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恐怖電影與攝影的關係更密切?

2020-12-17 騰訊網

從今天的視角想像,19世紀絕對是一個奇怪的時代,一個科學、技術與靈性深度相交的時代:莫爾斯發明了電報,達蓋爾發明了攝影,世界上其他地方還是封建王朝,而紐約城市化的大樓已經規劃好了地基。也許正是在即將啟蒙的時代裡,才能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讓攝影師威廉·穆勒(William H. Mumler)過上了如魚得水的騙子生活。

電影《閃靈》最後一幕定格的照片

攝影師 威廉·穆勒

那是在1860年,攝影術誕生不久。穆勒偶然在照片中看到了兩個自己,很快意識到了其中的商機。雖然今天看來,這不過是一次普通的「雙重曝光」,但當時攝影還不被人所熟知,更不提這種進階的視覺把戲。穆勒開始為人們拍攝,然後修改底片,用其他照片做基礎,偽造成將失散的親人添加其中,以此展示一種招魂的效果,從而騙取錢財。

19 世紀的攝影師威廉·穆勒用雙重曝光的方法拍攝出了人的「靈魂」

攝影術出現的早期,常被認為擁有招魂的效果。攝影師需要在黑暗的環境裡工作,這也滿足了人們最初對攝影驚悚的猜想:「人一旦照了相就會被那個古怪的盒子給吸走靈魂並且從此成為行屍走肉。」這樣的話甚至傳到了中國。穆勒的做法,可能是這一切的源頭。

法國作家、思想家、社會學家、社會評論家和文學評論家 羅蘭·巴特

羅蘭·巴特在《明室》中認為,一張照片是一個地方、一個人、一件東西或者一個場景曾經在某一時刻存在的標誌。正因那個時刻逝去了,所以照片上總有死亡特有的創傷與神秘。巴特也說,充滿死亡的印記也總是被掩藏在其他意義之下,就像我們在看手機的自拍、朋友圈裡的食物或者商場裡的時裝攝影,絕不會一下就想到死亡。而當圖片出現在電影中——攝影與電影區別明顯的特質:靜止、凝滯的時間性、物性、無聲都會呈現出類似死亡的狀態,橫亙在流動影像的「生命感」中,從而使攝影更加突出。

電影《秘密炸彈》海報

羅伯託·羅西裡尼1948年的電影《秘密炸彈》(La macchina ammazzacattivi)中,一個義大利戰後小村莊的攝影師,突然獲得了一種可以用相機殺人的能力。但他殺人的方法不是直接給人們拍照,而是拍攝人們的照片。在他按下快門的一瞬間,受害者不論在哪裡,都會再次擺出他曾在照片裡的姿勢,然後石化般地凝固。電影成為一種現實主義的框架,而攝影被視為是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凝固與靜止被流動的影像塑造成一種死亡的標誌。

《秘密炸彈》電影片段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攝影大行其道的日子,而電影的工業化也來到了飛速發展的階段。許多類型片開始出現,雖然不是每種類型電影中都會出現照片,但有些類型會尤為偏愛照片的出現:刑偵電影、黑色電影以及恐怖電影。許多拍攝黑幫與暴力社區的攝影師,與警用照片、法醫照片共同啟發了洛杉磯拍攝黑色電影的風潮。這些電影是照片大展拳腳的舞臺,照片在這些電影中是無事生非的道具,亦是人物不為人知的過去,它們時而擁有著至高無上的證據權力,時而又是背叛與欺詐的合謀者。

電影《閃靈》海報

照片更是在恐怖電影中靈巧地穿插翻身,成為一些經典光影的常客。大名鼎鼎的《閃靈》中,主人公傑克·託蘭斯應聘到遠望酒店當冬季看守,在大雪封山、與世隔絕的五個月中,他和妻子溫蒂、兒子丹尼獨自住在酒店裡,他打算利用這幽靜之地,潛心創作一部小說。然而僅僅過了一個多月,前任看守的悲劇似乎就要再一次上演。傑克瘋狂地用斧頭追殺妻兒,妻兒幸運逃脫,傑克則被凍死在樹籬迷宮裡。在電影的結尾,鏡頭停止在酒店裡的一張拍攝於1921年的老照片上,上面赫然出現了傑克的身影,它激發了整個事件的謎底,也讓這個經典的恐怖電影變得毛骨悚然。

希區柯克的《後窗》

有些恐怖電影乾脆主角就是攝影師,比如《毀滅之路》,他是職業殺手,同時也會不停地用照片記錄這些殘忍的行徑。有些則是恐怖的見證者,在希區柯克的《後窗》中,用長焦鏡頭偷窺的攝影記者傑弗裡斯識破了一起殺妻分屍案。當然,照片不是總在扮演著恐怖角色,科波拉導演的科幻驚悚電影《銀翼殺手》裡為機械人偽造的童年照片令人感傷,那是他們不曾擁有的過去。

你可能看過導演李少紅拍攝的《大明宮詞》與《橘子紅了》,但應該很少看過她在1980年代拍攝的驚悚Cult片(也稱為邪典電影、非主流電影或另類電影,是指拍攝手法獨特、題材詭異、劍走偏鋒、風格異常、帶有強烈的個人觀點、富有爭議性,通常是低成本製作,不以市場為主導的影片——編者)《銀蛇謀殺案》,在這部中國電影中其實更能理解照片在驚悚電影中的作用。

電影《銀蛇謀殺案》海報

賈宏聲飾演的前電影放映員郝飛羽是一個性情古怪的殺手。他慣用的作案手法是用望遠鏡鎖定一名女性後,把她哄騙到放映間,拿出私養的銀環蛇毒殺。在某次尋找「獵物」時,無意間發現一個攝影師正在偷拍銀行,隨後他悄悄潛入攝影師的照相館偷得幾張照片,發現對方在制定偷盜銀行的計劃,果不其然數日後銀行失竊,郝飛羽手裡的照片成為證據,他藉此敲詐巨款。照片成為了「盜竊案」與「銀蛇案」攪在一起的動力,並推動了這個錯綜複雜的故事走向迷途。

電影《銀蛇謀殺案》劇照

在更前衛的領域,恐怖電影闖入了美國戰後攝影觀念化的進程裡。從舞臺攝影、擺拍攝影或者是電影化的攝影開始,驚悚的元素與氛圍一直是這些作品中絕對主流的靈感來源。無論是辛迪·舍曼的《無題電影劇照》、還是格利高裡·克魯德遜的《暮光》,甚至於傑夫·沃爾在1990年代初期的實踐,在作品《失眠1994》、《繼拉爾夫·埃裡森的「隱形人」之後,序言1999–2000》中他都塑造了幽閉驚悚的環境。

辛迪·舍曼的《無題電影劇照》

《繼拉爾夫·埃裡森的「隱形人」之後,序言1999–2000》,傑夫·沃爾

雖然傑夫·沃爾不認為流行文化中的電影影響到了他的創作,但這一切的開始其實與驚悚電影開始流行不無關係。同時,這些驚悚元素會讓照片的戲劇感得到強烈的放大,也與當時感官效果出眾的恐怖電影製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與如今所認為的「驚悚電影大多是B級片或者製作廉價」的印象不同,恐怖片急需要電影工業的支持,但是基礎的就可以了。上世紀70年代,好萊塢電影工業方興未艾的時候,恐怖電影已經可以輕鬆製作觀眾難以識別的道具和不那麼好但是足夠嚇人的特效。在2012年MoMA辛迪·舍曼回顧展的時候,她向當時的策展助理描述她與恐怖電影的淵源以及對經典恐怖電影的看法:

「我在上大學時看了很多電影,布法羅的大學裡有非常棒的電影教學,我跟那裡的大部分人都相熟。1970年代末期我移居紐約時,每個人都去了布裡克街電影院、塔利亞電影院或其他現已倒閉的電影院來觀看舊電影。我也看日本電影、功夫動作片、俄羅斯默片、法國新浪潮等電影。也是在1970年代中後期,我們所知道的恐怖電影才真正開始。

「其實我對《德州電鋸殺人狂》非常喜歡。這部開創性的恐怖電影引入了年輕女主人公的概念,她拯救了自己,擊敗了邪惡的農場主。在我年輕的視野中,這些吃人的反派很搞笑。這部電影之所以令人著迷,是因為一個完全令人毛骨悚然的家庭布置,是觀眾非常熟悉的環境。我覺得是一部完美的恐怖電影,結合了恐怖、幽默、出色的視覺效果和女主人公。

「恐怖電影、奇怪的字符、兇猛的女人、奇怪的行為、敘事模糊以及創新的電影製作,我認為所有我喜歡的電影、激發我靈感的電影都具有這些特徵。他們激勵著我去創造角色,講出沒有言語的故事,發揮出抵抗的吸引力,讓觀眾發現故事(或使他們難以接受)。」

在辛迪·舍曼的拍攝《無題電影劇照》系列作品的初期,可能只能感受到些許的驚悚。而在1980年代之後,舍曼創作中的恐怖比例變得更大,但她絲毫沒有為作品中令人信服的血腥和高漲的驚悚審美而道歉。許多評論家對她的系列作品所採取的方向感到震驚。她卻認為恐怖「使人對生活感到安心」。

無題 #167 ,1986 辛迪·舍曼,152.4×228.6 釐米 辛迪·舍曼

由古根海姆美術館供圖

《無題》(#167,1986年)來自辛迪·舍曼的《災難》系列,怪誕而令人作嘔是這組作品的標誌性視覺。早期作品引起的不祥之感更加明顯,恐怖電影的元素完全暴露出來。《無題#167》描繪了一個可怕的犯罪現場,讓人想起恐怖電影中對蛇蠍美人的懲罰。女性受害者的鼻子、嘴唇和塗成紅色的指尖從泥垢中冒出來。廢棄的寶麗來照相提示著案件的記錄,可能是警察,也可能是反派,他們的反光出現在敞開的化妝盒中。圖像的黑暗和照片表面的反射性使觀看者難以審視場景。《無題#167》預示著舍曼開始在創作中以「被謀殺」的方式隱去的自己形象。

1994 年,辛迪·舍曼與川久保玲合作拍攝的照片

在1994年與川久保玲(Comme des Garçons)的合作中,辛迪·舍曼挑戰了時裝攝影的所有期望,她變成了一個蒙面小丑般的人物,四肢過大且不匹配,滑稽而驚悚。此時,她已經用假肢完全隱藏了自己的形象。令人回味的是,如果從電影角度來看這一時期舍曼的轉變,我們可以看到恐怖電影之於攝影的靈感,以及舍曼用恐怖電影的元素逐漸隱去自身形象的過程。而在科幻的角度來看,這也是藝術家在身體上完成賽博格(Cyborg,指人類與電子機械的融合系統。——編者)並逐漸新生的過程。也正是這些不同角度帶來的新發現,才促使我們也會像辛迪·舍曼一樣,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過去的圖像裡找尋靈光。

-

文字 |汪之奕

圖片 | 網際網路

編輯 | 木起語

相關焦點

  • 一張照片啟發一部電影:攝影與電影之間的奇妙關係
    瑪格南攝影師和電影之間向來是「禮尚往來」的關係。最能說明這一點的就是,電影攝影師和導演會將瑪格南攝影師的作品視為靈感源泉,而攝影師們也從影片中獲取靈感。瑪格南攝影師哈利·格魯亞特(Harry Gruyaert)曾在倫敦的巴比肯中心參與討論,聊到這種獨特紐帶。
  • 為什麼恐怖片、恐怖音效會讓你覺得害怕?怎樣可以不害怕?
    電影具體就不劇透了,今天也不是介紹這部電影的,而是想回答一個問題。01為什麼恐怖片會讓我們覺得恐怖?要不就是讓我們備受精神折磨,例如《隱形人》裡看不見的反而更讓人害怕。你也可能會覺得是攝影、剪輯、畫面、氛圍之類。恐怖電影的畫面一般都很陰暗,氛圍都很陰森,攝像的鏡頭、剪輯也是怎麼嚇人,怎麼讓人不舒服怎麼來。你還可能會說,我最受不了裡面的音效,本來沒覺得害怕,音效一出來,就弄得心慌慌的。
  • 恐怖的音樂,為什麼閉上眼睛聽會更恐怖?
    我們在看恐怖電影和或玩恐怖遊戲時,常常能體會到後背發涼的感覺,特別是遇到jump scare的時候。聽到恐怖的音樂時也是一樣的。不過,腦神經科學家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閉上眼睛聽恐怖音樂,恐懼感會更加強烈。我們習慣於把它解釋為「對未知的恐懼」,而研究人員則發現了其中的科學奧秘。
  • 電影攝影都有哪些角度?
    在電影攝影創作中,是以確定一系列攝影角度來完成造型任務以及敘事任務的。」 攝影能夠在劇本創作的基礎上豐富人物形象,使之更豐滿、更立體、更生動。攝影角度的適當選取對人物的塑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角度這一手段,創作者可以對人物的高矮、胖瘦等因素做一定程度的視覺上的調整,對演員條件與角色需要之間的外形差距作細微的縮減,使之更貼近角色外貌的要求。
  • 波士頓馬拉松,為什麼恐怖襲擊無法將之打倒,這部電影告訴你原因
    勇氣君給大家介紹部電影《愛國者日》,可以幫助你更多的了解這場擁有百年歷史的馬拉松比賽,如果能搭配由HBO出品的《馬拉松:愛國者日爆炸案》,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波士頓馬拉松。 抓捕恐怖分子部分佔據影片二分之一時長,是全篇最精彩部分,留著大家親身體驗! 說到角色塑造,此類注重劇情,特別是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存在通病——留給角色的空間較小,很難塑造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
  • 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印度為何與俄羅斯也保持著密切的外交關係
    近年來美印關係的密切使我們往往容易產生一種兩國是盟友關係的錯覺。事實上作為不結盟運動成員的印度在理論上是沒任何盟友的,倒是作為印度戰略對手的巴基斯坦才和美國之間保持有盟約關係,不過就目前美國與印、巴兩國的外交互動狀態而言:沒正式盟約關係的印度比有正式盟約的巴基斯坦更像是美國的盟友。歷史上美國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就出於自身戰略利益拒絕援助巴基斯坦。
  • 明明不夠恐怖,憑什麼被公認為80年代最恐怖的香港電影?
    這部恐怖片被公認為二十多年來(1981年起)最嚇人的香港電影。它集兇兆片的恐怖、喪屍片的血腥和靈幻功夫片的神奇怪誕於一身,同時又帶有新浪潮時期的實踐色彩。導演餘允抗運用大量攝影技巧和化妝特技增強驚悚視效,在情節鋪設之餘極盡煽情、恐怖之能事。最後戛然而止的結局,更是將恐怖感發揮到了極致。
  • 二戰時,西班牙與德國關係密切,為什麼卻沒有派兵參戰?
    在二戰爆發的時候,西班牙的弗朗哥政府與納粹德國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二戰爆發前,西班牙國內曾經爆發了內戰,而當時的德國元首,希特勒還派出了禿鷹軍團來支援弗朗哥政府,最終使得弗朗哥政府贏得了西班牙內戰的勝利,那麼為什麼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如此密切,最終西班牙
  • 吳國豪|攝影作品《親密關係》
    「創作中的發現」在這一次的拍攝當中,首先是自身對親密關係有了更多的看法,其次是希望能在「情侶中的親密關係」與「私攝影」中有一個突破,這種轉變在畢業創作中未嘗不是一種新的嘗試。在人來人往的公園中,我選取架三角架自拍的拍攝方式進行行為記錄。
  • 愛丁堡龍比亞大學電影製作與攝影專業為什麼排名全英第一?
    該校在英國新興大學中一直名列前茅,其課程涵蓋範圍廣泛,教學質量優異,電影製作和攝影專業為全英排名第一的強勢學科。作為一所現代化大學,龍比亞大學同工商企業密切合作,提供高質量的職業化課程,並因此獲得良好聲譽。這種「學以致用」的教學方法,確保了龍比亞大學畢業生在各行各業中的領先地位。
  • 電影《鋼的琴》,攝影構圖百科全書,9個攝影創作技巧,拍照必學
    《鋼的琴》整部電影的畫面戲劇化、結構感明顯,每一個鏡頭的截圖畫面都是一幅幅耐人尋味的攝影作品。我們通過這部電影,可以說幾乎囊括了所有經典的攝影構圖技巧。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和發現,詳細總結一下電影中可以被每一個攝影愛好者學習的攝影構圖和用光色彩的技巧。那些經典的對稱構圖對稱構圖在我們日常攝影拍攝中是經常使用的到的。也是我們中國人最常見和最常用的一種構圖結構。
  • 【一周恐怖片推薦】小眾恐怖電影襲來,電影高能,非戰鬥人員撤離
    死魂盒  真實事件改編,一部冷門的恐怖電影。  劇情大概小女主打開了一個盒子並發生了一系列恐怖事情!也是跟驅魔有關係的電影,很好看 而且觀眾反響也不錯,看海報就興趣極大。  喜歡恐怖電影的應該知道,日本的恐怖片往往有些壓抑並且瘮人,而且這部電影拍攝的非常真實。當時電影拍攝靈異異常真實,曾被和諧。此電影略恐怖  該電影是偽紀錄片,非正常拍攝,鏡頭有點晃。  推薦指數:4  第四部:墓地邂逅1 2。
  • 從多樣的鏡頭語言到獨特的攝影視角,淺析《隱形人》看不見的恐怖
    這部電影,就是今天要說到的《隱形人》。01看不到的「敵人」,要怎麼讓人感到恐怖?而對《隱形人》這部電影而言,難題也是在此。傳統的恐怖片一般都是以視覺衝擊來達到讓觀眾感到恐慌的效果,比如給惡靈、反派們設計個可怕的外形,又或者可以通過一些驚悚的聲效來渲染影片的恐怖氛圍,甚至還會直接以血腥作為賣點。
  • 從《影子武士》中,看見黑澤明的攝影功力,被電影耽誤的攝影大師
    如果說一部電影的畫面精緻好看,那麼這就是在導演的指導下的攝影優秀,如果導演或者攝影師本身就是畫家或者攝影師,那麼這個導演拍攝的電影至少畫面會精緻絢麗,每一幀都如同一張張精彩的攝影作品。《影子武士》就是黑澤明這位電影攝影視覺美學大家為我們呈現的經典作品,我們今天就從這部影片的攝影畫面中分析攝影藝術表達的具體方法和攝影創作可以借鑑的藝術元素。
  • 精選片單丨你以為這十部恐怖電影很嚇人?原著小說更恐怖
    然而,如果你想追求的是更深入的恐懼感,那麼翻開一本精彩的恐怖小說,則可能會是個更好選擇。畢竟,閱讀小說是一種比看電影更加個人的體驗,透過完全屬於自己的節奏,順隨文字搭構出腦內的想像空間,再加上閱讀時,你可能正獨自一人待在夜裡的房間,周遭安靜無聲,因此使環境甚至也成為了一種恐懼的腦內增幅器。1.
  • 國產恐怖電影《校墓處》,我的童年陰影,推薦給你
    本人看過最恐怖的國產電影當屬《校墓處》了,《校墓處》是中國香港恐怖電影,拍攝於2006年,在2007年3月15日在中國香港上映。在此片中,這個地方顯然是影片的恐怖事件主要發生地,那個教導主任的可怕正是由於教導處這種權力場所有襯託,所以殺死這個惡魔的唯一方法便是燒掉這個罪惡的地方。廁所,是一個骯髒的地方,但這裡卻是學生的天堂,一方面學生所有的劣跡都可以毫無保留的在這裡實施著,例如抽菸,打架,更由於其汙晦的環境,使得這裡具有一種性的暗示功能,雖然不夠強烈,但的確是青春衝動的無奈。
  • 科恩兄弟的西部片,美國「武俠」電影中的攝影構圖與色彩分析
    科恩兄弟是美國近年來拍攝西部電影最為成功的導演,也是一對導演組合。我們今天就從他們的電影《大地驚雷》《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入手,探究「武俠」與「西部」的關係,並且從攝影的角度切入,看一看他們的西部片中,有哪些攝影變現技巧,和攝影構圖用光形式,以此建構了西部片視覺上的形式結構,並且影響到觀眾對於西部片的觀看和理解。
  • 推薦9部高分恐怖電影,膽小者慎入,膽大的你們看過幾部?
    《驅魔人》這一部1973年的恐怖片,應該算的上美國恐怖電影的鼻祖地位。就算今天來看也不能算落伍的,它無論從音響、配樂、劇情鋪設、燈光等方面都給後來的恐怖類型片做了很好的演示。就算把它的海報明眼的擺你面前,也會馬上瞳孔縮小,汗毛豎立。2.《逃出絕命鎮》驚悚片玩脫的最高境界。導演巧妙地把俗套的劇情反轉反轉再反轉,硬是變成一場賀歲檔合家歡喜劇片。
  • 恐怖電影有什麼魅力?
    還記得你第一部看的恐怖類型的電影嗎?我第一部看的恐怖電影就是林正英版的殭屍片,小時候因為看殭屍片嚇得不敢出門,還常常學殭屍一樣蹦蹦跳跳去嚇別人。雖然害怕但是非常喜歡,一開始是一種好奇心,因為沒見過這種類型的電影,但會被劇情牽著鼻子走,聲音、畫面,對人很有刺激感。那什麼是恐怖電影?
  • 恐怖電影自帶詛咒?
    竹內結子再婚後的兒子,今年1月下旬才剛剛出生,沒有人知道她為什麼會以如此決絕的方式離開人間。 但是電影開拍僅8天,劇組就叫停製作,因為Sam Kinison對劇本非常不滿,要求重寫。 導演組同意了他的要求,但是在劇本重新做好後開拍的第一天,Sam Kinison卻驚慌失措地把自己鎖在酒店裡,對著空氣自言自語:「我不想去!我不想去!」還自問自答「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