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總能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有心機的人,大度的人,小氣的人,這都是比較抽象的類型,有兩類一般最能看得出來,一類話嘮,一類寡言,這兩類在職場上應該不少見,畢竟說話人人都會,人與人之間畢竟還是需要交流的,那麼當話嘮與寡言的人在同一個職場,究竟誰會混得更好些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
一、說話少幹實事多
古語云:「君子遇訥於言而敏於行」,有大格局,樂於升職加薪的人都知道,少說話,多幹實事才是正道。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更願意和那些腳踏實地的人相處,不願意結交那些虛頭巴腦的人,那些成天光說不做的人,根本沒有幾個人能夠值得信任,踏踏實實才是真。
空閒時間與人交談確實可以,話嘮的人可能更能夠促進交流,積累好人緣,但畢竟禍從口出,有些話嘮並不知道什麼事可以說,什麼事不可以說,光顧著嘴順就脫口而出,這樣的人會顯得情商略低。
大多數情況下,話嘮的人總是空口無憑,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光靠一張嘴沒有真材實料根本沒有人願意相信他們的,在理論基礎上能夠找到實際證明才是真的的會說話,真正的大佬級別的「話嘮」。
二、不「說」則已,一鳴驚人
我們在看影視劇的時候,總能看到軍師級別的人提的一些好意見,往往話不多,不常說話,一說話總能一語驚人,殊不知說出這樣一句話,他們已經在內心模擬演示了多少遍,在內心算計了多少次,或者已經在現實實際中演練過了,才會提出來的,而那些成天逞口舌之快的人,其實根本沒有實際去想那麼多的事情,話多不代表辦法多,話少不代表能力不夠。
多說話,還不如在工作方面多用些心,自己想到什麼,先去實踐一番,得出結論再說出來,而不是在沒有理論的基礎上先行說出來,讓別人先去實踐,萬一別人沒做好,必然把鍋甩你臉上,做好了,好結果也不會落在你的頭上,無論怎麼看都好像沒有益處,還不如自己去親身體會去實踐,到時候一語驚人,從而到達一鳴驚人的地步,而樂而不為呢?
三、話癆不利於做事,易分心
我想大家在工作時,或者打字時總會遇到的情況,在別人碎碎念的時候,很容易把別人說的話打出來,就好像魔音穿腦一般,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就將這些話打出來,就是因為聽到話語在自己腦海中形成別的東西,將原本要說的要打算的被說出來的話擠出去了,話說多了不利於做事,容易在工作上分心,少說話,聽從自己腦海中的聲音,更加能夠提高工作效率。
人很難在一個嘈雜的環境能夠認真工作,適當的舒緩或者充滿激情的音樂可能會有幫助,但儘量還是保證相對安靜的環境工作最佳,嘴上少說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將它運用在實際生活中不好些嗎?
總結
看到這裡,想必自己內心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答案,說到底,每個人的工作方式都是不一樣,但多數人的所需要的工作環境都是大同小異,除非工作崗位的硬性要求,少說話多做實事才是正道,只有那些需要口頭說話才能完成的工作,話嘮才最能混得風生水起,在一般的工作環境中,領導更是傾向那些少說話多做實事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