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第一外交官張儀太牛了!這才是外交

2021-01-19 讀書渡己

有人說:他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他以三寸不爛之舌,曉之以情、誘之以利、威之以力,馳騁縱橫於大國邦交。

嬉笑怒罵舉重若輕。戰國風雲便在這個文弱書生的談笑中,翻手成雲,覆手化雨。

讓變法後的秦國在犬牙交錯的戰國時代,強國拓土,為秦統一天下奠定了根基。

他就是"連橫"外交策略的創始人,大秦第一外交官——張儀。

歷史給我們留的資料中,關於張儀平生的並不是很多。只有一些零散的故事和歷史成就。

而這恰恰也為我們後人提供了足夠的想像空間。

成功塑造起一個立體飽滿又不偏離歷史形象的人物無疑是件難事。所幸在《大秦帝國之縱橫》中張儀的形象非常具有說服力,不僅跳脫出了我們通常對古代文人大才莊重刻板的印象,還通過張儀坎坷的求職之路以及曲折的情感經歷,拉近了與我們當下人的距離。

讓我們看到一個歷史風雲人物 ,也有著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同樣的瑣碎煩惱。

要抓住一個人物的精髓,首先要結合他所處的環境以及他所在的位置。

草根的奮發

張儀是魏國人,出身貧寒,他曾師從於春秋戰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而自己本人更是好學上進。

張儀年輕時替別人抄書,遇到沒有見過的好句子就寫在掌中或腿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寫,久而久之,集成冊子。後人便以「折竹」或「張儀折竹」形容勤奮刻苦學習。

所以擺在初出茅廬、學有所成的張儀面前最要緊的只有兩件事:第一生存,第二是一展抱負。

張儀對自己的才華很是自信,堅信憑藉自己的能力必然會受到重用,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

而這種自信讓他忘記了,平臺的重要性。

坎坷求職路

所以一出山的張儀懷著滿腔熱血回到了母國魏國,準備用自己的不世才華讓魏國更加興盛強大,甚至讓天下一於魏。

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視珠寶美玉為國寶的魏王,怎麼會看上寒門出身的張儀,於是張儀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就出局了。

出師不利,但張儀並沒氣餒。

輾轉到了楚國,然而令他更沒有想到是,這次的現實,不僅骨感還殘酷。

在楚國求職不成,還反被楚國丞相誣陷竊玉,原因是:在眾多門客中,只有張儀最窮,所以沒有操守。

之後遭受毒打,差一點命喪黃泉。

經歷了兩次打擊,張儀終於明白,光靠著自己一腔熱血並不能實現畢生理想。

還需要天時、地理、人和。

大爭之世為張儀的才華提供了最好的土壤。

可如果一個國家,不重視人才、沒有雄霸天下志向的明君,縱使商鞅那種扭轉乾坤的天賦奇才也難以成事。

這是二十歲出頭的張儀進入社會之後的第一成長,也是他人生的重要轉折。

經過一段時間的遊歷、觀察以及全方位的分析,最終張儀選擇了秦國。

當昭文君問張儀:敢問哪一國的青史願存張儀?張儀堅定而豪邁的回答:「秦!」

這份篤定與自信裡面,不僅是一腔熱血,還有理智帶來的成熟。

可一窮二白的張儀,既無引薦之人,又無進身之資,無奈之下在名流豪客聚集的無名居,用別出心裁的見解和通透的大局觀引人注目。、

不僅收穫了東周國公子昭文君的賞識,贈於路費與貼身寶劍。

後來強魏和弱秦大戰,在酒肆所有人都賭魏國勝時,而只有張儀毫不猶豫選擇秦國勝。

因為他們派人觀戰被疑為間諜,從而結識了秦國的大良造公孫衍。

通過自己的口才和在稷下學宮論辯的所得的小名氣,成功讓大良造成為他的引薦人。

什麼叫做知識改變命運,什麼叫做辦法總比困難多,張儀為寒門學子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明。

命運的轉折

有了見識人敬才且又有王圖霸業之心的秦君的機會,張儀篤信定能通過自己的三寸不練之舌、洞若觀火的思辨以及自己「指點江山」的志向,定能一舉俘獲秦君之心。

可在命運總喜歡時不時給你開個無情的玩笑。

張儀帶著意氣風發、信心滿滿、不卑不亢的氣質開始了他有條不紊、有理有據、機智幽默的朝堂論述。

出身底層他知道錢的重要,也毫不掩蓋自己的對金錢、名利的渴望。

但他更知道,這些只是生存的基本需求,一展宏圖才是畢生追求。

一個人內在夠澄澈、篤定、自信,明白知道自己要什麼,便會活的坦蕩而瀟灑。

所以秦王問他:先生入秦,為名?為利?他坦誠通透的回答: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廟堂營營皆為名來,張儀為名利而來。贏疾接著問道:先生既為名利而來,可有助秦之策?張儀:秦國以國士待我,當然有國策相贈。贏疾微有譏諷的說:未曾諫言,先談條件,先生很會做買賣嘛張儀誠實的回到:張儀韶華虛度,囊中羞澀,家中老母至今人任居草廬,以縫補為生,張儀早一日做成這個買賣便能孝敬老母。贏疾:這是利,不是名。張儀:利也要,名也有,有名可換大利。

在以名利之徒為低賤的戰國,沒有多少人敢像張儀這樣真實袒露自己的欲望。剝開一切虛與委蛇,直擊真實的需求。

一個朝不保夕的人、一個連自己老母親都無法奉養的人,如果張口便是天下大義,不是在欺騙自己、欺騙他人,就是一個毫無底線的卑鄙之人。

畢竟一個心中連「孝」字都沒有的人,是沒有資格談論道義,更是不值得信任的。

張儀知道這一點,他相信秦君也明白這一點。

張儀更知道,如果人人都理解你,那只能說明你是一介庸人。

所以他人怎麼評價自己不重要,他要的是一個真的能看懂他的人,能夠彼此坦誠相對、互相信任的人。

反之,如果秦君也如他人一樣膚淺的看待自己,那麼這個君王便也不值得自己為之效忠。

可悲的是,一旦人們帶著偏見亦或是有色眼鏡看你,那麼你的所有的言語,都會按照他們的邏輯來解讀。

你說天下大勢,他們說你乍聽妙論,實則空洞;

你說秦國勇武好鬥的實情,他們說你以小人之心詆毀;

你說合縱、連橫都有其深意,他們說你巧舌如簧,魅惑君上;

最後竟然被眾人嘲笑為唯利是圖、巧言善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而秦王,也一直沒有發表意見。

以張儀之才,當然能把他們辯論到無言以對。

可張儀只是失望說道:本為獻策,卻成辮人,張儀有天下論道之心,實無自證自辯之癖。

隨後決然轉身告辭。

回到客棧,滿腔的熱血與自信,變成了失望與悲涼,前途茫茫,第一次感覺了彷徨迷茫,更何況還欠著客棧的食宿的費用,一種英雄末路油然而生,隨之泣然而下。

人這一生,無論小人物還是大人物,沒有誰是一帆風順的,更沒有誰是無堅不摧的。

張儀求職的艱難之路和遭受打擊後的脆弱,是古今多少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但好在上天雖然喜歡開玩笑,但從不會辜負有心人,更何況還那麼有才。

朝堂的一番對論,秦君已看到張儀的胸襟、主張以及真性情,但一方面秦君有自己的帝王之術,不想為一個還沒有建功立業的人得罪自己的臣下,另一方面初試對一個人的了解畢竟有限。

於是第二次他主動找到了張儀,深談之後,便立即拜張儀為客卿。

成名之路

而張儀也沒有辜負嬴駟,沒有辜負秦國,更沒有辜負自己。

張儀將給這個長期閉關鎖國缺乏邦交斡旋經驗的西部戰國,帶去他獨特的智慧,讓秦國以非凡的氣勢,一舉進入中原逐鹿的大戰場。

他憑機敏的洞察、嚴密的邏輯、張弛有度的手段和三寸之舌攪動風雲,使六國合縱抗秦轉為連橫親秦,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為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打下堅實的基礎。

直到秦武王嬴蕩繼位,他清楚這個君主並不喜歡自己行事主張,於是明智的選擇了功成身退。

回首張儀的一路,他不完美,比如戲弄楚國,出爾反爾,雖是邦交無奈之舉,但不免讓人覺得有些卑鄙之感

可張儀身上的奮發、通透、自信、知恩圖報、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忘初心這些品行與智慧更值得我們學習。

那麼你眼中的張儀是什麼樣的?

歡迎下方留言評論,關注我,每天收穫一個好故事。

相關焦點

  • 張儀:從棄臣到秦相,絕地反擊,才是一個人最狠的報復
    (豆瓣《大秦帝國之縱橫》劇照:張儀)蘇秦如今是趙王身邊的紅人,無論是向趙王引薦張儀,還是直接安排張儀職位,都是舉手之勞,可他卻選擇了視而不見,冷落起了張儀。一連數日,張儀都被晾在一邊,而且提供的飯食住宿,也都是下人的標準。
  • 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中國外交官需要四種素質
    中國外交官需要四種素質  記者(以下簡稱「記」):今年是外交學院建院50周年。外交學院是外交官的搖籃,而您從事外交工作多年。您認為,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必須具備哪些素質?其中必不可少的素質是什麼?  吳建民  (以下簡稱「吳」):外交官的素質,我想起碼要有4條。
  • 《武林外傳》中弱不禁風的呂秀才化身秦國縱橫家張儀!
    《武林外傳》中曾經那個弱不禁風卻幽默感十足的呂秀才,讓大家印象頗為深刻,深受觀眾喜愛,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熟知權謀縱橫之術,滿腹韜略、唇槍舌戰的政治家和謀略家秦相張儀,他就是喻恩泰。喻恩泰憑藉自身豐富的演技生動刻畫出秦國丞相張儀一角,一改武林外傳中滿腹書生氣的呂秀才,片中展現的觀眾面前的成熟穩重、舌戰群儒的智多星。在《大秦帝國之縱橫》中,喻恩泰飾演秦朝歷史上有名的縱橫家張儀。該劇講述了張儀如何從一市井之徒一步步的登上秦國相國位置,憑藉口才雄辯、縱橫捭闔在戰爭四起的時代,遊說列國諸侯,玩轉戰國政治,在秦國四面受圍之時,如何利用自己的外交手腕使秦國在夾縫中得以生存!
  • 張儀:第一辯手的進階之路
    《大秦趣談》欄目努力以後現代、批評、反思,新解乃至戲說的筆法來重新解讀那個距離我們十分遙遠的時代,通過形象生動有趣的故事,將大秦帝國諸多面相展示給大家,力求有理有趣有料!歡迎廣大熱心網友、書友賜稿!
  • 戰國爭雄:張儀一張嘴,大秦橫天下
    張儀是戰國時期魏國人,是歷史上著名的縱橫家和外交家。他能言善辯,非常機敏,出山後憑藉三寸不爛之舌遊說各國,在最開始的時候他並沒有受到重用,後來投靠秦國,得到了秦惠文王的讚賞,遊說六國,幫助秦國破了蘇秦的合縱之局。今天我們所要說的就是張儀破縱連橫的故事。
  • 電視劇《大秦帝國》評析:第一部真比第二部好嗎?第三部最大敗筆
    《裂變》:借古喻今的理想主義正劇《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改編自孫皓暉的同名小說。原著是六部十一卷的皇皇巨著,給電視劇提供了很好的劇作基礎,但劇版《大秦帝國》前三部導演和編劇等主創班底不盡相同,也使得三部作品各有特色,其中第一部《裂變》是多數劇迷公認的極富理想主義色彩的佳作。
  • 秦國的外交一把手姚賈:遊說列國,縱橫天下,可抵百萬雄師!
    既有韓非子這樣一心「存韓」的愛國才子,也有鄭國這樣的「舍小家為大家」的修渠義士,當然,也有郭開同志這種禍國殃民的帶路黨,這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人物,但今天要出場的這位同志,他身上的光環並不強烈,但在我心目中,他是個專業素養極強的外交官,堪比秦相張儀。那麼就有請大秦第一外交官,姚賈同志閃亮登場。
  • 你不知道的外交官級別,《戰狼2》背後的外交知識,第一次被整理得...
    梁子想說的是,請不要忘記,還有那些背井離鄉、在戰亂中堅守崗位的外交官。被炸的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遺址誰是國家部委「第一大部」?外交官,顧名思義是從事外交工作的官員。由於工作需要,外交官們經常是西裝革履,以車代步,出入各種宴會、酒會,給人的印象是,很「貴族」、很風光、很神秘。其實,他們同國家機關裡的其他公務員一樣,只是分工不同。
  • 大秦帝國之縱橫——你有合縱我有連橫
    大批英才名士紛紛登上戰國大舞臺,各國關係不斷重新洗牌,你說合縱,我有連橫。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個時代今天定下盟約,明天就可以單方面撕毀。一切皆為利動。後被魏王以兩國聯姻名義嫁與嬴駟為妻,但是魏王卻關起她父親,威逼她在大婚之時刺殺秦王,這也是她一生悲劇的開始。
  • 蘇秦、張儀與合縱連橫
    原本隸屬於周禮體系下的王官,在這一時期開始轉型為多國爭霸的國際秩序下的職業外交官。隨著各國之間外交活動的日趨頻繁,各諸侯國的外交關係日漸複雜,作為外交人員所需要掌握的辭令和技巧也越來越專業化。進入戰國時期以後,一方面是大國之間政治軍事衝突的客觀需要,另一方面則是王官下移與士的階層的擴大,在這雙重因素的作用下,縱橫家應運而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蘇秦和張儀。他們提出了「合縱」和「連橫」的主張。
  • 秦惠王死後,張儀為何不選擇歸隱,卻落得下場悲慘呢?
    戰國時代的秦國,經歷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大增,秦惠王因為採用了名士張儀的連橫之策,邦交為先伐戰為輔,一躍成為七雄之首,這裡面張儀居功至偉,可以說沒有張儀就沒有秦國的強大。公元前333年到公元前328年左右,張儀聽說秦國重用客卿,大量地吸納人才,便趕到秦國尋找機會,沒想到果然就此迎來轉機。據《呂氏春秋》,張儀這次入秦是得到了東周君的資助。在電視劇《大秦帝國》中,張儀則是得到了昭文君的資助,跟隨富商漪蔚來到秦國。這一次在秦惠王面前,他出眾的口舌之能得以盡情施展,過人的才學終於受到重視。
  • 《大秦賦》大結局,嬴政從秦王到秦始皇的十年,有十個之最
    作為大秦系列的終章,78集的《大秦賦》終於迎來了大結局宮鬥劇也罷偽史劇也罷,秦王終究用了十年時間蕩平六國,統一天下,成為千古一帝秦始皇。縱觀全劇,我總結了十個之最。最愚蠢的女人本劇中最愚蠢的女人肯定是妖后趙姬,和嫪毐生子是最大的錯誤,縱容嫪毐叛亂更是最愚蠢的選擇。
  • 去「鹹陽」見「張儀」
    總之張儀來到了秦國,得到秦惠文君,也就是《羋月傳》裡秦王的初步信任。前328年,秦王派遣公子華和張儀圍攻並佔領了魏國的蒲陽。此時,張儀先是勸秦王把蒲陽歸還魏國,然後又巧舌如簧,跑去勸魏王以禮相報。嘿,魏王還真就吃這一套,把上郡十五縣和少梁獻給秦國以答謝。肯定是秦王佔了大便宜,於是任命張儀為相,位居百官之首,參與軍政要務及外交活動。從一個能言善辯的謀士,到參與軍政治理天下事物的相國,是一個華麗麗身份轉變呢!張儀能勝任嗎?
  • 關閉領事館、驅逐外交官...美俄外交戰又「槓上了」?
    麥克福爾表示,美國需要加強公共外交,美國外交官應該保持與俄羅斯民眾接觸,越多越好。美國丹佛大學專家表示,美國在各國設立大使館和領事館是有原因的,關閉領事館會損害美國和美國人的利益。美國國務院本月10日向國會提交關停兩座領事館的通知,美國媒體18日報導這一消息。
  • 《大秦賦》引起爭議的原因都是前面三部太好了
    這是《大秦帝國》系列前三部廣受好評的原因,也是第四部《大秦賦》引起爭議的原因。《大秦帝國》系列的影視化歷經十年,一波三折。第一部基本按照原著,第二部便只選取原著一部分劇情改編,第三部則完全脫離原著,並因為重拍主演之一白起的部分而省略了大量戰爭鏡頭,代以動畫講解。
  • 沙祖康,中國「最不外交」的外交官來了
    有人說他太有激情,完全是性情中人;有人說他太過張揚,說出話生怕別人聽不到;還有人說他原則性太強,誰碰就跟誰翻臉。但人們公認,他有能力擊敗對手,勝得痛快,讓中國人揚眉吐氣。  他,就是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和多邊國際組織全權大使沙祖康,被美國人稱為——中國「最不外交」的外交官。沙祖康說:「外交官也是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甚至某種意義上他們更有感情,因為外交官最重要的標誌,就是他深深地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人民。」  在日內瓦聯合國組織和國際機構的各種會議上,只要有沙祖康發言,很多代表都要去聽,想知道老沙在會上又講了什麼妙語。
  • 外交護照!一本牛到爆炸的護照!
    外交護照是什麼?簡單的說,外交護照是一本牛到爆炸的護照!
  • 秦經商鞅興國,趙高一變衰國,大秦百年基業為何二世而亡?
    魏人張儀,鬼谷之徒,傾世之才。他巧舌妙言提出連橫之策,秦惠文王惜才將他留在了秦國,當時秦有大良造公孫衍,相國張儀。無奈一山難容二虎,公孫與張儀政見不和,公孫離秦入魏。但這並未妨礙秦國徵戰天下的步伐,張儀一張巧嘴,遊說於各國,以橫破縱,使天下合縱抗秦的局面扭轉成了連橫親秦,此可謂是以一人之力覆手翻雲於諸侯之間。
  • 外交風波升級 玻利維亞與西班牙互相驅逐外交官
    西班牙政府2019年12月30日宣布3名玻利維亞駐馬德裡的外交官為「不受歡迎的人」,並限其72小時內離境。這是針對玻利維亞臨時政府「惡意舉動」所採取的「對等措施」。
  • 【歷史】《羋月傳》裡的張儀在歷史上到底有多牛?
    合縱連橫的實質是戰國時期各國所進行的外交、軍事鬥爭。一批對當時的國家間的政治形勢非常嫻熟,善於辭令和權術,從中獲取功名利祿的說客應時而生,史書上稱他們為「縱橫家」。   看過《羋月傳》中智商爆表、舌戰群儒的張儀,小編要跟你講講歷史上的張儀,其實更厲害。 真相:歷史上張儀究竟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