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十三五期間,我市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治理等農業農村工作穩步、健康、快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產業興、活力足、鄉村美——我市推進農業農村工作高質量發展,夯實鄉村振興基石。
漫步長垣,冬日的鄉村依然美如畫,五彩田園幸福多。綠樹掩村道,清流繞民居,遊園聽鳥鳴,繁花映翠竹,笑顏曬甜蜜……鄉村振興的東風猶如一支飽蘸墨水的妙筆,在古蒲大地上,正徐徐繪就一幅以生態、宜居、和諧、幸福為主色調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十三五」期間,我市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20字總要求,以科學的決策、有力的舉措,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書寫了產業興、活力足、鄉村美的「三農」新篇章,亮點紛呈。
一是糧食生產取得新突破,農產品供給不斷豐富。
十三五期間,我市扛穩糧食安全重任。2016年,建設各類高標準農田43.5萬畝。畜牧業健康發展,截止9月底,全市肉類總產量2.09萬噸、禽蛋產量1.61萬噸,生豬養殖復養勢頭良好,生豬存欄13.26萬頭。漁業生產持續優化,水產養殖面積達到400公頃。經濟作物穩步提升。設施蔬菜達到2.8萬畝,果樹2.9萬畝,擁有國家標準園4個,省級標準園12個。
二是鄉村振興深入推進,鄉村治理持續創新。
學習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經驗,確立3年投入18億的「369」財政投入計劃,採取村申報、鄉把關、市驗收、社會公示模式,引導有條件、有意願的行政村創建鄉村振興達標村、示範村,對創建成功村每年給予50萬至1200萬元獎勵。目前,全市共有468個村參與鄉村振興示範創建工程,參與率達到93%。2019年驗收通過驗收星級示範村31個、達標村380個,已撥付獎勵資金3.2億元。通過政府資金投入,撬動金融資本和工商資本接近32億元投入鄉村建設。抓好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通過信息化手段,更高效地配置公共資源,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三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科技創新推廣體系日趨健全。
著力推進「四優四化」。發展圍繞優質。組織種糧大戶、麵粉企業與農戶籤訂優質專用小麥訂單,實現優質優價、及時收購,優質小麥從2016年的3萬畝發展2020年25萬畝。積極推進科技支撐項目。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優質蔬菜)。在「四蒲兩鎮」組成的優質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發展優質蔬菜。依靠省農科院人才和智力優勢,積極示範推廣適宜長垣本地發展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
四是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改善農村基礎設施。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環境衛生保潔市場化全覆蓋工程,鄉村保潔員數量佔全市農村人口比例的4‰,實現市場化、專業化保潔的全域覆蓋。實施村莊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工程。率先在全省實現「村收集、鄉轉運、市處理」的全域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實施一體化建設,完善汙水處理工程。把農村廁所革命和汙水治理一同謀劃、一體實施,實現廁汙同治。建設數字鄉村服務平臺。目前平臺已接入農村宅基地和農民自建房管理、產權交易、農產品可追溯、藍天衛士、清產核資五大系統。
五是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完善改革方案,穩步開展農村宅基地改革。探索建立「5+2」宅改工作體系初步總結出既可穩步發展、又可複製推廣的工作方法。持續推進有償使用和騰退制度,全市9.3萬宗問題宅基地得到有效處置。探索閒置資源盤活途徑,為集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活力,村均收益78萬元。同時,以釋放經營權活力為目標,不斷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目標,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全國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十三五」期間,我市先後被確定為是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激勵縣、全國宅基地改革試點縣、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縣、全省鄉村振興示範縣、全省農村宅基地和農民自建住房規範管理綜合改革試點縣等。
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從「環境美」到「生活美」、從「外在美」到「內涵美」……今日的長垣,建設幸福家園的號角嘹亮,致富創業熱潮正濃,鄉村振興前景光明!放眼鄉村大地,廣大幹部群眾正奮力描繪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