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
中宣部發布了
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等
10個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
的先進事跡,
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鄂重症救治醫療隊
和另外9個英雄群體獲此殊榮。
此次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
10個英雄群體包括↓↓↓
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北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尖刀連」
中部戰區總醫院戰「疫」黨員突擊隊
遼寧、上海、廣東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
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鄂重症救治醫療隊
中國中醫科學院國家援鄂抗疫中醫醫療隊
天津市對口支援恩施州疾控工作隊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專家組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鄂重症救治醫療隊先後派出了175名醫護人員奔赴武漢。大年初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鄂重症救治醫療隊首批隊員進駐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醫療隊因地制宜對分管病區的醫療、護理工作進行梳理、優化,為每一名重症患者制定個性化救治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救治效率。
在武漢,醫療隊根據當地需要,派出心理幹預專家和臨床營養專家,保障患者和醫療隊員的情緒健康與均衡營養;創新性地派出醫用氣體工程師,解決了病房氧氣一度供應不足的瓶頸問題;同時還和湖北醫療機構展開了常態化的遠程多學科會診,極大提升了救治質量和治療效果。
相關閱讀——「華西王炸」
「救治危重病人,我們拼盡全力」
——記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鄂重症救治醫療隊
全力救治重症患者,不顧一切與死神「賽跑」,「一人一方案、精準施治」……作為醫療界的「百年老店」,在支援武漢期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鄂重症救治醫療隊抓住重症患者這一關鍵,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用一系列嚴謹、紮實的流程和制度,齊心協力、並肩奮戰,圓滿完成了重症救治任務。
一人一方案,精準施治
在支援武漢期間,康焰作為華西醫院第三批援鄂重症救治醫療隊隊長,帶領131名醫護人員,於2月7日抵達武漢,受命援助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整建制接管兩個危重症病區、共計80張床位。
「到達武漢後,我們發現一些病情相對穩定的病人與危重病人沒能及時分級管理,重症病人的治療效果也欠佳。我們立即進行了相關流程的梳理,及時對不同程度的重症病人進行分級管理,盯住危重症病人全力救治。」康焰說。
醫療隊把病區細分為紅區、黃區和綠區。紅區收治危重病人,黃區收治可能從重症轉向危重症的病人,綠區收治症狀相對較輕的病人,有針對性地分配救治力量。
「一人一方案,精準施治。」康焰說,他們集中全力對重症病人早篩查、早集中、早治療,尤其是對危重症病人進行每天會診,每天都要對每一個病例進行治療方案的優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華西醫院援鄂重症救治醫療隊一共派出175名醫務人員緊急馳援武漢,共接管7個危重症病區,負責259張床位的危重症患者救治,收治了667名患者。
與死神賽跑,提高護理質量也是重要環節。作為醫療隊隊員,到達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時,護士長馮梅發現他們將與來自11個不同醫院的護士合作,但來自呼吸、重症、感染等科室的人員很不足。
「為了提高護理質量,統一管理標準勢在必行。」馮梅把專業的華西護理模式帶到了武漢前線:成立病房臨時護理管理小組,實行「護士長-專科護士-責任護士」三級責任制管理。在人員安排上,儘量保證每一班次都有當地醫院本院護士在崗,每一班次都有呼吸、感染或重症專業且臨床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在崗,治療護理密集時段安排「華西護士+其他醫院護士」組合,病房護理工作井然有序、安全高效。
收治危重病人,一刻都不能放鬆
「我不上前線,誰上前線!」大年初一,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教授羅鳳鳴,帶著21人的隊伍奔赴武漢,進入距華南海鮮市場最近的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全力抗擊疫情。
羅鳳鳴按照華西醫院的科室管理制定了相應的制度,科室主任和護士長負責,各個病區主任負責其病區的醫療和管理,病人的治療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我們每天都要在群裡討論危重病人的情況。」醫療隊隊員徐原寧說,「沒有特效藥,每一位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都是一場拉鋸戰,我們一刻都不能放鬆。」
有一位李婆婆曾是情況最危重的病人。「我們剛來時,她就住在這裡了,情況很嚴重。」徐原寧說,這位婆婆年紀大,自身抵抗力不足,病情一直非常危險。
醫護團隊一直密切關注李婆婆的情況,想盡各種辦法救治,保證氧氣供應,持續補充營養,加強心理安撫,經過團隊一周多的努力,李婆婆的各項指標才慢慢好轉,後來順利出院。
醫療隊隊員、華西醫院應急辦副主任晏會說,在接管病區後,他們團隊立即成立了「華西-武大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針對傳染病治療的特點,建立了遠程醫學會診模式,實現了不同醫院、病區之間的危重症病人無縫床旁會診,遠程多學科病例討論,大大提升了重症患者救治水平。
竭盡全力讓患者順暢呼吸
新冠肺炎會引起呼吸衰竭,大多數重症患者必須吸氧,才能開展後續治療。在醫療隊中,呼吸治療師非常重要,可以說是前線隱形的「氧氣醫生」。
「前線收治的都是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基本上都需要呼吸支持——從普通氧療到經鼻高流量氧療。」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支援的華西醫院呼吸治療師倪忠說。
醫療隊剛到武漢時,病房裡有個67歲的患者,有20年的抽菸史,基礎肺功能本來就比較差,感染病毒後,缺氧明顯,情況危險。
「我們立即想辦法改善他低氧的情況,先是用無創呼吸機,發現氧氣壓力和濃度都不夠。後面又用床頭的氧源接鼻塞供氧,同時再搬來一個大氧氣鋼瓶接上儲氧面罩,給患者雙重供氧,才讓患者氧飽和度不斷上升,緩解了明顯缺氧的表現。」倪忠說。
在前線,呼吸治療師往往要想盡辦法解決患者的缺氧難題,同時,還要面臨插管可能造成的被感染風險。
「有個病人情況很危急,需要緊急插管幫助他呼吸,但當時條件有限,不能完全達到應具備的防護標準,為了減少暴露風險,同事就緊急找了一個大塑膠袋,在我的防護面屏下纏了一圈當成『圍脖』,就這樣給病人插了管。」倪忠說。
「竭盡全力讓患者順暢呼吸是我們的使命!」倪忠說。
相關連結>>>
給華西「王炸」打call!
快到評論區留言向抗疫英雄表白吧!
推薦閱讀 千萬讀者都在看
點擊「閱讀原文」,來川觀新聞APP看更多
川觀新聞記者 李寰 綜合 新華社
原標題:《點讚華西「王炸」!10個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榮獲「時代楷模」稱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