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2021-02-24 浪潮工作室

20000節車廂,30萬張病床,對於印度交出的這張「火車改醫院」疫情答卷,我一點也不驚訝。

畢竟,火車鐵路是印度人的命脈所在。

△印度167年鐵路網首次停運,把火車改造成隔離病房 / 微博

只要拋開那些車廂掛滿人的獵奇心態,你才能更清晰感受到火車是怎樣影響這個神奇國家的:

她曾載著印度的輝煌在亞洲稱雄。

6.7萬公裡的鐵路軌道,14000多列火車在這片土地上日以繼夜地奔馳,運載著印度13億男男女女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人口移動,年旅客運輸量更傲居全球第一。

印度是亞洲第一個通鐵路的地方。在中國打算修第一條鐵路的1892年,印度已經擁有近3萬公裡的鐵路了。

△印度小孩走在廢棄的軌道上/ unsplash

可是,她也是印度落寞的真實寫照。

四處漏風,過量載客,超級晚點,從不報站,吱呀作響的老式車廂仿佛下一刻就會脫軌而出,腳跟貼腳跟的乘客密集得連一隻老鼠也擠不進來。

你無法理解的喧譁、嘈雜、擁擠、髒亂差,也一一在印度火車上演。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

火車,就是印度社會的濃重縮影。

世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個像火車這般能反映印度的物件了。

印度的國土面積不過我們的三分之一,地勢又相對平坦,擁有40%的平原面積。

乘坐飛機實在過於奢侈,一眼望不到頭的地勢又適合興建鐵路,再加上極其低廉的票價和歷史因素,火車,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印度人出行工具的首選。

△平坦的地方使鐵路發展成為可能 / unsplash

印度人對火車的依賴程度已經去到了:

平均每個印度人一年至少坐4次火車;每天有2300萬的乘客等待著轟鳴的火車運送自己到遠方;印度鐵路也是印度最大的僱主,包攬了1300萬人的生計.

不僅如此,火車還是無數外地勞工、傳教士和乞丐臨時的家,還常常與印度政治經濟掛鈎,一旦漲價還會引發罷工遊行。

這種息息相關的程度,也讓火車成了一個「微縮版」的印度,堪稱「印度的政經宗教人文飲食的多元結合體」。

△火車,最能折射印度社會的地方 / unsplash

印度的火車,顯得非常「兩極化」,一如他們的社會。

奢華無比的皇家列車們在印度也可以「如數家珍」:王公快車(The Maharajas'Express)、金色戰車(Golden Chariot Train)和奧德賽火車(Deccan Odyssey)等等.

他們要接待的,是印度政要、富商,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豪華如宮殿的裝飾和服務,一趟下來,最便宜的包廂也要價3萬人民幣。坐上這趟列車,你絕對不會想像到這就是印度。

△王公快車,是印度史上最奢華的列車之一 / Youtube截圖

但是,大多數印度人的風塵僕僕,只屬於那一趟趟窮人列車。

印度的火車系統層層分級,分為12等車廂,印度窮人往往只選得起三等車廂和Sleeper臥鋪。

這意味著,在酷熱的印度之下,沒有空調,沒有食物供應,一旦下鋪的人睡了上鋪的人連坐的地方都沒有,在狹窄的車廂裡,往往一熬就是數十個小時。

△以印度的長途火車為例,一般分為4個等級:1AC、2AC、3AC和Sleeper臥鋪。AC代表有空調,數字代表等級,1AC就是一等車廂,但大多數印度人會選無空調的Sleeper臥鋪。/ Youtube

但抵不過票價便宜,一趟從德裡到孟買的22小時火車,只需595盧比(約55元人民幣)。

據統計,佔旅客人數1%的「高端旅客」為鐵路提供了20%的營業額,而60%的印度鐵路旅客卻只產生10%的營業額。

在印度乘坐火車,也需要極大的耐心。

30-50公裡/小時的「龜速」,無數個「晚點」的廣播,在深夜月臺上橫七豎八地睡滿了一個個因晚點裹著毯子的印度人,這更讓他們顯得慢慢悠悠,和性格裡極大的忍耐力

△久等不來的火車,印度人已經習慣「席地而睡」 / 圖片源自化名

不過,這種「國民性格」更像是現實社會日復一日地強行灌輸給他們的。

當你走進印度的任何一個火車站,每個出入口都標註分明:二等車廂女性休息室、三等車廂入口、一等車廂廁所、蓄鬚者入口、素食餐廳、非素食餐廳、退休人員休息室……

在印度,仿佛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與生俱來,也無人抗爭,正如高種姓的人絕對不會出現在二等車廂。

△印度車廂內一瞥 / unsplash

但二等車廂以下,才是窺探印度的最好窗口:

喇嘛在列車間為旅客祈福索錢;鬍子拉碴的老漢貌似搶了年輕人的位置,兩人在爭論不休;懷抱嬰兒、頭戴面紗的婦女望著窗外發呆;從容的印度老婦人捧著一本小書閱讀;鄰座的幾個壯漢正扯著嗓子唱歌.

在停車的瞬間,你又會看到印度神牛在悠然自得地穿過軌道,和沿途數不清的貧民窟。

△在軌道旁邊的印度牛隻 / tripsavvy

馬克·吐溫曾這樣評價過這種文化現象:

「印度人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對於他們來說,所有的生命都是神聖的,但人的生命不包括在內。」

在沒有火車之前,印度人的時間是按月計算的,地理的屏障阻隔了各邦人們的交流。

直到1853年,英國人帶來的一列轟鳴、冒著白煙的蒸汽機車從孟買緩緩駛向坦納,這34公裡的路程,用了1小時15分。

△1853年印度第一輛載客火車從孟買駛向坦納 / Youtube

自此,印度的歷史被改變了。

生於英屬印度孟買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就在《吉姆》一書描繪了19世紀印度人坐火車的場景:

「『簡直是魔鬼之作啊!』黑暗之中空曠的回聲,磚石站臺之間閃閃發光的鐵軌,頭上縱橫交錯的大梁,這一切著實讓喇嘛膽怯。」

這時的印度人,嘖嘖稱奇於這座會發出叫聲、可以自己移動的龐然大物,觸摸著火車上最先進的煤氣燈、電燈,還全然沒有意識到這只是大英帝國壓榨他們的工具。

一箱箱的印度奇珍異寶通過火車運送至大不列顛;而英國人也運來來一箱箱傾銷到印度的貨物,企圖壟斷當地市場,甚至還有槍桿子,方便統治當地人。

△英國殖民者在印度火車站上 / orientrailjourneys

但對於當時的印度人來說,他們並未想到如此深遠,只知眼前這一趟趟火車把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連結起來了。

火車的出現,讓不同種姓的人破天荒地並排坐在一起。

《吉姆》一書就描述道:「一上火車,我們種種正確的生活法則都被打破了。」

在19世紀的火車上,有富農、喇嘛、乞丐和放債人,因為當時火車數量並不多,他們被迫擠在同一車廂內,不同身份、背景的人首次得以交流碰撞了起來。

可惜到了今天,三六九等的車廂又重新分隔了印度人。

△曾經,不同種姓的印度人坐在同一車廂 / CNN Travel

火車也把印度人的食物交融在了一起。

除了少部分昂貴的車廂,印度火車是不提供食物的,所以在漫長的數十小時中,印度人習慣在行程打包時帶上自己的食物。

在印度南部長大的孩子,早餐會吃idli(蒸扁豆米糕)和podi(一種幹酸辣醬),但在火車上,他可以接觸到新奇的北部油炸小吃。

這種新鮮感,就像:「在凝視著陌生村莊轉瞬即逝的瞬間,品嘗起了異國情調的新菜。」

△印度火車上出售的油炸小吃 / Getty Images

火車,還把印度人的思想也一併連結了起來

從19世紀末開始,印度聖雄甘地就坐著三等車廂到各大城市,宣揚他的「非暴力不合作」主張,激起印度人為獨立而抗爭。

就這樣,新的思想啟蒙,通過火車傳達到各地民眾當中。

△甘地曾乘坐三等車廂週遊印度,宣講新思想 / Youtube

其實,印度人對火車的感情十分複雜,一方面火車給印度人帶來前所未有的新視野和各地風俗飲食文化連結交流,另一方面,這也是大英帝國壓榨印度人血汗的重要統治工具。

甘地就曾帶著這份警惕審視鐵路:「鐵路再好,終究是殖民主義的產物,無論今日的印度受惠於鐵路多少,當年大英帝國的剝削仍是史實。」

帶著這份複雜的感情,印度鐵路會走向何方?

很不幸,自擺脫大英帝國統治以來,印度鐵路的發展一落千丈。

雖然印度的鐵路長度傲居全球第四,但大多不過是殖民主義遺留的產物罷了。

哪怕1951年,印巴分治被分走一部分的鐵路,印度的鐵路裡程仍然高達53596公裡,如今60多年過去,印度鐵路裡程不過增長25%,到了67368公裡。

△印度鐵路發展緩慢 / unsplash

對比中國鐵路的發展,這份「緩慢」更明顯:

印度鐵路比中國發展快了39年。在1951年,印度鐵路裡程是中國的2.3倍;到了2016年,已經反超1.6倍。

在速度技術上,印度最快的一趟列車最高時速不過160km/小時,而中國和諧號的最高時速可達380km/小時。

△上圖為印度國內目前最快的列車Train 18;下圖為中國和諧號 / wiki&圖蟲

鐵路的發展,處處顯示出印度人的「不上心」。

過量載客,維護力度不足,與沿途居民區靠太近,又導致了無數的「安全事故」:

根據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National Crime Record Bureau)2014年的統計結果,印度2013年有27581人死於鐵路事故,這一數據遠超世界任何其他國家

2010年,印度西孟加拉邦火車脫軌加相撞造成148人死亡;

2016年,印度北方邦的火車脫軌事故造成至少142人死亡,超過200人受傷;

△2016年11月20日,印度北部一火車出軌 / BBC

印度人對於這個遍布全國的黑色龐然大物複雜矛盾的感情,再加上鐵路已經和印度人的生活深深捆綁在一起,印度鐵路要改善還真的十分「難啃」。

先是印度的鐵路因票價低廉而常年虧損,一名乘客乘坐一公裡火車,鐵路系統就會虧損30盧比。

他們也不是沒有給試過給火車票漲價,但佔印度一半人口以上的窮人已經對低廉的火車票價產生依賴,一旦漲價,就會引發地方的遊行抗議。

△2014年,印度火車票價上漲14.2%,引發多地遊行抗議 / India Today

於是,印度只好把票價的虧損轉嫁到貨運上。

世界銀行2012年的一份報告發現:印度擁有世界上最低的鐵路旅客票價,但卻擁有最高的鐵路貨運運費。但高昂的貨運運費,只會進一步拖垮印度的經濟。

另一方面,不少印度政客為了所謂的「政績」和迎合選民,會建一些毫無發展前景,甚至不計成本的鐵路。

印度計劃經濟委員會2013年的報告發現,在印度新建成的鐵路項目中僅有8%能夠滿足鐵路項目的最低盈利預期,而高達62%的新投建項目處於長期虧損狀態。

△印度擁有全世界最昂貴的貨運費 / Times Travel

這就誕生了十分「詭異」的一幕:窮人在吸鐵路的血,鐵路在吸印度的血。

他們也意識到「鐵路改革」勢在必行。

2015年,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將投入1370億美元,用於改善鐵路基礎設施、車廂、廁所的清潔衛生、女乘客安全、上網等問題,但效果似乎還並沒有彰顯出來。

歸根到底,火車鐵路是英國統治者留給印度的遺物,而不是印度民眾自主研發建造的產物,在思維上,終究是「索取」多於「維護」。

△不堪重負的印度火車 / unsplash

在多年後的今天,這條龐大的「黑色之龍」非但沒有把印度人帶向遠方,非但成為一張巨大的網絡把印度人牢牢地困在原地。

孰之過?英國人?印度人?

我們不予評價,只希望,大半個世紀前印度鐵路成為「吸血鬼」那一幕,不要再次上演。

參考資料:

1.印度火車 交會歷史、文化與政經的印記 楊駿北.徐安隆

2.不用「開外掛」,印度火車求生秘籍 澎湃新聞

3.從保羅索魯的《火車大巴扎》,一窺濃縮的當代印度社會 澎湃新聞

4.On India's trains, photographer finds a moving world 'where all of life happens' CNN

5.In India, A Rich Food Culture Vanishes From The Train Tracks NPR

6.毛克疾:印度鐵路為什麼如此致命 觀察者

7.記者來鴻:鐵路改革—印度要啃「硬骨頭」 BBC中文網

8.私有化無望,印度鐵路改革停滯不前 紐約時報中文網

你已選中了添加連結的內容

相關焦點

  • 一點都不沙雕的沙雕作品
    而海洋生物不小心吞食或被塑料垃圾纏繞住,等待它們的將會是死亡。無論是海龜、海鳥還是魚類,已經有近700種動物遭到了塑料的傷害。」這塊佔地1750平方米的沙雕作品,來自一位專門研究沙雕的藝術家保坂俊彥(Toshihiko Hosaka)。他帶領千葉縣當地的居民和學生們,用時11天才製作完成。
  • 印度青年好奇:我在中國10年,中國人基本不談印度
    古普塔是一個醫學院的學生,他來中國已經很多年了,在中國的醫院也實習了5年之久了,卻很少聽到人們討論印度。從這裡可以看出,中國人不注重印度的發展,想要引起中國的重視,印度必須激勵的發現國家經濟。▲印度火車02不斷發展的國家中國人在平時會討論俄羅斯、美國
  • 印度火車真的掛滿人?原來這些都不是真的!
    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家,對於我們來說,他們有不少行為是我們不能理解的,比如把牛尿當飲料喝,很自然的在露天場所大小便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從網上看到的,但是印度真的是這樣的情況嗎,還是這種現象被網絡媒體過分誇大了呢?
  • 「我們印度家家都有電視,中國有嗎?」中國人:我們家家都有廁所
    印度窮人區的髒亂差,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不僅僅是國外的人,就連印度當地的富人區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印度屬於人口大國,單從他們的火車就可以看出來,不但裡面爆滿,就連火車外面也是吊著的乘客,讓人不禁懷疑,印度除了坐票和站票之外,是不是還有「吊票」。
  • 印度女性長相完美,為什麼中國人不願娶?有一點難以忍受
    印度女性長相完美,為什麼中國人不願娶?有一點難以忍受 印度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而印度女性長相完美,為什麼中國人不願意娶呢?有一點難以忍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印度女性雖然不能說膚白貌美,但是她們五官精緻,看上去也是非常的美麗。
  • 你坐過印度的火車嗎?體驗過後,印度的火車和你想像中的一樣嗎
    去印度旅行很突然,雖然和朋友約好去模里西斯,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印度,在去印度旅行之前,也曾聽過關於印度火車的一系列報導,同時這也增加了我們的好奇心,印度的火車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我帶著這種好奇心去了印度。去印度旅行,各城市之間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火車,我們決定去5個城市,所以去印度免不了和火車打交道,硬座、空調座和臥鋪都有體驗,其中的一個城市距離非常遠,要行使10幾個小時,不然就體驗不到了,印度的火車和網上傳言的基本相似,鐵皮的撐起的火車站,車站設施非常簡陋,這裡卻是印度的首都。
  • 我的哥——印度火車及自由行攻略
    印度火車太有名了,不是因它先進,而是特別,那一張張門邊爆滿棚頂都蹲滿乘客的火車照片已深深地烙在人們的腦海中了,來印度不感受一下火車是萬萬不可的。這是從焦特布爾去齋普爾的火車,都說印度的火車經常晚點,可我們運氣超好,火車準時出發。我們坐的是臥鋪, 5小時到達。
  • 火車廁所孔為何那麼小?沙雕網友的神回復把我笑尿了
    現在出門旅行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車了,乘坐火車旅行時,也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就比如有一件事情就困擾了很多網友,經常有網友好奇火車便池裡的孔為什麼那麼小?難道大家在坐火車的時候都拉肚子嗎?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這些問題被發送到了網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沙雕網友都進行了回復。看著不少的神回復網友們也只能表示:竟然把我笑尿了。很多網友在看到提問後,紛紛熱心解答,更有一些沙雕網友做出了神回復。一個網友的回答可謂是奇葩,他說你腳邊的另一個洞夠大。他指的是火車廁所裡的排水孔。哈哈,不得不說這個網友的腦洞確實夠大,這個回答讓人啼笑皆非。
  • 印度火車撞大象,結果火車出軌
    據印度媒體12月21日報導,印度「普瑞-蘇拉特快車」(Puri-Surat Express)撞到大象,導致列車出軌,不過乘客都安然無恙,大象當場死亡。東海岸鐵路公司(East Coast Railway)說,「普瑞-蘇拉特快車」周日(12月20日)晚上7點45分從普瑞開出的,之後火車在凌晨1點55分從哈提巴裡(Hatibari)站繼續行駛,時速50公裡,周一(12月21日)凌晨2點04分,列車在桑巴爾普爾(Sambalpur)邦的哈提巴裡和曼內斯瓦爾(Maneswar)之間撞上一頭大象後,多達6組車輪出軌。
  • 印度真實的火車是什麼樣子,車頂上真的擠滿了人?我們都被騙了?
    大部分人對於印度火車的印象,其實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上面擠滿了人,不僅是車頂,甚至於是車廂外就掛著很多人,火車在他們的襯託下,都顯得嬌小了起來,而這樣的火車在印度確實是存在的。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火車都是這樣的,印度真實的火車是什麼樣子,車頂上真的擠滿了人?我們都被騙了?這樣都是人的火車通常出現在鄉村,而我們所擔心的會不會被疾馳的火車給甩下去,其實 一般是不會的。
  • 都說印度火車「外掛」嚴重,遊客親自去看過才知道,原來不是這樣
    都說印度火車「外掛」嚴重,遊客親自去看過才知道,原來不是這樣提起和旅遊有關的一些話題,相信很多人應該也都是有關注過不少的吧,畢竟在網上關於這個方面會讓人熱議的點還挺。尤其是近兩年隨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以及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有越來越多人都喜歡上了外出遊玩。而且旅遊不僅能讓人放鬆心情,還可以讓人很好的開闊眼界,除了我們國內的一些景區景點之外,國外的很多地方同樣是會讓遊客感興趣。
  • 印度火車開掛圖鑑,3年死了5萬人!
    但實際上,網上流傳的很多視頻或者圖片,有一些並不是印度的火車,而是印度的鄰國孟加拉的火車。這種車頂上都站滿了人的火車也不是任何時候都能看到了。上面這張圖,是2011年,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數千名穆斯林教徒在參加完世界穆斯林代表大會後,站在火車上或者掛在火車上回家的情景。那為啥傳來傳去,都被傳成了印度呢?因為在十多年前,印度的火車確實是這樣的!
  • 印度遊客:中國人上廁所還要這樣?不覺得麻煩嗎?
    我們生存的世界非常的大,所以每一個不同的地區的民族和其他地區的人風俗習慣不同也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上廁所就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也正是這麼平常普遍的一件事,在別的地區的人們看來卻是非常的匪夷所思,因為他們和我們上廁所的方式並不相同。
  • 我在印度掛了一次火車,瞬間穿越回20年前的中國
    不過,你們真以為印度真是人人都掛火車嗎?其實並非如此,印度火車是先進和落後的混合體。在印度進站檢票上車都不需要查票或證件,所以這非常可能發生。然後介紹空調臥鋪。以條件最好的空調一等臥鋪為例。步入車廂,第一感覺是乾淨整潔的,19666次列車總共有隻有10個空調一等臥鋪,分成了3個房間,每個房間分別有4,4,2個鋪位。
  • 印度人評價中國:環境好廁所也整潔,唯獨一點比不上印度
    現如今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經常被我們掛在嘴邊上討論的並不多,其中印度就是一個。它是我們的鄰居,這個鄰居不僅很有野心,經常喜歡在我們的邊境搞點兒動作,而且還是一個夜郎自大的國家,一度認為自己是世界第三,在網上我們也經常能看到印度人驕傲地問起「上海再過幾年能趕上孟買?」這樣的言論。
  • 印度火車髒亂不堪,為何從未見過有人在火車上抽菸?
    火車至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現在火車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已經比較普及。我國雖然發展火車相對較晚,但在近幾十年來也已經追了上來,我國大多數城市都已經開通了火車。火車的速度雖然比不上高鐵和動車,但是火車票的價格相對比較便宜,所以還是有非常多的人願意選擇乘坐火車。我國的綠皮火車上是可以抽菸的,在兩節車廂的連接處,經常可以見到有人抽菸。在火車上抽菸,雖然對周邊人還是會有一定影響,但目前還是沒有完全禁止。印度的火車,很多都是比較破舊的,因為人口密度大,鐵路線不多,所以經常都是爆滿。
  • 印度吐槽:我國空調落後,他們的先進環保,中國人:白給我都不要
    印度也擁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古印度和我國一樣都是四大文明古國,目前知道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在公元前第三千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印度人擁有著「迷一樣的自信」十分張狂。
  • 【探雲• 異域風情】印度大吉嶺:紅茶雪峰小火車,山城佛寺小熊貓
    :品世界頂級高山紅茶、乘喜馬拉雅玩具火車、觀世界第三高峰幹城章嘉,還可以領略藏南藏傳佛教人文景觀,看喜馬拉雅珍稀動物,可以說大吉嶺是探雲印度之行中亮點最多也是最讓人期待的一站。這裡的人更像咱們中國人正因為地理位置特殊,所以這裡的管理特別嚴,一路上看到很多軍事基地(想起幾年前去西藏南部也看到很多中國的軍事基地,兩個國家都囤了重兵在國界線邊上),酒店辦理入住是我在印度見過最嚴格的,不僅看護照,還看籤證,還問行程,辦入住就花了半個小時,不知道是不是只對中國人才這樣。
  • 印度豪華版火車,擁有五星級服務,被稱為「國王之旅」
    在我們的認知中,似乎一提到印度火車,眼前就會出現一列擠滿人的火車,無論是在車前車後,還是在車頂,只要能夠擠得下人的都不會被放過。其實印度也不是所有的火車都那麼差,對貴族來說,火車或其他交通工作在他們眼裡是非常華麗的,乘坐印度「王公專列」,被認為是印度最豪華的列車,全程提供五星級酒店般的服務,極其豪華,這列火車是印度的「王公快車」,王公快車號稱是印度歷史上最豪華最昂貴的列車之一,奢侈到什麼程度?
  • 印度媒體:中國人真有意思,讓人走在車上面,腦洞開得夠大
    在每個人的眼中,印度絕對是一個開放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民對自己充滿信心,沒有什麼是他們做不好的,而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可以做的。事實上,印度近年來取得了巨大的進步,201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185.77萬億盧比,居世界第七位,然而,談到印度交通的發展,我相信你想到的是一輛擁擠的火車,甚至頂部都是人,從那以後,你會發現印度的交通確實不夠發達,而中國在這方面確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