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團組織:打造青年人才集聚的強磁場

2020-12-14 中國青年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實習生 左智越

從西伯利亞到澳大利亞,有一條東亞-澳大利西亞的候鳥遷徙線路,每年有400多萬隻的候鳥會停留在鹽城,這裡的溼地是個好棲息地。

這是12月3日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南京大學活動中的推介詞,該活動由鹽城市委市政府和團江蘇省委共同主辦,由團鹽城市委聯合各大高校聯合承辦。

自2019年7月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來,「生態引人」成為鹽城政府招才引智的一大招牌。多年來,他們一直以各種舉措「種好梧桐引鳳棲」。

「我們會張開雙臂、敞開胸懷,用我們最高的禮遇、最深的情誼和最好的政策,歡迎大家到鹽城來,鹽城的C位留給你們、等待你們!」鹽城市委書記戴源在活動中說。

引進人才 「青春留鹽」

鹽城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勤芳已在鹽城工作生活了8年,這期間,他突破了一項項科技難題,自主研發的某裝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在多個方面實現首創……

2012年5月,張勤芳放棄了留在南京等一線城市工作的優厚條件,來到鹽城。「是鹽城的熱情和真誠打動了我。」張勤芳說,當時鹽城對海外人才、高層次人才十分重視,數次向他拋來「橄欖枝」,「無論是科研資金、設備等硬體設施,還是落戶政策、獎勵等溫情關懷,都讓人覺得很貼心」。

4年後,30多歲的張勤芳獲得了江蘇省首屆優秀青年基金立項資助,金額達50萬元。這更加堅定了張勤芳留在鹽城開展科研工作的決心。

目前,張勤芳已主持省部級以上項目10餘項、發表高水平SCI科研論文70多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5項。「你們的科研夢就是鹽城的發展夢。」如今,他時常這樣鼓勵自己的學生。

與張勤芳作出同樣選擇的,還有南京大學化工學院的畢業生王鵬。這個河北小夥兒大學畢業後帶領30人的團隊,在新材料領域開始創業。

2017年,他參加鹽城市「創青春」青年創業大賽榮獲一等獎,同年摘得「創青春」全國賽銅獎。得到了團組織的認可,更加堅定了他留在鹽城創業的信心。

同年,王鵬將新材料生產研發基地落戶射陽,先後建成獨立的研發實驗室和特色生產線。然而,材料生產周期長、前期投入大,其資金鍊一時面臨斷裂風險。

緊要關頭,在團組織的協調下,射陽縣為王鵬提供了1200萬元項目資金及2400平方米廠房的5年免租金使用權。

如今,不管是張勤芳,還是王鵬,他們的事業都迎來了更大的機會。這個昔日以曬鹽出名的城市,藉助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成為長三角27個中心區城市之一。本月底,鹽城到上海的高鐵開通,只要短短一小時。

除了將外來人才引進來,團鹽城市委還積極走出去,舉辦鹽滬青年菁英交流會,走進駐滬高校宣傳推介鹽城環境和人才政策,吸引更多青年學子來鹽就業創業。

此外,他們還推動將「青春留鹽」行動納入鹽城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2020年工作要點,並與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聯合實施萬名學子集聚計劃,通過強化部門工作聯動,在政策宣傳、校園招聘、信息共享等方面對接融合,形成有效工作合力。

培養人才 技術賦能

土生土長的鹽城小夥兒董輝,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的「技能達人」。這個酷愛機械、動手能力強的95後年輕人,2015年進入江蘇省鹽城市技師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習,當年就在世界技能大賽鹽城選拔賽中獲得電氣裝置組二等獎。

「手藝靠的是勤學苦練。」董輝一遍遍操練項目各個步驟,手上磨起的血泡漸漸變成老繭。他先後成功入圍省、國家級選拔賽,並獲得了世界技能大賽的參賽資格。2017年10月,在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賽賽場上,董輝收穫銀牌。

董輝的成長離不開團組織的幫扶。如今,大賽經驗豐富的董輝成功留校任教,成為該校世界技能大賽項目組的指導老師。他也經常向學生分享從前的經歷,激勵他們用「手藝」創造不一樣的人生。

給董輝這類技術苗子賦能,鹽城各級團組織歷來注重技能訓練與平臺操練,建立工學共育機制,推進職業院校人才的培訓、培養。團鹽城市委聯合19家單位舉辦各類技能比賽,收穫世界技能大賽金牌1枚、銀牌2枚,全國技能競賽第一名19次、一等獎16個等。

在此過程中,團鹽城市委結合企業實際和職工需求,分工種、分時段開設「青工訓練營」「振興杯集訓營」「青苗訓練營」等,幫助企業青年職工提升技能水平,為廣大技工人才提供交流互動、同臺切磋、共同提升的平臺。

此外,團鹽城市委聯合全市職業院校團委和重點鄉鎮、園區團(工)委,成立工作項目組,推動校地企對接,由各地團委每周摸排企業用工需求、職業技校團委摸排畢業生就業需求,推動青年技能人才留在鹽城就業。自今年6月以來,共開展校企對接活動11場次。

幫扶人才 「軟硬」結合

經過5年打拼,24歲的陳俊言已成為響水縣遠近聞名的「蔬菜大王」。2015年,退伍回鄉的陳俊言從父親手中接過蔬菜種植的營生。但與父親不同的是,他對這份工作有不一樣的期許——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2017年,陳俊言入圍鹽城市「新農菁英」人才庫,作為一名新型青年職業農民進入團組織的視野。後來在團響水縣委的對接下,他參加了「新農菁英」訓練營。該訓練營為農村青年人才提供導師授課、經驗分享、實踐體驗和交流考察。

從學習蔬菜種植技術到明確蔬菜採收銷售流程,經過系統培訓,陳俊言成立公司,他與周邊低收入戶籤訂幫扶協議,種植了1萬多畝的西蘭花、毛豆、青刀豆等設施蔬菜。

今年,該項目參加「創青春」江蘇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榮農業農村初創組一等獎。如今,他們的蔬菜產品銷售至各大城市,也帶動了周邊農戶就業創業,走上了致富道路。

在陳俊言看來,團組織對「新農人」的幫扶是全方位的,既有「新農菁英」這種軟實力的培訓,也提供資金等方面硬實力的保障。

團鹽城市委聯合市農擔公司以及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結合本地實際,推進信用貸款廣覆蓋、銀團合作再深化。今年以來,全市共推薦、審批及發放「新農菁英貸」401筆、共計25838萬元。

此外,團鹽城市委多點發力,針對不同領域青年人才的個性化需求,常態化、多頻次開展「緣聚青春,愛在鹽城」小微青年人才聯誼活動,助力解決廣大青年的「終身大事」。

他們還採取信息發布「不下線」、崗位更新「不松線」、招聘活動「不離線」等方式,打好穩就業保就業攻堅戰。僅今年以來,鹽城就累計發布31220個就業崗位,募集「百校萬崗」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6700多個,累計簡歷投遞量達56000餘份,惠及企業1400多家。

團鹽城市委書記李曉明說,近年來,他們以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幫扶人才為工作抓手,各項工作一體推進、聯動發力,打出一套人才政策組合拳,以此打造青年人才集聚的強磁場,不斷拓寬青年人才的成長之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濰城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記者 都鎮強 通訊員 王華綱 報導本報濰坊訊 濰城區始終把招才引智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積極培育、鼓勵企業創建各類創新研發平臺,努力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創新發展大平臺,全力推動人才與產業良性互動、深度融合,持續為新舊動能轉換注入強勁動力
  • ...打造人才「強磁場」 培育發展「第一動力」 - 濰坊市政府門戶...
    濰城區始終把招才引智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積極培育、鼓勵企業創建各類創新研發平臺,全力做好引才、聚才文章,努力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創新發展大平臺,全力推動人才與產業良性互動、深度融合,持續為新舊動能轉換注入強勁動力。
  • 近3萬名臺灣人才集聚 廈門成「超強磁場」
    近3萬名臺灣人才集聚 廈門成「超強磁場」 2019-07-15 18:14: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郭炘蔚
  • 重點工作攻堅突破|打造人才「強磁場」 培育發展「第一動力」
    濰城區始終把招才引智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積極培育、鼓勵企業創建各類創新研發平臺,全力做好引才、聚才文章,努力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創新發展大平臺,全力推動人才與產業良性互動、深度融合,持續為新舊動能轉換注入強勁動力。
  • 走進園區丨包頭稀土高新區打造世界稀土產業集聚強磁場
    「稀」引力加持包頭稀土高新區打造世界稀土產業集聚強磁場上下滑動查看全文因稀土立區、承載稀土產業發展國家使命的包頭稀土高新區與包頭稀土創新轉型交相輝映、同頻共振,通過打造「兩院五園」產業發展「超級心臟」、構築集聚頂尖創新人才「最強大腦」,形成集稀土科研、生產、檢測、交易為一體的稀土產業集群,實現稀土永磁、儲氫、催化、拋光、發光、合金六大功能材料全覆蓋。
  • 李亞:打造洛陽都市圈的「強磁場」
    李亞:打造洛陽都市圈的「強磁場」 2020-12-10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年相約 對話青春|江門市中心醫院到我市開展四級團組織青年交流...
    、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開平市赤水鎮開展四級團組織青年交流活動,將全團帶隊、公益活動、紅色教育、鄉村振興、僑鄉文化等內容有機結合,貼近青年角色、聚焦青年關注、引起青年共鳴。這種共建模式是深化基層團組織改革的創新舉措,開創了基層團建的新格局,打造了基層團建的新樣板,有助於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的交流和融合。
  • 鹽城大豐區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
    近日,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大會舉辦。大豐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籌備工作組代表作鹽城市大豐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籌備工作報告。大會由工作人員宣讀並審議通過《鹽城市大豐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章程(草案)》《大豐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經費使用管理辦法(草案)》《鹽城市大豐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第一次會員大會選舉辦法(草案)》。經過全體會員表決,選舉產生9名理事和3名監事,並在理事中選舉產生1名會長、2名副會長和1名秘書長。監事會成功推選1名監事會主席。
  • 包頭稀土高新區:「稀」引力加持 打造世界稀土產業集聚強磁場
    因稀土立區、承載稀土產業發展國家使命的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及稀土產業,與包頭稀土創新轉型交相輝映、同頻共振,通過打造「兩院五園」產業發展「超級心臟」、構築集聚頂尖創新人才「最強大腦」,形成集稀土科研、生產、檢測、交易為一體的稀土產業集群,實現稀土永磁、儲氫、催化、拋光、發光、合金六大功能材料全覆蓋。
  • 2年培訓萬餘名網際網路人才!青島17條舉措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高雅潔日前,青島市印發了《關於加快打造工業網際網路人才集聚高地的行動方案》,提出實施十百千萬人才培養、全球英才引聚、人才生態優化提升等行動,計劃到2022年末,建設100個左右培訓實訓基地,對接3000個工業網際網路改造應用場景
  • 凝聚多方合力打造技工人才集聚高地
    《方案》結合珠海實際,務實創新,以更大力度的舉措和真金白銀的投入,用五年的時間將珠海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技工人才集聚高地,為珠海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推動技術創新,需要依靠掌握核心技術的科研人員,也離不開擁有現代化生產製造技術的技術工人。
  • 青島市17條舉措打造一流工業網際網路人才集聚生態
    近日,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學技術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打造工業網際網路人才集聚高地的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實施十百千萬人才培養、全球英才引聚、人才生態優化提升等行動,全力打造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人才高地。
  • 【經管學院】「四維布局」打造「學習型」基層團組織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的新要求,提高廣大青年團員的政治站位,以團建引領營造濃厚學風。經管學院廣搭平臺,同向發力,「四維布局」打造「學習型」基層團組織。  夯實組織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 莆田: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
    東南網莆田12月24日訊(本網記者 吳炳端)人才生態是區域核心競爭力。今年來,福建莆田市人社部門緊緊圍繞莆田市開放招商和實施「雙輪」驅動的工作部署,著力在完善人才體制機制、搭建人才發展平臺、做優人才服務上持續發力,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強有力人才智力支持。
  • 臨沂團組織:理論學習引領青年新風尚
    讓青年真正喜歡上理論學習,不僅將其運用於具體實踐中,而且形成嶄新風尚——這一切並非易事。對此,臨沂團組織進行了一系列嘗試,參學人數和參學率位居山東省首位。這背後是臨沂團組織堅持小切口、大縱深,加強全鏈條管理,通過提升線上學習實效傳播黨的聲音、激發青年力量的生動體現。
  • 聚才育才用才並重,打造人才「磁場高地」
    「發展」「人才」「創新」是冀中能源邢礦集團近年來打造高質量發展幸福和諧企業出現的高頻詞。他們把人才定義為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大興識才育才愛才用才之風,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培養人才不拘一格。
  • 青島打造吸引外資「強磁場」
    青島打造吸引外資「強磁場」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1.20 星期一 青島全力打造吸引外資的「國際客廳」。    作為我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青島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正成為我國吸引外資的「強磁場」。
  • 河南蘭考構建「矩陣式」團組織體系
    劉孝廉表示,在團蘭考縣委的精心指導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皮阿諾團委為公司青年營造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習、生活環境。他們打造團室,帶領團員青年們積極堅守抗疫一線,開展「青年大學習」,參加「五四」青年健步走活動,參加爭當青年文明使者共建全國文明城市志願服務活動,評選青年崗位技術能手、青年安全示範崗等,一系列活動獲得青年同事們的一致好評。
  • 打造大灣區雙創基地 珠海高新區營造創新「強磁場」
    賽事期間,組委會特地舉辦創業培訓會,邀請投資機構專業人士,就參賽大學生的商業計劃書製作、商業模式梳理、路演技巧等進行專業指導,為青年、大學生搭建創業交流平臺,促進以青年大學生的創業帶動就業。 「通過路演來驗證項目的產業化思路,還能跟不同的選手們交流,是這次參加比賽的最大收穫。」
  • 平度上半年引進各類人才3千多人,打造引才聚才「強磁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祖鋒 通訊員 劉京春 孫科強 線上對接省內外高校60餘所,舉辦「雲招聘」活動80餘場;赴青島、濟南等地考察人力資源中介機構130餘家……今年1-6月,平度累計新引進各類人才3240人,完成年度計劃的55.9%,聚力打造引才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