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兮書記
在古印度的波羅奈國,有一位很有學問的婆羅門學者。他創辦了一所學校,各地的學生紛紛都來求學。#民間故事#
婆羅門學者開蒙誘進,首先引導學生學習十二章內容。在七歲以後,逐漸教授五明大論:一、聲明,釋詁訓字;二、工巧明,伎術機關,陰陽曆數;三、醫方明,禁咒藥石針艾;四、因明,考定正邪,辨別真偽;五、內明、研究五乘因果妙理。
除了這些,學者還教授一些四吠陀的學問,所以這位婆羅門學者名聲遠揚,他底下的學生很多。
在這位學者的家中養了一隻大公雞,每天清晨,這隻公雞就準時地喔喔的叫,然後學生們就起床,開始一天的學習,聞雞讀書,這樣每天很有規律,學者和學生們都喜歡這隻公雞,也很依賴它的提醒。可是不久,這隻公雞老死了,一時間找不到一隻合適的公雞來替代它的職位。
有一次,學生們在野外發現了一隻啼叫的非常響亮的公雞,很高興地把它買回學校當鬧鐘用。養了一段時間後,可是發現這隻公雞和原來的那隻老公雞沒法比,這隻公雞在野外養成了一種壞習慣,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一看見人走來走去,或者有什麼異動,它就叫個不停,甚至半夜裡也是照樣,弄得大家半夜被吵醒進而無法睡眠,這樣白天也就沒法很好的上課了。
學生們沒法,就商量著把這隻公雞宰了。等殺了這隻雞,婆羅門學者問學生:「那隻亂叫的雞怎麼不見了?」學生告訴他已經被他們殺死了。
學者感嘆地說:「你們從這隻雞身上學到了什麼沒有?這隻雞和有些人也是一樣的,等你們學了本領,受到了我的教誨,如果還不能知道什麼時候該適當地發揮出來,或者運用的不當,是十分可悲的。這隻雞雖然有本領,但也因此丟了性命,這是它的不幸,你們都要吸取教訓,不管是做學問還是學知識,都要知道此一時,彼一時的道理,抓住時機很重要。」
《西遊記》中的菩提祖師和這位學者一樣,收了許多的徒弟,他知道每個學生的根器,授予不同的本領。孫悟空從菩提祖師處學到了本領,到處逞能耍狠,結果最終惹出事端,也是同樣的道理,就像那隻非時亂叫的雞。孫悟空後來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才出來,這難道不是一種教訓嗎?當然,也是他的幸運,出來以後的孫悟空明顯老實多了,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並不是自己獨大的,該顯示本領的時候不放過,不該顯示本領的時候,就老老實實在一邊看著,如此挺好。
參考資料
《佛本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