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字,每個中國人熟得不能再熟了。
其基本意思人們當然也非常清楚,很簡單,就是「正中間」之意。
這個意思當然是準確的。
然而,「中」字還有更為深層次的文化密碼。
「解字」是為了「說文」,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中」字。
「中」字的內涵非常豐富,但可大略概括為三個含義,
一是地理位置,處於中間的地帶,如「正中」、「中原」,「中土」、「中央」、「中天」,由空間的意思也會延伸為時間的位置,如中午、「中秋」(秋天的第二月,「秋天的中心」);
二是說文化意義,即人們常說的不偏不倚,引申為「公正」、「中正」、「中庸」、「中和」。
三是「道德」內涵,即道德意義上的「中道」,即「正道」、「大道」。
我們可以將「中」簡單理解為「中央之地」,其實「中」不僅是地理之「正中」,而且是文化之「正中」,道德之「正中」。
「中」處於地理之中心,文化之圓心,道德之核心。
「中」是地理、文化和道德所輻射的四面八方之地,猶如古代「九宮」之「中宮」(其實「中」也正包含著「中宮」之意)。
辯證法講矛盾,講正反合,講對立統一。
而辯證法的關鍵是「合」,是統一,矛盾或「正反」只是事物的表現或運用。
中國文化之所以是辯證法的「老祖宗」,就是因為早在周王朝甚至更早的歷史時期中國先賢就深刻認識到「中」的重要性,「中」就是陰陽之中的道,就是不偏不倚的站位,就是「一分為二」之中的一。
什麼是一分為二?打一個「機械」的比喻,就是一根甘蔗掰成兩半;而這兩半都還是甘蔗。
所以一分為二的另一面,是「二原為一」。有似一個「好」字由「女」與「子」組成,「女」與「子」兩個字合成一個「好」字。
不是說「二」生出之後「一」就不見了沒有了,而是「一」存在於「二」裡,在「二」之「中」。
對於儒釋道來說,「一」就是「道」,就是「空」、就是「無」,就是「中」。
這也就是矛盾之中的規律(對立中的統一)。
這就是一分為二中的「一」,一以貫之的道。
這就是一陰一陽中的道,道在其中的「中」。
生命本悟,快樂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經行天下光未央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