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其實一直是困擾我們人類的常見病之一。在日常生活之中,無論是青壯年或者還是老年人,無論是家庭主婦或者還是上班一族,有腰疼病的人也不在少數。
而且在網絡以及媒體強大的宣傳之下,許多人一旦出現了腰痛,或許立刻就會聯想到腰椎間盤的突出!甚至很多的患者憑藉著比較強大的百度、朋友圈甚至是坊間的傳聞,就自己給自己進行了相關的治療。
那麼這二者之間的區別又有哪些哪?
1、如果從病因病史上面講,腰肌勞損起病比較的緩慢,病史比較的長;腰椎間盤突出症多與外傷有一定的關係,往往都是急性的發作,經常有慢性腰痛的病史。
2、從症狀上面講,腰肌勞損多局限在身體的腰部,可單側或者是雙側發病,大多的疼痛可以忍受;腰椎間盤突出症,疼痛比較的劇烈,活動嚴重的受限,可向臀部以及腿部進行放射。
3、從體徵上面講,腰肌勞損腰部肌肉有比較明顯以及固定的壓痛,但是無放射痛;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腰椎深部叩擊痛、下肢肌無力以及放射性的疼痛。
4、從影像學上面講,腰肌勞損彩超可以見腰肌增粗或者是萎縮;腰椎間盤突出症,腰CT或者是腰MRI可以進行確診。
5、從治療角度上面講,腰肌勞損比較容易治癒,可以採用理療、按摩、針灸以及射頻等相關的治療可以治癒;腰椎間盤突出症比較困難以及複雜,通常採用的是保守以及微創等,必要的時候需要進行手術的治療。
6、好發人群的不同:腰椎間盤突出:一般都是好發於在20--40歲之間,多見於男性,尤其是過於肥胖或者是過於瘦弱的人群。另外,勞動強度比較的大,經常站立的人員也比較的多見。
腰肌勞損:經常見於重體力勞動者,由於腰部扭傷沒有及時的治療或者是處理不當而引發。此外,運動員或者是長期從事劇烈運動類的人群、長時間的坐立而且坐姿不良者也非常容易出現腰肌勞損。
7、活動受限程度的不同:
腰肌勞損:患者腰部活動度一般都影響不大,疼痛通常是在早晨起床或者是久坐起立的時候發生,活動之後可明顯地得到緩解。
腰椎間盤突出:出現腰部疼痛的同時也很有可能會出現腰部向某個方向的活動受限。
8、疼痛的表現不同:
腰肌勞損:指的是腰骶部一側或者是兩側的瀰漫性的疼痛,經常為酸脹性的疼痛,偶爾有劇烈性的疼痛,疼痛的具體部位多無法準確地進行描述,按壓時也沒有明顯的壓痛點,通常沒有放射性的疼痛。
腰椎間盤突出:自腰骶部起沿著坐骨神經走形向下肢放射性的疼痛,嚴重的時候還伴有肢體麻木感以及間歇性的跛行。壓痛點經常位於背部的中間,通常為隱隱的作痛。
9、影像學檢查的表現不同:
腰肌勞損:影像學檢查一般都屬於正常。
腰椎間盤的突出:腰椎正側位x片往往可見腰椎的側彎,相應椎間隙的變窄,兩側不等寬,骨贅的形成。CT和核磁可以準確地看到腰椎的退變程度,明確是否有患有腰椎間盤的突出。
其實對於一個慢性的腰肌勞損患者來講,腰椎間盤的損傷機率或許會相對的比較高;對於一個長期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們來講,腰部的不適和疼痛或許就會誘發腰肌勞損。所以,而且一旦有症狀,一段時間不可以自行的恢復,最好是早發現早處理,不要拖久從而導致問題複雜化。
總而言之,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其實都是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兩者雖然存在多種不同,但是卻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一方面,如果放任腰肌勞損發展不做任何的幹預,如果長此以往下去或許會降低肌肉以及軟組織對腰椎的保護作用,從而引發椎間盤的病變;另外一方面,如果腰椎間盤突出了導致腰部姿勢的改變,很有可能會引起腰肌勞損,或者是使其不斷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