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員工違規託收票據「入獄」 長治銀行再審申請被駁回

2020-12-22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 北京報導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最高院」)接連披露兩則民事裁定書,再次還原了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原員工張某某違規託收票據的案件。

具體來看,在這兩起案件中,兩家公司將60支合計總金額為6400多萬元的承兌匯票交與張某某辦理委託收款手續,張某某出具了蓋有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公章的收據,而這些文件無法證明銀行完成了委託收款的全部流程,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未全額付款。

最高院駁回該行的再審申請,維持原判。《中國經營報》記者就這兩筆業務的損失以及如何規範票據業務流程採訪長治銀行,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票據託收不規範

日前,裁判文書網相繼披露兩則民事裁定書,分別是《長治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十字街支行、長治市瑞信盛貿易有限公司票據損害責任糾紛再審審查與審判監督民事裁定書》(2019最高法民申4154號)與《長治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十字街支行、上海瑞盛投資有限公司票據損害責任糾紛再審審查與審判監督民事裁定書》(2019最高法民申4155號)。

兩起案件均涉及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張某某(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原信貸科客戶經理,現服刑於山西省長治市潞城監獄),案件經過也十分相似。

在上訴兩則民事裁定書中,主要當事人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以及長治市瑞信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信盛公司」)、上海瑞盛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瑞盛公司」)不服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向最高院申請再審。

其中,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羅列了五方面內容並表示「原審判決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承擔30%責任缺乏證據證明,適用法律錯誤」,申請再審,請求裁定再審本案。

從民事裁定書陳述的主要事實來看,瑞信盛公司相關人員將38支金額共計31799400元的承兌匯票分四次交與張某某辦理委託收款手續,張某某出具了4張蓋有長治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長治銀行原名稱)十字街支行公章的收據,但該行未足額支付票據票面金額,據已生效的刑事生效判決認定,「剩餘16799400元至今未付」。

相似的,這類操作在張某某與上海瑞盛公司之間又上演了一遍。上海瑞盛公司相關人員將22支金額共計32450000元的承兌匯票分兩次交與張某某辦理委託收款手續,張某某出具了兩張蓋有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公章的收據,但該行未足額支付票據票面金額,據已生效的刑事生效判決認定,「剩餘12450000元至今未付」。

按照常理,票據的託收應走正規流程,銀行支付委託收款資金。這正是此案蹊蹺的地方。民事裁定書顯示,瑞信盛公司、上海瑞盛公司作為依法登記註冊的公司,委託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收款,既無委託收款憑證,也提供不了在票據上做「委託收款」背書記載的證據,不符合票據委託收款的要式特徵。

基於以上情況,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方面表示,瑞信盛公司、上海瑞盛公司僅以收據不能證明其為訟爭票據的合法權利人,沒有提供任何票據複印件或其他證據證明收據所載票據確實存在,也不能證明銀行完成了委託收款的全部流程。此外,張某某收受匯票出具收據的行為系個人行為,瑞信盛公司、上海瑞盛公司與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之間沒有成立法定的委託收款關係,不存在責任承擔問題。

最高院認為,「張某某作為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職工及信貸部工作人員,利用在該行工作的便利,實施了吸收客戶資金不入帳的民事侵權行為及刑事犯罪,而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因單位公章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為張某某的侵權和犯罪行為提供了可趁之機。雖然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與張某某並不存在共同故意或通謀,但因其內部管理不善,導致本應避免的損失未能避免」。最終,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的兩起再審申請均被駁回。

監管嚴查銀行員工 參與票據中介活動

在上述兩起案件中,張某某不按正規流程託收票據成為關鍵點,使得瑞信盛公司、上海瑞盛公司的實際損失無法確定,這也是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申請再審的訴求之一。

正興票研創始人方明告訴記者:「從裁定書公布的信息來看,張某某和瑞信盛公司、上海瑞盛公司的關係很可能是有長期合作的銀行員工和票據中介的關係,也正因為此,不論是利益的分配還是業務安全方面都做得雙方滿意,到期票據的託收沒有走正規流程。」

他補充道,這一情況在電票時代很少發生,因為電票時代都是系統完成,不存在這個漏洞。

值得一提的是,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在再申請中提到「張某某收票、出收據屬個人行為,既不是表見代理也不是職務行為,與長治銀行十字街支行的經營活動無關」。那麼,表見代理如何認定?對該案件的責任判定有哪些影響?

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亮律師向記者分析:「在司法實踐當中,以表見代理判定銀行承擔全部責任的情況比較少見,但是也有判決要求銀行因過錯承擔部分責任的情況。表見代理,指雖然行為人事實上無代理權,但相對人有理由認為行為人有代理權而與其進行法律行為,其行為的法律後果由被代理人承擔的代理。從廣義上看,表見代理也是無權代理,但是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信賴利益與交易的安全,法律強制被代理人承擔其法律後果。」

記者就長治銀行是否賠付瑞信盛公司、上海瑞盛公司的損失,具體賠付金額,以及如何規範票據業務流程採訪該行,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事實上,近年來銀行員工參與票據中介導致銀行陷入糾紛的案件時有發生。

「從前端和後端參與票據中介業務造成票據空轉、套利的行為都是監管重點關注的。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行為均都和銀行有關,沒有銀行工作人員就沒有信息來源,這也為銀行員工與中介提供了合作契機。類似的清單套現一票兩貼,原本就是銀行違規出租同業帳戶或印章造成的,沒有銀行違規行為就沒有這種操作模式。」上海市律協金融工具研究委員會專業委員朱鑫鵬律師指出。

針對這一情況,今年3月,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關於預防銀行業保險業從業人員金融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指出,防範從業人員與外部人員共謀利用空殼主體和虛假資料等騙取銀行貸款,嚴禁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參與各類票據中介和資金掮客活動。

相關焦點

  • 票據市場典型風險案例彙編
    個別企業財務人員對此項票據保證業務規則不熟悉,對電子商業匯票系統流程了解不足。不法分子通過發起「保證申請」的方式將未經承兌的「銀行承兌」票據「賣」給企業。收款方籤收票據前未鑑別提示籤收的申請類型,誤以為已收到銀行承兌匯票而進行發貨,最終導致「錢貨兩空」。
  • 徽商銀行交易銀行成功推出「融鑫池」——高效的票據管理和「池化...
    2020年2月20日,徽商銀行全方位升級的票據池產品——「融鑫池」有效解決了該企業管理難題的同時,更達到了高效、低成本融資併兼得效益的效果。不挑票據 在線秒貼由於行業特點,該集團日常票據結算量大,票據的金額、到期時間較為分散,在經營中有一定短期性、臨時性的流動資金需求,最重要的是對於資金需求的及時性要求特別高。
  • 筆跡鑑定要及時,再審申請不準許
    【案件回放】某銀行與五大洲公司先後籤訂《流動資金貸款合同》,貸款金額4400萬元,期限一年。四大洋公司對4400萬元中的2600萬元貸款承擔連帶保證責任,並籤訂了《保證合同》。現銀行向法院提起訴訟。四大洋公司辯稱,在籤訂擔保合同時銀行和借款人均沒有讓答辯人看主借款合同,也未給答辯人主借款合同,造成答辯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的保證,不同意承擔民事責任。經查,銀行按約足額發放了貸款。保證合同上的籤名頁上方已明確載明「甲方對本合同及主合同條款的含義及相應的法律後果已全部通曉並充分理解」。
  • 中信銀行信e池:您身邊的票據管理專家
    中信銀行信e池:您身邊的票據管理專家來源:溫州網發布時間:2020-11-30 17:25:04字體:大 中 小  信e池是中信銀行為廣大企業客戶進行打造的新版票據池,為企業客戶提供票據管理、動態質押、融資支持、額度調度、託管託收的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
  • 北京高院駁回知網再審申請 文著協網絡維權第一案終落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0日訊 歷時兩年多,歷經一審二審及再審程序的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以下簡稱「文著協」)訴《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統稱「知網」)案,終於落槌。日前,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裁定,駁回知網的再審申請。
  • 票據利益返還請求權訴訟時效起算點應如何認定?
    筆者認為,票據權利喪失後,持票人仍享有票據利益返還請求權,且適用訴訟時效的限制。起算點應自票據權利到期日之次日起算而非自託收拒付之日起算。因託收之日由持票人主觀決定,存在不確定性,不利於維護法律秩序和交易安全,與訴訟時效的立法目的相悖。
  • 姜傑律師:沒有申請再審的一方當事人不能申請民事監督
    它的特殊就在於對方不服法院判決利息計算到判決生效之日至,他認為法院應該判決利息計算到實際結清之日至,它的特殊就在於對方並沒有申請再審請申請監督卻被檢察院受理了。司法實踐中,更多監督案件即使判決有明顯的錯誤,也不會得到檢察機關的支持,大部分會被駁回監督申請。基於這樣一個現狀,如果當事人被申請監督了,通常情況下我會告訴當事人不用管它。
  • 中信銀行莆田荔城支行因票據貼現業務違規 被罰50萬元
    中信銀行莆田荔城支行因票據貼現業務違規 被罰50萬元 2020-08-07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標準化票據來了:屬性如何認定?空間有多大?對銀行有何用?
    4、對相關主體的要求從「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縮短至兩年正式稿明確,存託機構、承兌人、貼現行、保證人等信用主體和原始持票人最近兩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這較徵求意見稿中的三年有明顯放鬆。1、承兌與貼現所謂票據承兌,即承諾兌付,是指票據到期前其付款人或指定銀行確認票據載明事項,在票面上作出付款承諾並籤章的業務。票據貼現則是指持票人(客戶)將沒有到期的票據轉讓給銀行以便獲得貼現款的一種行為(視為銀行短期貸款一種)。
  • 關注「張志超案」:入獄13年 再審宣判無罪
    今天(2020年1月13日),一起舊案的再審宣判,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006年3月6日,16歲的張志超被山東省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強姦罪判處無期徒刑。入獄13年後,經過再審,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宣判張志超無罪。
  • 桂林銀行1支行長獲緩刑 違規出具金融票證涉案2.65億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判一致,最終判定駁回兩人上訴,維持原判。    原判認為,違規出具金融票證罪是指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規定,為他人出具信用證、票據、保函、存單、資信證明,情節嚴重的行為。銀行承兌匯票是票據的一種,具有企業信用轉變為銀行信用的擔保功能。
  • 小興知法丨生效民事案件如何申請再審?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再審申請被駁回後再次提出申請的;對再審判決、裁定提出申請的;在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作出不予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決定後又提出申請的。//申請再審的主體1.案件當事人;2.當事人死亡或者終止的,其權利義務承繼者;3.案外人對駁回其執行異議的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調解書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4.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 櫃面票據業務操作風險防範
    票據貼現、尤其票據質押類業務是商業銀行比較常見的業務,也是櫃面人員需要謹慎處理的業務之一。近年來,由於部分銀行的疏忽和犯罪手段的更新,銀行承兌匯票已由結算工具,演變為一種高操作風險的銀行融資業務品種。本文以真實案例入手,對櫃面票據業務的規範操作提出建議。
  • 民生銀行邯鄲分行違規辦理票據 分行行長等4高管遭罰
    來源:供應鏈金融SCF_77012月30日訊 銀保監會官網昨日披露的4份邯鄲銀保監分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邯銀保監罰決字〔2020〕3號、4號、5號、6號)顯示,因對中國民生銀行邯鄲分行違規辦理票據業務負領導、管理責任,包括時任中國民生銀行邯鄲分行行長在內的4人遭處罰。
  • 哪些銀行卡可以辦理銀行託收業務?
    提問:哪些銀行卡可以辦理銀行託收?銀行信息港回答:以下的銀行卡銀行可辦理我司的銀行託收業務:1.銀行借記卡:中國銀z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政儲蓄、交通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2.銀行信用卡: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深發展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廣發銀行
  • 向河南高院和鄭州中院申請再審須知
    但是,同時根據前述條文中有關「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內容,河南省高院作出了特殊規定,向河南省高院申請再審的案件,再審申請材料遞交鄭州中院後,由鄭州中院代收後調取一、二審卷宗。
  • 民事再審申請書面審查當遵循審慎原則並以「案結事了」為目標
    就其性質而言,再審程序是糾正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違法裁判的一種補救程序,即是不增加審級的具有特殊性質的審判程序。在司法實踐中再審絕大部分是由當事人向法院申請而啟動。當事人向法院申請再審的結果被駁回者居多,而其中被駁回的部分緣由系因受理法院對再審申請書面審查方式使用上的濫用。
  • 三次死緩三次駁回,河南「投毒殺人」案犯喊冤15年,最高院指令再審...
    ▲ 吳春紅入獄前照片。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10月23日,河南民權縣「投毒殺人」案當事人吳春紅的再審辯護律師李長青告訴紅星新聞,自去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指令河南高院再審以來,該案終於有了更新進展:今日(10月24日),該案將在吳春紅服刑的浙江省金華監獄再審開庭。▲ 吳春紅(後排右一)與家人的合影。
  • 前員工訴華為勞動爭議案 廣東高院再審維持...
    2019年9月3日,二審法院判令維持一審判決,曾夢不服判決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曾夢告訴紅星新聞,10月20日晚,他收到了法院的再審裁定書,廣東高院認為二審認定事實清楚,駁回了他的再審申請。入職時曾籤寫《成為奮鬥者承諾書》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此案二審判決書顯示,2012年11月19日,曾夢入職華為公司成為一名產品經理,並手寫了一份《承諾書》。
  • ...原告甲證券公司與被告乙保理公司、第三人丙銀行票據追索權糾紛案
    乙保理公司認可,甲證券公司有權為設立、保護及執行質押財產質權之目的委託票據服務機構對該協議項下的質押、解除、託收、轉付等事宜進行服務。甲證券公司系委託丙銀行作為代理人持有票據,屬於該條規定的「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匯票」,故其作為持票人、質權人提起訴訟,請求判令乙保理公司向其支付匯票票面金額100,509,300元及利息。審判一審法院於2019年4月29日作出判決:駁回甲證券公司的訴訟請求。雙方均未提起上訴。一審判決已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