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得和孩子說說屈原的故事

2021-02-23 知心姐姐團隊


節日是用來慶典的,也是為了紀念的。節日文化是一種歷史文化,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種民族風俗和民族習慣。

端午,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時至今日,端午節在中國人民心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聯首都阿布達比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中國端午節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也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更是最好的清醒劑。在這樣的節日裡,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們了解民俗,在粽葉飄香裡,在雄黃酒龍烈裡,我們需要和孩子們說說屈原的故事,說說他那不屈的靈魂和高潔的詩歌。

    (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思想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他出身於楚宗室貴族,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志,志向遠大。起初他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滿腔報國情卻無處可施,被頃襄王放逐後,他悲痛欲絕,披散著頭髮沿著江邊,邊走邊吟唱,唱出內心的悲憤,也唱出對家國的無限愁絲。

      一漁翁問:「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來到這裡?」

      屈原說:「全世界混濁卻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卻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了。」

      漁翁說:「聰明賢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順隨世俗的變化。全世上都混濁,為什麼不順著潮流推波助瀾?眾人都醉了,為什麼不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為什麼要保持高尚的節操志向,卻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用手彈去冠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塵土。一個人,誰又能用清淨潔白的身體,去受髒物的汙染呢?我寧願跳入水中,葬身魚腹,又怎能用高尚純潔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塵垢呢?」

     說完抱著石頭跳入汨羅江,那是怎樣的絕望,又是怎樣的悲憤能夠讓他毅然決然的抱石跳江。

      一句「眾人皆醉我獨醒」道出了屈原內心的憤懣,也表現出了他那高潔不被世俗所染的不屈靈魂。屈原走了不僅僅留下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更留下了他那高潔的靈魂,激蕩著千千萬萬華夏兒女的心。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被後人稱為「詩魂"。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李白稱讚屈原「屈平辭賦懸日月」。魯迅稱讚屈原:「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離騷】名句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2】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4】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5】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這是屈原經典名句。意思就是說在追求真理的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去追求和探索。表現出屈原勇於追求真理的執著、不屈、矢志不渝的無畏精神和堅定信念。

        屈原的精神是熱愛祖國的精神。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屈原雄心壯志,對內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

       屈原的精神是堅持真理的精神。從政期間,屈原堅持舉賢授能、修明法度等美政思想,「雖九死而猶未悔」,表達了堅持真理的的無私無畏。流浪後,仍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銘志,鼓勵自己。同時,在流放期間他還寫就了《天問一書》連向蒼天提出172個問題,再次表現了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屈原的精神是寧死不屈的精神。任職期間,屈原志潔行廉,同情百姓,為民謀利,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作殊死鬥爭。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不苟且偷安、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汙,始終「忍而不能舍也」。即使流浪以後,仍投水以明志,以剖心跡,使屈原精神上升到一個理想的高度。

        屈原故事是悲慘的,但「屈原精神」永遠是偉大的。煥發剛正不阿的正氣,煥發求索創新的壯志。

 文化是一種傳承,文化也是一種力量。父母朋友們,節日裡越過吃喝,讓孩子們了解文化,更能催生民族文化自信,帶來一種能量。這是平常日子裡的教育難以達到的特殊功效。


知心姐姐新媒體團隊 ✎ 

新媒體主管:魯穎  編輯/圖片:李樹濤  統籌:孫達珊 

圖片✎ 部分來源於網絡

《知心姐姐》雜誌介紹

《知心姐姐》雜誌由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 創刊於2002年,是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委員會推薦的優秀刊物。:010-57526666

知心姐姐雜誌社電話:010-57526650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 屈原的故事簡介資料跳的是什麼江?
    端午節的來歷除了和祭祀有關之外,還與一位詩人有關那就是屈原,端午吃粽子的習俗就與之相關,那麼端午節屈原的故事簡短是什麼呢?關於端午節屈原的故事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端午節屈原的故事簡短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不只是屈原故事、划龍舟和吃粽子,還有更多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不只是屈原故事、划龍舟和吃粽子,還有更多文/@成長新視點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來歷傳說多樣,習俗更多多彩。最深入人心的來歷,是與屈原有關的故事;流傳最廣泛的習俗,主要是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和掛艾草(菖蒲)。
  • 關於端午節屈原的悲劇故事,你會說給孩子聽嗎?讀完你將茅塞頓開
    如果非要讀睡前故事的話,關於屈原的故事你願意告訴孩子嗎?現已是端午前夕了,端午的水已經流進河裡,市面上粽子層出不窮,今年的粽子來得早了一些,而今年的端午也將因為閏年會晚到一個月。今天買了粽子,吃粽子的時候,我會選擇不告訴孩子屈原的故事。因為:屈原跳河自盡的原因主要是國家滅亡,君主無能,聽信奸佞小人的讒言,報國無門,失望中就選擇了跳河自殺,使得後世敬仰,是可歌可泣的悲劇。
  • 端午節的傳說和故事,知道這些就能侃侃而談了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我們中國人,已經過了幾千年了,從小時候起,就被告知,端午節,我們中國人要吃粽子,為的就是紀念屈原,那位千年前的楚國忠臣,但長大後,過的端午節越多,聽到的相關故事也就越多,端午節,還真沒那麼簡單,別的,不說,就端午節流傳的故事,就沒有一般人想的那麼簡單。
  •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6-25 10: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 端午節並非是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是一個比較古老的節日,它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經有2500~3000年的歷史,端午節的主要項目有賽龍舟,划龍船,吃粽子。不過作為北方人的我,只是吃粽子,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和傳說,大家比較認可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所設立的節日。
  • 今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憶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這本文獻成了現代人們查考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重要參考。端午節起源於何時──長期以來眾說紛紜,說法不一,爭論不休。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共有多種說法,小編這裡選取了影響最大的三位:屈原、伍子胥和曹娥。
  • 端午節,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和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和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等.
  • 一年一度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賽龍舟是怎麼來的?
    吃粽子全國各地的人們大多數都會吃,但是賽龍舟在我國北方地區就比較少了,不過在南方依然是一項重要的賽事,看著龍舟上的健兒揮舞著堅實的臂膀,高喊著口號,端午節的氣氛也會被推到制高點。 那麼一年一度端午節的兩大習俗究竟是怎麼來的,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麼賽龍舟又是怎麼來的,和屈原有關係嗎?
  • 端午節的由來,到底是紀念屈原,還是伍子胥,又或是曹娥?
    在許多少數民族中還流傳著這樣的習俗,女子會以沐浴和唱歌跳舞來慶祝節日。所以也可稱為「女兒節」。菖蒲節:古人認為端午時節五毒猖獗,所以這天的風俗與驅毒除邪有關,百姓也會在門上掛上艾葉、菖蒲等醫書上有名的植物,故端午又可以被稱為「菖蒲節」。端午節歷史由來已久,來源紛繁,各自有各自的道理。大多數人普遍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節日。
  • 端午節來歷的故事簡介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就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燻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就是為了壓邪。儘管端午節年年過,但就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端午節的來歷之一: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
  • 屈原也過端午節?韓國人搶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01端午節的由來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古代有各種傳說和故事,如今因為媒體宣傳等原因,許多人多認為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事實上端午節早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1.拜龍祖端午節起源天象崇拜,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拜祭龍祖的節日。每年仲夏端5月初五,「蒼龍七宿」飛升至至正南中天,既「得中」又「得正」,寓意大吉大利。所以吳越先民「龍」圖騰部落在這一天舉行圖騰祭祀。
  • 端午節你吃粽子去看賽龍舟,我會告訴你屈原的真實故事
    朋友們,端午節快到了,你吃粽子,聽我給你講屈原的真實故事,帶你遊屈子文物。每到端午節吃粽子,我們都會有條件地想起屈原,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比許多人幸運得多古聖先賢,至少每年都會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但很多人只是提到這個名字,他們對真正的屈原知之甚少卻,所以讓我和宗祥談談屈原。
  • 【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一)端午的故事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闊,民族眾多,流傳許多不同的故事傳說,也產生了不盡相同的習俗。那你知道端午節背後都有哪些故事嗎?一、紀念屈原說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為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魚龍蝦蟹吃,人們紛紛往江裡扔飯糰、倒雄黃酒。
  • 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屈原的故事》
    我是來應聘幼兒園教師的××號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說課的題目是《屈原的故事》,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活動方法、說活動準備、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一、說教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節活動是一節大班語言領域的活動,《屈原的故事》是通過介紹發生在屈原身上的故事,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相關習俗傳說。
  • 端午節的由來: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多種鮮為人知的傳說
    端午節的由來聞一多先生曾專門研究過端午的起源,他認為端午的根源不在屈原,不在其它,而在龍。他的書籍《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專門闡述了這個觀點,他由古時吳越地區的部落都在五月初五這一天祭祀龍的圖騰這一點出發,發現端午的習俗、文獻典故等都與龍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 端午節為什麼要紀念屈原?為什麼要吃粽子
    ,屈原不僅聰明能幹,而且十分熱愛自己的祖國,出國的人民也很愛戴他,尊重他。屈原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更加強大,經常向國君提出很好的建議,可是奸臣當道,他們聯合起來擠兌屈原,要把屈原趕走, 奸臣還不斷的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不是,久而久之,楚王信以為真,居然將屈原流放到遙遠兒荒涼的地方,由於屈原的建議沒有被採納,不久楚國就被敵國吞併了,聽說自己的祖國滅亡了,屈原非常的傷心,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來到淚羅江變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入了滾滾流淌的江水中,
  • 一首關於端午節的詩,描寫了賽龍舟的情節,也表明了對屈原的思念
    歷代文人寫下許多關於端午節和屈原的古詩詞,比如明朝邊貢的《午日觀競渡》一詩,不僅描寫了端午節賽龍舟的場景,還明了對屈原的思念。午日觀競渡邊貢共駭群龍水上遊,不知原是木蘭舟。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有關小知識都在這裡,可以當故事講給孩子聽
    一、屈原說此種說法最早出自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和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屈原,名平,字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秭歸縣)人。第二,端午節的有些風俗內容,例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也並沒有多大關係。第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可見端午節的最早起源應當是夏至。但是因為與其藝術一樣,屈原的人格出眾,因而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 別只忙著包粽子,端午節的故事也要講給孩子聽!
    第一,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根據相關記載,端午節始於春秋的戰國時期,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最初是崇拜龍圖騰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根據《荊楚歲時記》上說,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的好天氣,所以說五月初五也叫做端陽節,另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叫法,比如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後來因為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這天抱石跳江自盡,當時的統治者為了標榜屈原的愛國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