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媽媽懷孕的時候肚子超大,每天腿和腳腫的都不行,又睡不好,很辛苦;好不容易熬過了40周,千辛萬苦把小橘子生出來了,哪裡知道考驗才剛剛開始,漫漫育兒路上的第一關就是新生兒黃疸。
小橘子剛剛出生1天,皮膚就有點發黃了,尤其是眼白,看著挺嚇人的,兒科醫生來查房,二話不說就給抱走了,說小橘子黃疸發生的有點早,最好住院觀察一下。這就是大部分父母都會經歷的新生兒黃疸問題。
哎呀小橘子一被抱走,橘子媽媽想起來就哭,醫生來查房的時候對著自己的產檢醫生哭,現在想想還挺好笑的,但是當時什麼都不懂呀,小橘子不在身邊心裡好慌呀。黃疸不是很多寶寶都會出現嗎?為什麼把小橘子就給送進NICU了呀?
新生兒黃疸是什麼呢?原來醫生是這麼說的。寶寶剛剛出生的時候呢,身體裡面死亡的紅細胞很多,但是寶寶的肝臟又沒有完全發育好,沒有辦法好好的消化掉這些死亡的紅細胞;同時寶寶腸道裡的有益菌又很少,這樣血液裡的膽紅素就明顯增加,能增加到一定的成都,寶寶就變成了「小黃人」啦。
新生兒黃疸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的,另外一種是病理性的;生理性黃疸是在寶寶出生後兩到三天慢慢出現,大概五至七天就會消退,最多不超過兩周;病理性黃疸多出現於寶寶出生24小時內,而且對比生理性黃疸要危險一些,會對大腦神經的發育有不好的影響,甚至有可能使腦神經損傷,造成後遺症。所以新手爸媽們一定要注意了。由於小橘子黃疸症狀出現的太早了,醫生懷疑是病理性黃疸,所以就把小橘子收入院了。
準爸媽們看到這裡該問了,新生兒黃疸有辦法預防嗎?很遺憾,橘子媽媽認為沒有辦法預防。有些老人會說,懷孕的時候吃鵝蛋就能預防黃疸,橘子媽媽覺得,就算是有用我們也沒法判斷寶寶沒有黃疸就是鵝蛋的功勞呀,而且很多人吃了鵝蛋,寶寶還是照樣黃疸了。
橘子媽媽是O型血,很擔心寶寶會出現ABO溶血性黃疸,但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呀,橘子寶寶出生不到24小時就全身發黃,兒科醫生來查房就把寶寶轉到NICU去了,橘子媽媽奶都沒餵過完整的一頓就和寶寶分開了,當時月子裡就天天哭,和寶寶分開媽媽的心都碎了。萬幸的是在醫生的細心照顧下,橘子寶寶住了10天院就平安的回到媽媽的懷抱裡啦。
那麼出現黃疸我們新手父母要做些什麼呢?下面橘子媽媽就詳細的展開說一下。
如果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那麼媽媽多餵寶寶母乳,讓寶寶多吃多排便便,每天一定時間的曬太陽,很快就會好的。說到讓寶寶曬太陽,大多數老人都把孩子包裹的特別嚴實,不讓孩子見風,這樣反而不利於寶寶的身體的健康發育。一是孩子溫度高,散熱慢,捂太多不利於散熱,讓孩子很不舒服;二是捂太多其實特別容易出現溼疹,溼疹的問題我們以後再詳細展開談。黃疸是要曬太陽的,把孩子脫光放在日光下曬,記得把寶寶的私處和眼睛蓋上,很多寶寶都特別喜歡趴著曬太陽,曬著曬著就睡著了。
那麼病理性的黃疸,爸爸媽媽最要做的就是聽醫生的,一般是會讓寶寶住院。醫院會對寶寶採取治療措施,給寶寶進行光照療法、靜脈輸入免疫球蛋白和人血白蛋白等,還會給寶寶口服一些藥物和菌類,但是當這些治療方法一段時間內沒有效果時,就要考慮給寶寶進行換血的療法了。這時新手爸媽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不要迷信偏方就好了,我們寶寶都會健健康康的成長的。
總之,新生兒黃疸問題的處理不是幾天就能完成的,需要爸爸媽媽和家長一起密切的觀察,相互配合。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禮物,怎樣撫養他們長大是我們作為父母的必修課,育兒路上點點滴滴,歡迎大家一起和橘子媽媽討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