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公雞會在黎明時分打鳴,喚醒人們開始一天的勞作,這是千百年來都不曾改變的。不過近日我卻看到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中國的雞運到美國,用不用倒時差?還會按時打鳴嗎?」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中國的公雞到了美國,究竟會是什麼樣的狀態?是入鄉隨俗倒時差還是堅守本心按時打鳴呢?
下面就來為大家揭曉這個問題的答案:
中國的雞到了美國需要倒時差,而且不會再按照中國的時間進行打鳴了。
如果想要弄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解釋。
公雞打鳴的原因
經過實驗證明,公雞之所以會在黎明時分打鳴,是受它體內的生物鐘控制的。但是除了這些,公雞打鳴還受到外界光線和聲音刺激的影響。
雞的大腦內有一個部位叫做「松果體」,這個部位掌管著公雞體內褪黑素的分泌,體內褪黑素水平下降後就會引發公雞的鳴叫。
當黎明時分的光線照到公雞時,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體內褪黑素的含量下降,公雞就會不由自主的進行打鳴了。
影響公雞打鳴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較主要的有兩點:
光照與黑暗周期的影響公雞體內雄激素的影響
光照和黑暗周期的影響
改變了公雞生活環境中的光照和黑暗改變的周期後,公雞也會產生類似於人類跨越時區後產生的時差現象,因此也需要進行倒時差。
通過下面的例子可以很好的說明這個情況:
(以下時間均使用北京時間,比美國時間快12個小時)假設一隻在早上五點會進行打鳴的公雞被人以極快的速度帶到美國,由於環境中的光照與黑暗的周期被改變了,公雞原來的生物鐘不再適用,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最終穩定下來後會在北京時間下午五點進行打鳴(此時美國為黎明),因此,從中國帶去美國的公雞是需要倒時差的。
因此,哪怕不是從中國帶去美國,只要是公雞周邊環境的光照與黑暗周期改變,那麼公雞也會出現類似於倒時差的生理現象。
體內雄激素的影響
公雞打鳴也和雞體內的雄激素含量有關,閹雞和母雞不會正常打鳴的原因就是他們體內的雄激素含量不知足,如果給母雞注射雄激素,母雞也會開始打鳴。成語「牝雞司晨」說的就是這種現象。
牝雞司晨:意思是母雞報曉,牝雞,雌雞;司,掌管;晨,早上;司晨,報曉。雌雞像雄雞那樣鳴啼,指母雞報曉。牝雞司晨是生物的性變異現象。
在我國的古代傳說中,公雞報曉意味著天亮了,所以在很多圖案中公雞是和太陽一起出現的。在民間還流傳著祖狄聞雞起舞的勵志故事,這些都表現了公雞在我國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的地位。
然而除了美好的寓意之外,公雞的不正常鳴叫也往往意味著禍端的發生。
不正常鳴叫的寓意
雄雞夜鳴預示戰爭公雞在夜晚時由於夜盲的原因,一般比較安靜,但有時遇到滿月,明亮的月光也會刺激太過敏感的公雞提前鳴叫。而到了戰亂時候,被聲音和火光驚擾的公雞夜啼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古人認為「雄雞夜鳴」為戰爭的兇兆。
牝雞司晨比喻女子竊權亂政牝雞司晨的意思是指雌雞像雄雞那樣鳴啼,通俗的來說就是母雞報曉。牝雞司晨是生物的性變異現象,在自然界中並不稀奇,但舊時常用來比喻女人篡權亂世,因此人們認為這是是兇禍之兆。
出處為《尚書·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人類與雞的淵源
人類最初飼養雞並不是為了吃雞肉或者吃雞蛋,而是為了讓雞打鳴,再後來用雞作為祭祀時的"犧牲"。
犧牲作名詞,古指祭祀或祭拜用品。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與雞之間的關係與來越密切,不僅出現了與雞有關的娛樂項目「鬥雞」,雞肉也成為了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肉食來源之一。
然而在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雞的種類也不盡相同,我國的公雞大都羽毛顏色鮮豔,性格好鬥;而美國培育出的「白羽肉雞」的成長速度很快,但主要用作雞肉製品。
這樣來看,中國好鬥的公雞去了美國之後大概能做到強龍壓住地頭蛇了吧。
本文由書隙談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