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說起農村的俗語俗話,可能有些朋友會略知一二,因為這些俗語俗話,都是經歷了幾千年而流傳下來的。雖然有一些沒有科學考證,聽起來也像無稽之談,但有一些老話,卻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都是經過生活經驗的總結,從而得出的。那麼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可能第一次聽,不知道其說的是什麼,但去細細深究的話,到也能感嘆出老人們的智慧。
像有句俗語叫做,「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乍一聽,可能就知道這是和雞打鳴有關係,它的字面意思是說,平時都是公雞打鳴,母雞不會啼叫的,但如果母雞啼叫了就是不好地徵兆;如果在三更半夜的時候,雞打鳴了,那麼接下來家中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情。下面就帶大家,來細細的解讀一下,這句話裡面所包含的深層次的意思。
在農村,很多人家裡面都會養公雞與母雞,因為母雞可以下蛋,而公雞可以用來打鳴,在長大養肥了之後,就可以賣掉或者殺了自己吃。一般公雞,每天都會定時的進行報時,即使是把它們放到一個昏暗的房間,但到了一定的時間的時候,他們仍然會打鳴。而母雞通常是不會打鳴的,母雞在大家的印象當中,一般都是下蛋。所以當公雞不叫,而母雞打鳴的時候,很多農村人就會覺得,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就會把母雞給宰殺了,以避免惡禍的發生。「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而「三更雞叫宅不寧」這句話的含義,也比較有意思,因為雞打鳴的時候,往往是早上三四點鐘,因為會隨著日出的時間而發生變化。但是三更天的時間,對應的是凌晨,因此公雞在這個時候打鳴的話,很有可能就意味著,家裡面出了什麼事情。比如進了小偷,或者有一些小動物偷偷來了院子裡,所以公雞才會警覺的開始打鳴,所以久而久之,就有了公雞在三更天打鳴,意味著家宅不寧的意思。
可以說這一句話,還是蠻有意思的,拿了最常見的公雞與母雞的日常做的總結,就算是在在實生活當中,倒也是比較符合的。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俗語俗話,但在此就不一一展開了。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找了品讀一二,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可以說很多農村老人的經驗,還是值得我們各位去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