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
金華交出了精彩答卷!
經濟發展捷報頻傳,
改革創新高歌猛進,
百姓福祉節節攀升
……
金華發布聯合金華各地政務發布
特別策劃推出
「和美金華我發布」主題系列報導,
展現我市高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
今天推出《和美義烏我發布》!
時間不停步,
發展不止步。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
黨中央引領下,
義烏市委市政府
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搶當「重要窗口」模範生,
統籌推進穩增長、
促改革、調結構、
惠民生等工作,
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
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自貿試驗區建設:
邁向更高水平開放
12月22日,義烏港接入寧波港EDI數據,實現了與寧波港區之間的信息聯動,包括船舶資料、船期信息的數據對接,貨櫃港區作業動態信息數據與義烏港生產業務系統(YBOS一期)的集卡預約系統數據互通,同時提供物流跟蹤查詢服務,實現船期靠離泊計劃與動態、貨櫃物流跟蹤等現場查詢功能。這標誌著義烏納入自貿區後提出,把義烏國際陸港打造成為內陸物流樞紐,寧波舟山港第六港區的工作目標取得重大進展。
繁榮市場是義烏永恆主題,市場主體和企業的滿意度、獲得感是檢驗自貿試驗區建設成敗的重要標準。義烏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5+2」等19個專班,每周召開兩次深改會、兩個半天專題研究改革事項,全市上下以昂揚的戰鬥姿態奮力推進「百日攻堅」,努力將義烏打造成為自貿試驗區的「後起之秀」。
自義烏納入自貿試驗區以來,義烏以專班化運作的戰鬥姿態奮力推進「百日攻堅」。在重大規劃方面,梳理出近期可利用土地空間11369畝,分33個區塊,基本完成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規劃和城市設計方案;在重大改革方面,針對性提出十大改革50個方面135項具體改革事項,以「五張清單」為抓手,制定「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資金往來自由便利、運輸來往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和建設整體智治數字政府、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等「5+2」改革作戰圖,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突破;在重點產業方面,布局和重點培育「數字貿易、特色進口、跨境電商、文化貿易」新型國際貿易產業集群,「現代物流、貿易金融、商務會展、研發設計、信息服務」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大健康、晶片及傳感器、光電、新能源汽車」製造創新產業集群等「4+5+4」產業集群;在重大項目方面,已經謀劃綜合保稅區新型進口市場項目、國際商貿城供應鏈基地商博雲倉等第一批16個重大項目,總投資214億元。
市場:
發展新業態,起舞「雙循環」
在浙江省商務廳公布的2020年浙江省電商專業村和電商鎮名單中,義烏13個鎮街、169個村分別獲評電商鎮、電商專業村,數量繼續位列全省第一。今年,義烏還獲評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義烏搭乘eWTP快車,先後與盧安達、衣索比亞等非洲國家籤署戰略合作,實現貿易互聯互通。而在整個「十三五」期間,義烏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累計布局海外倉29個、國際物流專線67條、「帶你到中國」展廳7個,加速構建覆蓋重要國別、重點市場的境外數字貿易樞紐網絡。
義烏,不僅有龐大的實體市場作支撐,更有成千上萬的電商搭建起多元的網絡市場。
站在數字貿易的風口浪尖,義烏實體市場也吹響了轉型升級的集結號。由義烏小商品城開發運營Chinagoods平臺在第26屆義博會之際正式上線,其依託義烏市場7.5萬家實體商鋪資源,服務產業鏈上遊200萬家中小微企業,SKU已突破200萬個,註冊採購商達到63萬人。
同時,主打國內市場的「義烏好貨」模式在全國鋪開,通過合作、加盟、直營等方式新增線下網點183家。「義烏好貨」雲倉也投入運營,能實現一件代發,入庫SKU2萬餘個,出庫訂單超4萬單。
市場集團旗下中國(義烏)「百縣萬品」消費助農展銷中心今年12月30日開業,選品小組累計走訪22個省301個縣,初選農產品、手工藝品11583款,目前已下單採購6367款。這些產品將通過義烏髮達的商貿、物流體系銷往全國乃至全球,為「消費扶貧」「消費助農」開拓一條新路子。
在「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義烏已佔據了得天獨厚的先發優勢。今年,義烏闊步邁入自貿試驗區時代,讓這種優勢更為凸顯。2020世界義烏人大會上,義烏對外發布「雙循環」十大行動,通過強化「雙循環」頂層設計,數位化、標準化、規範化每項行動,確保義烏「雙循環」發展有依可循。
從「零」到「鏈」聚變
育出生機盎然產業林
曾經,義烏在光伏行業屬於空白。如今,得益於光伏組件全球排名前三的晶科、晶澳、天合光能,排名第五的東方日升以及光伏電池全球排名第二的愛旭太陽能等一大批光伏電池和組件龍頭企業紛紛落地達產,義烏光伏行業實現了從「零」到「鏈」的聚變,「世界光明之都」已初具雛形。
義烏是我國國際貿易的窗口,是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也是新興的先進位造基地。習近平總書記對義烏寄予厚望,賦予義烏世界「小商品之都」定位。要高質量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離不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撐。
義烏東北部,無中生有「世界光明之都」;義烏西南面,同樣平地而起了一座綠色動力小鎮。這座小鎮五年間先後引進吉利集團總投資20.65億元的鋒銳發動機項目、總投資75.5億元的義利動力總成項目、總投資72億元的英倫新能源整車項目、總投資105億元的吉利發動機項目、總投資84.6億元的DHT專用混動變速器及動力總成製造總部等5個項目,5個項目均入選省重大產業項目,其中4個還是省特別重大產業項目。全面達產後,將形成10萬臺新能源整車、160萬臺發動機、70萬臺變速器的生產規模,吉利70%的動力由義烏提供,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動力生產基地。
堅持項目為王、奔跑招商,義烏工業不僅有小而美,還多了大而強,在高質量道路上堅定前行。2019年,義烏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38.5%、16.1%和19.8%,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25.9%、51.5%和28.6%,較「十二五」末分別提高了18.2、26.01和17.45個百分點,有力帶動了全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有機更新
讓城市更美好
一城之美,始於顏值,源自氣質。
而一個城市的氣質,很難用幾個簡單的數據來描述,它是深入內心的記憶,是這個城市最鮮明的特徵,是人們提起它最先想到的詞彙。每個城市都有其獨自的地理特徵和人文特徵,人們既不能因循守舊而錯失發展良機,也不能隨心所欲盲幹蠻幹,留下城市發展的敗筆。
城市有機更新,從大處講關乎城市規劃發展的百年大計,從小處看關乎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2016年,義烏市啟動以5.78平方公裡為核心的老城區城市有機更新工作。同年6月1日,《義烏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辦法》正式實施。自此,這座城市迎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徵收戰役」。
時至今日,義烏已完成十二個大區塊1.6萬多戶徵收。從零星收購到大區塊徵收,從阻撓反對到支持擁護,敢為人先的義烏幹出了城市有機更新的「義烏實踐」。
雙江湖開發:
興水強市逐浪高
今年11月21日,雙江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開工。
義烏是一個典型的缺水城市,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433立方米,不足全國人均水平的1/5。隨著全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外來人口的劇增,用水量繼續呈快速增長態勢,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將進一步下降。義烏市委市政府提出雙江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構想,就是想通過充分利用豐沛的過境水資源,提高義烏江調蓄能力,根本性解決水資源保障問題。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平地崛起的雙江湖科教園區,吸引了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義烏創新園、浙江大學「一帶一路」國際醫學院、復旦大學「一院三基地」等一批聞名世界的大學雲集於此,給義烏城市創新、市場轉型將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養分。雙江湖科教園區位於雙江湖畔,規劃範圍6.5平方公裡,重點發展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科技研發、科技孵化等產業及配套產業。園區控規按照「共享共融」,實現城市與大學間的功能共享理念,打造高包容度、高生長性的第三代「產、學、研、生」共融的「義烏模式」科教園區。
今年,雙江湖新區始終堅持改革創新、項目為王、「搶」字為先,「搶」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10月開學,「搶」11月份雙江水利樞紐開挖,「搶」浙大「一帶一路」國際醫學院12月份開工……
眾創共享
書寫鄉村振興時代華章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近年來,義烏市委、市政府牢記總書記囑託,圍繞深化「千萬工程」建設部署,系統謀劃義烏「三農」發展大計,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總抓手,高標準編制《義烏市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創造性地提出「中國眾創鄉村」的主題定位,以眾創引領三產融合、城鄉融合,不斷提升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建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紅黃藍三色地標線,如同一根彩帶串聯起義烏十條美麗鄉村風景線。沿著這根「彩帶」,來到望道信仰精品線,煥然一新的鄉村格局,黛瓦白牆的農家別院,修舊如舊的古街長廊,移步換景的紅色文化元素,一步一景的美麗畫卷盡在眼前。十條精品線輻射全市200餘個行政村,成為鄉村振興的產業線、致富線,長藤結瓜,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把全域打造成風景區。美麗鄉村旅遊環線的建設成果讓附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與日俱增。
在推進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義烏緊扣「眾創」主題,積極挖掘農業的功能和鄉村的價值,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個性特色,並按照全國一流、省內領先的要求,充分發揮以農民為核心的聯合、眾籌、創投等作用,打造獨具魅力的鄉村旅遊目的地和全方位發展的農村示範點,推動鄉村從「賣產品」向「賣風景」「賣文化」「賣體驗」轉變。在具體工作中,鼓勵村民、集體以土地、資金眾籌入股農業項目建設,引導村集體自建農業公司經營,實現致富增收,今年全市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已全部達到20萬元以上。
優質營商環境
激活發展動能
良好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為義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今年以來,義烏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構建「18+2+6+X」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讓群眾和企業主感受營商環境的新變化。
以「減窗行動」推進數位化轉型。「以前來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可能會涉及幾個部門,需要取幾個號。現在我只需要取一個號,全部都辦好。」日前,市民徐先生前往義烏市行政服務中心綜合窗口辦理業務,跑一趟即可順利完成。一直以來,市行政服務中心聚焦群眾和企業辦事便利化需求,圍繞取消窗口實體化運作改革目標,打造「網上辦為主,就近辦為輔,自助辦為補」的服務格局,持續迭代升級各項改革舉措。通過開展「減窗行動」,義烏市行政服務中心窗口從原來的288個減少到33個,人流量從改革前的日均9000人減少至2000人,進一步提升數字賦能城市治理水平。
以「網辦自助區」確保服務不打折。自辦事大廳優化減窗後,已建立稅務、市場監管、公安、不動產、社保、醫保等網辦自助區。在義烏市行政服務中心的自助辦理區,由工作人員專門現場指導辦事群眾,群眾學會後在家上網或者用手機裡就能把事情辦掉。
以「村(社)直辦」打造群眾身邊的辦事窗口。今年以來,義烏市推出「鎮街大廳一站辦、便民服務網點便捷辦、簡單事項村社辦」改革組合拳,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便捷的綜合服務,打造線下10分鐘政務服務圈。截至目前655項的事項已延伸基層辦理,其中523項實現全市通辦。
按照「1+X」路徑,義烏市全面推進「全科無差別受理」改革,把發改、市場監管、社保、醫保等多部門1700餘個事項納入綜合窗口受理,在公安、稅務、不動產窗口推進內部綜合受理,將綜合窗口改革全面推廣至鎮街行政服務中心。今年來,通過部門內部信息共享打通,減事項、減材料、一件事聯辦、無感智辦,項均辦事材料從6.54削減至1.79份;通過信用應用深化減材料減時限,標準化鞏固「一件事」改革成果,全面推廣「信用+容缺信封」受理機制,推進涉外服務「就近辦」改革,規範創新提升招投標領域營商環境等環節,高質量推進各項工作落實,當好全省改革領跑者。
黨建引領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義烏始終把狠抓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用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深化推進農村黨建「雙星爭創」。12月9日,蘇溪鎮班子帶著48名新任村社書記,到城西街道七一村聽村黨支部書記、治村導師何德興上「履新第一課」。「第一課」內容涵蓋鄉村智治、黨風廉政、有機更新等諸多內容。去年以來,治村導師、「第一書記」和農村後備幹部深入「和美鄉村」重點村、經濟薄弱村,領著群眾幹、帶著群眾幹,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滾動提升,「雙星爭創」年度「軍令狀」全部完成,450個行政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
紮實做好行政村規模調整「後半篇文章」。今年11月2日,經過一年多運行的義烏市眾創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首次分紅,940名龍溪村村民股東分紅18.8萬元,村民們個個笑逐顏開。2018年,六石村、小六石村、王新村、駱村4個村合併為龍溪村。行政村規模調整後,義烏對各村資源進行了有效整合,排摸重點關注村和融合較好村,總結推廣新村「融合發展十法」;逐個研判超大農村支部;通過「一村一策」和「四個一」幫扶機制,完成全部後進村銷號工作;深化「黨建+單元」向基層治理延伸,廣泛發動群眾力量,堅實鄉村振興「組織保障」。
積極拓展區域化黨建新路徑。義亭鎮聚合上滕村、下滕村、西樓村、下店村、早溪塘村、先田村等6個村,建立路北區域共建委,每月集中抽派各村黨員義務工作,有效改善了上滕村環境衛生考核一直處於全鎮下遊水平的情況。義烏通過組織聯建、服務聯心、資源聯通、項目聯促,打破縣市區行政壁壘,推動單邊發展向「一盤棋」融合發展轉變。在鎮街層面建成區域共建委42個,全面推動強村帶弱村、大村帶小村,並開展「區域聯席會商」「治村導師巡診」「鄉賢助智」等幫助解決群眾困難和問題。
溫暖萬家燈火,共赴全面小康。
2020年,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即將圓滿收官。
義烏全市上下胼手砥足,
砥礪前行,用實幹奮鬥,
用汗水心血,用責任擔當,
寫下了最美的小康答卷,
立起了高水平建成、
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豐碑。
來源|義烏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丨王婷 龔豔 林曉燕 吳峰宇 餘依萍 駱紅婷 傅柏琳 陳洋波
製圖丨楊涵斐
編輯|陳思 葉耘華
校對|朱欣
原標題:《和美金華我發布——義烏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