某從樓梯走過時,被趙某突然伸出的腿給絆倒,導致張某摔傷,傷及門牙兩顆,其中一顆1/3斜形冠折,另一顆略有破損。
  • 奧特佳「擔保門」事件塵埃落定 股東王進飛債務糾紛和解
    中證網訊(記者 崔小粟)奧特佳10月2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10月27日收到公司5%以上股東王進飛發來的《和解協議書》副本,顯示王進飛已就其本人及其附屬公司與劉斌及劉斌的關聯公司南通亞倫家紡城置業公司(以下簡稱南通亞倫)之間的債務糾紛達成和解協議。
  • 譚明明案最終結果即將宣判,雙方達成和解,網友:早知道了
    咳,終究是理想鬥不過現實,歷時一年之久的瑪莎拉蒂譚明明案或將六日迎來大結局,最終雙方達成和解。 沒辦法,對於這個事實,儘管媒體大眾很多人都無法接受,但有關這個結果的念頭確是從未斷過,畢竟對想活下去的人而言實在是一言難盡。
  • 交通事故起糾紛 法官執行促和解
    交通事故起糾紛 法官執行促和解 2020-12-17 15: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LED大廠日亞化與Corlant就專利侵權糾紛達成和解
    該公告稱,就日亞化與Valenti品牌汽車售後零件經銷商Corlant株式會社(以下簡稱「Corlant」)的專利侵權糾紛,雙方已經在東京地方法院達成了和解。Corlant同意停止製造與銷售被控侵權產品並支付損害賠償。由此來看,日亞化取得了實質上的勝利。
  • 鄰裡因共有物對簿公堂,好幹警耐心和解化糾紛
    鄰裡因共有物對簿公堂,好幹警耐心和解化糾紛 2020-12-25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汝城:痛失愛子表親結仇怨 法官執行和解化糾紛
    近日,湖南省汝城縣人民法院採取執行和解方式執結了一起生命健康權糾紛案件。在執行法官的努力下,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被執行人當場履行完畢,至此一起長達五年之久的糾紛得以圓滿化解。據了解,該案中申請執行人肖某和被執行人何某系表兄妹關係。
  • 最高法二巡判後徹底化解一起合同糾紛
    最高法二巡判後徹底化解一起合同糾紛 2020-04-07 10:33:27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餘隊宣  3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餘曉漢審判團隊收到一起案件雙方當事人的錦旗及感謝信
  • 【服務「六穩」「六保」】雨山法院: 調解生效不履行 司法拘傳促和解
    銀某某經多次索要未果,故將許某訴至法院,在法院的主持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確定剩餘借款及利息共計66500元,自2020年7月至2020年11月,每月30日前歸還借款本金7500元;剩餘借款本金及利息於12月31日前全部償還完畢。調解書生效後,被告並未按約定履行義務,銀某某無奈向法院申請執行。
  • 新晃第一起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案件公開宣判
    被告人張某犯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隨著法槌的重重落下,新晃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判決了第一起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犯罪。自訴人中聯重科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指控,在其與張某和重慶某公司的三起融資租賃合同糾紛中,張某與重慶某公司在判決生效後,拒不支付給付義務及合同解除後的退車義務。自訴人申請法院予以強制執行,被告人均不予配合。為保護自身合法權益,自訴人特提起自訴。2020年8月中旬,被告人張某被公安機關依法逮捕。
  • 人性執行暖人心,執行法官促和解
    法院判決於某償還借款,因於某未主動履行給付義務,2019年姚某申請強制執行,並要求法院拍賣於某被查封的住房。執行過程中雙方都認為對方不顧多年情誼,情緒都比較激動,見面就吵,給執行工作帶來很大阻礙。執行法官做了大量調解工作均無效果,被執行人拒不配合搬家甚至以死相威脅,工作陷入僵局。
  • 租賃雙方因帳目不清積怨3年 鄆城隨官屯鎮司法所促使雙方和解並...
    2017年至2018年度土地租賃金是否支付問題上產生糾紛,11月25日,鄆城縣司法局隨官屯鎮司法所受理此糾紛,隨官屯鎮司法所長房華鋒通過實地走訪、安撫疏導等工作促使雙方達成和解。近日,雙方欣然接受了房華鋒給出的糾紛解決建議,在和解協議上簽字,並繼續保持合作關係。
  • 新晃公開宣判一起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案件_新晃縣_縣市新聞_新聞...
    懷化新聞網訊(康麗) 「被告人張某犯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12月17日,隨著法槌的重重落下,新晃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判決了第一起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犯罪。
  • 亞鉀國際重組案業績補償糾紛達成和解 中農集團等十家發行對象將...
    亞鉀國際重組案業績補償糾紛達成和解 中農集團等十家發行對象將補償約5851.03萬股股份 2020年12月03日來源:上海證券報
  • 高校與作弊墜亡學生家屬達成和解,校長稱老師做法並無不妥
    次日,該校發布聲明稱,墜亡者為該校大二學生時某,時某在6日舉行的補考中作弊被發現,走出考場不久後墜亡。而學生家長則認為,監控視頻顯示時某作弊被沒收試卷後,情緒很不穩定,哭泣長達20分鐘,但老師沒有對他進行教導和規勸。
  • 和解協議書
    甲方與乙方為交通事故賠償糾紛一案,經大理市人民(XX)XX民- -初字第XXX號民事判決,判決生效後,雙自願協商,達成和解協議,共同守,決不反悔。一、XX市XX區人民(XX)XX民一初字第X號 民事判決書判令:乙方賠償甲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XX元,並承擔案件受理費XX元,訴訟保全費XX元,合計XXX元。
  • 離婚後「鄰裡糾紛」現任妻子打傷前妻,檢察官促成輕傷害案刑事和解
    今年7月,常州市金壇區檢察院以開展「檢察官進網格」工作為契機,在辦理一起因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故意輕傷害案件時,檢察官攜手社區網格員促成刑事和解,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常州市金壇區檢察院檢察官聯合網格員進行刑事和解工作在一棟兩層樓的私人住房裡,犯罪嫌疑人馮某與丈夫張某居住在一樓,被害人盧某(系張某前妻)居住在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