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記疫|周馨:有幸仍有人同行,去定格那些不復再來的場景

2020-12-26 澎湃新聞

攝影記疫|周馨:有幸仍有人同行,去定格那些不復再來的場景

周馨

2020-05-18 15:43 來源:澎湃新聞

周馨,新民晚報攝影記者:

「我的攝影日記自武漢封城前一天起至今,這期間,我一直呆在上海,看著這座大城市的人們經歷著緊張、害怕、調整、宅家、再擔憂、復甦的過程。在周圍人們宅在家中時,作為一名攝影記者,我每天都穿梭在大街小巷,乘坐地鐵、公交、出租,拍下那些我所見,拍下這城中人們的抗疫生活。

當手機的拍照功能越來越強大的時候,就曾有無數的聲音說過,攝影記者無用了,可是這些年,我們還在記錄著;當短視頻的洪流洶湧的席捲而來的時候,我看見我的同行們也並沒有放棄攝影。時代永遠在變,存在的必有其道理。這是攝影最壞的時代,也是攝影最好的時代,因為在這樣的時代,你依然選擇了攝影,除了熱愛,還是熱愛。

這90多天,在我們每個微小的個體上都留下了難以抹去的記憶。回望這段日子,既是對歷史的記錄,也是對這場疫情帶來影響的思考。」

2020年1月22日,人們忙著留影拍照,忙著採購最後一波年貨,空氣中還洋溢著過年的喜慶。

2020年1月24日,上海地鐵內,一名頂著滿頭捲髮器、戴著口罩的婦女。

2020年1月27日,虹口區祥德居民區工作人員進小區張貼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海報。

2020年1月28日,火車上寥寥幾名乘客。

2020年1月31日,記者們在採訪報導。自1月24日開始,上海市政府在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天舉辦新冠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

2020年2月2日,一小區外張貼著要求返滬人員登記的大字。快遞員都被禁止進入小區,門口堆放著許多快遞。而另一邊,居民正在排隊預約登記購買口罩。

(左)2020年2月8日,肇嘉浜路。(右)2020年2月9日,延安西路。

2020年2月10日,上海。一復工的園區入口處,返工人員用紙巾包著筆登記自己的信息。

(左)2020年2月11日,南京路步行街。(右)2020年2月12日,黃浦區。

(左上)2020年2月13日,靜安區。(右上)2020年2月13日,長寧區。

(左下)2020年4月22日,靜安區談家橋路一弄堂口用木板進行封閉,上面貼著「嚴防死守」等疫情標語和海報(右下)2020年2月14日,普陀區。

2020年4月22日,靜安區談家橋路一弄堂的一出口用各種東西攔起來進行小區封閉。

Q:作為留守後方的攝影師,在疫情中最關注的是什麼?

A:城市的變化,人們情緒的變化,日常生活的變化。

Q:感受到人們有什麼樣的變化?

A:有句很流行的段子就很形象地描述了人們的變化——醫生成了戰士,家長成了大廚,老師成了主播。除了對於個人的改變,疫情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人們的關係——因為防控,人們拉開了距離;也因為防控,人們戴上了口罩,遮住了半張臉的同時也遮住了人的喜怒哀樂;一些人因為宅家久了,彼此有了更多了解;一些人因為分開,更看清了彼此;對疾病的害怕、經濟下滑牽連所致的壓力、宅家太久帶來的壓抑……種種情緒交織混合所產生的各種反應交替起伏,考驗著每一個人。

Q:疫情期間,主要在什麼地方拍攝?

A:主要在上海街頭以及一些地標處拍攝,再結合工作拍攝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畫面。因為作為一個非一線(去武漢)、二線(跑上海醫院)的「三線」記者,並非一定要拍攝醫務人員和患者才是記錄疫情。這樣重大的一次事件,它波及的是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人都無法抽離其中。疫情期間,我參加了26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既然出來了,我都會在結束後選擇一個路線方向,去走走看看,通常都會有所收穫。

任何人都沒辦法也不可能拍到疫情的方方面面,所以慶幸的是,那麼多攝影記者在工作之餘主動走上街頭,去記錄這次疫情,去留下那些不復再來的場景。能與這麼多同行一起去記錄一件大事,相互學習,也算是遺憾中的幸事。

Q:什麼樣的事件或者畫面觸動了你要去記錄疫情中的點滴時刻?

A:碰到這樣的大事,我想很多攝影記者都會坐不住,都會走出去各種拍,出去了自然就會看到那些感動你的畫面和點滴。

有一次我跟隨環衛工作人員去收隔離人員家的垃圾,當他們走進樓內,居民都有些緊張。雖然他們穿的並不是專業的隔離服,但居民還是趕緊保持距離。當他們走進電梯後,居民都選擇乘坐下一趟。而有一層樓的電梯旁剛好貼著一個大紅「囍」字,和他們這種裝扮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那時那地,兩個極端碰撞了。當時,一切和歡樂掛鈎的婚慶、派對、聚會、節日活動等等都取消了,一種緊張害怕的氣氛瀰漫在城市中,神經深處緊繃的情緒可能一觸即發,這種體驗若不是親身經歷,也許很難體會。

(左)2020年1月31日深夜,一則「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新聞,觸發了雙黃連線上被迅速搶購一空、線下排起長隊的景象。2月1日上午,藥店貼出雙黃連已售完的告示。

(右)2020年4月5日,復市的飲品店推出了送口罩的活動。

(左)2020年2月28日,上海。許多商店開始恢復營業,不論是售貨員還是顧客都防護得很好。

(右)宅的第一關鍵就是「屯」。2020年1月29日,上海一家大型超市內,一位市民戴著口罩選購了一大堆蔬菜。為了減少出行,不少市民開始屯菜。

(左)上海十分有名的人民公園相親角,以往每到周末總是熱鬧非凡。(右)最早關閉的是公園、旅遊景點、景區。2020年1月26日,以往遊客不少的靜安寺閉門謝客。

2020年3月4日,環衛工作人員到隔離人員家中收垃圾。當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走進電梯,樓裡的居民都有些緊張。疫情給這個新春帶來不一樣的氣氛,唯有牆上的「囍」字還透著之前的喜氣。

(左)村路封閉。(右)靜安區一小區每天回收的出入證。

2020年4月1日,政府邀請媒體對小微企業進行集體採訪,報導企業抗疫復甦經濟的經驗。

(左)2020年1月26日,71路公交車內只有極少的乘客。(右)2020年5月11日,上海軌交11號線迪士尼專車內,兩名乘客坐在「鋼鐵俠」前。

2020年3月24日,上海中心大廈打出「希望」的字樣。

Q: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疫情中對孩子和家庭的記錄是什麼樣的出發點?有什麼樣特別的感受?

A:因為我本來就一直在記錄兩個孩子的生活,這次疫情對他們來說也是生命中一段特殊的記憶,像這樣寒假比暑假還長的情況,估計一輩子也不一定會再有一次;而能這樣長時間和孩子相處的機會也十分難得,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會自然拿起相機拍下孩子那些有意思的畫面,比如上網課的狀態、宅家太久搞的各種花樣等等。孩子們也很喜歡看我拍的照片,因為真實而特別有趣。時光荏苒,能記錄就多記錄些吧。

Q:作為女性攝影師,你覺得在這次疫情中的記錄有什麼樣的優勢或者說不一樣的角度麼?

A:其實不光是疫情,就是在以往的攝影工作中,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優勢,我覺得不少男攝影師比我更細膩。你選擇的拍攝點、你所關心在意的那些畫面,通常來源於你過去幾十年的個人經歷、情感認知以及多年來訓練有素的直覺。

(左)宅在家對「神獸」們來說簡直就是放虎歸山:晚睡晚起,吃喝玩樂,超長的寒假超少的作業,日子賽過活神仙。

(右)2020年2月15日,兩個娃在模仿綜藝節目《我們的歌》裡的動作。妹妹說她是那英,哥哥則是肖戰。

(左)2020年3月1日,邊上網課邊抓緊時間吃飯。

(右)2020年2月16日,大寶正用iPad上英語網課。他的老師也因為疫情,在東北沒能返回上海。

2020年2月16日,兒子知道目前口罩緊張,聽說我們買來紫外燈要給物品消毒,立馬用樂高積木DIY了一個自動旋轉口罩消毒機,幫助無死角無人看管消毒口罩。

(左)2020年3月2日,千呼萬喚的網課「空中課堂」開始了。但是指望孩子和在學校一樣老實自覺端正地上課是很難的。

(右)一下課,孩子就跳上椅子開始玩他的玩具。

2020年3月15日,上海一居民小區內踢球的孩子。原本宅在屋裡的孩子,終於出來釋放能量了。

4月21日,敬業中學擺出了「想見你」的卡通人形立牌,歡迎即將返校的學生。

2020年5月1日,上海東方綠舟公園內,大人孩子們在玩「滾地龍」風箏。

2020年5月4日,上海五五購物節期間,上海各商業區紛紛啟動打折促銷活動。新天地內,一家服裝店外擺出鏤空拍照板吸引人氣以做宣傳。

【關於攝影】

Q:你認為攝影是什麼?社會學的學習經歷對你記錄疫情有什麼樣的影響麼?

A:我覺得攝影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哪怕是紀實攝影也好,所以我們只要忠實於自己的感受,去傳遞好自己的觀察和情緒就好。社會學的學習在這麼多年後,已經內化成你認識的一部分,這部分混合著你這些年成長的經歷、情感變化、經驗教訓,你很難分清到底是哪一部分在影響著你的攝影,但凡經歷,必有痕跡。

Q:在哪裡學習的攝影,哪位攝影師曾經影響過你?

A: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選修了一學期學校的紀實攝影課,之後基本是自學。新聞攝影則是工作後向同事學習並從實踐中吸取經驗。我更在意的是那些影響我攝影品格的人,有前輩、有同行,感受他們人格魅力的同時,讓我覺得攝影的路上不孤單。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上海日常,疫情生活,紀實攝影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攝影記疫|隔離中紐約的「近」和烏拉圭的「遠」
    攝影記疫|隔離中紐約的「近」和烏拉圭的「遠」 編譯 季成 2020-12-08 14:46 來源:澎湃新聞
  • 這些感人瞬間溫暖了大連「記疫」
    加油聲響徹小區,燈光秀照亮夜空……這些感人瞬間溫暖了大連「記疫」點亮手機、打開窗戶,一聲聲喊出:「大連加油!金潤加油!」「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感人的場景還有很多。12月19日,防疫執勤人員在格林小鎮小區巡邏時,一架紙飛機從62號樓一窗口飛出,當拾起這個「高空拋物」,上面寫的話溫暖了執勤人員:「祝福你們,加油!」在這個社區,為確保應檢盡檢,凌晨3時居民集中按時完成了採樣工作,「聽不到抱怨,每個人都那麼配合。」
  • 攝影記疫|種楠:為當下記錄影像,始終是攝影人的直覺與使命
    「能為當下留點影像記錄,始終是作為一名攝影人的直覺與使命。我已經退休了,去不了一線,那我就在周邊的環境拍,在城市的街道上拍,儘自己的能力,去做點什麼。」種楠說道。2020年2月28日,延中綠地木棧道橋頭豎著一塊醒目的提示板,提醒人們做好防護措施。
  • 攝影記疫|姚瑤:無論人來與否,白玉蘭總是如約綻放
    住處附近,買菜路上;3月底、4月初去公園踏青,算是稍微離開住處附近,拍了一些照片。走在那些反覆、無數次經過的街道,會更敏感於它今天的場景有何不同。於我,攝影其實是傳遞情感。用照片傳遞對朋友、親人的思念,記錄愛人、同事,一顰一笑。拍攝城市、偶遇的人,也是出於一種喜愛,或者那一刻的觸動。
  • 從攝影的角度打開《這!就是街舞3》:定格SWAG瞬間!
    就是街舞3》是如何定格這些SWAG滿分的精彩瞬間的~ ▲為了精準定格水珠 需要使用高速快門來捕捉瞬間 在表演或者移動的時候,對焦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 宅家趣科普第五季2 | 沉澱:高速攝影下的美麗定格瞬間
    宅家趣科普第五季2 | 沉澱:高速攝影下的美麗定格瞬間 2020-11-23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00鎊攝影基金 —— 歐洲記疫定格2020別樣生活
    所有提交的作品必須是個人作品,並且不得在世界範圍內的任何其他攝影比賽中提交和/或獲獎。在比賽結果公布之前,不得將提交的圖像提交給其他任何攝影比賽。8.  私下聯繫評審等工作人員並操縱公眾投票將立即被取消參賽資格。9.  所有從參賽者處的數據和信息將由歐洲時報組委會儲存保管。歐洲時報的所有所有行為符合歐盟所規定的GDPR對任何在歐洲舉辦活動所要求要遵守的法令。
  • 攝影記疫|林宏賢:生活萬歲,做一個坦誠的記錄者
    但面對這次疫情下那些為了生活而奮鬥的普通人,他卻依舊為之動容。「我常常覺得,作為攝影師,需要強大的共情能力,才能走入他者的內心,做一個坦誠的記錄者。」林宏賢說。此次,他通過影像,為我們講述了3個不同的故事。
  • 放飛童夢,定格美好,花海秘境兒童攝影活動圓滿落幕
    龍湖·彩虹酈城花海秘境兒童攝影活動圓滿落幕!30組業主盛情參與,孩子們在神奇的夢幻樂園,收穫專屬的節日驚喜。定格成長記憶 凝刻歡樂時光留駐美好,見證成長,龍湖·彩虹酈城特邀專業攝影團隊,為孩子們拍攝兒童寫真,打造專屬獨特的兒童節禮物。花海的唯美靜謐,純真笑臉的單純可愛,將此刻的歡樂美好定格,一個獨特的假期在幸福與歡笑中圓滿落幕。
  • 46歲的攝影圈同行郭軼病逝,那些瞬間令人懷念,供職大眾攝影多年
    時下距離庚子年春節僅10餘天,又一名攝影圈的同行離開了我們。12日下午,一則令人悲痛的消息在攝影圈傳來,有攝影同行在朋友圈寫道,「驚聞《大眾攝影》雜誌編輯部主任郭軼今晨因心臟病突然去世,震驚!悲痛!作為攝影圈的同行,很多人對郭軼老師並不陌生。作為老牌攝影雜誌大眾攝影的編輯部主任,郭軼老師經常到各地參加影友聯誼活動,並進行攝影講座,點評影友們的作品,深受大家喜歡。
  • 定格時間,一瞬永恆,丹寨攝影大賽記錄生活中的美好!
    最近在網絡上走紅的丹寨,不僅是旅遊的好去處,也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隨著攝影大賽等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來到丹寨,感受這裡的風土人情,了解萬達。在傳統印象中,萬達是一個廣場、購物中心和購物場所,然而,丹寨的建立改變了人們的看法,萬達丹寨小鎮讓它變得不那麼具有濃厚的商業氣息。也就是說,丹寨是萬達轉型的重要節點。
  • 浙江公安攝影家走進嘉善 用鏡頭定格「國模印象」
    浙江公安攝影家走進嘉善 用鏡頭定格「國模印象」 2020-08-24 1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又見定格動畫:每一幀都是童年的定格回憶
    定格動畫的準備工作通常從一隻木偶的草圖設計開始,一般會根據草圖的設計而選定合適的材料。常用的材料包括電線、泡沫、黏土、織物、木材、紙張、油漆等等。當人物塑造完成後,便會進行初步的場景搭建工作,隨後會根據整個場景的雛形等比例製作各個細分場景中的人物和布景,為最後的成品做準備。這些微縮場景裡面的人物、服裝、背景、道具等都有著精確的尺寸要求,且幾乎都需要純手工完成。
  • 定格西馬精彩瞬間—— 「大秦之水·2020 西安國際馬拉松攝影短...
    定格西馬精彩瞬間—— 「大秦之水·2020 西安國際馬拉松攝影短視頻大賽」獲獎作品揭曉 2020-12-07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時裝攝影,拍攝女裝牛仔褲,一般使用什麼場景?
    想要完全掌握主動權,就在攝影棚裡拍。攝影被稱作是光線的藝術,無論拍攝什麼樣的攝影主題,控制拍攝現場的光線尤為重要。如果是在室外拍攝的,那麼拍攝時的主要光線就是自然光——自然光不受人為所控制,攝影師要想改變光線的效果,必須要挪模特或者是挪自己。
  • 定格幸福,感謝有你!「我在浠水過大年」攝影比賽開始啦
    為關愛留浠外來務工人員,體現工會組織的溫暖,幫助留浠人員度過一個祥和、快樂的春節,為這個特殊時代留影,浠水縣總工會和縣融媒體中心聯合開展「我在浠水過大年」攝影大賽。以服務留浠水過春節的外地人員為主題,為留浠外來務工人員拍攝新春影像,給予新春祝福,切實增強職工留駐浠水的歸屬感、增進職工之間的交流,激勵職工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擔當有為,建設秀美浠水。
  • 攝影將瞬間變成永恆|肖珊的人文攝影故事
    泥人老師多次主動問我的情況,看我的照片,當面指出我的不足和注意事項,手把手的教,我有時候就跟著老師走,踮著腳尖看老師怎麼構圖,怎麼選擇拍攝角度,怎麼與拍攝對象拉家常套近乎,如法炮製的去做,還真的略有成效。
  • 用相機定格美好瞬間 他們是偷偷將「時光」留住的人
    而在許多人的攝影記錄裡,總是會出現這樣一群人,他們用相機幫人們將一個個幸福的瞬間定格、將一次次特別的經歷收藏、將一段段美好的時光留住……他們就是——攝影師。出於對攝影師工作的好奇,近日,記者走訪了三位有著不同攝影經歷的攝影師,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關於他們的攝影故事。圖為「80」攝影工作室寫真布景。
  • 加油聲響徹小區,燈光秀照亮夜空……這些瞬間溫暖大連「記疫」
    感人的場景還有很多。12月19日,防疫執勤人員在格林小鎮小區巡邏時,一架紙飛機從62號樓一窗口飛出,當拾起這個「高空拋物」,上面寫的話溫暖了執勤人員:「祝福你們,加油!」在這個社區,為確保應檢盡檢,凌晨3時居民集中按時完成了採樣工作,「聽不到抱怨,每個人都那麼配合。」
  •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古詩意境,攝影怎麼表現?
    都有點憋壞了,大家都蠢蠢欲動地想到春天裡去踏青遊玩.春風拂面,湖畔的柳已經綠了,田裡的花已經開了。春天的景色已經漸入佳境。詩詞與攝影的問題我挺喜歡的,在古詩詞中學習攝影,在攝影中拍攝古詩詞的畫面,都是件快樂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