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如何護理,為什麼新生兒大部分都會得黃疸

2020-12-23 騰訊網

橘子媽媽懷孕的時候肚子超大,每天腿和腳腫的都不行,又睡不好,很辛苦;好不容易熬過了40周,千辛萬苦把小橘子生出來了,哪裡知道考驗才剛剛開始,漫漫育兒路上的第一關就是新生兒黃疸。

小橘子剛剛出生1天,皮膚就有點發黃了,尤其是眼白,看著挺嚇人的,兒科醫生來查房,二話不說就給抱走了,說小橘子黃疸發生的有點早,最好住院觀察一下。這就是大部分父母都會經歷的新生兒黃疸問題。

哎呀小橘子一被抱走,橘子媽媽想起來就哭,醫生來查房的時候對著自己的產檢醫生哭,現在想想還挺好笑的,但是當時什麼都不懂呀,小橘子不在身邊心裡好慌呀。黃疸不是很多寶寶都會出現嗎?為什麼把小橘子就給送進NICU了呀?

新生兒黃疸是什麼呢?原來醫生是這麼說的。寶寶剛剛出生的時候呢,身體裡面死亡的紅細胞很多,但是寶寶的肝臟又沒有完全發育好,沒有辦法好好的消化掉這些死亡的紅細胞;同時寶寶腸道裡的有益菌又很少,這樣血液裡的膽紅素就明顯增加,能增加到一定的成都,寶寶就變成了「小黃人」啦。

新生兒黃疸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的,另外一種是病理性的;生理性黃疸是在寶寶出生後兩到三天慢慢出現,大概五至七天就會消退,最多不超過兩周;病理性黃疸多出現於寶寶出生24小時內,而且對比生理性黃疸要危險一些,會對大腦神經的發育有不好的影響,甚至有可能使腦神經損傷,造成後遺症。所以新手爸媽們一定要注意了。由於小橘子黃疸症狀出現的太早了,醫生懷疑是病理性黃疸,所以就把小橘子收入院了。

準爸媽們看到這裡該問了,新生兒黃疸有辦法預防嗎?很遺憾,橘子媽媽認為沒有辦法預防。有些老人會說,懷孕的時候吃鵝蛋就能預防黃疸,橘子媽媽覺得,就算是有用我們也沒法判斷寶寶沒有黃疸就是鵝蛋的功勞呀,而且很多人吃了鵝蛋,寶寶還是照樣黃疸了。

橘子媽媽是O型血,很擔心寶寶會出現ABO溶血性黃疸,但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呀,橘子寶寶出生不到24小時就全身發黃,兒科醫生來查房就把寶寶轉到NICU去了,橘子媽媽奶都沒餵過完整的一頓就和寶寶分開了,當時月子裡就天天哭,和寶寶分開媽媽的心都碎了。萬幸的是在醫生的細心照顧下,橘子寶寶住了10天院就平安的回到媽媽的懷抱裡啦。

那麼出現黃疸我們新手父母要做些什麼呢?下面橘子媽媽就詳細的展開說一下。

如果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那麼媽媽多餵寶寶母乳,讓寶寶多吃多排便便,每天一定時間的曬太陽,很快就會好的。說到讓寶寶曬太陽,大多數老人都把孩子包裹的特別嚴實,不讓孩子見風,這樣反而不利於寶寶的身體的健康發育。一是孩子溫度高,散熱慢,捂太多不利於散熱,讓孩子很不舒服;二是捂太多其實特別容易出現溼疹,溼疹的問題我們以後再詳細展開談。黃疸是要曬太陽的,把孩子脫光放在日光下曬,記得把寶寶的私處和眼睛蓋上,很多寶寶都特別喜歡趴著曬太陽,曬著曬著就睡著了。

那麼病理性的黃疸,爸爸媽媽最要做的就是聽醫生的,一般是會讓寶寶住院。醫院會對寶寶採取治療措施,給寶寶進行光照療法、靜脈輸入免疫球蛋白和人血白蛋白等,還會給寶寶口服一些藥物和菌類,但是當這些治療方法一段時間內沒有效果時,就要考慮給寶寶進行換血的療法了。這時新手爸媽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不要迷信偏方就好了,我們寶寶都會健健康康的成長的。

總之,新生兒黃疸問題的處理不是幾天就能完成的,需要爸爸媽媽和家長一起密切的觀察,相互配合。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禮物,怎樣撫養他們長大是我們作為父母的必修課,育兒路上點點滴滴,歡迎大家一起和橘子媽媽討論分享。

相關焦點

  • 新生兒有黃疸曬太陽就能解決?關於黃疸的護理方式,當媽的要知道
    但從出生開始,家長就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小寶寶可能會面臨小小的困難:黃疸。新生兒黃疸是很常見的,很多家長聽說曬太陽可以去黃,所以就將孩子放置在太陽下面直接照射,但這種去黃疸的方式真的有效嗎?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黃疸的基礎知識。1.什麼是黃疸?黃疸的症狀是什麼樣子的?
  • 如何正確認識新生兒黃疸?
    有些嚴重的黃色會加深,出現部位也會範圍更大,這就是寶媽寶爸人群中最常談論的寶寶黃疸問題。今天,小編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區婦幼保健院的醫生。     A:什麼叫黃疸?為什麼新生兒會發生黃疸?     區婦幼保健院:身體的紅細胞是會衰老死亡的,新的紅細胞一代代的產生,老的紅細胞一批批死去。
  • 新生兒黃疸該如何退黃?
    大家都知道,幾乎所有的新生兒都會在出生不久就從臉開始變黃,很多父母看到這樣的情況多少會有一點擔心,生怕自己的寶寶會留下後遺症。這時候,父母可能會從親戚、月嫂、朋友處聽到一些建議和土方子。問題是,這些退黃建議靠譜嗎?作為父母,又應不應該採用呢?
  • 新生兒的黃疸究竟是怎麼來的?
    嬰兒黃疸,幾乎每一位新生兒都會經歷的症狀,Tina老師在網際網路上搜索一下,映入眼帘的字眼觸目驚心。在現代醫學已經發達的時代,面對黃疸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這種悲劇不應該在上演。根據調查數據顯示:50%的足月兒,70%的早產兒都會出現黃疸,關於黃疸的問題的確讓媽媽很揪心,也有很多媽媽諮詢Tina,寶寶的黃疸究竟是怎麼來的?敲黑板劃重點聊黃疸先聊膽紅素黃疸顧名思義就是新生兒寶寶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表現,這個黃色主要是由體內的膽紅素引起的。
  • 黃疸系列丨新生兒黃疸,醫生擔心的問題
    黃疸系列丨新生兒黃疸,醫生擔心的問題 2020-11-2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如何有效預防?新手爸媽需注意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當寶寶出現生理性黃疸時,新手爸媽不要恐慌,這是正常的現象,只要聽從醫生的建議,科學護理,寶寶很快就會康復的。但是也不能不重視,甚至聽老一輩的方法去治療,有可能因為時間拖延較長使黃疸變嚴重,甚至出現併發症膽紅素腦病。
  • 新生兒黃疸是「曬太陽」還是「照藍光」,媽媽該如何選擇
    據統計80%的正常新生兒在生後早期都會出現皮膚黃染。讓人「談黃色變」的主要原因是嚴重的新生兒黃疸可引起膽紅素腦病,可能會留有耳聾、腦癱、智能落後等後遺症。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
  • 十個寶寶九個黃疸?治療新生兒黃疸,新手爸媽需了解
    很快她就想到了黃疸,雖然是才當媽媽,但是平時也學到了不少育兒知識,聽說過十個新生兒九個黃疸的這句話。所以閨蜜知道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只是面對眼前黃黃的女兒,閨蜜還真的有一點拿不準,雖然她一直在告訴自己女兒很有可能是生理性黃疸。
  • 面對新生兒黃疸,你也這樣坑過娃嗎?
    新生兒科醫生告訴他們: 新生兒的情況需轉到新生兒科進行照藍光治療。 照藍光之後,黃疸消退得不明顯的話,需要繼續照藍光。有些孩子會因此出現智力低下、手足徐動、聽覺障礙等後遺症,這被稱為核黃疸。 最令人難過的,莫過於還有一小部分家長,無論醫生如何勸阻,都執意帶娃出院,最終因膽紅素腦病導致新生兒死亡。
  • 家有黃疸兒,千萬要謹慎,新生兒黃疸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就醫
    寧寧的媽媽也因此離家出走,父親的身體也經常出現狀況,一個好好的家庭就因為黃疸被弄得支離破碎。新生兒黃疸是一個極其普遍也很容易恢復的疾病,以至於大多數人並沒有太把這當回事。那為什麼有時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呢?
  • 新生兒黃疸,什麼情況要照藍光?
    新生兒在出生後大部分的寶寶會出現黃疸的症狀,由於很多的新生兒的黃疸症狀不是很嚴重,往往醫生不會建議要進行治療,但有些新生兒黃疸的症狀是較為嚴重的,要及時治療,那麼新生兒黃疸必須要照藍光嗎?新生兒黃疸必須要照藍光嗎用於光療的光源有多種:臨床常用一種特殊藍光。
  • 為什麼新生兒會出現黃疸?先別急,沒你想的那麼糟,醫生說出答案
    第一次做父母的人,在孩子出生後,通常都會有點緊張,孩子稍微有點異常表現,就會很慌張,害怕孩子出現什麼問題。有些新手媽媽,就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何孩子生下來後,皮膚會有點黃,眼睛也很黃,顏色看著就不太正常,是不是身體出現什麼問題了。
  • 黃疸、溼疹、吐奶、眼屎、紅臀、腸絞痛……新生兒十大問題一次講
    大部分的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開始在皮膚、口腔黏膜和眼白部分會出現輕度的黃染,而手心和腳心一般不出現黃染,在生後一周到十天會自行消退,在此期間吃奶、睡眠以及生長情況均好,大小便顏色正常,也無其它不適表現,如果查血表明血清總膽紅素濃度正常,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對小兒健康一般無影響,不需特殊處理。
  • 新生兒從黃疸變腦癱 只因為沒做好這幾件事
    黃疸是新生兒的常見病,會讓寶寶的皮膚或眼白變黃,很多家中會覺得醫院大驚小怪小題大做,寶寶只是有一點變黃了,照照太陽就可以治癒,在醫院照藍光是對寶寶的折磨,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有請平安好醫生私家醫生劉雁飛分享經驗《黃疸寶寶的診斷和居家護理注意事項?》,她具有11年三甲醫院臨床經驗,曾任原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內科兒科主治醫師。1.黃疸是怎樣產生的?由於出生前後,血氧分壓的變化,導致紅細胞破壞多,加上紅細胞壽命短,產生膽紅素多。
  • 讓新手爸媽緊張不已的新生兒黃疸,究竟多嚴重?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約50%的足月兒,80%的早產兒可出現不同程度黃疸。
  • 如何判斷新生兒是病理性黃疸還是生理性黃疸?看完這篇就知道啦!
    寶寶黃疸是常見的新生兒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面頸部、軀幹甚至全身都泛黃,通常2-3日後會慢慢消退。很多寶媽也都知道黃疸對寶寶的身體可以造成嚴重的傷害,那麼寶媽們知道黃疸分為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嗎?二者的症狀表現以及危害也是不一樣的。
  • 新生兒黃疸全解析,每個媽媽都要重視:收藏這篇就夠了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有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之分。02黃疸值如何換算?1mg/dl=17.1umol/l。
  • 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是多少?表現症狀有哪些?
    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大多都會出現黃疸,黃疸分為生理性、病理性、母乳性三種類型。判斷黃疸是否正常有一個數值,可能很多媽咪不知道,下面我們就來講一下,也說說黃疸的表現症狀。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新生兒黃疸指的是新生兒發生膽紅素代謝紊亂,致使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進而使皮膚、眼球等處出現異常黃色的現象。它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膽紅素為參考指標的,只要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即為正常。新生兒黃疸的表現症狀:1、生理性。
  • 新生兒肺炎也會引起黃疸不消退,家長要重視
    本文原創,歡迎個人分享轉發,媒體轉載請聯繫作者作者丨鴿子醫生 ID:air863經常有媽媽說寶寶滿月了,黃疸指數還是高,影響疫苗接種,平時寶寶也沒有什麼不舒服,帶寶寶去醫院檢查後,醫生竟然說肺炎引起了黃疸不消退。肺炎為什麼影響黃疸呢?
  • 新生兒黃疸很嚴重嗎?別急,教你不吃藥不打針的「快速退黃法」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特別是新生兒早期,也屬於新生兒正常發育過程中的症狀。但是,有些時候也是某些疾病的表現。所以,出現新生兒黃疸時,有正常生理現象,也有異常病理現象。每個新生兒都會黃疸嗎黃疸幾乎是每個新生兒都會患的一種病症,一般出現在新生兒出生後的2~4天中,患黃疸的主要原因是細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腸肝循環增加、紅細胞酶缺陷、紅細胞形態異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