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身上的哪些部位不能吃?公雞好還是母雞好?吃雞要知道這些禁忌

2021-01-19 王思露營養師

「家家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提到吃,不得不說是所有人都在關注的一件事情;想要做出一道美味的菜餚,必須要有優質健康的食材,提到食材,今兒個就想和大家聊聊「中國家庭餐桌上常見的鮮味食材—鮮雞美肉」。雞肉,最常見的一種肉類食品,味美養豐,富含充足的優質蛋白質等一些其他營養物質。正因為雞肉「閃閃惹人愛」,關於它的「流言蜚語」鋪滿了網絡平臺。有人說,雞身上的很多部位都不能吃,否則就會中毒;還有人說,雞肉當中含有很多激素物質,常吃容易影響孩子發育。各類言論引人深思,其實和您所想仍有些差別;擦亮眼睛看真相,願您健康「吃雞」。

雞身上到底有哪些部位不能吃?

有人說「雞屁股不能吃,否則對身體有害」。其實,關於雞屁股應該區分看待,雞屁股,因為含有兩種不能吃的腺體(腔上囊和尾脂腺)所以不建議您吃,但其實您在正規超市售賣的雞肉(商業化屠宰)中已經將雞屁股去除了,大家完全不必擔心;當然,如果您各位是在家自己殺雞,那雞屁股還是直接扔掉為好,不給自己的身體留隱患。

江湖傳言「雞頭是雞身上不能吃的部位,它的毒性甚至比砒霜還要強」,其實來說,這是一則不折不扣的謠言。說到實處,雞雖然是通過嘴(雞頭上的部位)吃東西,但是食物必須要到胃腸才能被吸收然後再進入血液,就算是真的有毒素物質,其也需要通過肝腎進行代謝,根本不會積累到所謂的頭部。如果給一個雞頭不能吃的理由,那也只能說它的長相有一些「可怕」了。

雞身上還有一個部位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它就是「雞翅尖」,很多人說「雞翅尖是給雞打針的部位,那裡容易蓄積抗生素,對身體有害」;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雞在集約化養殖過程中的確可能會用到抗生素,但有些抗生素是注射型的,注射的部位一般會選擇皮兒比較松的地方,一般會選擇翼下,也就是翅膀下面,而不是您各位所想的「翅尖」;更需要您注意的是雞在打針之後藥物會迅速擴散到全身各部位,如果說打針的地方不能吃,那雞身上的所有地方好像都不能吃了,您覺得可能嗎?

雞身上的雜碎不能吃?說雞雜不能吃,主要是因為傳說雞雜這個部位容易存在毒素物質的殘留;其實類似像雞心、雞胗、雞腸、雞肝、雞腎等雞雜部位的確可能存在有害物質的殘留,相比雞肉可能會多一些,但是沒有大家想的那樣可怕,嘗嘗味道可以,不常吃問題不大。

相比之下,不建議您吃的部位是「雞皮」:

從健康角度考慮,雞皮是不建議大家吃的部位,雞皮當中含有較多的脂肪物質,其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經常食用容易增加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痛風等問題的發生風險,針對於現代人的身體健康角度考慮,不建議食用。

公雞和母雞,哪個更優秀?

說到根本,公雞和母雞相比營養物質幾乎相同,母雞相比於公雞隻是多了「育兒」的身份;建議您各位在吃雞的時候享受美味即可,並沒有必要去考究「公雞PK母雞」的問題。

雞肉當中容易含有激素物質,食用後容易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

綜合來看,此言差矣。

說到根本,肉雞品種經過漫長的培養期,它的生長速度是很快的,真心沒有必要去額外添加激素起到催熟的目的。換而言之,假設給雞額外添加了激素物質,反而還容易增加雞的肝臟和心血管的負擔,甚至容易增加其死亡的風險機率。

言說於此,其實並不會有商家會給雞餵食激素,更不會因為這件事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育。

對於「籠養雞」,散養的土雞營養和味道都要更好?

這則言論就像「土雞蛋理論」一樣,一直被大家所「傳播」。買雞就買土雞(溜達雞),這樣的雞肉更加美味且有營養,果真如此?

從食物的安全角度來看,籠養雞有著更加規範的衛生防疫管理制度,它的安全衛生相對而言更加有保障;所謂的「土雞」在這方面就存在劣勢,沒有監管,衛生質量方面就容易出現問題,比如說各種禽類流感。

從品鑑口感方面來看,很多人感覺土雞的口感會更好,吃起來感覺更香。從根本上來看,土雞吃起來更香是因為對比集約化養殖的肉雞,土雞的運動量更大一些,雞肉相對而言也會更有彈性,再加上溜達雞喜歡進食蟲子等野外食物,比飼料會多一些所謂的「風味物質」,吃起來自然就會覺得更加香美,但實際上來講並無太大差別。

從營養層面來看,無論是蛋白質還是脂肪,再或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籠養雞和散養雞之間並無顯著差別,相差無幾,可忽略不計。

從價格角度來看,籠養雞的成本相對較低;再加上各種廣告噱頭,散養土雞自然會賣的更貴一些。

因此來看,規範集約化飼養的「籠養雞」安全衛生層面更有保障,價格相對更低;所謂的「溜達雞」在口感上略勝一籌,但是價格較貴;也即是說,如果散養雞可以保證其安全性,您可以隨心購買,兩者相差並不大,因為您本身也吃不了多少。

雞肉,是一種很建議大家吃的肉類食品:

雞肉,禽肉食物當中的代表物質,相比於您常吃的豬牛羊肉,雞肉具有「低脂肪、高蛋白、低熱量且低膽固醇」的特點,營養優質且吸收率很高,是一種不錯的滋補肉食,就連它的產物(雞蛋)也相當優秀,被譽為「完美食物」。

健康「吃雞」,應該避開誤區:

健康「吃雞」,應該去除雞皮:考慮到健康因素,建議大家在吃雞的時候可以進行去皮處理,雞皮中含有較多的脂類物質,經常食用容易增加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問題的發生風險;請注意:吃雞要去皮。

對於雞而言,加熱要完全:為了保證吃雞安全,為了不給身體增添麻煩,吃雞時一定要對其加熱烹調完全。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布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食品安全預防措施》指出:禽流感病毒普遍對熱敏感,65℃加熱30分鐘或煮沸(100℃)2分鐘以上就可以把它「殺死」。

所以,想要保證您吃到的是一隻安全放心的雞,請您靠譜達成溫度和時間,入口的食物才會更加安全。

低溫烹調更靠譜:相比之下,雞的肉質比較細嫩,而且其味道比較鮮美,建議大家採用蒸煮燉的低溫烹調方式對其進行加熱,還原食物的本真味道,品鑑鮮美。

相對而言,儘量避免選擇用煎炸炒烤的高溫烹調方式對雞進行加工,一方面減少脂肪物質的攝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攝入由於高溫烹調所產生的致癌物質。

註:炸雞雖然很好吃,但是很容易就會把你吃成一個胖子,淺嘗輒止,請勿「貪杯」。

有些人群要少吃「雞肉」:

首先,如果您存在對於雞肉過敏的狀況,請拒絕食用雞肉,避免由於吃雞給您的身體增添煩惱。

其次,如果您本身存在痛風等慢性疾病,請嚴格控制食雞量、拒絕飲用雞湯,避免攝入更多的嘌呤物質,從而會加重病情。

最後,自己的「胖」只有自己清楚,假設您已經很胖了,那就「嘗味即可」了。

雞,雖然只是一隻禽,但卻富含著您各位意想不到的「健康」。靠譜吃雞,吃該吃的,拒絕不該吃的,拋開謠言您才能吃得更加明白。健康吃雞,還原健康,購買放心食材,願您汲取雞肉當中最優質的營養物質。

註: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如何用科學的方法來分辨已經殺好的雞是公雞還是母雞?
    殺好的雞如何分辨公雞母雞確實需要一定的技巧,尤其是白條雞(拔毛後除去了內臟的雞)更是讓人很難區分它的公母。那麼,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夠區分白條雞的公母呢?我們用科學的角度來看一下。但是,我們也可以根據公雞和母雞不同的習性造成的差別來分辨。首先是肉質,由於公雞比母雞的活躍性要強很多,而且運動量也要大很多,所以公雞比母雞的肉質要緊實一些(值得是散養雞,肉食雞我們下面再說),體現在視覺上就是,公雞的肉發暗紅色,而母雞的肉則發白。
  • 坐月子「吃雞」有大學問,吃公雞和吃母雞效果差距明顯,並非迷信
    坐月子「吃雞」有大學問,吃公雞和吃母雞效果差距明顯,並非迷信之前就有專家表示,其實湯水之類的最沒有營養的就是骨頭湯,這個結論一出可以說是讓個很多人大跌眼鏡了,因為誰都想不到怎麼會這樣,一般都說大骨頭湯是價值最高的,但是在做過實驗以後,經過各種燉煮之後的骨頭湯其中的價值微乎其微,營養更是,就跟普通的湯一樣了
  • 坐月子「吃雞」有講究,原來公雞母雞差別這麼大,醫生:不是迷信
    那麼,我們知道雞湯的作用後,就來探討下核心問題:產婦剛生完孩子,體質虛弱,需要雞湯補身體,可是雞也分公雞和母雞,那麼坐月子時,產婦吃公雞好、還是吃母雞好?原來差別這麼明顯!吃公雞的產婦與吃母雞的產婦,差別太明顯新手媽媽小白在坐月子時,身體虛弱,走路都很費力氣,這也讓婆婆十分擔憂!「這麼虛弱的體質,奶水能好嗎?
  • 坐月子吃公雞好還是母雞好?
    雞肉營養豐富,適宜產婦強身、健體,坐月子吃雞早已成了一種習慣,那麼,究竟是吃公雞還是吃母雞可就引起了爭論,到底吃哪一種更補呢?      吃公雞更易下奶   產婦分娩後血中雌、孕激素濃度降低,這有利於催乳素髮揮作用促進乳汁的形成。母雞的卵巢、蛋衣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可使產婦催乳素的效能減弱,影響泌乳。
  • 從公雞出國到牝雞司晨,雞身上還有多少奇奇怪怪的知識?
    眾所周知,公雞會在黎明時分打鳴,喚醒人們開始一天的勞作,這是千百年來都不曾改變的。不過近日我卻看到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中國的雞運到美國,用不用倒時差?還會按時打鳴嗎?」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中國的公雞到了美國,究竟會是什麼樣的狀態?是入鄉隨俗倒時差還是堅守本心按時打鳴呢?
  • 醫生:「吃雞」才是王牌,但公、母雞有區別
    確實,很多人都知道喝雞湯好,尤其是對於手腳冰涼,體質比較虛的人來說。但很多人在熬雞湯的時候可能會更偏愛母雞湯一些,其實母雞湯和公雞湯各有療效,選對了才有幫助。要知道生完寶寶的這一個月是瘦身的黃金期,在飲食上既要保證飲食充足,也不能攝入大量脂肪。而母雞肉裡脂肪含量更多,喝母雞湯也就更可能導致寶媽產後進一步變胖。但大家可能會發現,選擇在月子裡喝母雞湯的人仍不在少數,難道母雞湯一點好處都沒有嗎?其實也並非如此,母雞湯也有很多公雞湯無法替代的好處。
  • 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烏骨雞、老母雞、小公雞哪個更滋補?
    烏骨雞、老母雞、小公雞,究竟哪種雞更好?烏骨雞、老母雞、小公雞,這三者可以說是民間推崇的相對更為滋補的雞了,但要論其哪個更好,其實也有講究!公雞公雞肉屬陽,溫補作用較強,坐月子適合吃公雞,將公雞肉熱炒後,再加上老酒燉湯喝。與母雞相比,食用公雞更有利於母嬰的身體健康。公雞體內含有的雄激素能對抗雌激素,降低產婦的雌激素含量,促進催乳素作用使乳汁增多。
  • 產後吃公雞還是母雞,區別很大
    那就是煲雞湯時選公雞還是母雞,如果選錯了,也會導致奶水少。產後選公雞還是母雞來煲湯呢?其實產後選公雞還是母雞,與產後的時間有很大的關係,選錯就可能會導致產後奶水分泌減少,甚至回奶。但是要注意如果產婦乳房腫脹明顯,而又一直不下奶時,不建議喝雞湯這些過於滋補的食物,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會更好,要不然會增加乳腫脹的情況,嚴重還會導致乳腺發炎。另外,從產後第二周開始,產後體內的激素已經恢復正常,而且所需要的蛋白質和營養會增加,所以這時候煲雞湯應選擇母雞。
  • 「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說起農村的俗語俗話,可能有些朋友會略知一二,因為這些俗語俗話,都是經歷了幾千年而流傳下來的。那麼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可能第一次聽,不知道其說的是什麼,但去細細深究的話,到也能感嘆出老人們的智慧。像有句俗語叫做,「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乍一聽,可能就知道這是和雞打鳴有關係,它的字面意思是說,平時都是公雞打鳴,母雞不會啼叫的,但如果母雞啼叫了就是不好地徵兆;如果在三更半夜的時候,雞打鳴了,那麼接下來家中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 雞、鴨、魚、豬的這些部位千萬不能吃?
    而有些抗生素是注射的,不過注射的部位一般會選皮比較松的地方,比如翼下(翅膀下面)而不是翅尖。不過打針之後藥物會迅速擴散到全身,所以吃雞翅尖是沒有影響的。而至於雞屁股,不太提倡吃,是因為雞屁股除了含有大量脂肪外,還含有腔上囊和尾脂腺,這兩種腺體不建議吃。
  • 雞年當然要吃雞,這8種吃法才是雞年養生的正確打開方式!
    雖然不知道最終結果是什麼,有可能變超人,有可能變蜘蛛俠,但最有可能的其實還是生病。新的一年,祝大家:懷才抱德,聞雞起舞~~~在嶺南客家人傳統坐月子食譜裡,雞炒酒是必不可少的月子餐。剛生完孩子,人的身體比較虛,又要餵奶給孩子吃,不吃點補的食物怎麼行。雞肉補身,補氣血,加上自己釀的糯米甜酒,不僅可以幫助產後排出體內瘀血,活血化瘀。產後瘀血排乾淨了,到了更年期不容易得乳腺癌,子宮肌瘤等婦科重病。新的一年,祝大家:像公雞一樣,雄起!
  • 坐月子為何不宜多吃燉母雞?公雞和母雞有什麼差別?
    吃老母雞影響消化、易發胖。老母雞屬發物,又多肥膩,食用容易導致產婦發胖。怎麼挑選雞肉?以走地雞(又稱土雞,放養雞)為最佳。這類雞平時運動量大,吃蟲飲露,相對於圈養雞來說,吃的更健康,體內有害物質少,激素少(有些物質是可以通過媽媽的乳汁進入到寶寶體內的),肉質彈爽,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最好的做法當然是熬湯或者清蒸啦!原滋原味,鮮美無比,既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雞肉的營養,口味又十分清淡,利於下奶。太複雜的做法容易加入過多的調味料,會滲入乳汁,影響寶寶的健康。
  • 雞身上超髒的部位,藏有大量寄生蟲,愛吃也要扔掉,別再當寶吃
    雞的全身上下,基本上沒有多餘的部位,大多都可以吃。而雞肉也含有豐富的營養,很多人都喜歡用雞燉湯喝,還是比較補身體的。社會發展變好以後,雞的製作方式也變多,各種方法都是有,就連雞的器官都是不放過,有很多人還很愛吃。
  • 坐月子吃公雞還是母雞?吃母雞肉會影響下奶,真的嗎?
    坐月子吃母雞肉會回奶?這又是一個妥妥的謠言!首先,所有脊椎動物身上都有雌激素,包括我們吃的雞肉、鴨肉、豬肉還有牛羊肉等等。我們人類也是脊椎動物,不分男人女人,我們身上都有雌激素和雄性激素。女性的雌激素來自卵巢和胎盤,男性的雌激素來自睪丸分泌。
  • 整隻雞買回來不會做?教你整雞的最精細吃法,燉、煮、煎一雞多吃
    吃雞,大家一般都會選擇超市的冷鮮雞肉,燉著吃買雞翅、雞腿,煎、炒買雞胸脯,滷著吃買雞腳……還有很多雞的部位或內臟都是單獨出售的。但是這種冷鮮雞肉因都是雞場出欄的飼料雞,在口感上與小笨雞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可是有好多人不喜歡買整隻的小笨雞,覺得太難做了,拿到手裡不知道如何下手。
  • 雞身上的這「3個部位」,就算免費也別吃,被視為寄生蟲的窩
    燉雞、椒麻雞、雞翅、雞爪、雞腿,仿佛每隻雞都能做出上百道美食。可是雞肉雖好,但是肌肉身上的細菌和寄生蟲也是很多的,尤其是隱藏在這3個部位。甚至都被視為「寄生蟲」的窩,所以就算免費我們也不要吃!雞脖子:雞脖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美食,是不是有些人回想:這種美味我經常吃,怎麼會不能吃呢?這時候就有人說了,雞脖子上有非常多的淋巴結,大家都知道,淋巴是用來排毒的,我們吃了會對身體非常不好。確實是這樣的,但是一般我們在買雞的時候,一般商家都會給去掉淋巴結。
  • 母雞為什麼可以自己下蛋?難道不需要公雞嗎
    對於雞大家都不會陌生,大家在生活中也會經常會吃到雞蛋。過去的時候,經常看到別人家裡會養雞,因為養雞是一件划算的事情。平時養的雞產出的雞蛋,既能滿足家人食用,多出來的雞蛋還可以拿去賣錢。而且,餵養雞是比較省事的,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可能吃上一隻。
  • 母雞不用交配,天天在下蛋,那公雞存在有啥用?
    它們是不是有點太辛苦了,其實不然,養殖場裡只有母雞,沒有公雞;這些母雞並不需要公雞給予受精,就能正常下蛋,而且每天一個蛋不成問題。我們現在每天吃的雞蛋,只要是在超市買的,而不是家裡散養的雞下的蛋, 基本上只有母雞的功勞,跟公雞沒啥關係。那麼為什麼母雞可以離開公雞下蛋呢?
  • 母雞下蛋下一堆?解析幾個雞生蛋的小誤區,你踩了幾個坑?
    都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但是有些問題不是你見過「豬跑」之後就不存在的,比如養雞這件事,很多人都見過雞,不管是活的還是死的,但是關於雞下蛋這件事,沒有在農村或者雞場待過的孩子,大部分還是只在電視裡見過,所以對它總是有些誤解,有些誤解可能到了自己長大的時候才能被人發現。
  • 為什麼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生蛋,那公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不管是雞還是人,都需要這樣一個過程。但是人類的胎兒是在子宮中發育成熟的,而禽類裡的胚胎是在蛋殼裡發育成熟的。也就是說,母雞生下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卵子,而且還必須具備容納卵子發育的空間,以及提供卵子發育的所有營養物質。這個空間被包裹在蛋殼內,相當於在體外代替了子宮的作用。雞的本質是一種鳥類,絕大多數鳥類除了猛禽以外,都是屬於食物鏈的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