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型古城遺址「楚王城」進入發掘階段

2020-12-16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央視網

日前,安徽省大型古城遺址——殿頂子遺址進入正式發掘階段。這座遺址地點位於太和縣宮集鎮,由河南大學負責遺址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及保護規劃。

殿頂子遺址被當地人稱為「楚王城」,亦有研究認為是楚都「鉅陽」所在地。2017年,安徽省文物部門對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和部分勘探工作,提出「殿頂子城址」概念,確認是一處由楚人建造和開始使用,並沿用至兩漢時期的特大型城址,初步判斷城址分布範圍為12.92平方千米,包括護城河、城牆、城內外建築基址、墓葬區等。

根據規劃,殿頂子遺址的考古分三個階段。其中2020年至2022年12月為考古發掘階段,將選擇重點遺蹟分布區,如:護城河、城門、道路、大型建築基址、墓葬區等進行考古發掘,確定遺址文化內涵及性質。(總臺央視記者 王寧)

相關焦點

  • 2020年唐朝墩古城遺址考古發掘記
    為探明唐朝墩古城遺址的整體面貌,摸清城址的規模、形制、年代序列和文化內涵,響應絲綢之路沿線遺址文化遺產保護、展示與利用的號召,自2018年起,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中國人民大學與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連續三年對唐朝墩古城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等工作。
  • 良渚古城遺址,入選世界遺產,這裡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城
    良渚古城遺址,入選世界遺產,這裡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城,從昨天開始的第43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今天下午14點43分,中國浙江省的「良渚古城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另外,隨著昨天中國的海候鳥棲息地被成功選定,韓國的世界遺產目前已達到55處,成為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國家。
  • 東漢下邳古城遺址在睢寧
    ,確認了明清時期下邳古城的位置,明確了明清時期古城遺址下疊壓有魏晉---宋代的下邳古城城址;找到並確認了東漢時期的下邳古城遺址。下邳古城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睢寧縣擬對明清時期下邳古城遺址進行保護,制定保護規劃,為了解古城的保護範圍、保存現狀和文化內涵,2014年南京博物院聯合睢寧縣博物館開始大範圍的考古調查和勘探工作。
  • 「閩越國」腹地的神秘古城城村漢城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 1959 年冬進行了試掘,揭露面積 864 平方米,發掘房屋建築基址一座,出土陶器、鐵器、銅器等遺物共 391 件及大量漢代陶瓦片,確定城村古城年代屬於漢代,並定名為「崇安城村漢城遺址」。  1980 年 9 月,福建省博物館組成崇安城村漢城考古隊,對城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鑽探和重點發掘,初步查明了城址的範圍、遺蹟的分布及文化層堆積情況,確定了城村漢城遺址的大致範圍。
  • 新店古城遺址公園設計啟動
    此處在1985年文物普查時被發現,被稱為新店古城遺址,又稱閩越城遺址,分內城和外城,內城建於戰國晚期,外城擴建於漢初。昨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新店古城遺址公園的設計本月啟動,將按照國家遺址公園的標準進行建設。 據文物部門介紹,新店古城遺址於2001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東至城外60米,西至巖溪(北段為城外100米),北至城外100米,南至新店小學後圍牆。
  • 黃驊丱兮城遺址發掘,徐福是否從此東渡?
    河北省文保部門近日開始發掘位於我市的丱兮城遺址,發掘工作將持續1個月。
  • 講述新店古城遺址發掘歷程
    此次線上宣講主題為《新店古城遺址·兩千年的印記》,福建省文史館文史研究院副院長歐潭生教授現場「開麥」,講述了新店古城遺址發掘的歷程,講解其獨具地方風格的幾何印陶文化,以及對福州千年文脈的影響。  走「晉」新思想系列宣講第四場線上開講  歐潭生教授表示,新店古城遺址是閩越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也是福州根之所在、源之所系,具有重大的歷史文化價值。
  • 【華夏第一城】高家堡石峁古城遺址探訪
    他們是中國考古學會、國家文物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國家博物館、陝西省文物局及清華、北大等高校的教授,40多位中國頂尖級考古專家。就在這次聯合考察中,於這古堡向全社會發布:「石峁遺址是已發現的中國史前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對於進一步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意義。」這時候,有考古專家給石峁古城戴上了這頂桂冠——「華夏第一城」。在這個資訊時代,網絡世界,幾乎是同一時間,全世界考古界向石峁投來敬意!
  • 濟南城區發現迄今最早古城初判為齊國邊邑軍事重鎮 將城區建城史...
    該遺址為目前濟南城區內發現的最早的古城,將濟南城區的建城歷史向前推進了一千餘年。基於遺址對於濟南城建史研究的重要意義,發掘單位和建設單位自項目伊始就採取了系列措施以最大程度避讓並保護文物。目前,城牆所在區域已進行覆土回填並設置圍擋和標識,未來在多方協調下此處或將建設為考古遺址公園。
  • 奇臺石城子古城遺址
    2014年10月前後,新發現了漢代文化層,奇臺石城子古城遺址       還發掘了少量的金屬器和骨器,這些建築材料和陶器均具有典型的漢式風格       石城子遺址的平面大致呈長方形,總面積約11萬平方米。城的西面和北面有高大的城牆,東面和南面臨深澗,澗底為麻溝河,這個城的西北部依託西北城牆建有子城,而且還有角樓、馬面、護城壕等建築設施,軍事防禦色彩十分濃厚。
  • 市政協關注新店古城遺址保護修複利用
    據了解,新店古城遺址位於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新店村,地處古城山南麓。該地原為古閩族先民活動區域,戰國晚期越人自西北進入此地,與古閩族融合形成閩越族,建立國家,築有城池。閩越國立國92年,後亡於漢武帝時期,逐漸湮滅、形成遺址。六朝-隋唐-兩宋時期隨著中原人士入閩後又逐漸興盛,成為福州城北驛道必經之路。1985年5月14日,福州郊區文物幹部黃榮春發現該遺址。
  • 三星堆新發現的「祭祀坑」今年開始發掘
    秦鹹陽城遺址北區的整體布局面貌逐漸明朗;我國所發掘分布面積最廣、發掘面積最大的釀造設施在安徽濉溪持續發掘;山西絳縣西吳壁夏商冶銅遺址的發掘填補中國冶金考古空白;井頭山遺址把寧波地區的人類活動史和文明發展史推到了8000年前;陝西隋代家族墓園成為目前所見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隋代墓園兆域;新疆白楊河古墓葬的戰國高等級墓群實證「山北六國」實力;濟南梁王遺址的戰國古城將濟南建城史提前約1700
  • 石峁古城遺址隨想
    兩年前,我造訪了這個地方——神木縣,準確地說,不是因為煤的名與火,而是由於一座神奇的古城——石峁。我隨《塞北散文選》研討會採風團進入了神奇的石峁,來踐約一個寫作者的朝聖之旅。我們在八月清澈的陽光裡,拾階而上。
  • 甕城溯源——以石峁遺址外城東門址為中心
    遺址位於兩河夾角形成的山峁臺塬之上,由皇城臺、內城和外城構成,內城和外城分別構築寬約2.5米的石牆,氣勢恢弘,為國內同時期遺址所罕見,城內面積在400萬平方米以上,是目前國內所見規模最大的龍山時期至二里頭早期階段的遺址。   2012-2014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全面揭露了石峁遺址外城東門址,揭示出一座體量巨大、結構複雜、築造技術先進的城門遺蹟。
  • 清代「龐貝城」下邳古城浮出水面
    11月21日,下邳古城遺址考古專家研討會在睢寧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經過3年考古調查,陸沉350年的古城將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  「3年前,睢寧市打算對下邳古城進行保護,南京博物院和睢寧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按原先劃定範圍進行勘探卻一無所獲」,領隊馬永強告訴記者,「這讓我們意識到,這座掩埋在黃泛區下的古城另有所在。」
  • 下邳古城遺址入選「國保」
    位置基本確定下邳古城遺址高低起伏不平,東南高,西北低,城內多為河道、魚塘,遺址地表有陶罐殘片和青花瓷片。2014年9月起,睢寧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聯合對遺址進行勘探。經過考古工作者歷時3年多的調查與勘探,下邳古城的位置基本確定。
  • 海南一明代古城遺址受損嚴重 考古專家籲加強保護修復
    位於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大保村委會水上市村的明代水會所城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王育龍就現場情況和考古進展進行介紹,呼籲當地政府和村民提高保護意識,進一步搶救保護修復古城遺址,展現海南歷史文化魅力。瓊中水上市村的明代水會所城城牆遺蹟。
  • 方堃、胡哲斐:浙江良渚古城遺址申遺程序已正式啟動
    ;浙江省;文物;村落;曹鴻;世界遺產;考古;杭州 內容摘要:4月 25日,記者從浙江省文物局了解到,浙江良渚古城遺址申遺工作正朝著2019年申遺的目標全力推進中,目前申遺程序已正式啟動,將良渚古城遺址、良渚遺址水壩和瑤山遺址納入遺產申報範圍。
  • 考古探索|安徽蕭縣金寨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收穫(2016、2017)
    金寨遺址位於安徽省宿州市蕭縣莊裡鄉尠溝行政村金寨自然村周邊,向南延伸到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草廠村北部,西北距蕭縣縣城30千米,東北距徐州35千米。遺址坐落於皖東北丘陵之中的山前平原,西、南、東三面環山,西、北、東南臨小河,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村民在村子南側挖水塘(玉石塘)時發現較多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使得該遺址為學界所了解。
  •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何時開放?如何預約?探報來了,一睹為快!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不同於一般的城市公園或主題公園,作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集考古遺址本體及其環境的保護展示、教育、科研、遊覽、休閒等多項功能於一體,是對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展示利用的積極探索創新,讓良渚古城的豐富內涵和深厚底蘊不斷傳承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