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羅王鎮位於祥符區城東27公裡處,轄區25個行政村77個自然村,現有人口6.1萬人,全鎮建檔立卡戶835戶2432人,其中已脫貧758戶2211人,未脫貧戶77戶221人。
近年來,羅王鎮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的同時,盯緊全面脫貧攻堅總任務,努力克服疫情影響,逐村分析、逐戶研判、逐戶施策,以穩定增收和文明素質提升為根本出發點,著力打好三大硬仗,確保脫貧質量和收官成色。
產業發展硬仗
羅王鎮以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實現群眾增收為目標,提前謀劃,大力實施「築巢引鳳」和「本土特色」工程,力促實現「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新格局,通過扶貧資金注入、精準扶貧企業貸等形式推動老企業升級、新企業突破,以土地流轉、共同經營、勞務合作、企業代養、資產收益分紅等形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胡寨村白皮松基地投資4000餘萬元,佔地3300畝,一期建成佔地33畝的「桂園」,園內名貴樹木100餘種,是羅王鎮的「天然氧吧」。二期建成3260餘畝白皮松種植基地,現有2米高白皮松50萬棵,幼苗60萬株,國槐、海棠、玉蘭等名貴樹木60萬棵。通過「土地流轉+資產收益+務工」的產業扶貧模式,土地流轉3260餘畝,其中17戶貧困群眾每年每畝分得1200元租金;投入專項扶貧資金300萬元,帶動羅王鎮19個村壯大村集體經濟;幫助其申請市級帶貧企業,獲得精準扶貧企業貸款300萬元;常年務工85人,帶動400餘戶。這一棵棵小樹苗真正成為了群眾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老九莊村甘都園建有大棚106座,佔地300餘畝,投資430萬元,以火龍果、蜜瓜、甜瓜、草莓等果蔬種植為主。通過「合作社+共同經營+土地流轉+勞動就業」等帶貧模式,帶動周邊村莊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投入專項扶貧資金80萬元,帶動羅王鎮9個村壯大村集體經濟;靈活就業300餘人,其中貧困戶100多人。現在有6家貧困戶承包了7個大棚,每年收益不低於1.5萬元。
張寨村大宋天一菊花種植基地200餘畝,提供就業崗位300多個,其中帶動貧困戶31戶,每人每棚平均工資1500-3500元,在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2020年在何寨村建設菊花烘乾深加工標準化廠房,引進最先進的設備。同時投入專項扶貧資金100萬元,帶動羅王鎮19個村壯大村集體經濟。
這樣的產業羅王鎮還有前蟲村蘆筍基地、馮莊村果蔬大棚、羅王村生豬養殖場等,已然形成了「多點開花」的喜人局面。
就業創業硬仗
羅王鎮根據實際,多措並舉為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主要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務工補貼、貼息貸款、勞務中介等形式幫助貧困戶外出務工、本地就業創業。技能培訓方面通過社保所、婦聯等舉辦多次職業技能培訓,目前參加培訓人數139人。在公益性崗位方面,羅王鎮提供就業扶貧崗位60個、人社局開發公益性崗位110個。在務工補貼方面,對羅王鎮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183人一次性獎勵補助合計11.53萬元。貼息貸款方面,羅王鎮大力開展了小額戶貸工作,累計發放290戶747.5萬元,讓貧困群眾都邁上了脫貧致富路。另外羅王鎮就業創業服務中心運行以來,以「幫扶、就業、致富、興家」為宗旨,搭建服務平臺,根據羅王鎮群眾的就業需求,點對點進行技能培訓,主動服務、匹配崗位,從而實現精準輸出、靈活就業。
鄉風文明硬仗
羅王鎮主要通過黨員聯繫貧困戶扶貧扶志「一米糰」宣講、「夜談會」、「百村千場智志雙扶電影」、「大型文化活動」、「孝老愛親餃子宴」、「美麗庭院」和「好婆婆好媳婦」評選等活動,同時大力發揮愛心超市作用,發放愛心劵,增強群眾內生動力,提升整體文明素質。
另外在人居環境改善方面,羅王鎮以「紅色引領,綠色崛起」的發展理念,大力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營造優美和諧人居環境,全鎮25個村掀起了人居環境整治的高潮,2020年羅王鎮就已開展兩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每次活動時間均在1個月以上,發放宣傳單1萬餘張,張貼條幅500餘條,對全鎮大小街道、街口巷道、河塘溝渠等全方位無死角進行清掃工作,每次人居環境整治活動都會為貧困群眾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讓貧困群眾與鎮村幹部一起勞動,並按天結算工資。戶容戶貌方面在「五淨一規範」的基礎上加上房前屋後淨,實行羅王「六淨一規範」標準逐項檢查,通過開展「美麗庭院」評比活動,切實提升貧困群眾積極性,增強衛生環保意識。坑塘治理方面,以胡寨村為例,坑塘治理40餘畝,昔日的臭水塘搖身一變,成了如今美麗的景觀湖,並投入3000元魚苗養魚,增加了村集體收入的同時又完善了塘內生態鏈,同時還吸納貧困戶為坑塘管護員、保潔員,增加貧困戶收入,一舉多得,多方受益。
科學謀劃新發展
下一步,羅王鎮將以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為方向,做實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工作,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產業謀劃縱深發展。對老九莊村甘都園農作物種植項目,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特色蔬菜水果品牌,建成甘都園現代產業示範園區;對張寨村大宋天一菊花產業,拉長菊花產業鏈條,實現從粗加工到高附加值全產業鏈發展;對前蟲村蘆筍基地、馮莊村果蔬大棚等產業,以農業產業化為發展理念,實現本地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持續供應;活用羅王鎮二郎廟高度路口交通優勢,建立以查寨村、二郎廟村、郜貴寨村為「組團」的農產品加工、貿易、物流為主導的商業區域,引導形成羅王的工業發展地帶,不斷發展壯大羅王鎮物流業,打造屬於羅王的「現代產業港」。
築巢引鳳人才匯聚。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加強人才振興,靠產業興旺,通過打好鄉土鄉情鄉愁牌,想方設法「築巢引鳳」,將各類人才聚集起來,這樣我們才更有底氣,同時各村要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積極挖掘有經濟頭腦的致富能手,形成「以點帶面」的大好局面,切實帶動村民富起來。
鄉村文旅帶動發展。依託白皮松種植基地,制定中長期旅遊規劃,以白皮松觀光深度開發為核心,以「桂園」養生旅遊為重點,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深挖夏、商、周時期歷史文化,對羅王鎮虎丘崗遺址進行改造,打造遺址旅遊景區,增強旅遊競爭力,以旅遊帶動群眾實現多元化增收。
綠水青山生態發展。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加快公路、河道等廊道沿線造林綠化,加大綠化帶寬度,合理優化造林樹種配置,實現羅王鎮農村道路向生態廊道模式轉變;持續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以黨員幹部帶頭、群眾百姓跟進的工作模式,推動實現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村莊環境乾淨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切實做到增強村民環保意識,常態化普及環境知識和環保理念,做到「環境保護、人人爭先」;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推進「廁所革命」,對表人居環境整治,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實現戶廁改造全覆蓋,讓農民生活更有品質、更加美好。
基層組織更有活力。培養造就一批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年輕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積極發展年輕有幹勁的群眾入黨,持續優化基層黨組織建設,以更加完善的組織制度為鄉村振興提供保障。
總的來說,羅王鎮產業已完成從單一到多元的轉變,實現了土地流轉有租金、資金入股有分紅、就近務工有工資、集體經濟有紅利,有效釋放產業扶貧潛能,同時多措並舉擴大就業、真抓實幹改善環境、弘揚促進鄉風文明。相信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羅王鎮全體黨員幹部凝心聚力謀發展,以上率下抓落實,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文/圖 呂要軍)
責編: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