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20日,這一天,和11月16日一樣,對於中國排球,是個重要的日子。1981年的11月16日,中國女排在日本奪得第三屆世界盃冠軍,歷史上第一次站上冠軍領獎臺,並開啟了五連冠的輝煌徵程。同年早些時候的3月20日,中國男排在世界盃亞洲預選賽上以3-2逆轉戰勝韓國隊,獲得世界盃的參賽權。比賽的電視直播由於超出了購買的衛星信號的時間不得不中途掐斷。不過,比賽進程還是通過廣播傳回國內。勝利的消息傳到北京,北大學子在校園內沸騰了,他們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成為後來激勵一代人奮發圖強的戰鬥號角,偉大祖國也正是從那個時代開始,35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讓我們一起緬懷那難忘的一天。
「文革」十年動亂期間,中國的排球事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國家隊解散,隊員停止訓練,運動技術水平急劇下降再加上連續幾年沒有與外界交流比賽,中國排球陷入了低谷。1976年,體育系統開始了「撥亂反正」,國家體委重新組建國家男女排球隊,任命袁偉民為中國女排主教練,戴廷斌為中國男排主教練,接下來的任務就是逐步總結和學習各國的先進經驗和戰術打法,重新上路。
1977年與1978年,中國男排連續取得了世界盃第五名和世界錦標賽第七名,這是男排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隊伍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快攻戰術打法,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1979年,組隊三年的中國男女排雙雙獲得了亞洲冠軍,結束了日本排球獨霸亞洲的歷史,並獲得了參加1980年奧運會的資格,但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當時沒有參加莫斯科奧運會,失去了與世界勁旅一較高下的機會。
1981年3月20日,中國隊與韓國隊的世界盃男排亞洲區預賽在香港伊莉莎白體育館進行,勝者將代表亞洲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行的世界盃排球賽。那個時候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三大件」之一的電視機已經開始走入人民群眾當中,但比賽現場轉播還是鳳毛麟角。1980年,中國男排在巴林參加奧運會預選賽,當時只是拍了錄像帶,回來在國內播了一次,引起了很大的反響。1981年,中央電視臺特意租用了國際衛星,對這場比賽進行現場直播。全國觀眾都準時守在電視機前,期待這場關鍵戰役,北京大學38號樓的男生聚集在放有電視的會議室裡,由於人多,中間的同學坐著看,兩邊的和後面的同學站著看,來晚了的只好站在凳子上伸長脖子湊合著看。
賽前,全隊上下對戰勝對手都是信心十足,因為之前與韓國隊的幾場比賽我們都取得了勝利,心理上佔優。不料,韓國隊一開局就給中國隊一個下馬威,他們改變了一貫的陣容和打法,中國隊有些措手不及,以5比15和12比15連丟兩局。中國隊被逼入了絕境,電視機前的觀眾也開始緊張起來。第三局開始前,主教練戴廷斌鼓勵隊員,要打出自己的特點、自己的風格。
中國男排隊長胡進接受冠軍獎盃
當時,香港還沒有回歸祖國。但男排的比賽享受了和主場一樣的加油聲、歡呼聲。
沈富麟在比賽中準備發球
第三局開始,中國男排亮出了撒手鐧——「中國式快攻」:雙快、梯次、前交叉、背交叉……層出不窮的快變戰術打得對手防不勝防、暈頭轉向,「網上飛人」汪嘉偉施展了獨門絕技「前飛、背飛」,「世界跳發球第一人」徐真充分發揮自己發球的優勢,場上局勢瞬間扭轉。15比5、15比7,中國男排很快扳平了大比分。北大的同學們也越看越來勁兒,鼓掌、叫好、敲飯盆,一掃開始的鬱悶,不停地大喊「打時間差」、「攔網」、「扣球」。這時結束了晚自習的同學們也都趕回宿舍,加入觀戰的人群。比賽愈演愈烈,整個校園裡充斥著歡呼聲和惋惜聲,沒去觀戰的同學也能根據這聲勢來了解戰況。
決勝局進行到中國隊9:7領先的時候,中央臺的電視轉播信號突然中斷。播音員說:「觀眾同志們,由於比賽時間超長,本臺租用的轉播衛星已經到時,比賽的最後結果將在本臺新聞節目中及時播報,請您諒解。」學生們無奈之下只能回到宿舍,有的人開始改為聽廣播,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在現場轉播這場比賽,大約半小時以後,北大校園的夜空裡傳出了興奮的喊聲「我們贏啦!我們贏啦!」,中國隊在決勝局中以15:9戰勝了韓國隊,獲得了世界盃的參賽權。
38號樓的裡的男生率先歡呼起來,同學們奔走相告、敲盆打碗,高喊「我們勝利了!」、「祖國萬歲!」、「中國萬歲!」、「向排球健兒致敬!」等口號。周圍幾個宿舍樓中的同學們也紛紛打開窗戶,遙相呼應。有的人點燃了宿舍的掃帚當火把,有的人還把燒著的報紙從樓上的窗戶中扔出來,漆黑的夜空中划過一道道亮光。越來越多的同學包括女生從各個樓裡跑了出來,在38樓前的空場上慶祝起來。有人找來了一面鼓,兩個同學抬著,一個在敲,人們開始自發地遊行了。歡慶的隊伍唱著國歌,喊著口號,一位男生在一條長方形白布上用毛筆寫下「振興中華」四個大字。同學們立即歡呼起來,把他舉過頭頂,由他伸開雙臂,展示這四個大字,「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響徹了校園。
中國男排隊員們來到北大同學中間,受到英雄般的歡迎
汪嘉偉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站起講話
同學們搶著要男排國手們的籤名
比賽結束後,中國男排並沒有太多的慶祝,畢竟按照隊伍的實力,擊敗韓國是在情理之中。第二天早上七點鐘,領隊孫志安把大家都叫了起來,拿著幾麻袋各行各業發來的電報,都是祝賀男排取得了勝利,隊員們聽了以後都很興奮,沒想到比賽會有這麼大的反響。回到北京後,孫志安就宣布暫停訓練,全隊去北大與學生們搞聯歡。3月29日,中國男排全隊坐著大巴來到了北大,隊員們剛一下車,學生們一擁而上,不由分說把他們全部抬了起來。從北大的校門,一直被抬到禮堂裡面,在慶功會上,許多同學把自己的學生證扔上主席臺,請臺上的隊員們籤名。會上,熱情的師生衝著他們鼓掌、喊口號,最響亮的就是那句「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幾天之內,這句口號傳遍了全國各地。北大學子的這一心聲,成為那一時代的最強音,感動了中國。
回想當初的瞬間,汪嘉偉不無感慨:「1981年,競技體育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電視直播這種全新生活方式的促進下,成為抒發愛國激情、吐露時代心聲的一個突破口。」
汪嘉偉,在當時的國內體壇,他幾乎是「第一小生」,不僅僅局限在排球項目內。
用現在的標準,汪嘉偉就是上世紀80年代青年人心目中的「男神」。
1981年底,中國男排前往日本參加第四屆世界盃男子排球賽。而就在此前不久,袁偉民率領中國女排徵戰第三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以七戰七捷的成績獲得了中國「三大球」歷史上的第一座冠軍獎盃。海內外華人一片歡騰,人們也對即將出徵的男排寄予了厚望。最終,中國男排在頭號主力汪嘉偉受傷缺陣的情況下,獲得了第五名。
(文字作者:米豔楠)
視頻:央視體育頻道《新中國經典賽事》
回顧1981年3月20日中韓世界盃預選賽
(視頻時長1:23'05",請在Wifi環境下播放)
註:中國和韓國是1992年才建交的。1981年,中國只和朝鮮有外交關係,所以當時國內對韓國統一的稱呼是「南朝鮮」。
相關閱讀:
中國男排曾經的輝煌時刻
把重溫經典戰例當作必修課
邸安和:當時聽到「振興中華」的口號很激動
中國體育報:男排的羨慕和無奈
裡約奧運男排落選賽中國隊對手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