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臨金鷹節三天,觀察下來,筆者認為,本屆金鷹節上最重磅的事件就是「芒果季風」的發布。
之所以「重磅」,因為它將從內容、體量、制播機制、傳播模式等等各大維度,對傳統電視劇進行一次全面性的破舊立新——
內容上,它將引領「高創新、高品質、高稀缺」的升維躍遷;
體量上,它將創造「四大季風、四季聯排」大規模、系列化短劇輸出;
制播機制上,它將成為史上最高層次戰略協同,芒果TV主導創製,湖南衛視特別開闢周一至周二晚間的「季風時段」,芒果TV+湖南衛視聯合播出,每周2集、單集70分鐘、每部12集,共計10部電影級精品短劇貫穿全年的新周播模式;
傳播機制上,它將開啟史上最強力度臺網融媒傳播,聯合宣推、聯合播出,創造空前規模的傳播聲量與輿論能量。
這次發布,提前預告了2021年的傳媒重大事件。
颳起融媒颶風的「芒果季風」
對於中國媒體融合,這是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
湖南廣電媒體融合,一直走在中國媒體融合前沿。從2014年至今,筆者淺見,芒果融媒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臺輸血網,湖南衛視向芒果TV大量輸送綜藝資源、電視劇資源,成為芒果TV崛起的「第一桶金」;
第二階段,網反哺臺,幾年之後,芒果TV開始循序漸進地反哺湖南衛視,並且頻率開始不斷增高,劇如《火王》(2017),綜藝如《我是大偵探》(2018)、《妻子的浪漫旅行》(2018-2020)、《哈哈農夫》(2019)、《女兒們的戀愛》(2019)、《青春芒果夜》(2020)、《朋友請聽好》(2020)……
第三階段,則是「芒果季風」即將颳起的「融媒颶風」,它的歷史使命,是去完成從芒果融媒從量變到質變的又一輪破繭、重塑與進化——
其一,反哺形成氣候,相對第二階段反哺相對零散、分散、不定期,第三階段的芒果季風將形成有計劃、成體系、大規模的「反哺現象」。穩定而持續的反哺,也側面證明了芒果TV經過幾年發展,已經蔚然成風、實力雄厚;
其二,強強聯合成型,正是這種臺網雙強格局的形成,一「輪」是第一省級衛視,另一「輪」是第一盈利視頻網站,雙輪驅動之下,集團統一指揮,打破以往唯廣告模式,形成全屏之內同一大文娛生態體系下最強的招商能量、宣發能量,最少的資源流失、外部損耗,最高的商業價值、傳播價值,最大的經濟回報、品牌增值。這是一個從投入到產出都有顛覆性意義的融媒創新,為國內電視行業的創新融合起到示範意義。
可以說,在「芒果季風」後,湖南廣電媒體融合將會以超同行兩個身位的巨大差距,率先進入媒體融合的新境界——
第一個身位的差距,是在芒果融媒的第一、第二階段形成的:你首先必須造出芒果TV這樣規模的強勢新媒體平臺,然而至今別無分店;
第二個身位的差距,則會在「芒果季風」主導的第三階段形成:你還必須要讓這個新媒體平臺和傳統電視平臺能夠全面耦合、協同、聯動,然而這個磨合,至少要有幾年時間鋪墊——湖南廣電用了將近7年。
颳走影視寒冬的「芒果季風」
這個計劃,特別選在金鷹節發布,它的「野心」直指為中國電視劇破局。
它的第一重「野心」,是要破影視寒冬的僵局。
2018至今,行業陷入寒冬。
既有內因,比如注水泛濫、依賴流量,導致優質劇集鳳毛麟角、內容空心化嚴重;也有外因,比如資本撤退、加之疫情衝擊。
為了刺激生產、恢復經濟活力,國家會擴大內需、投入基建;以此類推,為了走出寒冬、重振影視市場,也需要擴大觀眾對於影視的內需,投入影視產業的基建。
從某種角度而言,「芒果季風」就是這樣一場屬於影視行業的「新基建」——
它要以「高創新、高品質、高稀缺」的高頻敘事精品短劇,打開觀眾對於國產影視的強大內需;
它要以「四大季風、四季聯排」的巨大體量刺激影視產業上下遊圍繞短劇、自我革新,形成短劇產業的新土壤、新基建。
它釋放了容量巨大的行業機會,將會直接帶動一大批影視人、影視團隊的創作活動與經濟活動。不僅邀請包括劉和平、張一白、陸川、高群書、葉偉民、蘭曉龍、王麗萍、俞白眉、李駿、張巍、秦海燕、劉新等知名導演、知名編劇加盟,還向陳暢、管曦、李嘉、李爽、毛鯤宇、十一月、田裡、程小貓/程小狗、高鵬、李漠、沈金飛、餘慶、英英鹿、周楠、周彤等新銳導演編劇、海歸派導演開放機會,讓不管知名的或者新生代的影視工作者都有施展空間——這,就是實實在在地幫助解決影視寒冬之下的生存現狀;
它創造了破舊立新的行業標準,反注水、重實力、創造「良幣市場」。這個決心,在公布片單上可見一斑:秦昊、尹昉主演的反盜獵、全男性罪案劇《狂獵》,講述母愛力量與女性意識的劇集《禮物》,關注小人物的黑色幽默劇集《小菜一疊》,勾連社會熱點的劇集《海葵》《她們的鐲子》。從班底到題材,全面顛覆以往——這,則是踏踏實實地解決影視寒冬的弊端根源。
它的第二重「野心」,是要補位主流敘事的格局。
2020年,劇集領域的最大變化與最大進步,當屬「短劇現象」。
儘管時間不長,然而,這個賽道已經卻在極短時間之內,從藍海市場變成紅海戰場,這也側面說明中國影視市場的活力之高與應變力之快。
而在各大視頻網站之中,芒果TV無疑是最特別的,它一手是主流,是唯一國資背景的主流媒體;另一手是市場,是唯一國內盈利的視頻網站。
當此百舸爭流之時,它不但選擇主動進入紅海戰場,還選擇以「芒果季風」這樣的大手筆、大體量、大計劃全面進入,既是因為它是一個市場主體,有在這個賽道上開墾新的營收空間、坐穩盈利能力之首的野望;亦是因為它是一個主流媒體,必須在這一新興文娛品類中有著一席之地。
而從「芒果季風」發布信息來看,似乎也能看出芒果即將推出的短劇與目前市面劇在格調上、在氣質上,有所不同,是更具有現實意義、社會話題、價值引領的,具有濃鬱原創中國風戲劇特色的短劇。
從芒果生態中颳起的「芒果季風」
這個「野心」很好也很大,但是,真能做得到嗎?
至少我們是看好的。
看好的第一條依據,是從過往看未來。
「芒果季風」並非憑空刮來的一陣風,這個氣流,是在循序漸進中逐步形成的空氣力學。
尤其這兩年來,一方面看實力,芒果TV出品的影視劇蔚然成風,《奈何boss要娶我》《我的奇妙男友2之戀戀不忘》《錦衣之下》《以家人之名》《韞色過濃》《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甚至不乏用B級體量創造出S級效果,如今的芒果TV已經具備了承載這樣一個大型計劃的實力;
另一方面看市場,芒果TV所屬的芒果超媒,也是近年以來最受資本信賴與追捧的市場寵兒,以破1000億人民幣的市值成為國內文化傳媒行業唯一的千億市值公司,可見市場信心強勁。
從過往看未來,你才相信,這樣一個屢創勝績的平臺,當它引入更有實力的團隊、合作更強市場號召力的演員、加碼更高配置的創作條件、擴大更大規模的渠道宣發,這個成功的預期才是更值得信賴的。
第二條依據,是從布局看成長。
事實上,芒果TV在影視劇上,還有著更多布局。
除了「芒果季風」,芒果TV還打造了「新芒S計劃」,與福得文化編劇室、花菜劇社導演工作室、沈文帥導演工作室、觀山編劇工作室、蔣渝編劇工作室、閃光體創作組等籤約,陸川導演不僅見證籤約,還出任青年編劇導演計劃導師,助力芒果TV打造更加自主自控的影視劇創作團隊。
就像圍棋布局,一個計劃就是一顆棋子,下在各個要塞之處,牽一髮而動全身,彼此既各有重點,又休戚相關,缺一不可、共同圍成芒果TV影視劇的地盤。
看好的第三條依據,則是從問題看本質。
今年,雖然短劇不乏成功之作,但有更多作品悄無聲息地沉默了。
這是因為,短劇基本獨家視頻網站播出,一則播出平臺受限,影響受眾規模;二則短劇播出檔期短暫,如果不能快速形成社會熱點,它的傳播周期轉瞬即逝。
然而,這些問題,卻能被芒果生態之下的「芒果模式」完美解決。
某種意義上說,「芒果季風」就是以「芒果模式」為基礎,應對短劇短板提出的解決方案——
因為芒果模式的平臺優勢,完美的解決了短劇因為獨播而讓受眾規模受限的問題。
一個是省級第一衛視的湖南衛視,一個是視頻網站新一線平臺的芒果TV,臺網雙獨播模式比之各大視頻網站增加了第一媒體流量入口。
尤其湖南衛視獨播有著近30年的歷史優勢,從《還珠格格》《回家的誘惑》到《人民的名義》屢屢創下收視神話,是省級衛視唯一的獨播平臺,也是中國電視最高收視的強勢平臺,這個增量的影響力是其他各大視頻網站獨播短劇無法望其項背的。
因為芒果模式的渠道優勢,完美解決了短劇因為播出周期短而造成的沉默風險。
分則各自為王,合則天下無雙。
這句話用來形容「芒果季風」即將開始的聯合宣傳可能再恰當不過。
湖南衛視的宣發力度常年保持業內第一,這是不僅業內甚至普通觀眾都知道的;芒果TV的宣傳攻勢也在這幾年快速崛起,尤其今年《乘風破浪的姐姐》更創造了現象級傳播。
而更重要的是,未來將要開始的「芒果季風」傳播,不是以往臺網聯播臺歸臺、網歸網的各自宣傳,而是在芒果模式統一部署之下集臺網洪荒之力的王炸宣傳。
這樣基於同一生態體系內的強強聯合,湖南衛視+芒果TV雙管齊下的強勢宣傳,才能讓「芒果季風」的短劇在極短時間內做到路人皆知,搶佔輿論制高點、話題巔峰值——因為短劇宣傳的本質,不是傳統電視劇的長線宣傳,而是集中發力的重拳宣傳——而這臺網聯合的重拳宣傳模式,又是芒果模式無法複製的殺手鐧。
結 語
這場名曰芒果的季風,也許,真的能成颶風。
它可能會是一場短劇的颶風,把短劇推向一個新的階段,因為現階段的短劇品類相對有限、受眾集中網生,這場季風之後,因為題材類型的拓寬、因為電視觀眾的湧入,它將真正意義上成為席捲全國觀眾的作品形態,也將真正意義上重塑全國觀眾的劇集審美;
它可能會是一場融媒的颶風,不僅網向臺反哺精品短劇,用年輕人喜歡的內容與風格把他們重新拉回電視機前;同時臺也向網輸送新增用戶,打破以往唯廣告模式、形成新增盈利來源;
它可能也會是一場業內的颶風,颳走注水、懸浮、依賴流量等的行業亂象,帶來歷經寒冬之後,天清氣明的影視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