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西與利物浦的比賽結束後,凱帕的巨大失誤成了熱點。在切爾西的引援計劃裡,守門員也是重要的補強項目,相信比賽過後,俱樂部高層會加快門將位置補強的腳步。
不過,與當年的卡利烏斯相比,凱帕的失誤並未對比賽的最終結局產生決定性影響——在那之前,切爾西已經是少一人作戰,而且球隊處於落後的局勢,即便凱帕穩穩噹噹,恐怕切爾西也很難追回比分。
比賽真正的轉折點,是克裡斯滕森在半場結束前被罰下場,而凱帕的失誤,或多或少也是受此影響。所以,在總結輸球的教訓時,絕不能把目光都放在凱帕身上,因為即便沒有他,切爾西恐怕也難逃輸球的結局。
上賽季,切爾西沒少給利物浦製造麻煩。歐洲超級盃上,切爾西的基本盤相當不穩,卻仍舊把利物浦拖進點球大戰;聯賽中雖然被利物浦雙殺,但比賽過程也算盪氣迴腸;足總杯1/8決賽,藍軍更是把利物浦擋在了8強大門之外。
其中,足總杯的勝利對切爾西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那場比賽,蘭帕德沒有像往常一樣執著於控球率,而是利用高效的反擊將對手擊垮,之後藍軍的戰術套路便更加豐富,這也成為他們最終保住歐冠聯賽席位的關鍵因素之一。
此番對陣利物浦,蘭帕德仍然把戰術重點放到中後場防守環節。藍軍主帥的思路並無不妥,因為蒂亞戈的加盟,讓利物浦的中場戰術選擇更加豐富。哪怕西班牙中場坐在替補席上,也能對場上球員產生影響。
有了蒂亞戈坐鎮,克洛普便可放心地將法比尼奧撤回到後衛線,這樣球隊的兩名中後衛均成了可靠的出球點;中場方面,由於不再需要策應出球點,納比-凱塔、維納爾杜姆和亨德森的跑動變得更加靈活,球隊的向前傳遞也更為堅決。
這種情況下,如果切爾西敢於實施前場壓迫,那麼利物浦的後場長傳以及中場球員的前插,能給切爾西的防線製造出巨大壓力。在此情況下,蘭帕德只能將防線整體後撤。
當然,蘭帕德也不會採取消極防禦的防守策略,否則球隊便會在三叉戟不間斷的穿插攻擊之下,被消耗得毫無還手之力。切爾西把防守重點放到了中場,壓縮利物浦的推進空間。
——如果利物浦走地面推進,那麼他們將在中場遇到切爾西的梯次防禦,一旦球被斷掉,那麼切爾西便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前場的維爾納,向利物浦防線發動衝擊;
——如果利物浦以長傳發動進攻,便限制其接球空間。防不住你出球,擋住你接球也是一樣的。
蘭帕德的這套積極防禦戰略,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若日尼奧和裡斯-詹姆斯成功限制住了馬內;狀態尚未恢復的菲爾米諾也難以發揮作用。上半場進入中盤階段後,切爾西的進攻開始有了明顯起色,唯一一次射門機會也是出自這個階段。
但是,上半場雙方的射門次數比是1-7,切爾西完全處於下風,這說明,球隊的防禦體系還存在漏洞。而這個漏洞就出現在左路防區——他們限制住了馬內和菲爾米諾,卻難以阻擋薩拉赫的持球攻擊。
問題就出在左邊後衛馬科斯-阿隆索身上。利物浦在左路和中路的攻擊均受到阻擊,自然要在右路尋找缺口,阿隆索本該做好準備。可每當切爾西的左路形成弱側,阿隆索便很難發揮作用,只能眼睜睜看著薩拉赫內切射門,或者支援隊友進行插上攻擊:
即便能夠限制住薩拉赫的活動空間,在他身後的阿諾德也能獲得發動攻擊的空間:
上半場,利物浦較有威脅的攻勢,大都是從阿隆索的防區發動。為了徹底限制住對方的推進。佔據場上主動,切爾西只能在上半場收官階段展開前場壓迫,而這一變化正中利物浦的下懷,藍軍大舉壓上後,利物浦後場出球點的優勢終於得以發揮,比賽形勢也發生重大轉折。
如果不是阿隆索的防區成為對手的前場落腳點,那麼蘭帕德完全可以繼續堅持既定戰術。就這樣,馬科斯-阿隆索成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任務,切爾西下半場的崩潰同樣發端於他的防區。
馬科斯-阿隆索是一名優缺點都很突出的球員。在被利物浦打穿防線之前,阿隆索還曾有一次不錯的防守,面對蒂亞戈的調度,他的預判、選位都很準確,攔截時機也把握得很好。可見阿隆索的正面防守能力並無問題,可在需要轉身速度時,他便成為整條防線的隱患。
左後衛一直是切爾西需要補強的位置,夏天他們引進了奇爾維爾,但藍軍新援尚未達到比賽要求,也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因此,在一段時期內,埃莫森和馬科斯-阿隆索仍是球隊左路所倚重的對象。而這兩名球員均存在不足,所以,左後衛仍舊是切爾西當下的短板。
面對利物浦這樣的強隊時,在球員選擇上必須慎重。如果上場的是防守更為穩定的埃默森,那麼切爾西的防禦體系或許不會出現如此大的漏洞。當然,蘭帕德選擇馬科斯-阿隆索,主要還是倚重他的助攻能力,阿隆索的前插,的確能給球隊的進攻端帶來極大幫助。
但選擇阿隆索,還要布置相應的方案,來保護他的弱點,以免被對手利用。可阿隆索的身前,分別是維爾納和科瓦契奇這兩名攻擊手,保護作用相當有限,這也給後來的被動埋下隱患。所以,在奇爾維爾融入球隊之前,蘭帕德還需要針對左路短板做出針對性調整。