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排在1981年男排世界盃預選賽大逆轉當時的南朝鮮隊,挺進世界盃,振奮的北大學生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胡進是那支中國男排的隊長。
與南朝鮮隊的關鍵之戰中,中國隊胡進(10號)和汪嘉偉(6號)起跳攔網。 (中體在線 黃本強攝)
背景:1981年3月20日,中國男排在男排世界盃預選賽中3比2逆轉當時的南朝鮮隊,獲得了1981年男排世界盃的參賽資格。
受訪人:胡進(1981年中國男排隊長,現福建女排主教練)
記者:中國男排在1981年參加世界盃落選賽的背景是怎樣的?
胡進:1979年12月,我們在巴林獲得了亞洲冠軍,也獲得了參加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資格,但是由於當時我國抵制了那屆奧運會,所以沒有參加成。這樣在1980年,我們幾乎一年沒有正式的比賽,只是在4、5月份的時候出訪巴西、阿根廷和日本,打邀請賽,然後就直接備戰世界盃落選賽。當時世界盃只有8支隊伍,分別是奧運會冠軍、世錦賽冠軍、東道主以及五大洲的冠軍隊伍,因此亞洲只有1個名額。
記者:當時與南朝鮮隊的比賽,我們和他們的實力對比如何?
胡進:我們當時實力是很強的,1979年我們3比0戰勝他們,拿到了亞洲冠軍。一年之後,我們的隊伍也在進步。1980年奧運會,前蘇聯隊奪冠,保加利亞拿到第二名,而我們之前與保加利亞比賽,3比0就獲勝了。從水平來說,如果我們參加了的話,具備前三名的水平。所以那段時間我們上升的勢頭比較猛,技術比較全面。而且我和汪嘉偉他們都在一起打了6年,那是中國男排的黃金時代,應該算是頂峰。
記者:那為什麼隊伍會在前2局落後?
胡進:一方面是我們準備得不是很夠,一共可以報名12名隊員,我們當時只去了10個運動員,其中有4個二傳,我們認為應該問題不大,有點輕敵了。另一方面,對手位置擺得比較低,心態很好。同時,他們在技戰術安排上進行了變化,將隊伍主副攻位置進行變化,這樣帶來了打法的變化,我們一上場沒有適應他們的變化,打得比較匆忙,也很亂。
記者:0比2落後時,隊伍的氣氛怎麼樣?
胡進:我們這幫運動員都是很要強的,我們覺得如果輸了,就會出大事,因為當時電視還轉播這場比賽,這在那個時代是很難得的。於是從第3局開始,我們打得比較耐心,沒有放棄,特別是沒有慌亂,如果亂的話,自己整個節奏就打不出來,就會跟著對方走。當時,我們沒有想到比賽輸了怎麼辦,大家一門心思就想把比賽贏回來。我們雖然賽前準備不是很充分,但是0比2落後的時候,通過調整做好自己的工作,把技術水平打出來,最終反敗為勝。
記者:當時你們在香港知道國內對這場比賽反響很熱烈嗎?
胡進:沒有,我們就是覺得是很正常的比賽,不過記得當時國家體委發來了電報表示祝賀。不過等到我們回國後,就感覺不一樣了。
記者:國內的氛圍怎麼樣?
胡進:我們下飛機的時候,當時的國家體委領導人李夢華、榮高棠都去迎接我們。還在機場舉行了簡單的歡迎會,進行了座談。之前我們都沒有這樣的經歷,在巴林拿到亞洲冠軍都沒有。
記者:回國之後,你們就去了北京大學,聽到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
胡進:第二天上午我們就去了北大,當時是男女排一起去的,我們都是讓北大學生抬著一直到學校廣場的,感覺所有學生都出來了,很多人。其實「團結起來,振興中華」這句口號,我們回到國內第一時間就聽到了。
記者:現在怎麼看「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這句口號?
胡進:其實對於我們老一代運動員,還有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初出生的人來說,那是印象深刻的事件,影響了一代人,那種精神也在激勵著我們後來的排球生涯,情景始終歷歷在目,是我們職業生涯的一段輝煌時刻。當然,也是特殊時代的產物。這麼多年,我們那批隊友回憶起來,依舊津津樂道,是挺驕傲的經歷,雖然沒有像女排拿到世界冠軍一樣,但是也是轟轟烈烈,確實是一個輝煌時代,值得驕傲的時刻。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年輕人心目中的「男神」汪嘉偉
記者:1981年世界盃比賽,你們最終獲得了第五名,說說那個比賽吧!
胡進:汪嘉偉在第一場比賽就受傷下場,他是核心球員,對我們影響很大,其實我們具備拿到獎牌的實力。當時的第三名是巴西隊,我們在1980年去巴西打了8場球,一場都沒輸。可是因為汪嘉偉受傷和多方面的原因,我們無緣領獎臺。在運動生涯沒有拿到獎牌,這也是我一生的遺憾。
(本文原載於《中國體育報》2016年3月12日出版的「6周刊」第三版「流年」專欄,作者:周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