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黃疸兒,千萬要謹慎,新生兒黃疸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就醫

2020-12-23 優優兔育兒

十個寶寶九個黃,對大多數新生兒來說,黃疸就像長痱子一樣,很快就會好。但在某些情況下,卻需要引起父母們重視。

曾經溫州有一則新聞報導,一個新生兒被送到醫院時膽紅素已經達到了18mg/dl(毫克/分升),其面部、身體以及手心都發黃,屬於重度黃疸,醫生建議馬上住院治療,否則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但寶寶的奶奶強行幹預,說黃疸不用治,讓孩子黃兩個月,自己就會好,結果堅持把孩子帶回了家。才一天的時間,寶寶出現拒絕喝奶、哭鬧、尖叫,甚至還出現了驚厥,背部和頸部呈現異常弓起的狀態,眼睛轉動或抽搐等。一家人趕緊把孩子送回到醫院,這次,他的奶奶終於同意住院治療。此時孩子的膽紅素值已經高達30mg/dl,情況十分危急。經過搶救雖挽回了孩子的性命,但血液中的膽紅素已經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對其神經系統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傷,孩子腦癱了。

康康(化名)是個早產兒,在媽媽肚子裡只待了7個半月就出生了,出生後有小兒黃疸,經過治療後康復出院。但康康的身體一直都不太好,尤其是在肢體發育方面比較緩慢,當時他的父母以為是早產兒先天體質弱,就沒往心裡去,直到孩子1歲左右學走路時,大人發現孩子老是雙腳不著地,著地也站不穩,姿勢非常怪異,這才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經醫生診斷孩子是腦癱,一家人猶如晴天霹靂。

2008年7月的某一天,在家人的期盼中寧寧(化名)出生了,可是三天後孩子出現了黃疸,並伴有發燒拒絕吃奶等現象,孩子當即被送往廣西某醫院住院治療,幾十天後黃疸漸漸退了,但醫生說黃疸已經入腦可能以後對生活有影響,當時寧寧家人並不知道病情的嚴重性,直到孩子慢慢長大出現了嚴重的智力和行動力的障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寧寧的媽媽也因此離家出走,父親的身體也經常出現狀況,一個好好的家庭就因為黃疸被弄得支離破碎。

新生兒黃疸是一個極其普遍也很容易恢復的疾病,以至於大多數人並沒有太把這當回事。那為什麼有時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呢?

其實新生兒黃疸分兩種類型,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大部分黃疸寶寶都屬於生理性的,他們在出生後2到3天,會出現皮膚、白眼球和口腔黏膜黃染,有輕有重,通常在面部和胸部較為明顯,其他部位沒有明顯的黃色,尿色正常,寶寶的精神狀態也良好無異常表現,通常黃疸第4到6天症狀最重,足月兒在出生後的7到10天基本能自行消退,早產兒可能需要3到4個星期才消退,期間無其他不良症狀,這種就是屬於生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通常出現得更早,在嬰兒出生24小時內就會出現,由於新生兒肝臟的處理膽紅素的能力較弱,血腦屏障的發育也不完善,此時體內出現過多的膽紅素就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被稱為膽紅素腦病,又叫核黃疸。這是引起腦癱的一個重要的病因。如果嬰兒是足月出生且十分健康的話,即使是病理性黃疸也不會對孩子產生較大的傷害。

但是對於早產兒或者存在某些疾病的新生兒來說,染上病理性黃疸則可能十分危險。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母親與嬰兒的血型不相容、感染肝臟問題引起的。不過,現在的孩子出生條件都比較好,出生之後都會有醫生監測指標,如果發現黃疸在25-30mg/dl以上,出現皮膚黃染和鞏膜黃染,及時接受藍光治療或輸注白蛋白,如膽紅素很快就降下來,一般不會留下嚴重的併發症。出現核黃疸的情況通常是持續黃疸,比如持續超過30mg/dl以上,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核黃疸,到後期會出現腦癱的症狀,如肌張力增高和行動能力障礙等。有部分小孩出現黃疸而且偏高但不出現腦癱,到了兒童期或成年以後則容易出現多動症。

優優兔叨叨:家長們對新生兒黃疸應密切監護,注意其皮膚黃染的消退情況,要多請教醫生,不要盲目比較其他患者的病情,畢竟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有所不同。對於黃疸較重和患有黃疸的早產兒應重點監護。總之,有問題應及時就醫診斷並加以治療。

歡迎「關注」我的帳號,期待與你同行,感受親子關係的魅力,發現育兒路上的美好。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屏幕下方評論區留言

回顧往期:

王鷗3歲父母離異,37歲談往事潸然淚下,童年傷痛要如何療愈

姚明一家遊頤和園,9歲女兒身高驚到網友,長得高不僅是基因強大

寶媽看監控未施救,三月嬰兒趴睡身亡,睡眠安全不可不知的真相

相關焦點

  • 新生兒出現黃疸要不要緊?孕婦一定要注意這5點,別不當回事兒
    這種情況之下,也可能造成嬰兒出生後出現「新生兒黃疸」的情況。對於大多數寶寶而言,這種症狀一般是幾天之內就消失了,可是還有的寶寶會持續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新生兒黃疸」究竟是什麼?高輻射很有可能會造成寶寶畸形,而二手菸不僅僅影響孕婦的健康,也影響著寶寶的健康。3)出現感染性疾病及時就醫感染性疾病傳染力較強,並且會留下一定的後遺症,如果孕婦出現感染性疾病,一定要儘快找到病因,並且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
  • 新生兒黃疸,什麼情況要照藍光?
    新生兒在出生後大部分的寶寶會出現黃疸的症狀,由於很多的新生兒的黃疸症狀不是很嚴重,往往醫生不會建議要進行治療,但有些新生兒黃疸的症狀是較為嚴重的,要及時治療,那麼新生兒黃疸必須要照藍光嗎?新生兒黃疸必須要照藍光嗎用於光療的光源有多種:臨床常用一種特殊藍光。
  • 新生兒黃疸有哪些危害,你一定要知道
    新生兒黃疸是寶寶出生28天以內,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從而引起的血中膽紅素升高,因此皮膚、黏膜以及鞏膜出現黃染的病症,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早產兒發生黃疸的概率更高。研究發現,黃種人的新生兒黃疸明顯高於白種人及黑種人,因此家長要注重觀察新生兒是否出現黃疸,若出現該症狀,應及時就醫治療。新生兒黃疸的這些危害,你一定要知道。1、若孩子一出生就出現了黃疸,並且皮膚黃染的症狀迅速加深,口唇黏膜蒼白,呼吸和心跳急促,這種情況屬於是母子血液不合導致的新生兒溶血症,就需要急速進行搶救。
  • 新生兒有黃疸曬太陽就能解決?關於黃疸的護理方式,當媽的要知道
    新生兒黃疸是因為膽紅素在體內聚集得過多導致的,最明顯的特徵是皮膚黃髮。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是在胎兒出生後的2-3天之內出現,通常兩周左右就會消退,生理性黃疸是正常現象,寶爸寶媽們不必過於擔心,讓其自行消退即可,但若是病理性黃疸則會對寶寶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
  • 寶寶黃疸多少才需要照藍光?關於黃疸的8個小秘密,父母要知道
    01關於黃疸的8個小秘密,父母一定要有所了解1、新生兒多久會出現黃疸可以說絕大部分的寶寶在出生後都會有黃疸,但是出現黃疸的時間會因為自身體質有所不同。2、新生兒出現黃疸的原因新生兒的肝臟代謝能力較差,他們體內的膽紅素較多,由於無法得到及時的排洩,這些膽紅素堆積在體內就會形成黃疸。
  • 新生兒肺炎也會引起黃疸不消退,家長要重視
    新生兒肺炎有哪些表現?新生兒肺炎在症狀上表現往往不典型,少數有咳嗽,甚至可以不發燒。有時候就是「感冒」症狀,如拒食、鼻塞、吐奶、嗆奶、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寶寶呼吸很快。媽媽可以在寶寶安靜的時候給寶寶數呼吸次數,數1分鐘,不要在剛餵過奶、剛洗完澡、剛拍過便以及剛哭過數呼吸。如果是新生兒肺炎導致的黃疸不消退,需要首先積極治療肺炎,感染消除黃疸往往就隨之消退了。
  • 母乳性黃疸,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到底是怎麼回事?
    當寶寶被確診為患上母乳性黃疸後 ,如果程度較輕 ,孩子精神狀態好,吃奶量與當日齡的孩子相差不大,那麼並不需要特殊的藥物治療。只要持續監測孩子體重增長情況就可以,生長曲線在正常範圍平穩增長的話,爸爸媽媽就可以放心 ,一般也無需停餵母乳 。需要來醫院就醫的情況在最後。第二問:小李醫生,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黃疸?
  • 新生兒黃疸全解析,每個媽媽都要重視:收藏這篇就夠了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有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之分。04有下列情況時,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1. 黃疸在出生後二十四小時內出現。2.
  •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如何有效預防?新手爸媽需注意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當寶寶出現生理性黃疸時,新手爸媽不要恐慌,這是正常的現象,只要聽從醫生的建議,科學護理,寶寶很快就會康復的。但是也不能不重視,甚至聽老一輩的方法去治療,有可能因為時間拖延較長使黃疸變嚴重,甚至出現併發症膽紅素腦病。
  • 媽媽O型血,爸爸A或B,寶寶真的會溶血性黃疸嗎?嚴重到要換血?
    其實這是沒有考慮寶寶出生時間,默認的是寶寶出生大於72h,如果你家寶寶不幸是溶血性黃疸,這時千萬不要自作聰明,一定遵循醫生建議。二、是患兒是否發生肝脾腫大的情況,在發生溶血病時,肝脾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腫大,因此護理人員要每天對患兒的肝臟進行觸診,並觀察是否出現腹脹、腹水、皮膚黏膜出血點等情況。三、堅持早期足量母乳餵養 ,可減少膽紅素腸肝循環。
  • 寶寶出現了黃疸應該怎麼辦?
    生理性黃疸寶寶出生後,如果媽媽發現寶寶的小臉及身體都出現發黃的跡象,那麼寶寶很有可能出現了黃疸的新生兒黃疸是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引起的,分為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其中以生理性黃疸居多,而病理性黃疸的發病率則很低。
  • 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是多少?表現症狀有哪些?
    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大多都會出現黃疸,黃疸分為生理性、病理性、母乳性三種類型。判斷黃疸是否正常有一個數值,可能很多媽咪不知道,下面我們就來講一下,也說說黃疸的表現症狀。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新生兒黃疸指的是新生兒發生膽紅素代謝紊亂,致使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進而使皮膚、眼球等處出現異常黃色的現象。它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膽紅素為參考指標的,只要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即為正常。新生兒黃疸的表現症狀:1、生理性。
  • 黃疸、溼疹、吐奶、眼屎、紅臀、腸絞痛……新生兒十大問題一次講
    大部分的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開始在皮膚、口腔黏膜和眼白部分會出現輕度的黃染,而手心和腳心一般不出現黃染,在生後一周到十天會自行消退,在此期間吃奶、睡眠以及生長情況均好,大小便顏色正常,也無其它不適表現,如果查血表明血清總膽紅素濃度正常,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對小兒健康一般無影響,不需特殊處理。
  • 新生兒黃疸如何護理,為什麼新生兒大部分都會得黃疸
    新生兒黃疸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的,另外一種是病理性的;生理性黃疸是在寶寶出生後兩到三天慢慢出現,大概五至七天就會消退,最多不超過兩周;病理性黃疸多出現於寶寶出生24
  • 新生兒黃疸是「曬太陽」還是「照藍光」,媽媽該如何選擇
    據統計80%的正常新生兒在生後早期都會出現皮膚黃染。讓人「談黃色變」的主要原因是嚴重的新生兒黃疸可引起膽紅素腦病,可能會留有耳聾、腦癱、智能落後等後遺症。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
  • 十個嬰兒九個黃,新生兒出現黃疸用不用去醫院看呢?
    一、何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多由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引起。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症狀之一,它可以是正常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症狀,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現,嚴重者可致腦損傷,所以有些黃疸寶寶還是要去醫院看醫生的。
  • 新生兒出生第二天出現黃疸,治療兩天後被家長帶回家「曬太陽...
    出生才5天的新生兒寶寶珊珊(化名)是一名足月低體重兒,出生沒多久就出現黃疸,並被診斷為「蠶豆病」,但是治療才2天,就被家人帶回家曬太陽「退黃」,由於延誤治療,三天後珊珊出現了嚴重的病理性黃疸再次入院,接受換血治療後才轉危為安。
  • 黃疸專挑新生兒「下手」,如不想被「盯上」,孕期做好預防很重要
    現在有很多新生兒在出生以後都會有黃疸現象,而且發病率一年比一年增多,嚴重的話寶寶還會因此喪命,殊不知,誘發寶寶黃疸的誘因和孕媽在孕期一些習慣有關係,特別是在孕期吃的一些食物。聊怎麼預防之前,先來認識下什麼是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主要是針對那些剛出生還沒有超過滿月的寶寶,他們由於自身的膽紅素代謝出現異常,而使自己的皮膚黏膜以及鞏膜黃染等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病症,現在也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症。
  • 新生兒黃疸的三種類型,提醒:這種會影響寶寶智力發育,要注意
    如果黃疸值不超過15mg\dl就屬於正常的範圍,一般不需要進行治療。因為大部分的嬰兒都存在這種情況,此時嬰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全,容易出現膽紅素不能快速代謝。因此,血中的膽紅素濃度較高,會表現出輕微的黃疸症狀。
  • 新生兒從黃疸變腦癱 只因為沒做好這幾件事
    結果膽紅素在血裡積聚,就出現了黃疸了。黃疸是新生寶寶常見的一種現象,而且大部分是生理性的,一般足月寶寶在2周左右會消退,早產寶寶一般3-4周會消退,不會給孩子造成危害。但有一小部分孩子,因為早產、溶血、感染、餵養不當、或者膽道堵塞等原因,膽紅素產生得特別多,或者代謝、排出特別慢,導致血裡的膽紅素特別高,持續時間特別長,那就可能是病理性的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