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多次為伯嚭求情,為何伯嚭最後卻會陷害伍子胥?

2021-02-13 無風起念

夫概奔回郢都的時候,跟闔閭講,秦國跟楚國的聯軍兵勢非常盛大,恐怕我們是抵擋不住的。

闔閭面有懼色,孫武就說,當時我想讓你立羋勝為楚王,就是擔心楚昭王會捲土重來,現在如果我們要是跟秦楚兩國作戰是不行的。 吳國現在軍隊是處在一個非常驕傲的狀態,而那邊是處在一種報仇的狀態,所以這兩邊的士氣是不一樣的,而且那邊的軍隊數量又非常的大。 

如果我們要打,我們是打不勝的。 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跟楚國講和。我們反正也打不過他們,戰敗了之後就沒有求和的本錢了,趁著現在還沒有打、我們還沒有敗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跟他談條件,讓楚國割讓他們西面的疆界,我們同意楚昭王復國。 這樣,我們可以大大擴展吳國的疆域。

因為楚國的西面跟吳國的東面是挨著的嘛。 吳國一旦疆域擴大後,它的人口就會多,然後它就可以收更多的稅,國家就會富裕起來。

孫武在面對這樣的一個危機關頭,他在計算怎麼樣才能夠為吳國爭取到最大的利益。伍子胥知道孫武說得非常對,也很同意孫武的看法,可是伯嚭不同意。 伯嚭說我們當年五戰入郢,勢如破竹,為什麼一看見秦國的軍隊,我們馬上就要求和? 他說,給我一萬軍隊,我可以保證打勝,否則甘當軍令。

當時闔閭壯其言,就給了伯嚭一萬軍隊。 結果伯嚭一去就打敗了,一萬軍隊最後只逃回來了二千人。 伯嚭命人把自己放在囚車裡,向吳王請罪。 孫武就跟吳王說,伯嚭為人矜功自任,久後必為吳國之患,不如乘此兵敗以軍令斬之。

我不知道孫武有沒有聽神相被離說伯嚭「其性貪佞,專功而擅殺」等等。 但是伍子胥再一次替伯嚭求情,說伯嚭以前打過那麼多的勝仗,應該將功折罪,結果就把伯嚭赦免了。

(旁白)申包胥站在秦庭上哭了七天七夜,感動了秦哀公替他出兵,恢復楚國。 吳王的弟弟夫概戰敗,孫武和伍子胥都勸吳王退兵,伯嚭卻堅持出戰,結果大敗。 孫武勸吳王斬伯嚭以申軍法,但伍子胥為伯嚭說情。 吳王赦免了伯嚭。 形勢對吳軍已經很不利了,那麼吳王是想繼續抵抗,還是見好就收呢?


闔閭也在想,到底是求和、還是作戰呢? 他首先布置的是作戰。 他命他自己的弟弟夫概守郢都。 結果夫概想我們吳國啊,傳位的方法是兄終弟及,哥哥死了應該是弟弟繼位,可是現在闔閭沒有把我立為王儲,而是把自己的兒子夫差立為王儲。 夫概想,那豈不是我就沒有機會做吳王了嗎? 趁著現在闔閭正在跟楚國和秦國交戰,我趕緊偷偷回到吳國稱王。 所以夫概領著兵就跑了,他還沿路散布一個假消息說吳王兵敗不知下落,按吳國的規定兄終弟及,應該我夫概來做吳王。 同時夫概約越國幫助他,在軍事上和政治上對他提供支援。

夫概一跑,闔閭就知道了。 闔閭就問孫武跟伍子胥,說夫概為什麼跑? 伍子胥說他這一跑,肯定是要造反的。 伍子胥可能還記得神相被離說夫概「毫毛倒生,必有背國叛主之事」。 所以當時闔閭一聽國內有內亂,立刻也帶兵回去要平亂。

闔閭在平亂的時候下了一道命令說,寡人還在,你們聽信了夫概的謠言,只要你們現在回來,我馬上赦免你們的罪,不管你們以前是不是跟著夫概的,但是如果你們現在不回來,夫概一旦兵敗,我就把跟著夫概的人全部殺掉。

他這一手非常厲害,因為夫概本來就是造謠嘛,他現在一出現,大家一聽說吳王又還活著,他又有這一道軍令,所以所有吳國的軍隊幾乎全都跑回到闔閭這一邊,而夫概只剩下本部人馬,一打就敗了。 敗了之後,夫概就跑到了越國。 當時越國一看夫概兵敗,也就沒有繼續出兵跟吳國作戰。

由於國家有內亂,所以闔閭很快也下令讓孫武和伍子胥班師。 伍子胥就準備班師了,還沒有跟楚國談,孫武又說「何不以羋勝為請」? 既然我們不得不班師,我們為什麼不趁著還沒打,還沒有敗、還有本錢的時候,讓楚國封羋勝一個很大的郡? 讓羋勝做一個地區性的首腦。

所以你看孫武勝利的時候不驕傲,大家都在喝酒的時候,他想的是怎麼樣能夠永遠佔領楚國,他建議建立一個傀儡政府;當一看自己沒有機會打勝的時候,就建議是要割楚國的一大塊土地;現在可能已經沒有談話的本錢了,他就要求把羋勝送回來。 因為這個是人之常情,他本來就是楚國故太子建的兒子,所以楚昭王也同意了。 於是就封給羋勝一個大邑。 這樣,吳國就從楚國退兵了。

退兵之前,吳國把當時楚國府庫裡那些錢、糧食等等全都運回到吳國,一下子吳國得到了很多的錢和糧食,變成了一個非常富裕的國家。

伍子胥在退兵的時候,讓孫武從水路先行,他自己沿著過去逃亡的那條路又來到了昭關前,命人把昭關拆掉。 同時,他去訪求東皋公和皇甫訥的下落。 他要報恩嘛。 結果東皋公和皇甫訥都已經不知所終,所以伍子胥在他們倆個住的地方再拜而去。

到了瀨水邊,就是浣紗女自殺的地方,伍子胥拿出一千斤的黃金沉到水裡。 他說,女子泉下有知,要明白我當年曾經對你許下的諾言。 所以伍子胥,他除了要報仇,還是要報恩的。

伍子胥在回到了吳國之後,闔閭論功行賞,看誰是破楚第一大功。 這第一等功臣應該有夫概,原來是先鋒,但他已經叛變了,跑到越國去了。 首功是孫武,吳王闔閭當時就要重賞孫武,結果孫武不接受,他既不接受官爵,也不接受任何的錢財。

他私下裡跟伍子胥講了這樣一番話——「子知天道乎?暑往則寒來,春還則秋至。王恃其強盛,四境無虞,驕樂必生,夫功成不退,將有後患,吾非徒自全,並欲全子。」

他講的是天道,春天過去了秋天就會來,一個國家不可能永遠處在鼎盛的狀態,現在我們吳國滅楚之後,就已經達到了頂峰,那麼也就是吳國開始走下坡路的起點。 孫子說,今天「四境無虞」,四面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挑戰我們,「驕樂必生」,國君一定會驕傲,一定要開始享樂,這就是吳國開始衰敗的起點。 最後他說「功成不退,必有後患」,所以今天我要離開吳國,不只是要保全我自己,我希望你和我一起離開,我也想保全你。 結果伍子胥不聽。 孫武就離開了吳國。

闔閭給了孫武很多的錢。 孫武沿路散給百姓,自己一分錢都沒有留,飄然還山,繼續去寫他的兵法。

我們看到吳楚戰爭中,有很多個性非常鮮明的人。 伍子胥苦心深謀十六年,最後達成了報仇的願望,他也是一個快意恩仇的人。 我覺得孫武是一個深通天道的人,而且非常淡泊名利。

楚昭王在復國之後,也要賞手下的功臣。 其中最大的功臣無疑就是申包胥。 但是申包胥不接受。 楚王一定要賞,申包胥就跑掉了。 妻子就問申包胥說,你為楚國社稷立了這麼大的功勞,從隨國跑到秦國借兵,哭了七天七夜,感動了秦哀公;回來之後又把吳國的軍隊趕走了,難道你得到封賞,不是應該順理成章的嗎?

申包胥說,我對楚國有罪,沒有功。 當年是因為我為了成全朋友之義,也為了成全伍子胥的孝心,我才坐視伍子胥把楚國滅掉的,所以我不敢以我的罪來冒功。 好像是說我恢復了楚國,但其實之前楚國的滅亡跟我是有關係的,所以我只不過是做了一點事情,彌補我的罪過而已,根本就沒有任何功勞。 所以申包胥就逃走了,楚昭王后來為了感激申包胥,到申包胥的故居給他題字,叫做「忠臣之門」。

(旁白)吳王闔閭平息了弟弟夫概的叛亂,回到吳國。 伍子胥順著當年逃亡的路 線沿路報恩。 在回到姑蘇後,吳王論功行賞,但孫武不接受。 他認為自己的使命完成,就回到山中繼續寫兵法。 臨行前勸伍子胥和他一起走,以便能夠保全性命。 而楚國復國的第一大功臣申包胥也同樣不居功自傲,逃到山中隱居了起來。

吳楚戰爭就這樣結束了,伍子胥是花了十六年的時間才完成了報仇的夙願。 但是在吳楚戰爭結束之後還有一個人,他花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也是為自己報仇雪恥,這個人是誰呢?

彭祖真的活了800歲嗎?10年間與3000男子有染的民國女作家是誰?更多歷史故事,請關注無風起念微信號:wfqn888。

長按二維碼識別

無風起念

更有趣的歷史故事

相關焦點

  • 吳國太宰伯嚭,伍子胥因他而死,吳國因他而亡,至今臭名昭著
    春秋末期,楚國令尹子常把持朝政,殺害了朝中大夫伯邰宛一族,伯邰宛的兒子伯嚭僥倖逃到吳國,在吳國重臣伍子胥的幫助下當上了吳王闔閭的大夫,和伍子胥共同為吳國效力。伍子胥本來也是楚國人,楚平王聽信讒言殺害了伍子胥的全家包括他的父親伍奢和他的哥哥伍尚,伍子胥逃到吳國,投奔在吳國公子光門下,後來幫助公子光成功刺殺了吳王僚,取得王位,當上了吳國的國君,這便是吳王闔閭。
  • 【歷史名人百科】快意恩仇,剛直悲烈的吳國國相——伍子胥
    恩人的肩膀能靠一靠的,他會踩著上;如果不可,恩人成了他往上爬的絆腳石,那就對不起了,一腳踹開,毫不憐惜和猶豫。春秋時期,楚國伯嚭一家被佞臣費無忌讒害遭族滅,隻身一人顛沛流離逃到吳國。伯嚭投奔吳國,一則因吳國是楚國的敵對國,二則因為伍子胥同伯嚭一樣與費無忌仇深似海,不共戴天。
  • 伍子胥「掘墓鞭屍」是杜撰:有歷史層累記載為證
    《呂氏春秋·首時》記載吳軍佔領郢都後,伍子胥「親射王宮,鞭荊平之墳三百」。這裡僅是「鞭墳」,而非「鞭屍」。 《淮南子》[成書於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 年)以前,]當早[於]《史記》約四十餘年。《淮南子·泰族訓》記載伍子胥的「鞭墓」事為:「闔閭伐楚,五戰入郢……鞭荊平王之墓,舍昭王之宮。」此處無「鞭屍」,只是「鞭墓」。
  • 由悲情英雄伍子胥所想到的
    但是像伍子胥這樣的厄難英雄,讓我深深地嘆息和感慨,以及憤憤不平。因為父兄被仇人所殺,不得不逃命狂奔,甚至化裝成乞丐。好不容易報仇後,又遭遇了奸臣昏君的陷害,被逼自殺。這樣一個謀略家軍事家,竟然為饞臣所害,死於昏君之手,讓人唏噓,讓人痛惜。楚平王是狼,夫差則是虎,沒有被狼傷,但是被虎吞噬。
  • 同為吳國「雙子星」,為何伍子胥慘死,「兵聖」孫武卻頤養天年?
    在此期間,孫武還結識了同樣是從自己母國逃出來的人,那就是伍子胥。伍子胥的父親、哥哥皆被楚王迫害而慘死,他自己也在逃難過程中一夜白頭。伍子胥半生執著於報仇,心魔太重,因此也被後人戲稱為「白髮魔男」。不過,「白髮魔男」在吳國的仕途倒是非常順利,他幫助公子光發動了一場宮廷之變,成功幹掉了吳王僚,成為新任吳國君主,這就是吳王闔閭。
  • 伍子胥死得冤嗎?不冤,跟上級的意見衝突時,還指望對方哄著你?
    太宰伯嚭接受了越國大臣文種的好處,主張接受勾踐「委國為臣妾」;伍子胥則引用夏朝時期少康復仇有過氏的案例,建議徹底除掉勾踐、滅掉越國,以消除身後的心腹大患。但夫差採取了伯嚭的主張,放過了勾踐和越國。不過,伍子胥並沒有就此放棄。
  • 賽龍舟起源——紀念伍子胥說
    10、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龍舟隊11、南通海盟龍舟隊12、南通科德寶龍舟隊13、南通新天地龍舟隊14、南通潤寶行龍舟隊15、嘉吉糧油(南通)龍舟隊(二)女子  1、澳洲科摩多女子龍舟隊(Australia Komodo Dragon Boat Team)2、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龍舟聯會女子龍舟隊
  • 伍子胥為何叛逃吳國?只因這一位佞臣
    01逼迫伍子胥的起源當時的楚王為了和秦國交好,便和秦王商量,為自己的兒子子建在秦國找一位賢妻,以此來達成兩國交好的心願。他這是為何呢?原來這位「大臣」自己快馬加鞭趕回了國都面見楚王,然後在其身旁笑嘻嘻的說:「國君,這位佳人長得甚是俏麗,太子建現在還小,享受不了這樣的福分。不然您將她娶了,再為太子建重新找一位佳人?」要是碰見英明一點的君主,說這樣話的大臣估計活不過一集,可惜楚平王這個人吧從《史記·伍子胥列傳》中記載的「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絕愛幸之,生子軫。」
  • 《史記》裡的眾生態:伍子胥,眼懸城郭空懷舊
    公子光喜上眉梢:「 此時不可失,不求何獲!"於是,公子光備酒宴請吳王,暗中卻埋下伏兵。吳王不知有詐,帶著侍從欣然赴宴。酒酣之餘,公子光佯稱不適,離席而走。同時,專諸則將一條燒熟的魚, 送到吳王的面前,魚肚子裡暗藏著匕首,專諸撕開魚的肚子,拿出匕首,直刺吳王的心臟,一刀斃命。混亂之中,專諸為吳王侍從所殺。公子光帶著伏兵,盡殺了吳王侍從,很快掌控了局面。公子光自立為王,他就是吳王闔閭。
  • 伍子胥的狠勁:叛國、塗汙、掘墓、鞭屍、摳眼,讓人瞠目結舌
    既然子胥性格「剛戾」,為何又能「忍辱」?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剛戾忍訽」恰好預言了伍子胥後來大半生的性格特徵,伍奢有這麼神準嗎?所以對於伍子胥這個遭遇特別悲壯激烈,悲烈到不斷做出叛國、塗汙、掘墓、鞭屍、摳眼等異常行為的人,司馬遷不僅沒有厭棄之感,反而自以為隔著時空的知音,用一句話說,那就是「沒有人比他更懂伍子胥」,沒有人比司馬遷更懂伍子胥為什麼那麼怨毒、能忍、剛烈、無畏,達到了超出肉身之人的地步,怪不得他死後,吳地之人認為他就是「濤神」「惡神」,每到端午祭拜他;他即使是死了,怨毒也從沒在人世消停過,會定期化作滾滾潮汐,撲向吳楚之地
  • 伍子胥之死:最強特工頭目竟然死在了美女間諜西施的手上
    範蠡出身平民,他的行動更加沒有底線,他不僅加緊了糖衣炮彈的腐蝕,進一步拉攏內線伯嚭。同時創造性地發展出了幾個美女間諜,送給吳王夫差,以執行最高等級的間諜活動。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組織的美女間諜活動,同時也造就了中國四大美女之首,擁有沉魚之美的西施。
  • 孫武和伍子胥可能是一個人? | 林屋公子
    這篇傳記大概只說一件事,就是孫武因《兵法》十三篇為吳王闔閭接見,然後為吳王練兵,並殺死不聽令的兩個寵妃。最後吳王讓孫武擔任將軍,之後吳王闔閭「西破強楚」、吳王夫差「北威齊晉」,孫武都有參與的功勞。而孫臏則是孫武之後。除了《孫子吳起列傳》外,《史記》還有其他對孫武的零碎記錄。
  • 伍子胥的母親
    伍大夫在蘇州功成名就,流芳百世,而中年喪夫,晚年失子的胥母是怎樣度過了她最後的歲月?胥母來過吳地嗎?在離古城40多公裡的太湖東山半島上,還是找到了當年胥母生活過的遺蹟,以及這位偉大母親創造的不朽業績。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七年),楚國大夫伍奢因忠諫,與長子伍尚同遭殺身之禍。
  • 湖北雲夢地區伍子胥的傳說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同孫武帶兵攻破楚都郢,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伍子胥佐吳王闔閭打敗楚國後,使吳國這個僻處海隅的小國,一下成了諸侯盟主。最後伍子胥因為反對吳王夫差放走越王勾踐而被殺害,釀成了一場歷史悲劇。伍子胥的故事在後世流傳頗廣,雲夢及其附近地區流傳著許多關於伍子胥奔吳逃難的故事,並有許多與其有關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