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整理:淺夏、王搏
本周(2月14日-2月20日)重點監測到國內企業IPO共5家,其中科創板2家。
截止發稿:科創板申報企業209家,已上市89家。本周科創板提交申報1家,上會0家。
本周科技股值得關注的新聞有:A股連續第三天成交超萬億,科技股持續受熱捧;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上市首日大漲;特斯拉或採用無鈷電池,助攻多股漲停;快手首次官宣2020年初日活已破3億;瑞幸咖啡新增醫療器械業務。
宏觀新聞
1、A股連續第三天成交超萬億,科技股持續受熱捧
根據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在2月21日晚間更新的成交數據,滬市當日成交額為4456.11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放量307.36億元;深市當日成交額為7274.23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放量720.89億元。
隨著滬深兩市雙雙放量,A股成交總額在2月21日又上了一個臺階,達到11730.34億元。這不僅是2019年3月8日以來滬深兩市成交總額首次超過1.1萬億元,也是A股連續第三天成交量超越1萬億元。
從資金流向來看,科技股是主力資金最鍾愛的投資方向。
wind數據顯示,2月19日主力資金流入金額排名前五的板塊分別是軟體、網際網路、電腦硬體、貴金屬和通信設備。
其中,軟體板塊當日上漲3.56%,獲主力資金淨流入28.99億元;網際網路板塊當日上漲2.80%,獲主力資金淨流入10.57億元;電腦硬體板塊當日上漲3.84%,獲主力資金流入9.61億元;通信設備板塊當日上漲2.81%,獲主力資金流入7.55億元。
從個股情況來看,多隻科技類股票在資金的追捧下攻上漲停板,中國軟體、同花順、四維圖新、中科創達、創意信息、科藍軟體等均在此列。
2、科創板年內成交額突破6500億元,券商攬入佣金4億元
今年以來,截至2月20日,86隻已上市的科創板個股總成交額為6588億元,日均成交額293.76億元,按照多家券商測算的券商累計淨佣金費率萬分之三點一三來計算,券商共攬入佣金4.12億元。
就科創板板塊今年以來市場表現來看,截至2月20日,86隻科創板個股平均漲幅為63.89%,15隻個股股價漲幅超100%。其中,有6隻個股股價漲幅超過200%,其中特寶生物、映翰通、東方生物、潔特生物這4隻個股的股價漲幅均超300%。
從今年科創板的投資邏輯來看,中國銀河表示,科創板的推出使得企業可以在增長期,即原本PE融資階段的時候考慮上市,導致投資風險大於主板。科創板高風險、高流動性、高波動率的特點,使得參與其中的資金往往具有較高的風險偏好,這類資金對於估值的容忍度往往也更高。因此,不將估值作為硬性條件,建議投資者更加關注公司的競爭稀缺性及目標市值。
3、深圳鼓勵汽車救市,汽車股狂飆
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本就面臨著產業變革和經濟下行雙重壓力的汽車行業,更加「雪上加霜」。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最新數據,2020年2月1-16日期間,國內乘用車廠家零售銷量同比大跌92%,跌幅創歷史最高紀錄。
然而,隨著多部門聯手「救市」,汽車股不跌反升。
21日午後,汽車整車板塊異動拉升,一汽夏利率先漲停,東風汽車一度漲停,力帆股份、一汽轎車漲逾5%。
消息面上,廣東省政府提出,鼓勵廣州、深圳進一步放寬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建議推遲全國範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等。
4、市場氛圍逐漸回暖,量子通信掀起漲勢
科技股近期一直都是市場主流,21日再次成為市場的亮點,截止收盤,顯示量子通信漲幅為4.13%,居行業板塊漲幅排名第二。
消息面上,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研究團隊12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新論文介紹,他們成功在兩個由50公裡長光纖連接的量子存儲器間實現量子糾纏,為構建基於量子中繼的量子網絡奠定了基礎。
個股資金表現方面,從近5日的資金流向來看,大單流入淨額排行靠前的有中國聯通、藍盾股份、中航光電、凱樂科技、銀輪股份,金額分別是1.68億、1.21億、1.20億、0.81億、0.80億。
據澎湃新聞報導,當地時間2月10日,美國總統在2021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提案中大幅削減主要科學機構的研發預算,同時希望將更多資金投入到人工智慧和量子信息科學。市場近期經過了連續上漲後走出了結構性行情,且短期情況使得市場資金都十分關注醫療信息化、遠程辦公等科技相關板塊,後續都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可關注相關龍頭標的以及信息面良好的標的。
大公司動態
1、米家掃地機器人製造商石頭科技上市,成科創板「股王」
2月21日,米家掃地機器人製造企業石頭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一躍成為科創板「股王」,僅次於貴州茅臺和卓勝微的第三高價股。
上市首日,石頭科技股價大漲84%,至500.10元,最高價達538.88元,中一籤最高可賺13.39萬元;若用開盤價計算,中一籤也可賺近10萬元。
而就整個科創板來看,隨著市場行情回暖,今年以來科創板行情火熱。數據顯示,年初至今上市的科創板新股首日平均漲幅達207.20%。
雷軍發微博祝賀稱,「這是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也是繼華米、雲米之後,第三家小米生態鏈的上市公司。」
據石頭科技披露公告顯示,截至2月20日,公司創始人昌敬持股石頭科技1549.58萬股,佔比30.99%。按此計算,「80」後公司創始人昌敬身家已增值超過77億元。
石頭科技成立於 2014 年 7 月,是一家專業從事智能清潔機器人等智能硬體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智能家電研發製造商,公司旗下產品有石頭掃地機器人、米家掃地機器人、米家手持吸塵器和小瓦掃地機器人。第一代米家掃地機器人於 2016 年 9 月推出。該公司在 2014 年 9 月獲得小米投資,成為小米生態鏈企業。
2、採用無鈷電池即磷酸鐵鋰電池?特斯拉說不一定
2月18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特斯拉正在就中國工廠生產的汽車中使用寧德時代的電池進入深入談判。這些電池將不含鈷成分,而鈷一直是電動汽車電池中最昂貴的金屬之一。該報導稱,採用這一技術將標誌著特斯拉首次將所謂的磷酸鐵鋰電池(LFP)納入其產品陣容。
2月19日,受到上述消息影響,A股鋰電池板塊成為熱點之一,板塊內湘潭電化、豐元股份、德方納米、合縱科技、天賜材料、光華科技、富臨精工等個股「一字」漲停。
2月21日,特斯拉在官方抖音號上表示:「請留意四月特斯拉的電池發布會,無鈷,不代表一定是磷酸鐵鋰。」這推翻了此前外界的猜測,認為特斯拉將在中國製造的Model 3上採用磷酸鐵鋰電池。
3、疫情推動視頻會議火爆,ZOOM營收同比增長85%
疫情帶火了企業辦公應用,其中視頻會議應用ZOOM毫無疑問成為受益者。
據悉,ZOOM的三季度營收增長85%,自由現金流達到5470萬美元,過去12個月收入在10萬美元以上的客戶增長97%。疫情期間,ZOOM股價從60多美金漲至100美金以上,市值達到280多億美元。
Zoom成立於2011年,由華人袁徵創立。Zoom此前是矽谷雲視頻會議的明星獨角獸,美股IPO上市首日上漲72.22%。
從業務看,Zoom核心產品為視頻通訊雲平臺,可以基於電腦、平板、手機、電話和公司視頻會議室多終端無縫接入,實現同時大規模接入、高可靠低延時的視頻會議。
4、瑞幸咖啡新增醫療器械業務,打算在門店賣口罩?
繼上汽通用、富士康、小米、OPPO和vivo進軍口罩生產後,下一個在疫情中意外「跨界」的企業,是賣咖啡的瑞幸。
2月21日,天眼查數據顯示,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新增「零售藥品、醫療器械I類、II類 」等與醫療相關的業務,外界紛紛猜測瑞幸是否要在咖啡店賣口罩。
「藉助網際網路思維,瑞幸帶給消費者全新的用戶體驗。但同時,品類單一及用戶粘性不高成為其明顯缺點,因此瑞幸不得通過拓展產品品類、延伸銷售渠道等方式來提高變現率。」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陳禮騰認為,瑞幸不斷擴大其經營範圍也在情理之中。
據業內消息,去年以來,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工商信息經營範圍多次變更,2019年7月,瑞幸咖啡將「紡織品及針織品零售;服裝零售;鞋帽零售;鐘錶、眼鏡零售;箱、包零售;其他日用品零售;文具用品零售;其他文化用品零售;其他未列明商務服務業等」納入經營範圍。當年10月,瑞幸咖啡新增經營範圍包括圖書、報刊零售、音像製品零售、電子出版物零售。可見,隨著業績增長的疲軟和市場的風雲多變,瑞幸似乎並不滿足於單一的咖啡業務。
5、快手首次官宣2020年初日活已破3億
快手大數據研究院發布《2019快手內容報告》,快手日活在2020年初已突破3億,快手App內有近200億條海量視頻;2019年,有2.5億人在快手平臺發布作品,平臺累計點讚超過3500億次。
去年6月,快手創始人宿華、程一笑向給全體員工發布了一封內部信。信中他們表示對快手現狀不滿意,認為必須要改變,並號召全員進入戰鬥狀態,2020年春節之前,達到3億DAU(日活躍用戶)。
6、UCloud公布上市後首份年報:營收15億,同比增長27%
剛上市不久的雲計算服務商UCloud(優刻得)21日公布2019年業績預告,財報顯示,優刻得2019年度營業總收入15.12億,較上年同期增長27.35%。
優刻得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106.76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2.7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570.75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2.84%。
優刻得稱,2019年度公司利潤有所下降,主要是因為主要產品降價、加大投入導致伺服器折舊等成本上升、公司主要客戶所處的網際網路行業整體增速有所放緩以及雲計算市場競爭激烈等原因綜合造成。
觀點&報告
1、分析師:亞馬遜年底股價有望達到2500美元
隨著美國經濟以歷史性的速度擴張,亞馬遜 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並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公司。自2009年以來,亞馬遜的股價一直在上漲,漲幅近3500%。自周四美股收盤,亞馬遜微跌0.79%,報2153.1美元。
有分析師近日發文稱,亞馬遜的增長完全符合它的自然趨勢。自年初以來,公司的實際股價幾乎一直與這一趨勢保持一致。這表明股價呈指數上漲,雖然很快,但很正常——因此沒有出現股票價格泡沫的數學跡象。這使得亞馬遜有別於微軟,後者顯示出泡沫形成的跡象。且亞馬遜有幾個穩定且高質的相關性指標,股價有望到年底達到2500美元。
2、金巖石:歷史上每次瘟疫都會通過產業升級淘汰傳統產業
獨立經濟學家金巖石表示,中國歷史上的1/4時間處於局部瘟疫時期,所謂「冠狀病毒」,無非就是在最近十幾年才被人類命名的。
在「新冠疫情」的威脅中,人們閉門不出,居家工作,自然會形成新的共識,而這些共識就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企業破產或歇業並非壞事兒,就像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一樣,除舊布新、優勝劣汰。
政府救助企業的善良動機會成為扶危濟困的實踐,從而抗拒市場經濟的企業淘汰機制,讓本該死去的企業苟活就是對創新企業的歧視。
企業只能自救,抗疫情只能靠免疫力,也是自救,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不能依賴「特效藥」。企業/個人/家庭的自救行為就是產業升級和社會轉型。
從非典到伊波拉,再到新冠疫情的擴散,新經濟崛起。甚至可以說:非典疫情成就了電商產業和平臺模式。
而這次春節後的股票市場的「一陰八陽」,創業板再創新高。創記錄的「跌停潮」反而帶來了一個「非典型牛市」,我們發現了兩大主題價值:其一是以特斯拉供應鏈為主導的全球儲能產業,其二是以抗病毒醫療醫藥為主導的新健康產業。
傳統醫療體系的理念是「救死扶傷」,其中包含著「非死即傷」的醫療醫藥,預防性醫療、免疫力接種、抗病毒疫苗和區塊鏈醫療是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方向,醫療生態的轉型升級呼之欲出。
本周國內IPO事件匯總
本周(2月14日-2月20日)重點監測到國內企業IPO共5家,其中科創板2家。
截止發稿:科創板申報企業209家,已上市89家。本周科創板提交申報1家,上會0家。
仁會生物上交所科創板首次遞交招股申請書。
偉源控股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瑋溢國際(控股)第三次遞交港股上市申請,偉源控股、渤海銀行、海吉亞醫療遞交港股上市申請,朗詩綠色生活、海普瑞擬赴港上市,諾輝健康考慮赴港上市。
鹽港明珠擬赴美IPO;受疫情影響導致客戶需求降低,58到家推遲赴美IPO。
瑞松科技
2月17日,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公司此次公開發行1684萬股,發行價為27.55元/股,募資4.64億人民幣。
瑞松科技的主營業務涵蓋機器人、智能技術、高端智能裝備領域的研發、設計、製造、應用和銷售服務,為客戶提供成套柔性自動化、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廣泛服務於汽車、摩託車、電梯、造船、海洋工程、機械和3C電子等各個領域。主要客戶包括豐田、本田、三菱、馬自達、菲亞特克萊斯勒、廣汽乘用車、廣汽新能源、比亞迪、德賽電池、日立電梯、五羊本田、中集集團、中船黃埔等知名品牌企業。
2016年至2018年,瑞松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54億元、7.05億元、7.36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3339.73萬元、5842.38萬元、6857.81萬元。2019年,公司預計實現營收區間為7.38億元至7.78億元,同比增長0.24%至5.77%;實現扣非淨利潤約為0.45億元至0.51億元,同比增長4.64%至18.62%。
華峰測控
2月18日,北京華峰測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公司此次公開發行1529.6萬股,發行價為107.41元/股,募資16.43億人民幣。
華峰測控主營業務為半導體自動化測試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用於模擬及混合信號類集成電路的測試,公司始終專注於半導體自動化測試系統領域,以其自主研發的產品實現了模擬及混合信號類集成電路自動化測試系統的進口替代。公司產品銷售區域覆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全球半導體產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
2016年至2018年,華峰測控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2億元、1.49億元、2.19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達4120.82萬元、5281.14萬元、9072.93萬元。公司預計2019年度營業收入約為2.4億元至2.7億元,同比增長9.75%至23.47%;扣非淨利潤約為8950萬元至1.065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為-1.16%至17.62%。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